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給大兒子花18萬買房,給二兒子花40萬買房,那大兒媳生氣是應該的嗎?

長安供銷社


父母給18萬大兒子買房,給40萬二兒子買房。大兒媳有一點情緒是正常的,感覺有點一碗水沒有端平。但是,如果冷靜思考一下,大兒媳可能就會感覺沒有必要生氣。此一時彼一時,不同的年代做不一樣的事情。



父母偏愛小兒子乃人之常情,很多家庭都有類似的情況。也的確因此產生了一些家庭矛盾,有時候因為矛盾激化,造成全家因為此事而長期不和。所以作為父母來說,支援子女買房,應該考慮兩個兒子一直同仁、不分高低。因為此事並非僅限於兩個兒子,而且還涉及到兩個兒媳婦、三個家庭。

然而,作為大兒媳婦,亦要換位思考。大兒子買房在六年前,此時的房價肯定低於現在。而且,父母的的收入與六年前相比,很可能今非昔比、有增無減。小兒子結婚或正遇上父母手頭寬鬆,多支援一點老二也在情理之中。關鍵在於父母需要提前做好解釋工作,以免引起不必要的誤會和矛盾。


建議父母首先跟大兒子做一點事先的交流,最好能夠得到老大的諒解和支持;再由大兒子去自己媳婦那裡做做工作。在彼此尊重和理解的基礎上,相信問題能夠得到比較圓滿的解決。交流與溝通,疊加換位思考,矛盾能夠預防的可能性很大。

作為“佔了便宜”的小兒子,勿能理直氣壯。如果自己在經濟收入這一塊還低於哥哥、嫂嫂,就更應該想方設法博取兄長的諒解和援助。

有很多家庭,在弟妹買房缺錢的情況下,哥哥姐姐出款支持弟妹的現象並不少見。

拙文歡迎批評指正,敬請點贊關注,順祝工作快樂!


陸燕青



父母給大兒子花十八萬買房,給二兒子花四十萬買房,那大兒媳生氣是應該的嗎?我覺得不應該。

俗話說,天下老的向好的,不向好的向小的。老人雖然對小兒子購房投資大一倍多一些,應該是出於以下的考慮。

一是房價因素。老大買房時,可能房價低一些,但這兩三年內房價突高猛漲,幾乎是在翻倍了。如果還按二十萬投資那老二就會吃虧很大了。

二是老人應該考慮著老了後跟誰一起居住。一般來說,跟著小的可能性較大。那麼給老二投資大一些,買個大點的房子,與之共同居住,也就不能算是偏向了。

老人一把屎一把尿的把我們拉扯大不容易,現在我們已經成家立業,就儘量少惦記著老人手裡那倆錢了。老人給你是情分,不給你是本分,即使真的不太公平,如果沒有過大差距,也就應該知老人的情才對。給的少也是給了呀,總比要強吧。

如果得了老人好處還要說三道四的,就真的有點兒不厚道了吧!


民諺民俗民間故事


天下之事,無外乎一個公平二字。

不患貧而患不均。

也許平時都還無所謂。

一旦鬧了矛盾,矛盾就會無限的擴大化。

務必酌情處理。


兩性愛情夜話


父母給大兒子花18萬買房,給二兒子花40萬買房,那大兒媳生氣是應該的嗎?

首先,我覺得如果是我,我肯定是生氣的。所以我會認為大兒媳生氣是應該的。

時隔六年,物價肯定是有所變化的,如果是大城市,那變化的幅度更是巨大的。樓主說時隔六年,漲幅還不大,我想是個小城市,物價雖然有變化,卻不大。

父母給大兒子買了18萬90平的房,而給二兒子買了40萬138平的房,作為一個母親,我可以理解為:因為當時經濟比較不好,而現在生活好了;或者父母因為是小兒子更偏愛點。


“手心手背都是肉,也分肉多肉少”,我相信世界沒有絕對的公平,父母對子女也無法做到絕對的公平。

可是,不管是因為生活好了,更偏愛點,還是其它原因,你給大兒子買90平,給二兒子買138平,這點上父母的行為就是說不通,不合理的。難道等你年老需要贍養的時候,可以讓大兒子少贍養點,讓二兒子多贍養點嗎?

