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布如果完全聽從陳宮的話,再用好張遼高順,加上他的武藝,會達到什麼高度?

king2288


題主詢問如果呂布完全對陳宮言聽計從,再用好張遼高順,能有何等的成就。這個主要取決於,呂布是在怎樣的一個體系下這麼搞。

如果是今天的人寫演義小說,以呂布這樣的配置,是大有可為的,甚至統一天下也未嘗不可。畢竟在演義小說中,聰明的謀士能夠替君主決定一切,呂布自身的勇猛足以打贏多數正面戰役。再加上張遼是入了武廟72賢的軍事家,高順雖然演義中水平一般,歷史上卻也是一等一的名將。這個文武兼具的搭配,進可在兗州打敗曹操,退可割據徐州長久不失,等到袁紹和曹操官渡之戰時候,呂布聯絡孫策趁勢而起,未嘗不能定鼎九州。

但是如果放在歷史上,那麼答案是,呂布可能搞得比歷史上好一些,但是有限。最主要的原因,一是缺乏有效戰略,二是缺少團隊內聚力。

歷史上的漢末征戰,任何一個君主想要有所成就,必須有一個明確的戰略規劃。曹操是先立足兗州,然後控制漢庭後,先定中原,再收河北。袁紹“南據河,北阻燕代,兼沙漠之眾,南向以爭天下”。袁術則是先稱帝了再說。這些戰略有高有低,但總得先有個規劃,然後一步一步落實。荀彧之於曹操,諸葛亮之於劉備,價值都在於此。

而陳宮對呂布的戰略,很顯然是含糊的。如果說第一步奪取曹操的兗州還可以說像模像樣,那麼進入徐州之後,呂布和陳宮完全沒拿出任何可行戰略來。從196年背刺劉備奪取徐州到198年呂布死亡,整整兩年時間,呂布集團在徐州如同沒頭蒼蠅一樣,既不能很好籠絡陳登為首的徐州本地豪強,也不能確立對外思路,在曹操、袁術、劉備三者之間反覆騎牆,今天和這個翻臉,明天和那個捅刀,最後誰也不幫他。

《三國演義》中陳宮倒是有一定的戰略方向,那就是聯合袁術。歷史上陳宮雖然曾為呂布出謀劃策,但這些謀劃也未必就多麼高明。作為呂布集團的主要頭腦,他並未拿出切實有效的戰略(至少沒有記載)。相反,郝蔭造反時,傳說陳宮也牽扯在內。而最後在下邳城呂布想投降曹操,卻被陳宮阻止。

此外,歷史上的張遼並不是演義中描寫的忠義之士,被曹操俘虜後還臨死不屈。他其實是帶著兵投降的。

所以,歷史上呂布即使完全聽陳宮的,又用好張遼高順等人,那麼其也不可能達到最終曹劉孫三家的地位。


巴山夜雨涮鍋


呂布如果用好陳宮、張遼、高順等人,結果當然會比歷史上真實發生的情況要好,但這個好是有限的,呂布依然難以戰勝曹操,最後依然會被消滅,所不同的是37歲左右就死了呂布有可能過完40歲的生日再死。

為什麼說得這麼苛刻呢?這主要是呂布的短板後面這3個人其實也無法彌補,到頭來呂布還是那個呂布,歷史還是那段歷史。

首先,陳宮的智謀不必高估,他是一流的謀士,卻不是最頂尖的謀士和戰略型謀士,與荀彧、諸葛亮、魯肅差距較大。

歷史上的陳宮是個兗州本土派的能人,深得曹操的器重,曹操待其如“赤子”,這說明他的名氣不是靠吹,而是實打實的。

不說別的,就是策動張邈、呂布在曹操背後來一刀這一招就夠狠,差點兒讓曹操翻船。在徐州保衛戰中,陳宮也屢出妙招,只可惜呂布不能用,所以最後時刻曹操問他為什麼失敗,陳宮指著邊上的呂布說:“都是這個人不聽我的。”

但是,陳宮的眼界並不高,發動兗州之叛,目的只是驅逐曹操這個強人,保衛家鄉人的利益。把曹操驅逐之後呢?陳宮大概沒有想過。不成功怎麼辦?陳宮更沒有想過。結果,一場兗州爭奪戰讓家鄉百姓遭受一年多額外的戰亂之苦。

到徐州之後,陳宮又在袁術策動下反叛呂布,這個史書上有記載,從陳宮的角度看這一點也許能理解,他是想為那些跟自己一塊從兗州出來的子弟們找條出路,但這一招顯然是魯莽的,不是智者所為。

