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燒圓明園,爲何英國要堅持,而法國要反對?

在我們的教科書上一直寫著“1860年,英法聯軍進入北京,同時燒燬了皇家園林圓明園”。但是從各個方面的記載,進行辨別以後我們可以發現,這個說法並不可靠。具體來說,應該是英國軍隊火燒了圓明園,而法國軍隊並沒有參與。雖然他們兩個都對中國犯下了滔天罪行,但是誰幹了什麼事我們應該搞清楚?

火燒圓明園,為何英國要堅持,而法國要反對?

一、中國軍民的抵抗引來了英法聯軍

1860 年,英法聯軍再次從天津大沽口一帶登陸,親王僧格林沁率領的3萬蒙古騎兵在八里橋與英法聯軍展開決戰。但是中世紀的騎兵戰法對抗19世紀但是我西方火器, 這幾乎等同於自殺。雖然這些蒙古騎兵英勇無畏、拼死向前,但是在聯軍的密集火力之下紛紛倒下,最後這支軍隊幾乎全軍覆沒。而此時的咸豐皇帝,這位清朝皇室 的大帥哥呢?他已經帶著後宮嬪妃和文武大臣逃亡了承德避暑山莊。在逃跑之前他讓他的弟弟留守北京,一旦北京城破,準備讓他這個弟弟同洋人們談判。

火燒圓明園,為何英國要堅持,而法國要反對?

此時的北京防禦已經非常薄弱,咸豐皇帝讓弟弟留在北京完全是有可能借洋人的手除掉他這個最大的政敵。咸豐皇帝自己的身體情況並不好,而他唯一的兒子才只有幾歲而已,一旦他撒手人寰,他這個能力超強的弟弟很有可能幹出什麼事情。但是他的算盤打錯了,英法聯軍的目標是他而不是他的弟弟。

火燒圓明園,為何英國要堅持,而法國要反對?

英法聯軍進入北京城郊的時候,對一些村鎮進行了騷擾,這使村民非常反感,他們開始襲擊小股的英法軍隊。英法聯軍把他們當成了清軍的潰兵,於是對他們展開了追擊。這些村民也抵抗不了西方的槍炮,開始紛紛逃散。往哪裡逃呢?自己的村莊?不那會把洋鬼子引過去,當然是逃進皇帝的園林啦,那裡建築多樹木多,十分方便隱藏。同時那是皇帝的東西,打壞了也不心疼。

火燒圓明園,為何英國要堅持,而法國要反對?

二、英法聯軍誤以為咸豐皇帝在圓明園

由於這些村民逃往了圓明園,而西方軍隊把他們當成了清朝的“游擊隊”,所以英法軍隊認為咸豐皇帝就在圓明園指揮。只是標準的西方邏輯,一般來說皇帝不在皇宮,就是在自己的私人園林。如果能抓找清朝的皇帝,那麼將來在談判桌上將會得到很多的利益,那皇帝要挾那些貴族們不怕他們不同意。這個想法很好,也很讓人興奮,可惜他們的想法是完全錯誤的。因為這位清朝的咸豐皇帝很沒有國家觀念和君主應有的風度,這是已經跑到幾百裡之外了。圓明園裡除了幾個看管的官員以外,再也沒有任何人。

火燒圓明園,為何英國要堅持,而法國要反對?

首先進入圓明園的是法國軍隊,這是英國軍隊還在路上。由於法國軍隊是第一次來帶中國,對於什麼東西值錢什麼東西不值錢 完全搞不懂,所以他們找了一大群當地的居民來幫忙,也就是所謂的“漢奸”。不得不說當時的人真毒,也確實沒有國家觀念,他們一直認為這些東西是皇帝的,而 不是國家的,不過鑑於當時人民的觀念也不能怪他們。不過有一點就很坑爹了,他們給法國軍隊推薦的都是好東西,什麼值錢讓法國人拿什麼,最後自己再拿一點不 值錢的。事情發展到了最後,圓明園周圍的居民幾乎個個的包裡都鼓鼓囊囊的,有的人甚至推來了推車。當然大部分好東西還是在他們的推薦下,讓法國人拿走了, 此時可憐的英國人還在路上(不得不說很命苦)。

火燒圓明園,為何英國要堅持,而法國要反對?

三、英國軍隊為了報復清軍燒燬了圓明園

可 以說在英國軍隊到了之前,圓明園已經被法國人和他們的助手“中國人”搬得乾乾淨淨。英國人到來時,圓明園除了建築和樹木,幾乎什麼也沒有剩下。這時英國人 生氣了,自己辛辛苦苦忙一場卻什麼得到。為了發洩心中的怒火和報復清軍,英國人決定燒燬這座園林。原來早在中英談判期間,由於英國代表的態度蠻橫,惹怒了 親王僧格林沁。僧格林沁將這群英方代表一共26人全部扣押並進行了殘酷的虐待,等待將這些人釋放時,26個人死了一半。可見清朝的官員真沒有文化,連兩國交戰不斬來使都不懂。

火燒圓明園,為何英國要堅持,而法國要反對?

最後英國人決定燒燬這座園林,但是法國人提出了強烈的反對,因為如此精美的建築法國建議保留,是標準的得了便宜還賣乖。最後的情況是法國人帶著大批的珍寶滿載 而歸,而兩手空空的英國人放了一把火。這也是現在法國是儲藏中國文物最多的歐洲國家的原因,這是法國人犯下的罪行。但是摧毀圓明園的那些英國人,這一點從 當時法軍將領的日記、傳教士的筆記甚至英軍將領自己的筆記都可以得到證實,確實是法國人搶東西離開以後,英國人緊接著放火燒燬了圓明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