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社保成本增30%,企業將何去何從?這三種機制,或是最好出路

近期關於個稅起徵點和社保徵收方法,引起了廣泛關注,因為這是關係到每一個職場人士的切身利益。特別是對於本來已經是舉步維艱的中小企業來說,每一個政策的變動都牽引著老闆的神經線。

2019社保成本增30%,企業將何去何從?這三種機制,或是最好出路

目前已明確社保的重大變動:

根據中國辦事處和國家辦公廳發佈的《國稅地稅徵管體制改革方案》:

從2019年1月1日起,由稅務機關征收基本養老保險費、基本醫療保險費、失業保險費、工傷保險費、生育保險費和其他社會保險費。

因為以往是代社保局徵收,明年開始由稅務局全責徵收。

這兩者有什麼區別?

這當然很不一樣了!

你見過稅務機關什麼時候對偷稅漏稅行為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

2019社保成本增30%,企業將何去何從?這三種機制,或是最好出路

根據2018年《中國企業社保白皮書》,大約76%的企業沒有按照員工的實際工資支付社會保障金,大約23%的企業按照當地最低標準支付社會保障金。

這是什麼意思?

也就說,在過去,大多數企業能買最低社保,就買最低,這樣企業和員工都可以在社保上少花錢。雖然社保是員工的一項基本福利,但是大多數員工還是傾向於當下能拿到更多錢。

但是在明年,這種操作將成為歷史。

2019社保成本增30%,企業將何去何從?這三種機制,或是最好出路

社會保障被列為稅收徵管部門後,如果企業沒有全額繳納,很容易成為稅務稽查員的對象。

稅務部門可以通過申報個人所得稅,扣除社會保障基金。

如果社會保障的繳費基數與實際繳費基數不一致,稅務機關就會發現違規現象。

6月國家稅務總局黑龍江稅務局,已發佈第1號文件,規範企業養老保險的繳納。

將對勞務派遣公司、物業保安公司、建築施工企業、季節性用工較多企業這四類企業進行社保費徵繳的專項整治行動。

2019社保成本增30%,企業將何去何從?這三種機制,或是最好出路

為什麼要如此重視社保金的徵收?

根據國家養老保險統計:

2019社保成本增30%,企業將何去何從?這三種機制,或是最好出路

答案已經很明瞭。

對企業來說,這會帶來哪些影響?

企業每月將招聘1萬名員工,年人工成本將增加3萬6人,增加至少30%的成本。

我國用人單位的社會保障繳費率超過30%,高於日本、韓國和東南亞國家。

從明年開始,企業社會保障的成本將不可避免地增加,從而增加了企業的負擔,許多員工不得不經歷心理缺口,因為到手工減少了。

2019社保成本增30%,企業將何去何從?這三種機制,或是最好出路

一個製造業中小企業老闆說:

“用人企業的成本越來越高。”

“生活成本,如食品、飲料、住房和交通,正在增加,特別是在房價,”

為了養活自己,提高工資,員工增加了僱用企業的成本。

今年上半年,我們將至少給技術人員10%加薪,否則他們將不得不換工作。”

中小企業該如何應對變化?

經濟不景氣,市場環境變化莫測,經營成本上升,企業負擔加重,

對很多企業來說,這是很難熬的階段,一不小心可能就掛了。

但凡事都有雙面性,另一個角度來說,這也許是市場重新洗牌的過程。

正如馬雲所說:今天很殘酷,明天更殘酷,但後天很美好,但是大多數人死在明天晚上。

企業在艱難的階段,通過自我改革,轉型升級,存活下來的就是行業頭部玩家。

2019社保成本增30%,企業將何去何從?這三種機制,或是最好出路

環境不好,是否要給減人增效,或者員工減薪?

有很多老闆,可能忌憚於經營壓力,想過給減人增效,但減員增效真的能實現開源節流嗎?

