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廣東婚禮份子錢平均只有「100元」?

jinwen5145


首先,“我是請你來吃飯的,不是讓你來買單的!”為這句話點贊!廣東人已脫離充面子的層次了,禮金隨意,主人也不會嫌棄,辦酒席的人也不會想著擺酒席是為了賺錢,只圖個熱鬧,親朋戚友聚一聚!

其次,看看廣東的網友們分享他們的心裡話:

1 俗話說,擺酒容易請酒難,別人來了就是給面子,份子錢不用多。我們廣東這裡都是一兩百塊錢的,很多都是象徵性收幾十塊,都會回紅包的。

2 請酒嘛!當然是請人家吃的,不能有賺錢的想法!嫁女嘛!又不是賣女,很多人是倒貼給男家的,希望女兒過得好一點!

3 我們廣東確實做得很好,我們廣東人窮是窮點,但都是有志氣的,不會指望通過酒席來賺錢的。有錢就請豪華點,沒錢也樸實。反正靠收禮金來賺錢這骯髒的勾當想也不會去想。

4 廣東人不是學外省人死要面子活受罪。廣東這邊任何喜事或者過節 ,人能來比什麼都重要,不會太介意份子錢,給多給少都不會計較這個;

5 我惠州的 ,娶個老婆就給了一萬多聘金,對方父母也只希望自己女兒嫁的好就行,沒有一開口就幾十萬,要車要房的,都是靠夫妻去努力,沒個地方不同風俗也不同吧,都需要尊重;

6 在深圳參加過本地土著的婚禮,隨禮金一百,退還約兩百多的禮品。人家不圖你的份子錢,你人來了就是給我面子,人多熱鬧,酒水錢人家出的起。這種風俗挺好的,不要讓人情成為你的負擔。

7 別說份子錢,就結婚禮金,廣東也是國內一股清流,廣東注重的是‘‘彩頭’’兩字,我是廣東的,很多酒席是不收禮的,主家有時還發給客人紅包。

8 去年底我農村自建房入夥請客,所有客人給的紅包我只撕一個紅包角,錢全退回客人。完事後裝了滿滿一口袋的紅紙碎。滿滿的都是彩頭!我中山市的。

9 除了份子錢比較少外,另外一個習慣也值得大家學習,那就是一般廣東人在外面吃飯,吃不完的都會打包帶走,可能商務會餐會少一點,但打包客人不但不覺得你小氣,反而很尊重人,主人也不會不好意思。反觀有些地區覺得點的越多好像越有面子,哪裡會想什麼浪費?這一點值得大家學習!

結束語:向廣東學習,遠離天價禮金!


遊戲大咖王


廣東其他的地方我不知道,但是廣州怎麼可能?


98年來廣州,大大小小廣州同事的婚禮我也隨了不下10次份子了,不過只參加過一次婚禮。


廣州的同事每次派帖,我都會笑著收下……然後包紅包!


每次也不多,500起步,1000到頂。……因為我也會找一些理由明確的告訴對方:非常抱歉,我不能參加你的婚禮。


別的同事也大多是這個數額,除了一些收入相對較低的年輕同事,可能就包個200元,其他的同事嘛,基本沒有少於500元的。


當然,廣州還有一個習俗,就是你隨了份子之後,同事在婚假結束後來上班時會回禮,也就是將你隨的份子再還回來一大部分。


只不過,這麼多次的隨份子,只有公司曾經的一個前臺,回禮回了950元,相當於她只收了50元錢的份子錢(我也沒去參加婚禮)。


另外,還有兩個是還禮200元,其他的呢?……就不說了。


我們的一個同事是台山人,過完年大家吃開年飯的時候……他苦笑著跟大家說,他的孩子在臺山老家不僅收到了5毛錢的紅包,甚至還收到了好幾個空紅包。


所以,廣東其他地方我不清楚,但是廣州嘛……給個100元,好像行不通啊。


越夜越激情


近日,一篇關於份子錢的帖子刷了屏。當事人赴婚宴,給了100元份子錢,然後發現菜品豪華,心裡開始打鼓,擔心是不是給得太少。沒想到的是,帖子後面廣東網友的留言卻亮了。一眾來自廣東的網友現身說法,力證廣東的民俗即是如此,份子錢一般都是一兩百。(1月6日大洋網)