如果父母夠明白事理,他們應該在選擇給二兒子買40萬138平的房子時,拿個一二十萬給大兒子,如果做不到,就不要給二兒子買那麼大的房子。在價值差不多的情況下,我相信明理的兒子兒媳婦也是不會太生氣的。

而對於偏袒太多的一方,另一方生氣是肯定的。所以在這方面,作為父母,應該反省自己的行為。一個好的家庭,子女的言行重要,父母言行更重要。當你年老時,你曾經行為會直接影響到子女未來對你的態度。


ARLENE524


有些老的做事太過差勁,岳父母就是如此,從認識老婆開始,每年都沒少花錢,當時經濟不好的時候五千六千,經濟好的時候一萬兩萬,平時買衣服吃喝的另說,老婆子妹三個,大哥大姐從來沒有給過老的錢,這些年老的身體不好,岳母就直接給老婆打電話,隔著四千裡地也要老婆回去,看病費用都是我們拿的,錢拿了我們沒覺得委屈,可是拿錢了沒有個好,老婆這麼孝順,外面人居然不知道,家裡那麼多電器我們買的,她們在農村,有些稀罕玩意給他們郵寄,水果海鮮讓當地的店給送過去,外面居然沒人知道,岳母誰都不說,弄得親戚以為我們不孝順,還被人數落,今年最有意思,大哥和大姐鬧彆扭,大嫂出么蛾子,讓子妹三個公攤老兩口生活費用,每家一年三千,還說什麼必須給,誰不給誰不孝順之類的,把我給氣樂了!一群王八蛋玩意,我去你們那邊那麼多次,沒一個給我買車票的,哪怕是個公交車票,來我這邊都是全程招待,還替大哥養閨女三年,替大姐養兒子,還偷我錢,老婆懷孕的時候還把老婆氣哭了好幾次,老婆感覺特對不起我,我說沒事,我娶了你,孝順你父母是義務,如果他們百年了,那些王八蛋我認識他們是誰!


Mr周


這樣的父母不是糊塗父母吧,怎麼能做出這樣的。一碗水不端平的事情。現在的父母如果家裡就有一個孩子的話還好沒有比較,就是一心一意的對自己的孩子好。給孩子結婚生子組建家庭。這都是應該的事,可是家裡有兩個孩子真雞不應該這樣做了。最起碼58萬兩個孩子一19萬。怎麼能一個是毛萬一個40萬。這樣的父母就是糊塗。於情於理,這都是說不過去的。這不是給自己找麻煩嗎?花了錢還不討好,我覺得這樣的父親真的是。讓人家佩服。事情已經做出去了無法挽回,但是作為父親的。一定要想辦法,彌補虧待了那個孩子。讓孩子從心理上接受這個錯誤。然後慢慢的給這個孩子一些補償吧。



伊春美食美客


父母給大兒子花18萬買房,房子90平米。六年後,給二兒子花40萬買房,房子138平米。大兒媳婦生氣應不應該?

人人心裡有桿秤,那秤砣是自己心。

大兒媳婦覺得不公平,肯定是因為給自己花的錢少了。都說做老大要吃虧,老人一般偏向小的。

實際上,這種情況確實多慮了。大家想象一下,六年前父母能掙多少錢?我們的社會工資越來越高,速度快的時候六年能夠提升一倍。青島市2017年社平工資是63708元,而2011年是32760元。就如此看,18萬乘二倍是36萬元,跟40萬也十分接近了。

因此,產生這種原因的可能,最通俗的解釋為當時條件所困,沒錢。根據時間往回推,大兒結婚的時候,理論上小兒子應該在讀大學,還要有許多花錢的時候。父母手中最起碼也要留兩個,以備萬一吧?

