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劉志明:一部研究民主革命時期馬克思主義大衆化的力作

中國民主革命的成功與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密不可分。正是“主義”的力量,才有“大眾”的堅定信仰;正是“主義”化“大眾”,才有民主革命的滾滾洪流和最後勝利。總結民主革命時期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歷史,是學界的責任所在。開展民主革命時期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研究,追溯其歷程、釐清其路徑、揭示其經驗、分析其教訓、把握其規律等等,有助於推進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宣傳普及,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從這個意義上說,周利生、王鈺鑫著,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民主革命時期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研究》一書,有其現實價值。

從國內來說,廣義的“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研究與“馬克思主義傳播”的研究並存,後者的研究成果頗為豐富。但是,這兩者的研究還是有區別的。“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研究重心在“大眾”,而“馬克思主義傳播”的研究重心在“馬克思主義”。此外,廣義上的“馬克思主義大眾化”還在有關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黨的宣傳、思想政治教育、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以及實事求是、群眾路線等方面的研究中常有體現。

從狹義的角度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研究是在中共十七大提出“推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之後迅速興起的,學界對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科學內涵、基本特徵、主要路徑、重要原則、重大意義等進行了廣泛思考,對改革開放以來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歷史進程進行了縱向考察並總結了其中的經驗與教訓。

本書以社會背景為視角,分析20世紀早期諸多西方社會思潮傳入中國時,馬克思主義何以能夠大眾化。該書指出,中國知識界的學習與宣傳是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發軔之始,而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發展與它走向工農、與工農結合有著極大關係。蘇維埃革命時期,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環境日益艱難,中國共產黨人藉助於教育事業、進步社團、革命標語、紅色歌謠、“領袖形象”等方式,使得馬克思主義在蘇維埃根據地逐步得到廣大民眾的認同。延安時期,隨著深入且廣泛的學習運動的展開、各級各類學校的理論教育的加強、延安整風運動的開展、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形成,毛澤東思想成為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主要內容。翻譯、創設理論文本,注重中共黨內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發揮報刊等大眾傳媒的輿論引領作用,致力於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依靠人民群眾、堅定宗旨意識等等,成為民主革命時期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重要經驗。

總體而言,該書邏輯結構嚴謹,敘事思路清晰,資料運用豐富,對於研究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中國共產黨歷史以及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史,具有較好的參考意義。

(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 劉志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