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寶豐的村名,爲啥都帶「營」?

擁有悠久文明的華夏民族,廣袤的中原大地上星羅棋佈著獨具風騷、形態各異、歷史悠久的古老村落。這些基層單位體的尾詞承載著自有的地理特色、顯示著傳統文明的精粹、也記載了那一段厚重的歷史、一份特殊的文化遺產。就像中原文化第一縣的寶豐,很多村名的後面帶個“營”字,這裡到底隱含著什麼樣的意義呢?

河南寶豐的村名,為啥都帶“營”?

河南省平頂山市寶豐縣大營鎮白石坡村

趙振超 | 文


寶豐的“營”特別多

寶豐縣面積不大,人口不多,卻有著中州名鎮大營,它形成於春秋時期,距今已2700多年。五大官窯之首的汝窯遺址就在大營。

而且,寶豐的很多轄區地名,帶“營”的特別多。據統計,寶豐縣十三個鄉鎮中,帶“營”字的鄉鎮有大營鎮、前營鄉兩個鄉鎮。帶“營”字的村莊有41個。

在這些村子裡,上了年紀的老人提起自己的村名都能講幾段和戰爭有關的故事,以及祖輩們留下的英雄事蹟。

比如大營這個名字可是名不虛傳,其中“大”字的含義就不用多說了。

河南寶豐的村名,為啥都帶“營”?

大營的民居

大營屬於寶豐西部的淺山區,土地貧瘠。

大營村自明朝到清朝先後經朝廷賜建兩座豪宅大院,一座兵備府,一座翰林府,也就是王寨、吳寨。因此後人稱大營為“雙城”。

清朝末年,這裡土匪多,當地人叫“蹚將”,開始人少,三五成群拉桿結夥夜聚明散。

隨後勢力逐漸壯大,出現了三四個有號召力的頭目,這樣以來,引起了官府的重視,到袁世凱統治時期,還爆發了有名的白郎起義。

之後二、三十年間從這裡走出去闖天下的“蹚將”混到師級以上名號的不下十幾人,這些名人把財富輸送回家鄉,開場建鋪很是熱鬧,民國時期大營就有“四行”、“五坊”、“六市”、“八店”等近百家,隔日集市一直延續到現在。

看地圖就知道,寶豐地扼要道,為宛(南陽)洛(洛陽)交通要衝,更是豫西山區和豫中平原的接連處,歷朝歷代為兵家必爭之地。

獨特的地理位置在作戰指揮官的眼裡就是一場勝仗的開端,誰佔領這塊寶地,便贏得戰鬥的主動權。

在這裡駐軍,正東正南正北皆可挺近中原,正西可撤退進山,便於防禦,具有重要的戰略價值和意義。

駐隊就要養兵,也要搞好生產生活,保證部隊充足的後勤供給,在寶豐除了西部山區外,大部分地區土壤肥沃,適合種植農作物,寶豐的兵營村基本上都設在這些土質條件好的地方,在這裡設兵營,便於軍墾、軍屯補充部隊給養。

河南寶豐的村名,為啥都帶“營”?

河南省平頂山市寶豐縣大營鎮白石坡村老民居

當然,設兵營的村還有其他方面的考慮,還要能保證城區的安全,以縣城為中心,會在縣城周圍設一部分兵營。如遇到敵軍入侵,各營之間能迅速集結,保護城區的安全,或者裡應外合,一旦戰鬥打響,足以讓敵軍措手不及。

今天我們經常提到的大本營、夏令營都是營的延伸。我們知道的營,應該是軍隊單位,人數大約在500人左右,剛好和以前一個村子的人數差不多。

這些“營”還分門別類

寶豐帶“營”的村名還能分很多個類別。

按照面積命名的村有大營鎮的南小營、北小營和張營,樸實無華的村民在這塊土地上辛勤勞作,收穫著幸福的小康生活。

以墳冢命名的魔冢營,是寶豐縣最大的糧食收購點,一半以上的農民都從事糧食收購生意。

以百姓始居姓氏命名的有白水營村,以民族命名的有蠻子營村(滿族營),這些村名乍聽起來感覺怪怪的。

河南寶豐的村名,為啥都帶“營”?