當小兒子結婚,父母沒了壓力,肯定可以傾其所有了。

其實父母不會忘記這樣的事情,但是大家也不可能將這些事情時時刻刻的掛在嘴邊。以後有機會,父母肯定會更加傾向他大兒子。

當然世事難料,畢竟父母老了之後也要為自己未來老年後養老積蓄做準備。可能一時半會兒也沒有能力,給大兒子特別多的補償。

父母心裡都是門兒清的,給老大花了多少錢?給老二花了多少錢?應該平衡一下,這肯定是沒有問題的。可是必須要結合條件和自己的實力。

其實有實力,花幾十萬給兩個兒子買房,這個家庭也是很不錯的了,各種收入絕對不會低。

這種情況下,如果大兒媳婦生氣,去努力爭,可能爭不出好結果來,只能爭出一家不合,大家尷尬,將父母的心攆向小兒子。終了,會吃虧更大。

我認為不爭,才是最好的爭。只要父母心裡有虧欠,未來大兒子肯定會得到更多。

孝敬父母,家庭和諧,才是最好的財富。


暖心人社


關於偏心這個問題,最近深有體會,我奶奶一直跟我們生活在一起,奶奶三個孩子大姑,我爸,小叔,我爸每天早上給她做早飯,風雨無阻,我媽有好吃的首先就是給我爺爺奶奶留起來,吃穿住用行,全都是我們家負責,媽媽屬於嘴硬心軟,有時候婆媳矛盾很正常。我大姑過節來都是買好多東西,可是我小叔,20多年了。我嬸連一根毛都沒給過我奶奶,這是眾所周知的,但是前兩天我奶奶又跟我媽吵架,那天剛好我回家碰見吵架了,我媽那天中午沒在家,小叔來我家看一眼就走了,平時小叔中午都在我家吃飯,我奶奶就覺得肯定是我媽的錯,不然小叔不會看一眼就走了,我媽覺得委屈,她都不知道什麼事情,就莫名其妙捱罵了。戰爭就這樣起來了,我在洗澡,聽我奶奶說的就是,我媽對她不好,嬸對她好,云云。。後來洗完澡出來。實在忍不住了,跟我奶奶說道理,這麼多年,嬸給過你什麼。連每次來看你都是空手,你的所有東西都是我媽買的,好吃的永遠都是你第一個吃,但是奶奶的觀念改不過來了,說前幾年她生病,嬸伺候了她幾天,那幾天抵過我媽伺候她半輩子,到事實確實,她生病的時候剛好我結婚,家裡要把房子翻修,打壩子給親戚發糖,我又是臨結婚前兩天才請假回家,我媽跟我爸忙的不可開交,嬸是伺候她,但是所有的醫療費用,包括生活費全部由我們家承擔,就是一個出錢一個出力,但是奶奶不管,只覺得嬸伺候她幾天,就是嬸對她最好,不管我媽平時怎麼對她,再來說下我嬸那個人,只要不讓她出錢,我覺得她能跪著伺候你!後來實在沒辦法給她講道理,讓我老公送她去大姑那裡散心,更可氣的事情來了,嬸離大姑特別近,就是走路都只有十幾分鐘的時間,硬是沒來看過奶奶,因為那是大姑家過去得買東西,也沒有讓我奶奶去她家,後來大姑還專門打電話給她,她說的把奶奶送回去,這就是我奶奶最喜歡的兒媳婦!所有人都能看出來誰對她好。就她自己看不出來,所以,偏心是根深蒂固的,再來說我嬸的女兒。跟她媽簡直一模一樣,摳門的事情就不多說了,但是我奶奶還是覺得她那個孫女好,就算我每年給她的錢比她小兒子一家給的都多,每次回家都給她買好吃的,但是這次,我真的有點傷心,事實那麼明顯,不知道她是真的看不透還是不想看透,去我大姑家幾天,嬸和妹妹連一眼都沒去看她!寒心!


原來你也是逗逼


我爺奶住正房,倆兒子,按道理一個東房一個西房,修路拆東房,補貼被老大拿走,西房成為門面房,老大又佔了一半西房,之後拆遷,西房換了2套房,老大老二各一套。我爺走的早,剩奶一人,腿腳不利索,其它正常,有房一套,老大老二按月輪流養老,輪老大,把老太太自己丟在房裡,沒有早餐,中午送一餐,晚餐就是中午剩下了自己想辦法熱了吃,中午沒剩下,晚餐沒得吃,前幾天更搞笑,老太太爬著到鄰居家求救,說找兒子,餓了沒飯吃,原來是老大一家去吃酒席,沒人管老太太!喝熱水都沒有,上廁所去不了衛生間,弄一個桶,半桶沒人倒,整整1個月,除了送飯,屋子裡只有老太太一個人;輪老二,把老太太接到家裡,一日三餐,端到床頭,老太太要求還得換著法兒的吃,熱了不行涼了不行,有時候一天五餐,人家說餓了,喝水每次讓倒半杯,多了嫌多少了嫌少,還得準備個碗,倒過來倒過去,把水晾一晾才喝,提前給人家倒好水,過會兒溫度正合適,人家也不行,就得自己倒騰,上廁所,老二,老二媳婦,老二兒子,老二兒子未過門的媳婦,攙扶著揹著抱著去衛生間,關鍵老太太半小時上一次衛生間,其實70%並沒有屎尿,只是單純為了麻煩你,家裡有任何響動,老太太會叫人,問怎麼了做什麼,還有很多很多就不說了,感覺把所有在老大那的不平衡都要在老二家得到更多!另外,老大高中畢業,老二初中畢業,只是因為給老大娶媳婦,所以沒有讓老二繼續唸書!老太太的錢,房產手續,身份手續,醫保社保養老手續等等所有,都是老大保管,從小偏向老大,到老卻被老大拋棄,就這樣從來不說老大不好,經常埋怨老二一家,到哪說理???Ps:我是老二的兒子,並沒有嫌棄老太太,只是為我爸感到不公! 另外,我媽一句怨言都沒有。


demo小調調


多一倍,40萬的房肯定面積比18萬的大,也可能是當初經濟緊張,現在好了,就出現了差距,我公婆也是兩個兒,小叔子房子84個平方,兩室一廳,我們是98個平方,三室一廳,多錢錢沒問過公婆,她們的戶主,我們只管住。作為兒媳婦,我覺得要學會自我調解,公婆買房給住就不錯了,還計較房多少錢幹嘛?我們家沒分家,只是分開住,誰也沒計較房子怎麼分,都是公婆名字,也沒誰說要分家,所以不存在這些問題,我們也不想分家,住公婆買的房,有需要錢公婆給,大事公婆抗著,幹嘛要分家,分家就得自己頂多累,自己心態放正,其他關於錢的還可以商量,房子的價值真的無法比較,你還應該心存感激,公婆買房,要對她們好,而不是沒事找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