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批評李嘉誠撤離大陸的人,現在還持有原來的態度嗎?你怎麼看?

其實生活有點假


就生意談生意的話,我認為李嘉誠的戰略是明智的,因為家大業大不得不提前逐步的撤出。

很多人說,現在開始賣房產那就賣不掉了,看李嘉誠三四年前賣那還能賣好價錢呢。所以,這些人認為,當初笑話李嘉誠的人,現在笑不出聲來了。現在不僅是國內,全世界越來越多的地方遇到了糟糕的問題,比如英國,歐盟等。

就像炒股,我們散戶的錢不多今天想賣就賣了,對於超大戶來說,它要看5年,10年的趨勢,做出賣出的指導方針後,它要一邊賣還要一邊買,要製造些假象,也要利用些資源掌握些規律,在上漲階段,你就是拿著大喇叭喊著我要賣股票了,也沒人跟隨,也沒人恐慌。就如2013-2015年期間李嘉誠賣房地產。

但我有以下3點提醒:

1、李嘉誠撤離大陸這樣的說辭是有問題的。

依託於大陸,成長於大陸的巨型企業集團和眾多教育呀,醫療,公益等項目的綜合體,李嘉誠是不可能撤離的。他的動作只是很小一方面的商業炒作而已。

2、說長江實業也好,和記黃埔也好,這些企業集團的動作已經不代表是李嘉誠的動作了,我認為十幾二十年來,這些集團主要的經營者早已不是李嘉誠了,他不可能做那麼細緻的工作了。即便拋售大陸的產業是這些李嘉誠名下的大公司做出的,不代表是李嘉誠的意思。不要把現在當權者的行為都跟李嘉誠本人掛鉤。

3、不管什麼時候,做多中國是國內偉大企業家應有的信念。

我記得有句名言:沒有人可以通過做空自己的祖國而強大的。當下環境複雜而微妙,需要更多人看好中國,做多中國,之前的房地產不行了,能源消耗型的產業不行了,但人工智能呢,生物醫藥呢,區塊鏈呢,新的一批做多中國,看好中國的年輕企業家正在佈局當中。

批評李嘉誠撤離中國,這類說辭是武斷的。現在看,撤離中國依舊代表著巨大的風險,看好中國,押注中國,可能是更好的策略。


財經作家邱恆明


首席投資官評論員門寧:

前華人首富,李超人曾經大舉販賣國內的資產,然後轉而買入歐洲的資產,當年被媒體、百姓口誅筆伐。三年過後,再看李超人的做法,確實有遠見,不愧為前首富。

當年媒體批評李超人只知道做生意,錢賺夠了之後,不回饋社會,竟然跑了。即使現在看,媒體說的都沒錯,但是李嘉誠他真的是個商人,他要做的事情就是賺錢,而不是回饋社會,他的做法無可厚非。

而且他的生意沒有撤出,他只是把持有的大陸的物業套現賣掉了,因為他當時覺著大陸的物業價格太高,而歐洲的物業價格低,低買高賣,不是很正常嗎?

那年和李嘉誠一起去歐洲買買買的,還有王首富,然而王首富的錢才是真正賺的百姓的錢,其大筆海外投資後,馬上被神秘力量收拾,從此走下了首富的位置。

王是藉助政策東風發家的暴發戶,而李一度是大陸最重要的外資投資商,地位必然不同,這也是當局默許李超人撤走的原因。如果李留到現在,受到外匯管制影響,恐怕就很難脫身了。


首席投資官


李嘉誠撤離一部分資產,與目前的限購限售政策並沒有多大關係。就算他現在拋售,也不受限售限購政策的影響。對李嘉誠來說。最聰明的是把握住了房地產市場調整的機會。進入時,是內地房地產市場剛剛起步,哪個投資都可以賺得缽滿盆溢的階段,且整整興旺了幾十年。撤出時,則是房地產市場達到飽和狀態,即將步入下行階段,也可謂真正把握住了機會。

也就是說,李嘉誠用的是眼光,而不是投機。如果現在誰再像李嘉誠那樣去投資,顯然是不合適的,也是條件不具備的。

也正因為如此,過去對李嘉誠撤離持有對抗態度,甚至喊出別讓李嘉誠跑了的人,預計現在也沒有太多的想法了。資本就是逐利的,不可能明知已經進入賺錢盲區了,還不轉移方向。所以,真的沒有必要把一位商人的動機看得太複雜。除了賺錢,他們可能沒有太多的想法。


