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川黃河乾坤灣「考古」窯洞民居

延川黃河乾坤灣“考古”窯洞民居

與延川縣乾坤灣相距不遠的黃河石樓灣

展開中國地理圖,一條圓潤的藍線自西向東、由西北向東南輾轉入海,這就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印象裡,提到黃河就會給人渾濁、不定、時斷時續的感覺。但我卻覺得她很調皮,那一年,我們幾個攝影師自駕車循著黃河的脈絡一路走過來,突然間發現黃河中游地區的很多河灣其實很調皮的,一路上我們看到了很多造型優美或氣勢磅礴的黃河灣,而且這趟旅途中還發生了不少讓人記憶猶新的小插曲,比如在乾坤灣的“考古”體驗!

延川黃河乾坤灣“考古”窯洞民居

從石樓縣出來,順著公路前行,經山西永和縣的永和關,越過黃河大橋,進入陝西延川縣境內,繼續向東南方向行駛。崇山峻嶺,溝溝壑壑中,一條新修的二級公路在崎嶇山間盤繞。起伏的山巒像海洋中的波浪,盡現曲線之美。山體上長年雨水沖刷出的道道溝壑,像飽經風霜的陝北老人臉龐上的皺紋,密密麻麻。不知不覺,車已行至一處山巔,居高臨下,正與黃河撞了個正著。

延川黃河乾坤灣“考古”窯洞民居

黃河曲折向南,在這裡陡然急轉,因酷似陰陽太極圖,故名

乾坤灣河岸的陡峭之處建有一乾坤亭,亭柱上刻著兩行大字:“天地造化乾坤灣,羲皇推演太極圖”。沒到乾坤灣,嚮往乾坤灣。到了乾坤灣,不識乾坤灣。看來這大半天的奔波終於沒有白費,原來這裡就是乾坤灣了!我倚亭而望,只見咆哮的黃河流經至此受呂梁山之阻,先是曲折向西,遭遇大山急攻又陡然轉向東南,再受山坳夾擊自然轉而南下。黃河經過地勢的再造,最終呈現在我視野內就是一個巨大的字母“S”,當然它也酷似陰陽太極陰陽圖案。河抱著山、山就著河,河裡有山、山中有河,山河相連、水山相映,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山一水、一陽一陰,真是奧妙無限,難怪要被稱作“乾坤灣”,果然有些天地、日月、陰陽、剛柔、乾坤之象。

延川黃河乾坤灣“考古”窯洞民居

我們停車觀賞乾坤灣的村莊名叫小程村,又是一個靜謐的黃土高原小村。在村子裡用餐的時候,我們和當地老鄉攀談。交談中得知本村有一處遺存至今的古窯洞。飯後在老鄉的指點下,我們來到一排錯落有致的破窯洞院落。院子的主人叫程江,他領著我們走進小院。

延川黃河乾坤灣“考古”窯洞民居

殷實

延川黃河乾坤灣“考古”窯洞民居

石磨前愜意吃食的老黃牛

程江指著幾孔窯洞,像說評書一樣給我們娓娓道出了小院的歷史:從東漢末年到隋唐時期,延川縣及陝北多次被匈奴人侵佔,並給這塊黃土高原留下了抹不去的記憶。兩孔尖頂拱形窯口,用雕有圖案的石塊砌成。窯口面石上的圖案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左邊那孔窯口頂部和左右兩邊相接的3塊面石均雕刻著蓮花,接著兩塊是牡丹花圖案,隨之下來的左右兩邊的石塊雕刻著兩個赳赳武夫,都是剽悍驍勇的匈奴武士造型。

延川黃河乾坤灣“考古”窯洞民居

古窯口面石雕刻赳赳武夫,剽悍驍勇的匈奴武士的造型

左邊的武士頭戴氈帽,高鼻樑,大眼睛,耳朵上帶著大環,腳踩雲頭,身穿戰袍,手持弓箭。由此推斷,該窯洞打造的時間應該發生在此長期盤踞的匈奴將領赫連勃勃時代,也就是距今約1500年前。神奇的雕刻讓我們幾個興奮不已,便向程江大叔請教更多關於匈奴的故事……

延川黃河乾坤灣“考古”窯洞民居

黃河邊遺存的匈奴人建造居住的千年古窯,保留著古樸純真的歷史風貌。

延川黃河乾坤灣“考古”窯洞民居

暮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