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張家口一區一批次保障房 具體申請標準揭祕

2018年9月張家口崇禮區一批保障性住房分配公示出爐,本批次保障房是張家口崇禮崇和花園小區的保障性住房,是5#-6#樓。目前有188戶人家獲得崇和花園小區的保障性住房,那麼這批次保障性住房分配房號如何?申請保障房需要哪些條件呢?近年來,張家口對保障性住房如何規劃呢?

2018年9月公示的張家口崇禮區2017年保障性住房房源表!

9月張家口一區一批次保障房 具體申請標準揭秘

9月張家口一區一批次保障房 具體申請標準揭秘

申請保障房需要哪些條件呢?

張家口市崇禮區2017年度公租房申請家庭評分公示表可以清晰的看出!

9月張家口一區一批次保障房 具體申請標準揭秘

近年來,張家口對保障性住房如何規劃呢?

2018張家口兩會聚焦保障性住房進展及規劃

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保障群眾基本住房需求。落實“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併舉的住房制度。以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為重點,加大張家口公租房保障力度。年內推進46個城中村和城市棚戶區綜合改造項目,新開工2.6萬套,實施老舊小區改善項目39個8332套。加快推進人才安居工程。實施差別化調控,努力保障引進人才和本地居民剛性住房需求。組建國有房屋租賃公司,大力發展規範的住房租賃市場。

安居工程全省名列前茅

百姓住房無小事。近年來,張家口市將保障性住房建設作為改善民生、關注民生的一項重點工作來抓。2013年底前政府投資的公租房共計開工26423套,累計分配24703套,分配率達到93.5%,已超額完成中央確定的90%目標要求;2014年政府投資的公租房共計開工4354套,累計實現分配3999套,分配率為91.8%,已超額完成中央確定的85%目標要求。

9月張家口一區一批次保障房 具體申請標準揭秘

實現居者有其屋是市委、市政府的承諾,也是住建部門重如泰山的責任。通過建設公租房、發放公租住房租賃補貼等方式,構築分層次、多渠道、有重點的住房保障體系,有效改善了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的住房條件。

2017年省下達我市公租房基本建成目標任務為2000套,截至去年底,全市已基本建成5824套,完成率為291.2%,提前超額完成省目標任務。2017年省下達我市租賃補貼發放任務300戶,截至目前,已完成450戶,完成率150%。

張家口市還多次召開高規格會議,專題部署棚改工作。提出了2016年至2018年三年基本完成棚改任務的要求,共涉及438個項目約12.5萬戶(套)。其中2017年安排實施6.45萬戶(套),佔三年任務總量的51.6%,超省下達責任目標任務的18.3%。在工作中全市抽調大批幹部,深入一線,與群眾“面對面”對接,幫助群眾算好“經濟賬”“對比賬”和“長遠賬”。

雨後春筍般建起的一幢幢保障性住房,不但有效解決了困難群眾的安居問題,也使我市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走在了全省的前列。

千方百計破解各種瓶頸

一條條好政策的出臺實施,一個個融資模式的探索創新,破解了各種限制瓶頸,推動了保障性安居工程力度,讓一大批困難群眾圓了住房夢。

宣化區在棚戶區改造過程中,針對東大院棚戶區居民老年住戶多、困難群眾多的實際,經過反覆摸底、調查、研究,在全省首推“共享”產權房產新政。“共享”產權即共有產權,如被徵收人無力購買全部安置房產權,可採取住房保障安置方式,購買部分產權,其餘部分按照直管公產住房計租管理,與政府共有產權。這一創新的好辦法解決了居民的擔憂。

資金是推進保障性住房和棚改工作的關鍵,為此我市專門成立了市建設投資公司,作為政府購買服務的承接主體,積極與金融機構對接,多方籌措資金。2016年共申報國開行、農發行棚改貸款149.39億元,2017年我市共申請國開行、農發行棚改貸款共計422.97億元。

同時,為撬動社會資本,市政府制定了多元化融資的意見,各縣區主動對接國企、央企、國內大集團、知名房地產公司投資參與棚改工作。

好事辦好保障民生民利

保障性住房工程就要讓群眾買得起、租得起、住得進,既保證質量又實用,真正把實事辦實、好事辦好。

建好保障房,不僅要實現數量目標,質量上更要“硬槓槓”。我市始終把保障性住房建設質量作為第一要求,加強質量監管,嚴格執行項目法人制、招標投標制、工程管理制等。城建部門對工程招標投標、質量監督、工程監理、竣工驗收備案等各個環節嚴格把關,全程監督。建立健全質量管理體系,切實把保障性安居工程建成百姓得以信賴的“放心房”。

公平分配是保障性住房管理的“生命線”。我市保障性住房在申請資格上,嚴格執行准入條件,分配程序上實行公開、透明的分配方式,並加強社會監督;在房屋徵收全過程信息公開,對項目基本信息、棚戶區居民家庭現狀信息、安置信息、補償信息及時公開,接受群眾監督,確保公平公正。

同時,在棚改補償方案制定過程中,廣泛徵求群眾意見,採納合理化意見建議。在補償標準上,堅持“讓利於民”,實行“菜單式”服務,將房屋宅基地、附屬物及裝修等分類逐項列出補償標準,並向社會公開,引導群眾監督。

市住建局相關負責人講到未來我市將進一步加大保障房建設工作力度,讓更多的困難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