對於生產來說,也許有點效果,因為引進自動化設備後,人員減少了,產能也上去了。

但是對於二線崗位就很難實現,因為減員後,效率就低了!而且,在減員的過程引發的一系列賠償,勞動糾紛,企業文化的破壞,也是難以估量的,所以還是需要謹慎使用。

另外,不要輕易給員工減薪,通過員工工資來降低運營成本,只會加快人才流失,競爭力下滑,市場份額下降,從而形成惡性循環。人才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沒有人才,什麼都談不上發展。

越是關鍵時刻,越要穩住人心,只要團隊凝聚力強,一切皆有可能。

企業需要做的,不是要給員工減薪,而是通過薪酬變革,來激勵員工做出高價值,好的結果,獲得高的工資。

2019社保成本增30%,企業將何去何從?這三種機制,或是最好出路

企業可以參考的三個薪酬變革方法:

一、由固定薪酬轉化為寬帶薪酬——ksf模式

在過去,大多數企業給員工的薪酬都是固定的,不管員工的績效如何,企業都要支付高昂的薪酬。在固定模式下,員工做好做壞一個樣,沒有激勵性,也沒有動力把工作做得更好。

在筆者看來,人性是逐利的,當績效和薪酬直接掛鉤,員工才會激發最強的戰鬥力,做出最好的結果。

KSF是一種寬帶薪酬模式,它一般會給管理者開拓6-8個績效激勵渠道,並在每一個渠道上找到平衡點,超出平衡點即做出獎勵,未達到就少發。

KSF分配的不是企業既有的利潤,而是一種超價值的分配,要求管理者拿出好的結果、效果與企業進行價值交易,企業贏得的是高績效、管理者員工贏得的是高收入。

2019社保成本增30%,企業將何去何從?這三種機制,或是最好出路

KSF思維原理:

  • 1、KSF不做減法,要做加法,因為加工資才是大勢所趨。
  • 2、KSF倡導加工資但不能加成本,而是通過促進員工增值消化成本。
  • 3、KSF認為考核第二,激勵才是第一,因為沒有激勵,員工得不到動力,考核就會失去民心。
  • 4、KSF謀求企業與員工的平衡與利益共贏,形成利益共同體。
  • 5、KSF將目標與預算、薪酬與績效融為一體,形成一個全績效的激勵系統。
2019社保成本增30%,企業將何去何從?這三種機制,或是最好出路

KSF實操案例分析:

生產經理的工資怎麼發?

2019社保成本增30%,企業將何去何從?這三種機制,或是最好出路

如果採用KSF薪酬模式,他會有6-8個加工資的渠道:

  • 毛利潤每增加10000元,獎勵31元,每減少10000元,少發25元;
  • 總產值每多3000元,獎勵5.3元,每少3000,少發4元;
  • 報廢率,每降0.05%,獎勵2.5,每上升0.05%,少發2元;
  • 及時交貨率,每上升0.05%,獎勵2元,每少0.05%,少發2元;
  • 員工流失率,沒流失,獎勵50元,每流失1人,少發250;

...

在KSF模式下,企業的效益越高,人效越高、成本越低、生產經理工資越高。

反之,如果企業效益不好,員工薪酬也會受到影響。真正讓員工和企業坐在了同一條船上。

很多企業之所以利潤下滑,經營艱難,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人力成本越來越高,而員工卻狀態消極,績效低下,沒做出高價值。

想要改變這種現狀,必須要依靠機制的力量,通過薪酬變革,讓企業和員工成為利益共同體,實現員工收入越高,企業利潤越好。具體實操方法,可以參考《績效核能》一書,附數十個行業案例,和視頻課程。本文內容均來自於此。

2019社保成本增30%,企業將何去何從?這三種機制,或是最好出路

二、精兵簡政、提高人效,三個人幹五個人的活拿四個人的工資

二線崗位想實現減員增效,必須要解決兩個問題:

1、打破原先定崗、定編的概念,重新以工作量定崗;

2、對個人產值進行量化,做得多拿得多,實現多勞多得!否則,不加薪,誰都不願意多幹!

公司根據具體工作結果付費,而不是根據崗位付薪。

給結果付錢(獎),給努力鼓掌(勵),這是產值量化薪酬設計的基本原則,最終達到3個人幹5個人的活發4個人的工資,促進人效提升。

2019社保成本增30%,企業將何去何從?這三種機制,或是最好出路

產值量化薪酬設計原理

1、多勞多得:讓員工為自己幹,做得越多越好,收入就應該相對越高;

2、一專多能:在擁有一技之長的基礎上,除完成主職角色的工作之外,還承擔更多其它的工作,挖掘更多自身加薪途徑;

3、複合價值:根據工作流程與工作量,以高效為目標,合併部門、崗位的職責功能,3個人幹5個人的活拿 4個人的工資 ,增加收入。

2019社保成本增30%,企業將何去何從?這三種機制,或是最好出路

產值量化薪酬的工資 結構

產值量化薪酬的工資結構設計要考慮到企業的實際情況,通常可按照以下工資結構設計:

