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貨!球場分工不同,球鞋選法自然不同

籃球場上,根據每個球員的打法位置不同,一般會分為:控球后衛、得分後衛、小前鋒、大前鋒、中鋒五個位置。這五名球員在場上的分工各有不同,但是之間卻是相輔相成,通過共同協作打造團隊籃球的魅力。

乾貨!球場分工不同,球鞋選法自然不同

打法不同,意味著球員對自己身體的使用程度也不同。以後衛為例,教練對他們的控球速度有很高的要求,因此這類球員一般比較迅捷;而中鋒球員,則需要高壯的身材在內線廝殺,因此這類球員的噸位會比較大。

乾貨!球場分工不同,球鞋選法自然不同

這兩種球員的打法不同,對籃球鞋的配置要求也不同。因為每一項籃球科技的設計,都是針對球員的身體專屬部位進行保護。因此,根據自己打法對身體的消耗,選擇一雙合適的球員能夠適當的保護到自己的身體。

乾貨!球場分工不同,球鞋選法自然不同

1.後衛籃球鞋

籃球后衛,指的是組織進攻,協調防守,擁有穩定的外線投射能力的球員。這類球員普遍都速度偏快,不誇張的說他們就是籃球場上的短跑運動員。因此,球鞋作為腳上的“風火輪”,一定不能限制到他們的速度。

乾貨!球場分工不同,球鞋選法自然不同

低幫鞋款,不會讓後衛的腳踝感到有束縛感,變相突破的時候自然也更速度快捷。同時,前掌若是有回彈氣墊搭載,則能夠幫助後衛快速地啟動第一步,這個配置尤為重要。當然,鞋身材質一定不能太過厚實,輕盈透氣是最好不夠的。

乾貨!球場分工不同,球鞋選法自然不同

科比的最新鞋款 Kobe AD NXT 360,採用了升級的360度 Flyknit 編織材質設計,打造如同襪套般的穿著腳感,不僅提升了包裹性能同時減輕了鞋身的重量。中底以 Lunarlon 泡棉再內嵌 Nike React 科技,回彈性能自然不用懷疑。

乾貨!球場分工不同,球鞋選法自然不同

利拉德的 DAME4 球鞋,雖然以中低幫的款式設計,但是它所呈現出來的抓地力性能去更吸引人。獨特的凹槽和花紋設計,對於喜歡變向的後衛來說是個可靠的設計,球鞋不打滑的情況下才能避免崴腳才能更快的甩開防守球員。

2.鋒線籃球鞋

籃球鋒線一般分為大前鋒和小前鋒:大前鋒可謂是球場上最累的,搶籃板、防守、卡位哪裡都少不了他;而小前鋒則是場上最重要的得分手,屬於飛天遁地到摸爬滾打的存在。

乾貨!球場分工不同,球鞋選法自然不同

鋒線球員往往對於球鞋的配置要求比較的均衡,無論是包裹性、緩震性、支撐性還是抓地性能,都應該相對平衡。在場上,他們要面對的可能是不同位置的球員,因此進攻防守對身體的消耗都特別大,一雙“全能”的球鞋更能幫助到他們。

乾貨!球場分工不同,球鞋選法自然不同

詹姆斯的 LeBron 15,以 NIKE 最新的升級版 Battleknit 編織鞋面呈現,與之高幫的襪套式設計和鞋帶系統,能提供“人鞋合一”的穿著感受。而中底,此番採用了三塊氣墊組合的造型設計,讓前中後掌的受力回彈更均勻,覆蓋其上的抗扭轉承托盤,當然也是重要的細節設計之一。

乾貨!球場分工不同,球鞋選法自然不同

ANTA 旗下的 KT3 系列,是品牌目前主推的一款籃球鞋。A-WEB 編織鞋面擁有著不錯的支撐性和透氣性能;高幫的鞋款和魔術貼綁帶的融入,對球員的腳踝有著不錯的保護性。中底的緩震單元搭載,則是 ANTA 的 A-HYBRID混合動力科技,這絕對是性價比的良心科技。

乾貨!球場分工不同,球鞋選法自然不同

3.中鋒籃球鞋

隨著國內整體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當今的年輕人無論是身高還是體重都比過去的人要出色。因此,很多人在球場上擔任起了中鋒的位置:一個需要身高體重,能在內線能夠翻江倒海的野獸球員。

乾貨!球場分工不同,球鞋選法自然不同

由於需要在內線不斷的肉搏起跳爭板,加上自己的體重比較大,中鋒在落地時候要努力躲開地上的多雙腿,不然自己的腳踝可能就要遭殃。但是,中鋒球員並不是每一次都能在爭鬥後還注意落地細節,所以這就對球鞋的包裹性有了很高的要求。

乾貨!球場分工不同,球鞋選法自然不同

詹姆斯的季後賽球鞋 LeBron Soldier 12,最搶眼的莫非就是一體化鞋身上的綁帶設計,交叉的呈現也給鞋款帶來了更好的束緊性。雖然是支線球鞋,但是 NIKE 也為其搭載了 Zoom Air 氣墊,在落地時對球員膝蓋有更好的保護性。

乾貨!球場分工不同,球鞋選法自然不同

國產品牌匹克旗下的霍華德三代,也是實戰中鋒一個不錯的選擇。同樣在側身加入了綁帶設計,與之穩固的編織材質一同帶來不錯的穩定性。中底搭載是匹克的當家科技魔彈緩震材料,有著優秀的緩震表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