譚浩俊


朋友,我想當年批評李嘉誠撤資大陸的人,現在可能真的都覺得自己很可笑,無異一個白痴;甚至很會為自己當年的言行感到丟醜甚至懊悔。



確實,說這話的人都不是一個成熟的商人和聰明的商人,只能屬於一個缺乏靈敏嗅覺力的愚鈍的商人。



李嘉誠之所有從大陸撤資,就在於他對大陸的政策把握得相當準確,他算得上是一個成熟、合格的“政商”,他已嗅覺出中國政府有可能嚴厲調控房地產的政策風向,覺得再呆在國內投資房地產,可能就要面臨嚴調控導致價格下跌而讓自己蒙受損失。於是趁早撤資走人,現在看來不失為一個明智之舉,掌握得恰到好處,如果是現在可能想撤資都不可能了,只有坐等嚴調控讓自己的投資受損的份了。



同時,實踐也證明他從大陸撤資投資英國的舉動是正確的,他通過投資英國之舉,既進行了一次海外投資的有效嘗試,使他的家族企業開始由香港企業轉變為全球企業,樹立了全球視野,為今後繼續拓展海外投資市場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同時也通過向英國投資積累了與外國政要及其他各方面打交道和搞好各種關係的經驗,為日後向其他海外投資擴張提供了有利條件。



所以,從這些情況看,世界上成功的商人不可能是單純的商人,而應該是一個充滿政治頭腦和具有時刻把握政治時局能力的“商業超人”;如果不具備這樣的能力,單純追求自己的生意是不可能成為大商人,更不可能與時俱進,最終都有被商業大潮淘汰的危險。李嘉誠成就息商業“不倒翁”的傳奇,這確實是有他異於常人的高明之處,這一點值得所有人的學習和敬佩!


財經深思


擁有大智慧的人往往會在市場陷入全民瘋狂之前急流勇退,很顯然,李嘉誠就是這樣的一個人,在2013年陸續拋售掉手中的物業,在2015年陸續處理掉地產等重資產,雖然這幾年,地產還是比較瘋狂,依舊漲幅比較大,但是李嘉誠作為一世梟雄,考慮的會比較長遠,要知道賣重資產不比賣小菜,從你準備賣到你找到合適的買主可能需要很長的一段時間沉澱,如果等到現在才決定賣出來,考慮到目前地產的嚴監管,而且資產數額又大,如果不提前售出,有價無市的現象就會出現。

可能此前大家不太理解,但是從2017年高層對於地產定下“房住不炒”的大基調開始,以及今年對於房地產的嚴調控,無論是從高級別的措辭,防止房價過快增長大歐防止房價增長,還是銀行在房貸上的收縮以及提高首付比例,都能夠感受的到,所以大家終於開始感概李老的遠見卓識。

而在拋售完大陸重資產之後,大量的變現資金李老也沒有閒置,而是大量開始投資歐洲,要知道歐洲在那會才經歷一輪歐債危機,而且英國也處於脫歐的關鍵時期,整體環境比較差,這樣投的確很冒險,但是經歷了大風大浪洗禮的李嘉誠,在常人看來是“危險”的時候,他反而看到了其中的機會,在這一點上面,同股神巴菲特投資理念頗為相似,在2008年金融危機的時候,大多數人都因為恐慌拋售了自己手中的股票籌碼,而巴菲特卻一反常態,大量的買入,而事後來看,美國經濟復甦,近10年的長牛讓其資產得到了大幅的增長。

因而給到我們的啟示就是:在看待問題要透過現象看本質,把眼光放長遠一些,眼界太宅的人,終究難有大成。



侯賢平


關鍵是當時的說法錯了嗎?沒有!對一個再有錢的商人,用聖人的標準去衡量、去要求他,顯然太過抬高他也不實際。


我很
贊成老一輩革命家陳雲的話:無糧不穩,無工不富,無商不活的說法。因為他把商在其間的橋樑作用即簡單又說得明白透徹。

但幾千年的封建社會,農耕文化,使商的功能弱化到最低。士農工商可見其地位卑微,商人三代內不準參加科舉。雖客觀上避免了官商勾結的敝端,但卻是對商人的卑視的一貫思維。

商在歷史上也曾有過輝煌,名人有陶朱公、沈萬三、胡雪巖、匯通天下、貨通天下的喬致墉,更有強漢盛唐的絲綢之路、富宋大明茶葉瓷器的海上交易,尤其清中晚期廣東十三行海上貿易每年億兩白銀的收益,這都是商貿帶來的巨大利益。