從史書的記載看不出陳宮有更加高超的謀略,尤其在戰略規劃方面,以他的能力,能否像諸葛亮那樣帶著本集團走向光明的未來,實在不好說。

其次,張遼是個需要明主“激活”的角色,遇強則強、遇弱則弱,呂布和張遼在角色上有重合,張遼的能力難以釋放。

張遼後來煥發神彩,白狼山之戰、逍遙津之戰都打成了經典,但這裡有一個前提,那就是得有曹操來駕馭。

白狼山之戰,面對數倍於已的敵人,已經孤軍深入的曹軍面臨全軍覆沒的危險,曹操當場把指揮旗交給張遼,張遼意氣風發,率領曹軍殺向敵陣,結果斬烏桓傳奇首領蹋頓於陣前。

逍遙津之戰,曹操雖然沒有在現場,但一個錦囊讓眾將服服貼貼,尤其張遼,立即領悟到曹操的深意,結果主動請纓出擊,來個了“七千破十萬”。

張遼曾在丁原、董卓手下多年,為何沒有煥發這樣的神采呢?因為他沒有遇到真正的主人,說到底,張遼不是元帥級的人物,他是超一流的猛將,需要一流的元帥來指引。

問題是,呂布也不是一流的元帥,甚至元帥也算不上,頂多算是更猛的猛將,呂布再信任、器重張遼,也激活不了張遼身上的潛量。

最後,高順品行沒得說,但是有“愚忠”的一面,只會服從的將軍不是好將軍,呂布如果真的放手讓高順去發展,也許高順就什麼都不會了。

高順像趙雲、徐榮一樣,都堪稱是“完美軍人”:不僅很能打,作戰勇猛,而且品德高尚,深得基層士兵的愛戴。

然而,對於開創非凡事業來講,僅有這些優點是不夠的,高順之所以比趙雲差了那麼一點點,就是因為趙雲不僅品德高尚,而且耿直,看到問題就說,領導不高興也要說。

高順很會訓練士兵,訓練出來的陷陣營是三國幾大王牌主力之一,但這只是技術層面的事,即便呂布充分放手,讓高順自由發揮,高順也成不了像陸遜那樣的名將,在夷陵之戰中也有人不服陸遜,陸遜手按寶劍眼一瞪,噪音就停了。

總的來說,陳宮、張遼、高順都很出色,但在各自領域裡還算不上那個時代最頂尖的人才,這樣說可能有些熱愛他們的人不同意,但這是實話,其中張遼和高順的角色還難以與呂布形成互補,呂布帶著他們打仗,遇到實力弱的對手當然沒問題,但遇到真正的王者,也就只得是被淘汰的份了。


南門太守


沒用 士族不支持就是白瞎 劉備也曾佔據徐州 只不過當時還只是草根的劉備在士族眼裡和呂布沒區別 所以徐州丟了 直到劉協承認了劉備的漢室宗親的身份 劉備才身價暴漲 才有了到荊州後士族的歸附


慕雲舒100851097


雖有人中呂布,馬中赤兔,但以呂布單純簡單的性格來看,他生不逢時,根本沒有能力應付爾虞我詐,群雄互爭的環境


澤仁德喜


不能,劉禪完全聽從諸葛亮的最後還是不行,最高主帥不行誰來都不行,就像楚漢一樣最後為什麼都跑劉邦那裡啦,一句話主帥是全才,所以項羽雖然勇武但並不是全才,就連陳平這樣的大才都留不住,所以一將無能累死千軍,因為曹操本人厲害所以更多人投靠他,


皖---七殺


如果呂布完全聽陳宮的話,用好張遼高順,再加上自己武藝,能達到啥高度?



陳宮對呂布的建議,有好幾次。在呂布濮陽戰曹操時,開始有兩建議,一是說曹操遠道而來,應該迅速出擊,不要讓曹操養成氣力,呂布沒聽按自己部署,親自帶八健將出戰,這一仗呂布勝出。接著陳宮又說西邊的營寨很重要,要防備曹操劫寨,呂布仍然沒聽,結果又打了大勝仗,差點當場抓住曹操,多虧關鍵時刻典韋出馬,接連飛擲短戟,刺死衝近曹操的呂布騎兵,才救曹操脫險。當然,陳宮也有一些可能正確的建議,比如,呂布的最後時刻,陳宮曾建議呂布出城,在城外紮營,陳宮自己