一到過年過節,關於份子錢的話題又熱了起來。不過,以前人們只是抱怨各地的份子錢讓年輕人不堪重負,這些年關於廣東人的份子錢卻成了一個熱門話題。

去年十一時,就有媒體發過一篇題為《國慶結婚份子錢地圖出爐!我只服廣東人!》的文章,詳細列了全國各地的婚禮份子錢價格。據文章統計,長三角地區的份子錢普遍較高。四川、北京、陝西、江蘇、湖南的份子錢已經到了1000元,新疆、內蒙古的份子錢最低500元起步。其中內蒙古赤峰位列全國第一,份子錢最多能給5000元。

然而令人驚訝的是,經濟大省廣東的份子錢只有200-300元。在順德,很多人甚至一分錢不收,紅包折個角代表受禮,紅包原封不動地還給你。廣東人對待份子錢的態度,簡直是“隨禮界”裡的一股清流。

按理說,經濟水平高的地方,份子錢自然也該水漲船高。為何廣東人就能獨成清流?有些事情,歸根結底,可能還得從經濟上找原因。

經濟學家與社會學家早就指出,中國社會婚喪嫁娶中的“份子錢”有金融產品的屬性,這類似於民間自發的“眾籌”,含有互助的意義。

不過,古時候的中國人是不流行送份子錢的,結婚只送禮物。清末民初,送份子錢才成為上流社會辦喜事必不可少的項目。尤其是滿族八旗,為了體現身份,更講究送份子錢的禮節。

而新中國成立初期,直至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也沒人送份子錢,祝賀結婚人們往往只送臉盆、暖水瓶等生活日用品。及至80年代,人們手裡稍微有點閒錢之後,份子錢才又捲土重來。

從經濟角度來看,送份子錢,要處於商品經濟開始發展,居民的生活不是特別寬裕,但是普通人也要開始追求體面生活的時候。

對珠三角富庶之地、經濟高速發展的廣東人來說,他們早已有足夠的經濟實力獨立置辦酒席,已經不再需要一家一戶“眾籌”。所以,對廣東人來說,份子錢更多就變成了一種討彩頭的象徵。

當然,肯定有人會說,北京與長三角地區經濟也很發達,為何這些地方還風行送大額份子錢?這其實與份子錢另一個重要作用分不開,那就是為了追求“體面”。換句話說,除了經濟之外,越愛追求攀比、越愛面子的地方,貌似份子錢也就越高。

以老舍先生的《正紅旗下》為例,這部描寫清末民初滿人生活的小說,對當時沒落的滿洲八旗子弟愛面子又愛攀比的心理進行了出神入化的刻畫。小說中的福海二哥,在“份子錢”有限的情況下,為了給“我”安排一場既經濟又排場的“洗三兒”,可謂煞費苦心。

一旦美好的習俗被低俗、攀比、功利之心綁架,那麼再好的初衷,也可能變異。當給新人表達祝福,不再是滿懷祝福、欣喜,而是有怨懟、算計與憤懣,那這樣的祝福,對新人來說也是一種負擔。

據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2017年發佈的《國人工資報告》,顯示中國人除了吃穿用學住行這六大開銷外,人情往來、請客送禮花銷佔工資的14.65%。(2017年1月18日《每日經濟新聞》)顯然,其中相當比例是份子錢。相信每個身處其中的人,周旋於這樣的文化中,經濟上、精神上都疲憊不堪。

除了廣東人,我其實比較欣賞美國人隨份子的態度。我表弟在洛杉磯,他的美國同學結婚就是列一個單子,上面寫上新人需要的小物件,比如小烤箱、吹風機、餐具之類的,先拿到手的人就在單子上打上鉤,後面的人從未打鉤的物品裡面選,稍微貴點的就幾個人“眾籌”一下,每人出五十、八十美金。

這樣隨份子,既讓新人滿意,送禮物的人也沒負擔。表弟說現在身邊一些中國留學生受了影響,結婚也開始簡單起來。事實上,不管是美式的隨份子,還是廣式隨份子,都讓人感覺輕鬆、愉快,雙方都不累,何樂而不為呢?

