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沐改革春風 看漢中變化|從荒灘地到城市會客廳

「关注」沐改革春风 看汉中变化|从荒滩地到城市会客厅

「关注」沐改革春风 看汉中变化|从荒滩地到城市会客厅

從荒灘地到城市會客廳

——市中心城區一江兩岸美麗嬗變側記

「关注」沐改革春风 看汉中变化|从荒滩地到城市会客厅

漢江,天漢兒女的母親河,蜿蜒曲折,縱貫東西,給我市帶來了溫潤的氣候,也為城市增添了靈氣。

改革開放初期,市中心城區一江兩岸還是一片未開發的荒灘地,四處可見隨風起舞的蘆葦蕩。

1996年,漢中撤地設市。1997年,我市啟動第4輪城市總體規劃,提出城市跨漢江發展的戰略構想;在隨後的第5、6輪城市總體規劃中,我市不斷將一江兩岸建設藍圖進行完善和深化,最終形成了現在的西起褒河入江口、東至十天高速,全長約40公里,由漢江灘塗溼地公園、江北體育運動休閒公園、江南民俗風情園以及道子嶺、猴子嶺、聖水寺風景區等10個不同主題的大型沿江公園組成,面積約70平方公里的大型城市景觀帶。

自1997年以來,我市城市總體規劃歷經幾輪修編,但對城市沿江發展的戰略卻始終堅定不移,規劃將一江兩岸定位為“以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為基礎,突出以漢文化為代表的獨特地域文化,配以完善的公共服務設施和豐富的休閒娛樂設施,以現代服務業為核心產業的濱水生態文化休閒區”。規劃提出一江兩岸區域要利用漢江天然水景,依水就勢,通過濱江道路、建築和濱江公園、廣場的建設,構築水體、綠化、建築為一體的漢江景觀帶。為了落實規劃要求,10餘年來,我市高起點、高標準,由宏觀到微觀進行了各層次的規劃編制,分別完成了《漢中市城市功能佈局與風貌特色專項規劃》、《漢江兩岸區域發展概念性城市設計》、《一江兩岸天際線設計》、《一江兩岸城市設計》、《漢中城市特色規劃》等專項規劃,城市設計和《漢江北岸東段控規》、《漢江南岸東段控規》、《橋北廣場以西濱江綠化帶概念設計》、《天漢文化公園修建性詳細規劃》、《龍崗文化公園修建性詳細規劃》、《體育運動公園修建性詳細規劃》、《漢江溼地規劃》等詳細規劃,形成了層次分明、相融互補、結構完備的規劃體系,為一江兩岸的建設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0餘年來,我市堅持“一張藍圖幹到底”的理念,相繼改造整修了江南、江北堤防工程,完成了西排洪渠改線和漢江兩岸截汙幹管、江北江南汙水處理廠等工程,還先後建設了濱江東路、濱江西路、益州路、江南西路、江南東路等沿江道路,完善了沿江基礎設施,形成了25公里的一江兩岸核心區環江景觀大道。

2004年,漢江橋閘開工建設,2008年建成投用,橋樑由攔河閘和交通橋兩部分組成,該橋創國內最大橋閘結合工程,先後榮獲“長安杯獎”和國家工程建設最高獎“魯班獎”。漢江橋閘的建設使原來河床裸露的漢江形成了長6公里、寬500米、面積約4平方公里的寬闊水面,使中心城市更顯美麗和靈秀。

「关注」沐改革春风 看汉中变化|从荒滩地到城市会客厅

隨後,又相繼建設完成江北體育休閒公園、江南民俗風情園,這是一江兩岸最早建成投用的濱江公園,位於天漢大橋以東,沿江長約4公里,主要功能是以市民休閒、健身和遊覽為主,內部設有親水平臺、景觀步道及堤頂路等多條遊覽健身步道,同時設置有多個休閒廣場和雕塑主題廣場,各類健身設施一應俱全。10多年前,這裡還是一片荒灘,居民建房混亂無序,基礎設施極不完善,而如今,這裡已成為市民休閒鍛鍊的好去處;每到夏日的傍晚,這裡遊人如織。

2009年,漢江二號橋報廢,新的天漢大橋開工建設,2011年建成通車,橋長645米,橋面寬40米,雙向六車道,橋體採用“古漢神韻”的構思,兩端各設漢闕造型塔樓兩座,充分彰顯了漢中歷史文化名城的特色。

2012年,漢江第三座大橋——龍崗大橋建成,連接濱江新區和龍崗新區,全長1022米,橋面寬40米,雙向六車道。橋體集斜拉、懸索等四種橋型於一身,為亞洲首座三塔斜拉——自錨式懸索組合體系橋,呈現出“魚躍龍門”的生動造型。

2016年以來,天漢文化公園E、C、D區陸續開園,該公園東起天漢大橋,西接龍崗大橋,全長約3.8公里,公園以漢文化為主題,突出“漢、水、綠”的形象塑造,以紅色飄帶慢行道為軸線,串聯商業區、生態休閒區等各類空間,成為整個公園的點睛之筆。

「关注」沐改革春风 看汉中变化|从荒滩地到城市会客厅

如今,站在一江兩岸放眼望去,漢江橋閘、天漢大橋、龍崗大橋3座大橋虹貫漢江,江北休閒健身公園、南鄭民俗風情園、天漢文化公園等公園廣場交相輝映,綿延10裡的天漢溼地公園給漢江披上了一件翡翠衣裳,摩天輪給一江兩岸注入時尚活力色彩,大型音樂噴泉表演更是為遊人帶來了視覺盛宴,和改革開放初期相比,現在的一江兩岸已呈現出“江若平湖、三橋虹貫、水映城郭、人遊畫廊”的城市會客廳美麗畫卷。

今年,我市啟動了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修編,規劃提出“建設沿漢江百里風光帶”的美好願景。要按照“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和“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圍繞建設“區域中心城市、文化旅遊強市、陝西最美城市”目標,久久為功,持續發力,將一江兩岸百里風光帶規劃好,建設好。

「关注」沐改革春风 看汉中变化|从荒滩地到城市会客厅

按照總體規劃的設想,首先進一步擴大延伸景觀帶範圍,將褒河、濂水河、沙沿河、冷水河等河流水系納入其中整體考慮,通過水環境治理、生態修復等措施,建立漢中一江三河多渠的水系格局;其次,不斷完善沿江基礎設施,加快南團結街大橋、金牛大橋、聖水大橋等跨江交通設施和機場快速幹道、城市軌道交通等沿江交通設施的論證和設計;同時,通過天漢樓、大劇院、經創中心、體育運動公園、龍崗文化公園等項目的建設,不斷增強一江兩岸功能的複合性,形成生態環境良好、公共服務設施齊全、人與自然和諧、功能與景觀並重,生態與文化交融的景觀長廊,成為漢中城市的“金名片”。

「关注」沐改革春风 看汉中变化|从荒滩地到城市会客厅

監 制:付海旗

審 核:高 睿

通訊員:黃 芮

責 編:田 博

編 輯:史彬立 劉 鵬

[email protected]

「关注」沐改革春风 看汉中变化|从荒滩地到城市会客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