帶兵堅守城池。如果曹操出兵打呂布,陳宮帶兵出城援助;如曹操攻打城池,則呂布出兵攻擊曹操側後,這叫互為犄角,呂布本來覺得有道理,打算按陳宮建議部署軍事,但回家收拾行李時,被老婆一頓數落,說陳宮咋能守城?萬一城破我可就成別人的了,就這把陳宮的建議黃了,這建議究竟咋樣?並沒有得到實踐檢驗,但分析其中道理,還是具有可取之處。當然,陳宮也有實際證明是好的意見,比如,濮陽之戰第二次面對面,陳宮勸說呂布等諸將聚齊,再出擊對敵,呂布一句“吾怕誰來“?頂了回去,引兵出陣,橫戟大罵,結果曹操指示許褚,典韋,夏侯兄弟,李典,樂進六



將一齊上手,呂布敵抵不住,逃回時又被城內叛軍拒開城門,只能落慌而逃。又如,陳宮建議呂布,指示濮陽城富戶田氏,給曹操寫詐降信,引誘曹操夜裡進入濮陽,結果中了埋伏,呂布用戟敲打曹操頭盔,喝問“曹操何在“?曹操嚇出一身冷汗,隨手往前一指“前面騎黃馬的便是“,白白把曹操從眼前放走了。



從上述事例看,陳宮與賈詡,郭嘉等高手沒法比,所進計策良莠不齊,即使呂布全聽,也不一定能起翻盤作用,何況呂布愛聽不聽。至於用好張遼,高順,更是一個難以拿捏的要求,沒啥具體標準,張遼當時還是青澀愣頭青,大約二十三四年後,才有逍遙津大捷的成名之戰。高順也基本差不多,因此,按提問所說,呂布對陳宮,張遼,高順的使用,只是相對到位一些,呂布的高度也高不到哪裡去,因為呂布自己的本性沒有改變。(1:02)


流譽後


呂布曾經跟隨丁原,董卓,王允,深得重用,屢立戰功,在誅殺董卓後,被漢獻帝封為忠義侯,奮威將軍。隨後,陳宮輔佐呂布,居住在小沛。最終,曹操用水淹之計擒呂布。







呂布只是個將才,對付不了中國歷史上著名軍事家曹操,被圍下坯,陷入死地。

歷史發展規律是一門哲學,呂布的敗亡是必然的,周圍各種列強環繞。那麼,陳宮的存在,對呂布的敗亡來說,相當於一針催化劑。 呂布認識了陳宮,得以在亂世中施展一番拳腳,又因陳宮加速自己的敗亡。

曹操是真正的謀略高人,利用人性的弱點,就讓呂布懷疑陳宮與袁術暗中交好,高順與張遼的能力不足以對呂布的命運起到一個烘托主角光環的作用。



我們從人物性格上分析得天下,這是一個定位失誤的悲劇。

呂布作為一名武將,雄視天下,無人能及。陳宮自以為有計謀,再加上呂布的英勇,天下可得,而呂布是個自大狂,也產生了類似的幻覺,有方天畫戟,有赤兔馬,再加上陳宮輔佐,天下可得。

可是,陳宮的計策不是高級謀略,計策是局部,謀略是大局。所以說,陳宮不懂呂布的價值,呂布的價值在於在戰場廝殺,而不是運籌帷幄,奪取天下,穩定人心。


莫小邪



額……三國志原文裡的確呂布很勇武,但是沒到天下無敵的地步,而且沒有什麼連環計,是他和董卓的婢女私通,其他都和三國演義裡差不多,而且還擊敗過袁術(我只能說袁術這個人吧,呵呵……就相當於個練級用的等級比較高的野怪,後期還強行給自己加buff,誰擊殺他誰能獲得擊敗偽帝的成就)……好啦好啦下面開始暢想。。。

首先陳宮這個人,如果按照三國演義裡的描述,確實胸有大志,而且謀略極深,戰略眼光很高,不僅是個戰術大師,而且是個合格的戰略家,要知道戰術可以決定一場戰鬥的勝利,而戰略則可以取得全盤的優勢,早期呂布、陳宮都在王允的手下,王允除掉董卓後基本就在京城一家獨大了,如果這時候他接受陳宮的建議,接納李傕郭汜的西涼軍進京,封李郭二人個官職,那這倆貨依然會老老實實的聽話,畢竟這倆其實沒什麼野心,但是王允沒聽啊,不接受投降還要趕盡殺絕,李郭第一反應是啥,是跑!跑的越遠越好,這時候咱們的賈哥來了,賈詡同志出了個主意,這倆貨商量半天才下定決心回頭攻城。還有一次是防守徐州,陳宮要求分兵把守以成犄角之勢,這樣可以來回支援,兩面夾擊,呂布喝大了聽了貂蟬的話不同意。這兩件事可以看出陳宮臺不僅是戰術家,更是戰略家。

