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爲和聯想幾乎同時起步,華爲一直致力於研發創新,但爲什麼沒聽說過聯想研發的東西?

l總有叼民想害朕l


華為和聯想幾乎同時起步,華為一直致力於研發創新,在科技研發方面站到了世界一流的位置,而反觀聯想並沒有什麼讓世人側目的科研成果,甚至始終沒有擺脫組裝貿易商的身份。是什麼原因造成兩者的巨大差異呢?我覺得至少有以下三個原因。


  • 夢想。
應該說不管華為還是聯想每年都有研發投入。華為有科技夢想,也知道研發創新是科技企業的生命。華為現在擁有的通訊技術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芯片研發的成果也是有目共睹,可以預見未來是一家可以在芯片方面和高通抗衡的企業,站到行業的頂端。華為一路走來始終堅持創新,每年在研發方面投入的人力財力,是聯想無法相比的。任正非先生這麼有魄力拿出鉅額資金搞研發,因為他知道這樣做才能使科技企業實現良性循環發展。

而聯想的研發籍籍無名,也沒聽過聯想有什麼科技創新方面的夢想。這些年聯想集團多元化發展,在投資和併購方面力度也挺大,給外界的感覺是想走快速賺錢的捷徑。去年聯想投入在研發中的金額大概是80多億,華為是800多億,兩者的力度和追求都不一樣。


  • 掌舵人的眼光和戰略。

一個企業的走向,和企業領導人的關係最大,特別是企業的靈魂式的領導,他們的眼界和決策最終決定了企業現在的樣子。經濟的大環境只是給了企業發展的機會,至於發展的方向就看企業掌舵者的眼光魅力和戰略。任正非始終堅把華為定位為高科技公司,走的是高科技公司應該走的研發創新的道路。而柳傳志在開始為聯想的定位就並沒有把科技放在第一位,他的貿工技戰略現在被楊元慶發揚了,給人感覺“貿”佔了重要地位。


  • 公司性質。

華為不是上市公司,而且得益於科技的創新,公司很賺錢,公司資金的運用可以更多的考慮公司的發展;而聯想是上市公司,財務報表是它向公眾交待的成績單,據財報顯示,去年聯想集團全年的利潤5.35億美元,摺合成人民幣就只有是30多億人民幣,這樣的成績要楊元慶去佈局任總那樣的研發,不是有魄力就行的,有幾個上市公司的CEO敢把報表做成負利潤的?


從上面三方面來討論,也可以大致解釋為什麼大家很少能聽到聯想有什麼轟動的科技出現。我覺得聯想和華為目前並沒有可比性,不管柳總承不承認,聯想目前已經不能和華為站在一個層次上。或者聯想志不在此,只要集團有錢賺沒虧損就行,所以沒必要從科技企業和開發創新的角度要求太多。僅代表個人觀點。


CA紅葉


我為聯想並沒有研發,也不重視研發,聯想是一家渠道貿易公司,華為是一家技術研發公司,這是二者的差別,也是華為為什麼護城河越來越高,而聯想卻越來越差的原因。


2017年,聯想的研發投入人民幣81.42億元,佔營業額收入的2.8%。但對比一下,2017年華為研發費用支出為人民幣897億元,約佔總收入的14.9%;即使是中興研發投入129.6億元人民幣,佔營收的11.9%,都比聯想高的多。

對於技術的重視不僅僅體現在研發成本上,更體現在二者對企業的管理上,聯想在柳傳志的“貿工技”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完全沒有任何的“技”,所以現在華為處境越來越艱難。在今年還冒出了巨大的風波,而且CEO楊元慶還拿著中國企業CEO最好的薪酬那就是1億元,而馬化騰的薪酬也不過是3000萬元。


而華為則極為重視技術,特別是在5g的發展上,一度是標準的制定者,最後因為某些原因被高通拿下,但華為有這樣的底氣也是因為重視技術研發。

你認為聯想會倒閉嗎?


