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與蘇州哪個城市更具發展潛力?爲什麼?

朱佑煜


你好,這個問題我來回答。

論發展潛力,那肯定是武漢了。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此話有理,蘇州自古以來就是一座美麗的城市。論城市環境、文化底蘊、經濟基礎等都是蘇州更好些,這我承認。但題目問的是哪個城市更具發展潛力,若比潛力的話無疑是武漢,別說蘇州,全國城市也沒幾個比武漢更有潛力的。

所謂潛力,不是說你現在有多好,而是放眼未來,看今後的發展。下面具體說下武漢強於蘇州的地方。

1、位置

武漢九省通衢,全國南方中心,位置絕佳,是公路、鐵路、航運樞紐。蘇州交通位置沒資格跟武漢比了,機場沒得一個。蘇州主要是靠上海進,相當於上海的外延,是長三角的重要主城部分,尤其是靠上海的崑山、太倉等工業經濟非常強悍。

但正因為其離上海近,不可能“獨立”的發展,難以得到各種優惠政策,同時還要面對周邊無錫、常州等各個強市的競爭。這點上看,蘇州位置還不如南京,畢竟南京更靠北,有向蘇北輻射的能力,對於國家來講,扶持南京也比扶持蘇州更有意義。

而武漢的地位比蘇州重要的多,是當之無愧的華中老大,這就意味這,武漢能夠獲得更多的國家支持。同時更多的企業願意將總部、研發中心、工廠、辦事處設在武漢,因為武漢有在區域內的支配地位。就像為何第一批進入中國的外企,都喜歡把總部放在北京、上海一樣。

2、人才或者叫人口流動趨勢

提到武漢有發展潛力,很多人就喜歡說武漢的高校如何又多又好。在這點上我還真不認同。深圳有什麼好大學嗎?不還是中國經濟最強市之一。東北的哈爾濱、瀋陽、長春,大連高校多吧,哪個城市都有好多所211、985的名牌大學,有什麼用呢?人才不還是在往外跑!

所以武漢高校多,蘇州高校少,這並不能說明什麼。關鍵要看人才的流動方向,之前武漢乃至湖北的人才一直都在外流,流向深圳、上海,甚至蘇州、杭州這種沿海二線城市。現在情況已經有了明顯變化,不但應屆大學生外流的少了,很多之前在外工作的滬漂、京漂等因房價等因素,變得越來越現實起來,開始返鄉。從武漢的人口結構就能看出來,每年武漢都有大量的幼兒園、小學建立起來,近些年開始加速,城市在迅速的擴張,人口在快速的集中。之前城市內的荒地也開始大興土木(這點很有武漢特色,原來的主城區內居然有能種莊稼的地塊),城市已經在走北京上海之前的老路了。

再看看蘇州,出了上海,根本就看不到什麼荒地,工廠一個個的緊鄰,分不清市區和郊區,這一方面說明長三角的經濟發達,另一方面也是在說:都建完了,也就這樣了。而且蘇州本身就沒什麼教育資源,還要同周邊的城市去搶人,房價本身比武漢還高,所以在人才吸引力上已經比不過武漢了。

3、就在這幾天小米已經決定將在武漢建立總部。之前華為、騰訊等著名企業紛紛把研發中心、第二總部等落戶武漢,武漢的工資水平雖然較低,但這往往是一個城市的優勢,所謂的“潛力”也體現在這裡。武漢已經形成了以“光谷”為中心的高新產業群,人才的湧入,城建的改善,房價的堅挺,地位的提升,成為二線強市趨勢已成,需要的只是時間。

騰訊武漢研發中心

華為武漢研發中心


阿義影視


武漢市跟蘇州市比較,沒得比,那是大象跟螞蟻🐜比較,大武漢不論在人才,經濟,科技,文化底蘊深厚,製造業等,在中部武漢市數一數數二,對比只能和重慶比,蘇州市是江蘇省一個地級城市,怎能和大武漢比較呢?那是大才小用,那是大巫見小巫,無及之談。


手機用戶50216228026


古時候下江的粉脂、生理文化為什麼那麼那麼的發達,“販”文化是主軸,古代販鹽、販逼,只為飽暖一欲,文人如此、士人、鄉紳亦如此,人心之大就為多掛幾個燈籠,否則、“富庶”良田怎麼就只產出個《徐霞客遊記》,這與思想、學術有關的東東。

下江發生的一切事件最好都從文化上找找因果關係,從文化上看下江,腐朽、糜爛的粉脂、花魁文化和“莫須有”文化成就了下江,不擇手段弄錢和不講道義利己是其特色,代表人物:秦檜、范文程、吳三桂、柳傳志!作為:秦檜就不談了、禍國利己,范文程、吳三桂利用清兵屠老鄉令人髮指,柳傳志利用聯想來敲骨吸髓壓榨國人諂媚外邦,這層出不窮才正是“一方水土養一方人”。

就不明白:人類世界無論什麼“風暴”、什麼“潮”,對貼牌省幾乎毫無影響,其經濟數據的發展仍舊一騎絕塵、一發沖天,貿易戰可以讓中美兩個國家都成為輸家,但你信不信貼牌省的經濟數據依然亮眼,這是一種文化的表現,花魁就是這麼有魅力,使得評選組長都不得不為此而奮力的吹泡泡。

反觀湖北:

湖北是中華文明最主要的輸出地!愛國的屈原成就了端午龍舟和粽子,孝文化的董永、七仙女成就了七夕牛郎織女節,琴臺流水覓知音,花木蘭故事都遠揚於好萊塢,還有戲曲形式造就的國粹,這些湖北人張揚過麼?也正因如此才使得文化、文明空虛、蒼白之地心生妒忌、瘋狂詆譭、中傷,充分發揮了古代狀元“莫須有”的毒嘴之能事,以為杜十娘之繁華為中華文明,由此可見,武漢能與山東的大郎產生聯繫顯現了多麼“莫須有”的文化,這文化已經深入到某些地域的人的血液裡。

古有編鐘、尊盤、冰鑑,今有大橋、軍艦、北斗;更有屈原、陸羽、時珍,還有活字、京劇、黃梅之源;技藝加文明,這就是湖北的文化!

正確認識湖北,神農、黃帝這是人祖;天下紛爭、人心不定,只有屈原出現後方才知道國該怎麼愛,這是國祖;吳興於伍子胥,這是吳祖;楚之800年、誰能出其右?可以這麼說,沒有湖北、那來的中華!而且唯一的、只有湖北人被全體中國人拿來與天比,“天上九頭鳥、地上湖北佬”。

量化、權重值比較,有什麼地方的文化能有如此燦爛和輝煌?對中國和世界的影響如此之大?低調、內斂、中庸,湖北文化幾乎就概括了中華的文明。


wfeng9884075916


武漢在湖北周邊省自稱老大還可以,千萬不要和下游省和城市比,真要和下游城市比,武漢算個球。不論經濟,科技,文化隨便找個地級市都遠遠甩你幾條街!


舊船票80


比較尷尬,武漢國家定位和地理位置都高於蘇州,但是蘇州目前強於武漢,並且更樂於和杭州南京比,恥於並且壓根沒想過和武漢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