太原人爲什麼對這家銀行的歷史如此關注?

晉綏鐵路銀行舊址在食品街上,它的文物保護碑上寫著“帽兒巷27號樓”,隨著帽兒巷變成了食品街,有歷史文化底蘊的老巷名從此銷聲匿跡。

太原人為什麼對這家銀行的歷史如此關注?

這個西式風格的磚木建築於1911年建成,坐西向東,2層突出一露臺,外表呈麻灰色,牆邊簷角均有裝飾。2012年重修時,扒掉了外牆水泥後“原形畢露”,可以一睹這建築的細節,但也表現出似新非新、似舊非舊的感覺。1934年閻錫山徵用了這個大樓,成立了晉綏地方鐵路銀號,由山西省、綏遠省2省入股,以發展地方鐵路及相關建設,是一個官私性質的金融機構。從清末到國朝建立的這半個世紀中,山西省能自行發行鈔票的銀行達8家,晉綏即為其一,大樓裡面就展示有它們的老紙幣。在政局不穩,戰爭頻亂,國家貨幣體系也不統一的狀態下,引發的通脹在所難免,吃虧的也絕對是老百姓。

太原人為什麼對這家銀行的歷史如此關注?

晉綏銀行舊址在食品街改造後,成為了一家飯店,現在又變成了山西金融傢俱樂部(惠公館),依舊有餐飲的功能。順食品街往北,到鼓樓街向右就是山西省銀行舊址。這幢建築是太原市僅存的保存較為完好的歐式建築之一了,其建於1912年,當初為山西省官錢局,1919年在此成立了山西省銀行,依舊是閻錫山控制的股份制銀行。

太原人為什麼對這家銀行的歷史如此關注?

其坐北朝南,2層磚混結構建築,佔地面積近270平方米,規模大於晉綏銀行。立面為西方古典式,中部有4根高大的科斯林柱,柱柱之間有2個鐵藝欄杆的小陽臺。東西牆角也各設一陽臺,正面三角形山牆裝飾有卷草浪花紋。

太原人為什麼對這家銀行的歷史如此關注?

通體來看,沉穩大氣,細節上又優雅細膩,不失為一幢好的民國建築。這個老房子現在灰塵盈寸,想必許久無人管理了,呆呆的矗立在鼓樓街上。

太原人為什麼對這家銀行的歷史如此關注?

當年這個銀行在本省及京、津、冀、蒙、滬、鄂的等等城市開闢了分支機構,發行貨幣,以壟斷紙幣的發行權。解放軍包圍太原時,閻錫山僅黃金就從這裡轉移了萬兩。1949年老閻從成都去臺灣,帶著那幾箱金條上飛機,大概就是這山西銀行帶走的吧。如今不動產還在,人和金條已幻化為烏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