毛琳Michael


說實話,聯想和華為基本上已經分別成了兩種商業模式的代名詞,因而被稱之為“聯想模式”和“華為模式”。

其中,華為走的是技術派的代表為主,聯想另一個走的貿易派的路線、(更側重於營銷推廣和渠道)、運營驅動為主,也就是常說的“技工貿”和“貿工技”兩種模式的區別。

所以說,說聯想沒有研發過東西,那是錯的,但是說聯想是一家以“研發”為核心的公司,那就錯了。這一點,在華為和聯想兩家的研發投入上就可以看出來了。下面這張圖是聯想和華為在研發投入上的比較,可以看到,如果說一開始華為的研發投入跟聯想沒有質的差別,那麼現在的聯想在研發上的投入可能連華為的零頭都不到了。

所以說,不是你沒有聽說過聯想研發過什麼東西,而是他們壓根就沒有把研發作為自己的目標,在這方面也就不會投入較多的精力,所以自然沒有什麼產出了。

但是結果是什麼樣的呢?只要看一下最近華為和聯想的營收對比就知道了【如下圖所示】,可以看到,華為現在的營收已經遠遠超過聯想了,而且華為屬於加速上升,聯想則是疲軟無力。而且從名聲上呢?華為是中國驕傲,聯想原來也是中國驕傲,但是現在恐怕就不是了。

我不認為華為模式一定就比聯想模式好,而且也沒有說所有公司都應該走華為模式,但是,如果中國多幾家願意真正幹技術的公司,而不是單純買買賣賣的公司,可能對我們這個國家是更有利的。


SilentTurbine


看了這麼多評論都是看法相同 ,證明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日久見人心、路遙知馬力”,華為、聯想都過了而立之年,聯想這樣的科技型企業無非就是想“掛羊頭賣狗肉”想從國家科技扶持政策中多騙點補貼罷了,柳傳志的經營思想就是如果跟政府搞好關係、如果通過媒體忽悠消費者,讓消費者認為他很偉大為國家利益在“嘔心瀝血”,這樣政府採購、消費者就算聯想產品價格高於國際市場,政府採購、消費者也會買聯想的產品,至於產品怎麼樣?根本就不在柳傳志的經營思想上,和考慮範圍之內。任正非就不一樣,華為以產品為導向作為企業經營的精髓;作為以產品的導向的經營精髓就必須時時優化產品功能,開發適應消費者需要的產品,同時積極從社會中尋找需求的靈感,為消費者提高更高品質的產品,更合理的價格,讓跨國企業少賺中國老百姓的“魅心錢”,使消費者得到實實在在的利益……。總之、華為、聯想的企業區別在於創始人的格局,任正非是一個有大格局的企業家,中國人的驕傲,民族企業的翹楚!柳傳志呢?柳傳志就是一個沒有格局、“投機佔營”的企業主,兩個人有“天壤之別”……!


浙金浦


當年柳傳志下海辭職創業,就是嫌工資少,說白了,就是開公司就是掙快錢,創新多慢呀!聯想就是組裝機,沒有任何創新!咱們現在還把柳傳志當成企業教父,太荒唐了!中國的企業教父是任正非!就是不賣手機,賣技術,賣服務,也是非常厲害的!說白了,手機就是華為的一個噱頭!聯想不賣電腦,他什麼也不是!


我心永恆155541468


聯想太差了,聯想太差了,聯想太差了!重要的事情說三遍!一直聯想給我的感覺就是虛胖,以前在企業上班,幫公司定製電腦(定配置和價格),我都是同時向聯想和戴爾進行諮詢,要不是因為我們是央企,要不是出於愛國考慮,我想基本所有的IT經理憑良心都會選擇戴爾。聯想最紅火是收購了IBM筆記本部門後一段時間,聯想電腦因為得到IBM的技術,產品品質有極大的提高。這些年也一直在吃這個老本,而且品質一年比一年差,作為一家科技企業,一丁點技術含量都沒有,2017年聯想最大的亮點就是推出了自己的殺毒軟件,但我試用一週後認為這是個不合格產品。聯想根本沒有用心發展技術。經常有人問我電腦買哪家好。我經常給的建議是:5000以下可以考慮聯想,5000以上就算了。但5000以下,我覺得小米筆記本都強過聯想很多。


小教育成就大未來


聯想是中國現代企業發展的一個奇觀。

聯想初創來自“中科院”,

排走倪總去搞“貿工技”。

眼光短淺多元賺快錢,

口頭上說是“民族企業”,

做的是美國“良心企業”。

昧心賺生父錢去養賊父,

新五G網絡科技定規則。

聯想高通勾結排我華為。

此是聯想胡作非為之鏡像。

若不改邪歸正天理也不容。


向星晨大海


把柳傳志當做教父真的是蠢,沒有給中國的技術創新帶來任何東西有意義的東西,就一個組裝廠,整天鼓吹,球用沒得,還是支持任正非


棉花糖89556171


企業的發展別去瞎評論,各個企業各有自己的發展模式,沒有統一的標準,你頭條的發展也不是最成功的,


大西瓜184111890


聯想就是一貿易公司!華為是真正的高科技公司!當年聯想的柳總和倪院士就是因為理念不同而分開的:柳總要“貿工技”;倪院士要“技工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