中國人總愛把人和事分個三六九等,商人也有儒商、義商、奸商之分。在國家、民族處於危亡之機,傾其身家,援助國家於危難,這是品質高尚留名千古的人,象陳嘉庚先生。屯集奇貨不顧百姓死活以圖暴利,這是該千刀萬剮的奸詐商人。

至於題中提到的李某人,即無抬高他的談資,也無貶低他的必要,因為在這些人心裡只有利益最大。

內陸有錢賺就來投資,一旦風吹草動、感到有風險,立馬撤資走人。說白了,因為他是個商人。


晚亭與落霞同暉


這是一個好問題,我的思考和答案如下:


李嘉誠在幾年前,一直在拋售大陸的資產,那時還被很多人取笑。當李嘉誠全面進軍英國之後,又遇上英國脫歐,導致他的資產縮水,這時更多人取笑李嘉誠。但是,經過幾年之後,取笑李嘉誠的人們,只能取笑自己。

因為現在在大陸,想賣出房子和賣出土地資產,都是很難的事情,很難成交,也無法賣出好的價格。原因是最近兩年對房地產的調控非常嚴厲,銀行對地產行業的支持力度已經很弱,沒有金融的支持,房地產行業的銷售已經開始明顯下滑。所以,這個時候,如果李嘉誠再賣資產,就將無法順利出售。不得不佩服李嘉誠的英明和聰明,早已看清大陸的房地產走勢,在高潮的時候順利脫身,佈局英國獲得長期的穩定回報。


李嘉誠的成功,一直延續到現在,就足以說明他的智慧和眼光,非常獨特。雖然李嘉誠的財富,目前已經被馬化騰和馬雲超越,但是,薑還是老的辣,時間會告訴我們,所有投資的對錯。普通人總是看短期的結果,李嘉誠這樣的聰明人都是看十年,這就是人與人之間的區別。


遇見是緣,喜歡我的回答,請馬上點贊和轉發,謝謝您的支持!



雄風投資


李嘉誠賣掉國內的物業,是基於企業自身發展需要,也是對國內市場環境的一個重要判斷。

首先,長江和記實業有限公司作為一家國際性綜合企業和持慎態度的上市公司,對經濟發展循環及業務回報條件常常要帶高度警覺思維,靈活調整是很正常和重要的運作,保證股東最大化利益也是基礎的常規操作。

其次,在人民幣連續貶值,國內資產泡沫已經高位,實體經濟進入瓶頸期,房地產高度金融化,部分城市出現供求失衡風險。

再有,隨著全世界的信用週期變化,在美國加息全球資本寬鬆局面將一去不返的大背景下,李嘉誠率先放棄地產業務,選擇數倍獲利後撤離中國樓市,他所做的不過是在房地產高峰值賣出物業,轉化為現金流落袋為安的正常性操作。

我們要清楚,李嘉誠特有的生意人的精明觸覺和商業頭腦,一直將其在中國資產向外拋售給內地接盤俠,是因為他嗅出了佈局歐洲市場的廣闊“錢景”,捕捉到澳洲將出現極佳投資機遇。

他曾透露其投資邏輯:“在決定優先(投資)場所時,法制法規、能保證投資的政治穩定性、寬鬆的生意環境以及良好的稅收結構等都是重要標準。”因此也難怪他在前期進行戰略轉移,後來遭遇英國脫歐進而補倉。

而與之對應的是,在他幾乎拋光了國內的物業和地產項目資產之後,自2018年初至今,中央已多次重申“房住不炒”,堅持對房地產進行持續,不斷的調控。

事實證明,李嘉誠的當年的決策是多麼地明智。

對於未來投資方向,長實集團在最新的半年報中提及,將繼續審慎投資於可創造協同效益,並提供長期可靠溢利之環球優質資產。

這一表述與近年來長和系轉戰海外的佈局相符,不難讓人聯想到未來一段時間李嘉誠家族的投資目光都將更多集中在海外,進行多區域、多幣種、多形式的跨境多元化配置。

我們可以這麼認為,穩中求勝,是李嘉誠晚年經營思路的主線。(文/胡詩琪)



名師巨典


李嘉誠為何在2015年就撤出了大陸?