張遼高順就不用說了,張遼威震逍遙津,高順禁酒陷陣營,都是合格的、可以獨擋一面的將軍,張遼沒啥缺點可言,高順不喝酒不太容易交到朋友,做為突擊隊用可以,但是帥才是不可以讓高順來擔任的。

已知呂布聽了陳宮的

一:濮陽大戰,首次交鋒後,陳宮提醒呂布謹防曹操偷襲西寨,結果西寨交鋒呂布及時救援又打敗了曹操。

二:還是濮陽大戰,讓城中富戶田氏寫詐降書,火燒曹操。

沒聽的更多

一:曹操從徐州回兵兗州,陳宮建議在泰山路險要處設伏,呂布沒聽,如果聽了,很有可能弄死曹操,弄不死曹操的實力也會大損,很有可能呂布佔據了曹操的所有地盤,然後重複曹操乾的事情。(卷三《呂溫侯濮陽大戰》)

二:曹操率兵剛到濮陽,陳宮說趁他剛回來,人困馬乏、立足未穩,趕緊揍他,呂布非要等他休息好了,安營紮寨完了再開戰,如果聽了很可能畢其功於一役,結果同上。(同上)

三:曹操奪回兗州,再攻濮陽。陳宮認為應該堅守不出戰,等軍隊和將領都集結完畢再開戰把握更大,結果呂布認為自己天下無敵,硬要出戰,被六員曹將殺敗,丟了濮陽。如果聽了起碼敗不了,而曹操前有呂布後有劉備,不敢久戰,起碼呂布在中原立足了。然後再在濮陽收了那些黃巾賊編製成青州兵,嘖嘖嘖,要知道青州兵可是曹魏重要的戰力哦。(卷三《曹操定陶破呂布》)

四:陳宮建議殺掉陳登父子,呂布沒聽,結果大家知道,陳登是“餘則成”。

五:呂布困守下邳,陳宮建議呂布引軍出城以成犄角之勢,呂布本來都聽了,結果老婆一哭就給忘了。如果聽了,和曹操相持不下,呂布是本土作戰,錢糧隨手可取,曹操需要從兗州運過來,不敢打持久戰,而且曹操和誰打都不打持久戰,因為他的糧草前期一直是不足的,時間一長曹操就得退回兗州,鹿死誰手還未可知。

所以總結來說,如果事事都聽陳宮臺的,早在長安三國就結束了,再不濟濮陽大戰也早把曹操滅了,一路問鼎中原統一天下了都。

各位有啥意見歡迎評論哦~


神龍凌凌漆


如果能善用這三位,會達到一個相對可觀的高度,畢竟呂布也是一度讓老闆和大耳棘手不已的人物,加強以後殺了那兩位都不是不可能。不過格局還是太小,除非呂布改性,知人善用以後的絕大部分部下,不然也就割據一方的程度了


布呂歇爾


夜讀三分傳,堪嗟呂奉先。背恩誅董卓,忘義殺丁原。倚仗英雄氣,不從忠直言。白門身死日,猶自望哀憐!這是《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對呂布一生的評價,可以說中規中矩,呂布有一手好牌卻被他自己打的稀巴爛,於是很多人想如果呂布能聽從陳宮的建議,重用張遼、高順等會走的多遠,我們一起來分析分析。


1、曹操的勢力不會發展的這麼快

呂布所據之地乃是徐州,東漢天下一共就13個州,從以往的曹操和呂布之間的鬥爭中來看,曹操勝的戰役很少,因為有陳宮。陳宮可以說他的謀略不亞於諸葛亮、郭嘉等人,這也就是為什麼曹操賬下謀士眾多卻屢次敗於呂布的原因。此外手下猛將張遼、高順等人皆是萬人敵,足以抗衡曹營猛將,且他自己就是當時第一猛將,所以說如果呂布聽從陳宮的建議,曹操的勢力發展一定會受挫。


2、劉備難有出頭之日

呂布是勇猛的代名詞,劉備剛開始所依仗的不過是關羽、張飛二人,而三人聯手才能和呂布打成平手,呂布佔領了劉備的徐州他也無可奈何,若聽從陳宮的話,安撫百姓,徐州必然誠心歸附,而劉備就沒了立錐之地。

綜上所述,若重用陳宮、張遼…再加上自己的武藝,三分天下綽綽有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