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開源節流」治標不治本

近段時間以來,美國在軍事領域動作不斷、頻頻出招。先是總統特朗普簽署《2019財年國防授權法》,繼續增加軍費開支。繼《2018財年國防授權法》軍費開支增至7000億美元后,2019財年軍費增至7160億美元。而前不久,美國海軍也再度“復活”第二艦隊,並在冷戰時期美國海軍指揮部——諾福克軍港為其舉行“復活”儀式。

從戰術層面看,當前美國軍事政策充分體現了特朗普執政之初提出的“擴軍”想法。去年年底以來,美國官方陸續出臺《國家安全戰略》《國防戰略》《核態勢評估》等重量級報告,對外亮明美國對國際形勢的判斷,認為世界的主流是競爭,大國博弈、地緣政治已經全面迴歸。

無論對國際形勢如何判斷,美國在冷戰後的戰略目標沒有發生本質變化,依然是謀求維護霸權地位。因此,儘管美國國內學者批評美國已成為“非自由主義的霸權”或“流氓超級大國”,但大部分學者內心仍然難以割捨對“霸權”和“超級大國”的迷戀,只是不認可特朗普採取的方式方法。

相比之下,奧巴馬時代的美國外交手法更為隱蔽、巧妙,通過“節流”的方式調動資源以維持美國霸權,主要體現在慎用武力、倡導多邊主義、以“巧實力”推動價值觀外交、“背後領導”發動盟友、針對“敵對國家”採取“伸手外交”等。

在戰略目標未變的情況下,特朗普政府卻試圖採用更為霸道蠻橫的戰略手法來達到目標。他不僅強調在外交領域一定程度的“節流”,如退出一些“對美國無用的”多邊機制、關閉美軍冗餘基地、削減美國國務院的經費,更強調“開源”,假借公平之名施壓其他國家讓步,以擠出更多經濟利益投向軍事。

最明顯的例子是特朗普在經貿領域“左右開弓”,挑戰全球化浪潮,企圖重新定義各國在經貿領域的交往規則,如發起關稅戰、經貿戰,威脅其他國家與美國重新達成貿易協定。特朗普甚至不惜拿盟友開刀,將經濟利益與安全義務掛鉤,如逼迫北約盟友儘快提高軍費、“付費保平安”等。

實際上,特朗普這種既要“節流”又要“開源”的做法,實屬美國國力衰弱下的權宜之計。2008年金融危機、中東兩場反恐戰爭已拖累、削弱美國實力,現在“特式外交”又遭多國反對。再看美國國內,民粹主義沉渣泛起,族裔矛盾、槍支管控和政治極化等諸多問題久拖不決。內憂外患之下,特朗普再怎麼“開源”恐怕也只是治標不治本,難以扭轉美國霸權逐漸喪失的頹勢。

(作者系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美國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美“开源节流”治标不治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