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蘭的英雄「索米衝鋒鎗」,讓蘇聯軍隊吃盡了苦頭

1939年11月30日,蘇聯以遭到芬蘭軍隊襲擊為藉口攻入芬蘭。蘇聯動用了裝備最先進的列寧格勒方面軍所屬4個軍團(第7軍、第8軍、第9軍、第14軍),30個師,兵員總數達到約100萬,配合進攻的是2500輛坦克和自行火炮、2000門大炮和800架作戰飛機。蘇軍總指揮是內戰名將伏羅希洛夫元帥。

芬蘭的英雄“索米衝鋒槍”,讓蘇聯軍隊吃盡了苦頭

而芬蘭全國人口才有350萬,軍隊約3萬人,加上後備兵員也不到20萬人,只能組成8個步兵師。另外有約1萬人的外籍志願部隊和10萬人的幾乎全是婦女的後勤部隊。戰車只有20輛老式的法國雷諾戰車和10多輛比較現代的輕戰車,炮兵則非常薄弱,幾乎沒有重炮,大部分是幾十年前的輕型火炮,數量也不多。空軍則只有70架飛機。芬蘭軍隊的裝備依然停留在一次大戰的水平上。兩下對比,強弱一目瞭然,斯大林認為半個月之內就會拿下芬蘭全境。前線的指揮官們更是樂觀的認為:進攻芬蘭的時間應該以小時計算時間。剛剛擺脫沙俄百餘年統治的芬蘭人,對自由的渴望超出了蘇聯人的想象,他們的抵抗也異乎尋常的頑強。面對蘇聯的大軍壓境,人單勢孤的芬蘭軍隊開展了中國人熟悉的游擊戰。將部隊化整為零,對強大的蘇聯軍隊展開了襲擾政策。

芬蘭的英雄“索米衝鋒槍”,讓蘇聯軍隊吃盡了苦頭

這時,芬蘭的一款輕武器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他就是“索米衝鋒槍”。芬蘭的土地多為叢林,樹木眾多。而蘇聯使用的武器是長槍,在這種灌木較多的地帶,行動起來非常的不方便。再加上蘇聯軍隊人員眾多行動起來,極容易暴露目標,這就給芬蘭的小分隊們提供了可乘之機。採用小分隊作戰的芬蘭人憑藉著“索米衝鋒槍”的火力優勢,將蘇聯軍隊給予了沉重的打擊。據參戰蘇聯士兵的回憶,蘇聯軍隊整排士兵的進攻,往往被芬蘭人用兩三把“索米衝鋒槍”就給全部射殺。這場戰爭讓“索米衝鋒槍”名聲大振。“索米衝鋒槍”採用密閉式的槍膛,減少故障率,更是採用了70發子彈的大彈鼓,讓“索米衝鋒槍”有著充沛的火力。採用了九毫米的馬格南手槍彈,有效射程增加到300米,再加上每分鐘900發的射速,對上蘇聯士兵手中的莫辛-納甘步槍完全是碾壓。但是“索米衝鋒槍”的製造比較麻煩,財力薄弱的芬蘭只製造出少量的優質“索米衝鋒槍”。不然的話,蘇聯人的損失會更加慘重。

芬蘭的英雄“索米衝鋒槍”,讓蘇聯軍隊吃盡了苦頭

芬蘭人憑藉著“索米衝鋒槍”的火力優勢,讓這場戰爭足足進行了100天,頑強的芬蘭人消滅了幾十萬蘇聯軍隊,其中成建制被殲滅的軍隊就有七個師。戰後一名蘇聯的將軍說:我們佔領的芬蘭土地,剛剛夠掩埋我們戰士的屍體。戰後斯大林對“索米衝鋒槍”是又愛又恨,下令蘇聯兵工廠一定要研製出來比“索米衝鋒槍”還要優秀的槍支,這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波波沙衝鋒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