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男子爲何沒有光棍?我來告訴你!

如果有人問你“古代男子為何沒有光棍?”,其實你首先應該回答的是,“對不起,古代的光棍現象遠比當代嚴重多了。但是,由於古今在婚姻制度上的差別,導致很多人以為古代的男人比現在好討老婆。

古代男子為何沒有光棍?我來告訴你!

比如說古代很多官府會在女子達到一定年齡後強制其嫁人,不然連父母同罪;再比如說連年征戰導致男性的大量減少,而男性作為主要生產力,自然娶老婆比較容易,在這幾點上,其他幾位作者已經回答較為全面了,就不再累述。所以很多網友一看到“制女年十七父母不嫁者,使長吏配之"這樣的古代律法就大呼要回到古代去,只能說圖樣圖森破,在古代其實娶老婆遠比當代困難多了。

首先,影響“光棍”這種社會現象最大的因素就是性別比例,在“絕對數字(供需)”面前,一切的其他因素都可以算作是雞肋。那麼古代的性別比例怎麼樣呢?在宋鎮豪的《夏商社會生活史》中,考古學家們通過研究平民墓地挖掘出來的男女骨架對比判斷得出商周時期殷墟王邑的性別比例大致是183:100,或許是由於衛生醫療等原因,使得女性夭折的概率也大大高於男性,也就是說在古代,男性的成活率比較高是促使古代男女性別比例嚴重失調的罪魁禍首。

古代男子為何沒有光棍?我來告訴你!

當然這也並不是說絕對的,比如說《唐代人口問題研究》一書中,唐太宗和高宗期間男多女少現象十分突出,但是到了唐中後期又出現了女多男少的現象。但是我們要意識的到是,古代對於人口統計其實是非常不全面的,特別是男丁方面,因為要避戰亂,兵役等,所以很多男丁一到人口統計就躲起來的現象非常嚴重。但是總歸來說,古代的性別比例呈現的是和平期基本達到了男女2:1這樣的狀況,而戰時或者連年戰亂則趨於平穩。不過在古代,戰鬥中正面衝突中死亡的人數(士兵)其實在戰爭附帶瘟疫,飢餓,兵亂中死亡的平民面前,根本不值得一提,而這方面,由於衛生,醫療和身體素質等因素,女性死亡比例也遠遠大於男性,如果再加上溺女嬰傳統的話,古代性別比例失調簡直恐怖。這方面,葛劍雄所領銜的《中國人口發展史》已經闡述清楚。

古代男子為何沒有光棍?我來告訴你!

所以,為什麼古代官府要強制少女嫁人呀,就是因為光棍多啊。而且再加上權貴的三妻四妾,以及比如有幾個朝代其實是限制寡婦再嫁,以守寡為美德,這樣說吧,你如果想在古代娶老婆,恰又生在普通人家,那麼你不僅要和村裡的張三李四朱五去搶翠花,還得防止三十里外趙大官人看上翠花納為第七房小妾,在你覺得這和現在差不多的時候,我會告訴你,全村百來戶,就翠花剛好是適嫁年齡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