寶豐民居上的五脊六獸

以寺廟命名的有洪寺營,以方位命名的有東營、前營、後營等,來這些村子其實是很好找的,前提是你別迷了方向。

以距縣城裡程命名的村有三里營(東三里營和北三里營)、四里營、五里營、七里營、八里營。這些村在縣城近郊,經濟發展都比較快。

寶豐城南三公里有個劉伶村,聽村裡人說,這裡原來也叫三里營,駐軍後因為喝酒的事改成了劉伶村。

據說是在這裡駐軍的劉姓長官特別喜歡飲酒,酒量還特大。又聽說寶豐酒好喝,就專門挑了六個手下能喝酒的士兵設擂臺進行比拼,結果喝得爛醉如泥,昏睡了三天三夜,夢話中還在和人划拳。酒醒後別人取笑他說:“你都快超過劉伶的酒量了。”

這位長官倒好,拿起桌上的酒瓶說:“劉伶是自己喝酒,我和六個人喝酒,他不一定喝過我呢!”之後,大傢俬下里都叫他劉伶,時間久了,這個村便以劉伶的名字固定下來。

河南寶豐的村名,為啥都帶“營”?

單純用最高軍事長官姓氏命名的村有範營、陳營、周營等。

以最高軍事長官和自然環境融合命名的村有楊莊鎮的柳溝營,商酒務鎮的石崗營,看來在起名時也是費了一定功夫的。

還有以植物命名的村有趙莊鎮的葦子營,單獨用兵營命名的村有軍營。

村名背後有故事有回憶

這些帶“營”的村名可追溯到元代,元代帝國是蒙古人創建的,大都用“旗”字作為軍事單位。

自元朝軍隊佔領中原後,物資嚴重匱乏,為了迅速補充部隊的給養,元政府就從部隊的駐紮地專門指定一部分土地給部隊用,逐漸建立了自己的根據地。

這樣的村在寶豐有廖旗營、毛旗營、張旗營、周旗營、房旗營、馬旗營等,都是在元代形成的村落,走進這些村,角角落落裡就能感受一段蕩氣迴腸的歷史故事,村裡的一磚一瓦都遺留著歷史的蛛絲馬跡。

河南寶豐的村名,為啥都帶“營”?

一週前,在馬旗營看荷花,聽朋友講了這樣一個故事:

很早以前,寶豐的縣令召喚兩個衙役分別去房旗營和馬旗營辦差,當兩個人接過縣令簽發的公文並肩走出門外,一個有心計的衙役對另一個衙役說:“大哥,我比你年輕,馬旗營遠,還是咱兩個換換吧,這樣在中午前都能趕回來交差。”年齡大的衙役想了想,覺得有道理,就同意了。

房旗營雖近,但是路特別不好走,當時河水上漲,船隻緊張,要等很長時間,結果年齡大的衙役直到天黑才氣喘吁吁地趕回來,捱了縣令的批評,心裡大喊冤枉。

在明朝時期,形成的村大都是帶有“官營”的村落,其特點就是駐軍營地一律用最高長官的姓氏命名,可能是為彰顯首長的權威,把張揚的個性用在自己所帶的部隊上,也有不畏強敵的意思吧,如張官營、孫官營、李官營、趙官營等,在這些村裡,同姓氏的大都是一個家族,佔有很大比例,都是長官的後人。

河南寶豐的村名,為啥都帶“營”?

一個村名,一個故事,一段回憶。這些美麗的鄉村如今都是很多城裡人嚮往的世外桃源。

給村落冠以名稱,如同萬物成名,名副其實,是人類的智慧,也蘊含著濃厚的歷史文化。

儘管這裡的故事已經成為歷史,但需要我們銘記的是這份特殊的文化遺產。

(圖片來自新華網河南)

趙振超,男,漢族,本科學歷,中學高級教師,平頂山市骨幹教師,現供職於平頂山市寶豐縣文峰路小學。

豫記,全球河南人的精神食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