但願以後廣式隨份子,就像廣式月餅一樣,也能在全國流行起來。

中國觀察·陳白早專欄 (作者系北京媒體人)

發表於2018年1月8日南都App《廣東人的份子錢,為何堪稱一股清流》


南方都市報


身為廣東人 我可以很負責告訴你 份子錢評均只有一百得話 那你可是大錯特錯 不知道你得數據從哪裡來得 如果早幾十年是一百得我還真的信了

雖然隨禮只是彩頭 習俗而已 但是隨著人們生活水平越來越高 廣東人也好面子 只隨一百那是不可能發生得事情

就以我們這裡為例子 我們這裡屬於沿海地區位於廣東省陽江市 就我一個九零後國慶開始到現在工資全都隨禮了 如果問我有多高工資我可以告訴你就3500 這些錢都是隨自己同學盆友 還不算自己家親人 臨近年末可以說一天同時幾個朋友同學結婚得 看一下我最近去喝喜酒圖片 隨一百你都不敢去




看到這些菜隨一百你有勇氣去嗎????


樂飲尚品


廣東人份子錢一般是多少?前兩天我剛參加過別人的酒宴,並受主人委託幫他登記代收禮金(份子錢),得到第一手數據資料,所以我有發言權及依據。首先說明,這不是婚禮酒宴,而是小孩滿月酒宴,不是富貴權貴人家,而是一般的平民百姓,所以有一定的代表性及普遍意義。當日設宴30桌,每桌費用900元不包酒水。收到賀禮60多份,總禮金約19000元,平均每份份子錢約300元。按主人囑咐,禮金不論多少,一律接受六成,回禮四成。因此30桌實收禮金11000多元。當然各地略有不同,但以上數據帶有一定的代表性。你們褒也好,貶也罷,現實事實就是這樣。


老叔又出山4


廣東很多地方是分文不收的,順德是撕角後退回,南海是接過來立即退回,還有一些地區也是收後全部退還,或者收一點意思意思大部分退回的。


不告訴你又怎樣


說起廣東人的紅包,想起了原來在那邊上班時,過罷年開工時老闆來發紅包的事情。我們辦公室人人有份,老闆發的時候很是恭敬,我們也恭喜老闆發財。完了打開一看,20塊錢,還挺新的。有人覺得老闆小氣,其實我並不認為老闆小氣,只是討個彩頭罷了何必在意?後來還聽說了,老闆的手提包裡這樣的紅包不下300個,而且大小不等,都是按金額碼好的,見人就發。老闆在家裡全家一起上陣封紅包,封到手軟。畢竟剛過罷年嘛,都想討個喜慶什麼的?

人家給多少就拿多少唄,隨意就好。老闆錢再多也架不住人多啊。你是沒有見過那些些場面的,只要有人對某個老闆說一聲恭喜發財,老闆立馬就會奉上紅包,真的是好看。

再說說更多的吧。廣東這邊吧,在婚禮上送紅包為啥只有100塊?其實這個也是有歷史根源的。以前那邊窮,婚禮紅包也能解一時的燃眉之急,有互幫互助的意思。後來呢,就有聯絡感情的意思了,但是人家的規矩還沒變,不想我們這邊,互相攀比,還水漲船高,唉,鬧心啊。

