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個姓氏本是一家人,因跟皇帝重名而改姓,如今全國有450萬人

中國人的姓氏文化源遠流長,有五千多年的歷史,在今天已經發展成為一門學問。上古的姓現在能夠查到的總共只有幾十個,而從古到今中國人仍然在使用過的姓氏超過六千,其中99%都是由後起的氏演變而來的。

這兩個姓氏本是一家人,因跟皇帝重名而改姓,如今全國有450萬人

在先秦的時期,姓和氏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姓最初是部落的名稱,一個姓可以衍生許多氏,隨著歷史的發展,姓氏開始出現了合一的現象。在秦朝以前,通過一個人的姓氏,基本上就能判斷出他的氏族血統關係。

但是到了秦朝以後,姓氏又發生了一些變化,最常見是就是改姓,主要是避禍、壁仇改姓、避諱改姓、少數民族漢化等這幾種形式。

在古代社會,避禍改姓的例子史不絕書。韓信被殺後,其後人逃到嶺南一帶,為了不引起朝廷的注意,而將“韓”姓去掉左邊部首,該為“韋”姓。即韓信之子韓瀠改名韋雲際(又名韋天保),歷二千餘年繁衍生息,遂成廣西土著大姓。所以韓信後人的“韋”姓在當地又被看作是“外來韋氏”。

這兩個姓氏本是一家人,因跟皇帝重名而改姓,如今全國有450萬人

現在韋姓人口數量有430萬人,佔全國人口的0.28%,廣西是全國韋姓第一大省。所以今天有一部分姓韋的朋友,有一定的可能是韓信後人。這裡也只是說有一定的可能性,千萬別較真。

除了避禍,避諱也是古代改姓常見的原因。如“莊”姓“嚴”姓本是一家人,莊與嚴這兩字常被連用,以表示莊重肅穆。有趣的是,有部分嚴姓是從莊姓改過來的,和莊姓是一家人。現在兩個姓氏人口加一起,約有450萬人口。

這兩個姓氏本是一家人,因跟皇帝重名而改姓,如今全國有450萬人

明代字書《正字通》曾記載了莊、嚴二姓的奧妙關係:漢明帝的名字叫劉莊,按封建禮俗應避諱皇帝之名,故姓莊者都改姓為嚴。像東漢光武帝的老同學莊光,改姓後成了嚴光,也就是後世鼎鼎大名的嚴子陵。為什麼莊姓都改姓嚴,而不是其他姓呢?

原來莊姓是出自楚莊王,而嚴姓又為楚莊王的支孫所創,這樣算起來,莊改為嚴,並沒有改本源,從血緣關係上來說,同出一脈,所以改為嚴姓,名正言順,毫無心理障礙。

這兩個姓氏本是一家人,因跟皇帝重名而改姓,如今全國有450萬人

姓氏文化博大精深,而又紛繁複雜,只要用心去研究,你就會發現中國的姓氏文化的多麼大的奇妙有趣,無論是稀有姓氏,還有晦澀拗口的姓氏,每一個都值得去尊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