底薪+成果價值+效果產值+特別激勵+年終獎

1、底薪:保障員工基本生活;

2、結果產值:做事做價值做結果,比如做完這個事,給多少錢;

3、效果產值:將價值貢獻轉化為生產力:做完這個事,按這個事產值的銷售額按一定比例提成;

4、特別獎勵:對特別貢獻的認可和獎勵。

2019社保成本增30%,企業將何去何從?這三種機制,或是最好出路

產值量化薪酬的設計及實施流程

1、對二線員工工作重新梳理並細化標準。

2、每項工作根據定價公式給予定價。

3、員工每月自報產值,多勞多得。

4、工作效率大大提升,真正實現3個人幹5個人的活,拿4個人的工資。

2019社保成本增30%,企業將何去何從?這三種機制,或是最好出路

小結:

將崗位的一般性工作做成打包產值,將重要的工作結果核算出內部價格,然後按照結果和效果計算產值工資,同時設計新的價值點作為加工資的匹配條件。鼓勵員工積極做事做結果、多做份外之事,做了就按照結果付費,從而實現二線員工的控員增效或減員增效!

3、用未來的錢,來激勵當下的員工

我們給不了員工那麼多錢,那麼我們這個激勵如何做呢?

其實,如果大家把思維打開的話,能分的東西不僅僅是錢,還可以分權和分名。

錢是分配資源,權利也是分配資源,榮譽也是分配的資源。

有個企業規模做得挺大,年收入30個億,但是剛好趕上行業轉型,近兩年公司都是虧的,但是老闆堅信未來兩三年會賺錢。

老闆說,如果不分,留不住員工;就算想分,現在也沒錢分。怎麼辦?

2019社保成本增30%,企業將何去何從?這三種機制,或是最好出路

如果對未來這麼看好的話,為什麼不把未來的錢拿來分,給員工發股權、發期權呢?

很多創業公司在招攬人才的時候,是拿不出很多的錢的,但是他們經常就是那股權來吸引人才。所以,只要你的思維打開,其實就會有很多的激勵資源。

老闆如果想要員工和企業同舟共濟,必須要讓企業和員工真正變成利益共同體,讓員工共享企業發展成果。

合夥人模式,是在工資之外,企業給員工提供的一份額外的薪酬激勵模式。

企業員工出錢,購買企業的合夥人份額,成為公司的內部合夥人。

2019社保成本增30%,企業將何去何從?這三種機制,或是最好出路

員工購買的是增值利潤的分紅權,不佔用公司股份,但是到了年底,可以多分得一份錢,並且,公司業績越好,個人貢獻越大,分得的錢越多。

對員工來說,相當於購買了一個有高額回報,並且沒有風險的的理財產品,員工不承擔企業經營風險,哪怕是虧損了,也不會失去本金,只要肯努力,自己就可以得到更多回報。

對企業來說,既不失去公司股權,又能得到員工跟投的週轉資金,還能穩住人才團隊,凝聚人心,發揮員工的最大價值。

企業只需要和員工簽訂協議,即可完成這個儀式,把員工都成為真正的合夥人。

企業想讓員工拼命幹,必須給他理由。

2019社保成本增30%,企業將何去何從?這三種機制,或是最好出路

不管市場如何變化,做生意,歸根到底是做人。

正如任正非說的:

物質薪酬是生存的保障,一定要給他加薪的機會!”

但是加薪不是無條件的,這樣會助長員工貪婪,一定要讓員工做出好的結果,拿出高的績效來交換,有人效,有結果,給員工多少錢都不過分

以奮鬥者為本是華為的文化,一系列的獎勵制度,也保證了讓奮鬥者不吃虧,讓奮鬥者去創造華為的奇蹟。

好的平臺,就像華為這樣,員工通過奮鬥能夠實現自己的財務自由。

他們整出了一套有效、的合理激勵體制,讓奮鬥的人能得到回報,而不是空談夢想!

對此,你有什麼看法,歡迎分享你的見解!

分享是一種美德,希望每篇文章對大家有所啟發和幫助;也期待你的轉發,謝謝!

本文所講的:激勵性KSF、PPV模式實操內容及案例,來自《績效核能》,上萬名老闆、導師推薦,內含數十行業案例。想深入學習的,建議點擊以下鏈接!贈送獨家視頻學習資料。

★《績效核能》行動版——最適合本土化績效管理的兩大創新模式大揭秘,請點擊以下“瞭解更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