其實吧,那邊也不簡單的只有一個紅包,關係好的婚禮,人家送的賀禮更值錢,很多的都是價值不菲。比如金首飾,金鍊子什麼的,看關係。


農民妹子一枝花


先說過年小紅包,我從小就是接受這種思維,因為過年圖個吉利,而且只要有人跟你說#恭喜發財#就應該回給對方一個小紅包。主要是大家開心,不管是發紅包的人,還是討紅包的人,都不會在意紅包的大小。而且,只有德高望重的人,或者賺錢的大老闆,大家才會主動跟他拜年恭喜,普通人是不太會有廣發紅包的機會的。一般長者都會在身上多準備幾個小紅包,以便看到小輩拜年時回禮。

廣東人務實,跟長期通商從商的習慣相關,因為我們認為廣結善緣必有好報。而且賺到錢了,與別人分享,是特別滿足的事情。所以廣東的富豪除了務實,也比較喜歡派錢。你們在報紙上聽說某些香港富豪大派利是,兒子結婚派錢,生孫子派錢,生孫女派錢,過年派錢,這都是真實的。

說回結婚擺酒,所以作為主人家,結婚最大的目的是賓主盡歡,而不是圖穩賺不賠才擺酒的。而且其他地區高昂的份子錢,遲早也是要還回去的,與其諸多算計,不如隨心就好。


曾珠12


份子錢這樣搞,就是好,大家都歡迎。

要知道廣州經濟有多牛?再看份子錢,才更有意思。

先看廣州多牛,富可敵國

2016年廣東實現生產總值79512.05億元,繼續蟬聯全國第一。別說國內比,即使跟國際上的國家比,可以排全球第15,僅次於西班牙!什麼叫富可敵國,這就是!

看完總量,再看增速!

更厲害了,2008年前年均13.7%!這第十五是追出來的。1998年超越新加坡,2003年超越香港,2007年超越臺灣。當年“亞洲四小龍”中,僅剩一個韓國還沒超越。

那為什麼紅包這麼少呢?

要知道廣州的企業家動不動就是國內的億萬富翁。如果在紅包的金額上攀比起來,恐怕是吃不悄的。誰沒個有錢的親戚,人家紅包包1萬,你說我跟還是不跟?

索性,大家都包100,包10元。圖個喜慶,圖個吉利。

說實話,這一點該學一學,別動不動就是成千上萬的給,樸素的享受喜事,熱鬧的歡度節日。別在錢上較真!


老爸的修行


說到這些,我就說說我的經歷吧,我是2010年結婚的,我老婆是廣西賀州人,她那裡的粵文化氣息很濃厚的,鎮上的宗祠大大小小的很多,過年過節宗祠活動熱鬧非凡!我結婚前沒有什麼錢,擠一擠也就拿了一萬元當彩禮給岳父岳母,說真的我都沒臉給,交老婆幫轉交,生怕他們不同意!沒想到岳父岳母根本不在意,第一次交談之後就他們直接跟我商量籌備酒席的事情了!酒席進行中,我才知道他們那的婚宴要擺三天流水席,每餐都是正菜!我都驚呆了!!!那得花多少錢啊?我摸摸了一下口袋,差點要逃婚了!而且七大姑八大姨來參加婚宴都自帶禮物,有被子,有電飯鍋,有小孩衣服。。。。我還笑嘻嘻的跟我老婆嘀咕,這些親戚真大方,給紅包還送禮的!老婆才跟我說,這個被子呢大概有4-5家出利是錢合買的,剩下的在紅包裡面,每家利是錢大概20-50不等,老媽還要回禮呢!聽完我都快吐血了,此刻靈魂不在服務區,肉體迷茫的向著遠方走去,幸虧我老婆一把把我抓回來,不然我真的要逃婚啦!宴會後我伶仃大醉,兩天都沒醒過來,說白了我都不敢醒!然後我老婆說岳母回禮給我們兩千塊錢,我一下就滿血復活了!問道,怎麼還有盈利?不可能吧?老婆才說,這次喜酒是岳父岳母包辦的,不用我們出錢,酒席花了五萬多,收回有幾千,所以禮金只能給回我們兩千了,你不介意吧?我只能說我完全被驚呆了,我還能說什麼?至今對岳父岳母都是滿滿的感激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