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日4時13分「清明」:花在枝頭顫,蕊隨風飄香

新華社天津4月3日電“梨花風起正清明,遊子尋春半出城。”

全詩:梨花風起正清明,遊子尋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萬株楊柳屬流鶯。

——南宋吳惟信的《蘇堤清明即事》

2018年5日4時13分“清明”:花在枝頭顫,蕊隨風飄香

《中國天文年曆》顯示,北京時間4月5日4時13分迎來農曆24節氣中的“清明”。此時節,桃紅柳青,溪河泛碧,吐故納新,春和景明。

中國天文學會會員、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史志成介紹說,清明在仲春與暮春之交,每年4月5日前後,太陽到達黃經15度時始。西漢時期的《淮南子·天文訓》中說:“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乙,則清明風至。”“清明”的含義是氣候暖和,草木萌動,杏桃開花,處處給人以清新明朗、欣欣向榮的感覺。

2018年5日4時13分“清明”:花在枝頭顫,蕊隨風飄香

我國古人根據對大自然的觀察,將清明分為三候:一候桐始華;二候田鼠化為鴽;三候虹始見。意思是說,這個時節先是桐花開放,接著喜陰的田鼠不見了,全回到了地下的洞中,最後是雨後的天空可以見到彩虹了。清明三候所代表的花信為:“一候桐花,二候麥花,三候柳花。”三花一開,春滿枝頭,春意盎然,綠意萌動。

“馬穿楊柳嘶,人倚鞦韆笑,探鶯花總教春醉倒。”春天的風,清明的雨,此時節,陽光明媚,惠風和暢,杏花微雨,桃李爭豔,天下皆春。尤其在我國江南,清風細雨構成一幅詩意清新的民俗水墨畫。

2018年5日4時13分“清明”:花在枝頭顫,蕊隨風飄香

春光明媚,春風和煦,正是頤養身心的好時候,保健專家提示說,此時節養生保健應以養肝為主。遇事戒怒,不大悲大喜,要做到心胸開朗,心境平和,暢達情志;多出去走走,登高望遠,寄情山水,陶冶性情;多吃柔肝養肺的食物,如薺菜,菠菜、銀耳、山藥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