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農民該將如何生存

未來農民該將如何生存

迫於“上有老下有小”的生活壓力,大量的農村青壯年不得不外出務工,把他們的青春揮灑在城市的工廠裡。“年老體衰”的父親,留下的幾畝薄田成了唯一的退路,“農村中年人”慢慢從城市迴流農村,他們會是農村土地的最終掌握者嗎?

未來農民該將如何生存

農村的土地肯定掌握在農民手裡,但是瞭解了農村的人口狀況,這個問題的回答又有了不確定的因素。

目前農民已經被分成了三類,他們未來的走向才能決定農村的走向,不然未來的農村將無人種地、無地可種。

未來農民該將如何生存

第一類

面朝黃土背朝天

常年住在村子裡,年齡在四五十歲左右的人,收入來源主要是種地收入和打零工收入。

未來農民該將如何生存

第二類

鋼筋水泥的耕者

常年外出打工的農民,主要是一些年輕人,基本沒種過地,以後可能也不會再種地,收入主要來源於城裡的打工收入,有些人只是春節時回村裡住幾天。

未來農民該將如何生存

第三類

鄉村裡的城市人

戶籍在農村,但家早已經在城裡的人,包括一些常年在外務工的人員,一些讀過大學在城裡面工作的人,以及一些在城裡面經商做生意的人。

未來農民該將如何生存

所以從農村戶口的分類來看,未來家庭農場將兼併農村大量農業土地。目前,土地流轉的速度正在加快,未來土地可能會相對集中,由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主體來經營,農戶坐等分紅,可能這個時候就沒有地來種了。因為個體小戶種地一定沒有任何出路,什麼都競爭不過,甚至連自給自足都做不到。

未來農民該將如何生存

農村政策利好消息不斷的湧現,農村將被注入更多的資本。18億畝耕地紅線是近幾年來國土資源部的警示用語,它其實象徵著一種趨勢,農村耕地將變成建築用地。

不管真假農民所佔的份額哪個多哪個少,未來農村土地的使用方式都將發生改變。不會分散式的落到每家每戶,集中化、公用化將是唯一出路。

同樣,集中式、公用化也進一步說明農村土地的價值將會翻倍,所以對於每個村民來說,不管你是生活在農村還是城市,村裡保留一兩畝地是最好的。而作為想要落地農村的資本,不必再把心思全部花費在怎樣得到土地上,而要重點考慮怎樣做好規劃和人才引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