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程院院士、中科院大連化物所所長劉中民:現代煤化工到了突破期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科院大连化物所所长刘中民:现代煤化工到了突破期

8月下旬,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簡稱“中科院大連化物所”)一派繁忙景象,第二屆潔淨能源高端論壇、煤/甲醇制烯烴產業高端論壇、潔淨能源知識產權聯盟年會等多個會議在該所舉行,折射出行業發展新動向。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科院大連化物所所長、甲醇制烯烴國家工程實驗室主任劉中民,長期從事應用催化研究,作為技術總負責人合作完成了多項創新成果並實現產業化,其中包括世界首次甲醇制烯烴技術工業性試驗及首次工業化,世界首套10萬噸/年煤基乙醇工業示範項目等,讓我國在能源低碳催化、新興煤制大宗化學品和清潔燃料等領域走在世界前列。

論壇間隙,劉中民接受了本報記者專訪,暢談潔淨能源和現代煤化工的焦點問題。

文丨董欣

中國能源報記者

16億元實施潔淨能源戰略先導專項

中國能源報:據瞭解,中科院大連化物所正在牽頭籌建潔淨能源創新研究院,並於近期正式啟動了“變革性潔淨能源關鍵技術與示範”A類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這些舉措對於能源領域有何意義?

劉中民:創新研究院是要探索更為靈活的體制機制,促進創新和重大成果的產生,先導專項是重要的平臺和抓手,沒有這些戰略性項目為載體,體制機制探索會非常困難甚至虛化。

今年4月正式實施的潔淨能源先導專項,總經費16億元,實行“可進可出、滾動式發展”的新機制,技術路線不僅注重現階段多種能源的互補融合,更兼顧了我國能源發展從高碳向低碳直至無碳過渡中的技術需求,希望為構建我國互補融合的清潔低碳、安全高效能源新體系提供技術支撐。

中國能源報:潔淨能源創新研究院籌建工作是否順利?

劉中民:潔淨能源創新研究院由大連化物所牽頭,聯合中科院內12個能源領域研究所具體實施,是一種新模式,要先行探索以國家實驗室的體制機制去做大事,在利益不完全一致的情況下,站在國家資源和發展態勢上做研究,

計劃2019年建成,實現良性運行。

一個例子是大連化物所與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融合發展,雖有挑戰,但很快就統一了規章制度和聯合決策機制,融合一年後的兩所服務區域企業正在轉型升級。現在,全國的科研單位和大學普遍面臨難以合作的共性問題,如果不在組織方式上做出改變,很難集中力量攻克重大難題,之所以現在分類改革,也是按照習近平總書記要求,在體制機制方面進行的探索和努力。

現代煤化工進入突破期

中國能源報:您帶領團隊完成了世界首次甲醇制烯烴技術工業性試驗及首次工業化,後來又主導研發了新一代甲醇制烯烴技術,該技術在哪些項目中得到應用?

劉中民:甲醇制烯烴是我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原創技術,也是我國為數不多真正成功並被大型工業化應用驗證的現代煤化工技術。目前在全國許可了24套工業裝置,可以生產1400萬噸烯烴。目前投產了12套,產值在每年700億元左右

,還在繼續推廣。

中國能源報:“十一五”至“十三五”期間,煤化工產業的進步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

劉中民:煤化工產業在“十一五”期間初步示範,“十二五”期間擴大示範規模,“十三五”期間將迎來新一輪技術再發展。

目前,煤化工單個產品就可以形成上千億元的產值,煤制油可以達到幾千億元、煤制烯烴一兩千億元、煤制乙二醇一千億元、煤制乙醇兩三千億元沒問題,加起來可以論萬億。現代煤化工產業發展潛力巨大,我國技術“局部領先、空間很大”。

中國石化聯合會剛公佈一組煤化工的應用數據,煤制油產能960萬噸、煤制烯烴產能接近1000萬噸佔了全國的1/3,煤制乙二醇680萬噸,煤制油兩條路線,直接加氫液化和通過合成氣間接液化都已經實現了高負荷運行,這些技術都是在中國從無到有並完成工業示範和規模化生產。

我認為最近煤化工的發展到了突破期

,比如包信和院士帶領團隊在研究一氧化碳和甲醇耦合反應直接制芳烴,這是化學領域“聖盃”式的研究課題。

中國能源報:在您看來,我國煤化工面臨的最大難題是什麼?

劉中民:煤化工最大的難題是清潔化利用。原料中越高的氫含量意味著越少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煤炭、石油、天然氣等化石燃料中,天然氣氫含量最高,煤炭含氫最少。我國國內面臨環保壓力,又簽署了《巴黎協定》,如何減少二氧化碳排放,保持發展、減排和環境的平衡,需要在國際大格局下思考。

當然,我們也不能就煤化工論煤化工。在戰略層面,國家早就在煤化工領域進行了佈局,現代煤化工要進一步提高效率,同時還要大力發展清潔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通過儲能和氫兩個平臺,實現化石能源與可再生能源、清潔能源的融合。

頂層設計亟需突破局部利益

中國能源報:有人認為我國煤化工行業的發展是“牆內開花牆外香”。對此,您是怎麼看的?

劉中民:國際上有兩件大事值得特別注意,一是美國的頁岩氣發展,引發了美國新一輪能源革命,從進口天然氣國家變為出口天然氣國家。一是我國的煤化工發展,是在國際貿易上,能夠引起能源供求關係變革性變化的重要變量。因此,國際上對我國煤化工發展高度關注。

煤化工的發展一直在爭議中前行,技術的先進性最終要算經濟賬,要經得起市場檢驗。立足國情做有特色的事,最終一定能滿足國家需求、解決大問題。

中國能源報:我國科技發展正處於系統能力提升的重要時期,我國潔淨能源領域是否具有優勢?

劉中民:受制於資源稟賦,

我國能源領域在資源方面幾無優勢,總體上來看,甚至受制於別國。當前最大的問題是能源安全問題,中美合作和競爭此消彼長,是一個長線問題,當務之急是擴大和保障石油、天然氣進口來源。長遠看需要做出戰略安排。

中國能源報:針對這一狀況,您有何具體建議?

劉中民:總的來說就是需要突破局部利益,加強頂層設計。

首先是政策引導。以煤制油為例,作為國家戰略儲備技術,關鍵時刻要頂住,起到應有的作用,但在發展過程中卻並沒有獲得政策補貼或者免稅等支持。現在投資煤制油的企業,投入的資金數目驚人,只能以其他業務平衡這筆支出,這不利於社會資本進入帶動產業加速突破創新。因此,我認為需要有國家政策引導社會資本進入實體經濟。

其次是加強戰略研究,現在國際上有很多頗具影響力的能源智庫,我國還很缺乏。需要開展國際合作,創新科學方法,包括利用大數據調用和積累基礎數據建模,讓國家智庫真正發揮作用。

總的來講,頂層設計有了,實施國家重大項目工程的理念和思路就不一樣,效果也就不一樣。

End

歡迎分享給你的朋友!

出品 | 中國能源報(ID:cnenergy)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