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房貸」綁上金融創新 相關部門需要監管跟進

近日,杭州一家長租公寓公司宣佈破產,租客反映,該公司違規使用“租房貸”。另有媒體報道,有消費者表面享受“押一付一”的繳租模式,實際上“被貸款”。部分住房租賃企業在消費者不知情情況下使用“租房貸”獲取資金,存在誘導性欺騙行為。近日有網友反映,北京也存在該現象。北京市住建委表示,針對住房租賃企業違規使用“租房貸”,目前正聯合市銀監局、市金融局、市稅務局等部門調查取證,一旦查實,將從重處罰,聯合懲戒。

在“校園貸”等諸多信貸模式被監管層叫停後,資本快速地找到了下一種模式——房租分期,這一“金融創新”被很快用於長租公寓領域。近年來,租房貸的模式被越來越多長租公寓品牌商使用,這種“無本萬利”的生意雖能加速品牌商資金的回籠以及市場的擴張,但對租客來說,其中的風險卻十分巨大。與傳統房屋中介“押一付三”模式相比,“租房貸”既可以減輕租房人短期負擔,也能緩解房東收租難問題。儘管從表面上看,似乎是一個多贏模式,但實際上卻沒有那麼樂觀。

所謂的“租房貸”,實際上是中介公司用租房人的信用,向貸款平臺貸款,從中介公司的角度來說,一次性獲得了租金總額,就等於獲得了現金流,實際上是利用金融手段在租房環節加槓桿,同時這種加槓桿又不以中介公司本身實力或信用獲取資金,而是分散到租客身上,存在的金融風險是不言而喻的。僅從合同角度來看,金融機構的介入使原本簡單的居間合同變成了一個由借貸合同和居間合同組成的複雜關係合同。未來一旦發生糾紛,處理起來的成本要比原有的模式更高。尤其是借貸合同的存在,也一定會提高租房者的成本,甚至為後續的暴力催收埋下隱患。

更為可怕的是,一旦資金鍊斷裂,運營長租公寓的中介完全可以用“跑路”方式結束這一遊戲。到時房主可以收回房子,但租戶必須繼續履行貸款合同,否則,就可能面臨合同糾紛。

應該看到,金融市場上打著創新旗號的偽創新如雨後春筍,層出不窮。現在大力倡導創新,但面對魚目混珠、良莠不齊的市場,如果沒有後續的一些監管、信息披露等制度的跟進,就可能會步入“一收就死,一放就亂”的泥潭。加強對金融創新的監管,主要是針對現在的這些金融創新的模式、運營的規範性,使得這個市場的運行在可控的範圍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