我看了幾個高票答案,還有人從愛國這樣民粹角度來回答說“這將是其一生的敗筆”,胡扯也就算了,還那麼多人附和,讓我忍不住一答。

人和人之間有巨大的差異,這是客觀事實,那這個差異到底是什麼?又是怎麼造成的?

人與人最大的差異是認知的差別,所謂認知就是你怎麼看待這個世界,儘管是同一個世界,但在不同的人眼睛裡完全不一樣,有的人只看到了表面,有的人卻能認清這個世界運行的底層邏輯,這就是人與人之間的關鍵區別。

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期,有幾個中國人知道房地產是怎麼回事?誰又能預測到後來樓市的造富神話?

但是李嘉誠看到了,他是最早進入中國大陸的香港房地產開發商。

那時候人們還住在單位分的房子裡,你要是說花錢買房子,別人會說你有毛病,房子不是單位分的嗎?房子還要買?

不說一般老百姓,就算是政府官員,甚至是很高級別的官員都看不到中國未來樓市的樣子,但是李嘉城看到了,他看到了一個十幾億人口的巨大市場,看到了人們對房子迫切需求,看到了樓市在二十年後火熱的場景。

為什麼他能看到,因為萬事萬物發展其總的規律,總的邏輯是一樣的,無論放在世界哪個角落都是差不多,而他經歷過香港樓市繁華與衰敗,這種過來人的眼光就類似於時光穿越,他把已經被驗正的邏輯和經驗從香港搬到了大陸,只不過是換了一個地方,他相信依然會有效,為什麼?

1 因為人的底層需求是一樣的,都會追求富有的生活,都會想擁有漂亮寬敞的房子,有錢了都會產生投資需求

2 當時的中國大的方向已經定了,必須要搞經濟建設,

巨大的市場,旺盛的需求,發展經濟的總方向,高層的決心,樓市對經濟巨大的拉動作用,都指向一個事情:這個地方的房地產可以搞。

甚至連中國房地產行業的底層玩法都是在李嘉誠們參考下幫助制定的,比如土地拍賣,比如公攤面積,比如賣預售制度。

時光冉冉,二十多年過去了,中國樓市的發展結果和當初設想的一模一樣,因為其模式本身就是借鑑的香港的。

所以中國大陸樓市的故事不過了香港樓市的重演而已,既然李嘉誠能預測到香港樓市的走勢,難道他看不清大陸的走勢?房地產在他的眼裡就是透明的,就像我們人類看一個玻璃魚缸,對於裡面的魚來說魚缸也許是一個紛繁複雜的世界,但對於我們人類來說是沒有秘密的。

當時間來到2015年,大陸的房價已經到了危險的邊緣,香港樓市數次發生過的情形提醒他是該離開了。

香港樓市經歷過什麼?如果從1960年開始算,香港樓市漲了200倍,但中間經過過幾次大起大落,比如1991年到1997年漲了四倍,每年漲25%以上,但從1997年下半年開始跌,只剩下高峰期市值的30%。

每一次在樓市最低潮的時候,李嘉誠都是用白菜價買入,然後在高峰期高價賣出,正是反覆多次這樣操作才奠定了他華人首富的基礎。

對於他來說,這不過是一個玩過數次的老把戲而已,所以從2013年起就開始在大陸把大量的房產變現,一直到2015年全部完成,轉移的現金超過2000億。

網上罵聲一片

又過了三年,2018年的今天,巨高的房價給了你我巨大的壓力和焦慮,所以我們才重新審視幾年前李嘉誠的離去,不僅讚歎,真神人也。

李嘉誠之所以雄霸華人首富二十年,不僅僅在於他能提前看到別人看不到的未來,更重要的是他能克服人性的弱點,這個弱點就是貪婪和恐懼。

在樓市崩盤的時候,他敢於出手用百億資金買入,這是何等膽量?

在樓市正瘋狂的時候,房價一個勁的往上漲,從2015年賣掉到現在又漲了一倍多,但是他堅決賣掉,這是何等的氣魄?

不賺最後一個銅板,這是他一生的信條。

但多少人能做到?樓市現在高層已經定調“房住不炒”“堅決遏制房價上漲”,還有大量的人飛蛾撲火,這是人的認知出現了重大的空白,是無知和貪婪在主導人的行為。

而今天的股市一如當年香港樓市的慘淡,但有幾個人敢於逆市買入?

人分為很多種,有先知先覺的,有後知後覺的,還有不知不覺的。

李嘉誠毫無疑問屬於先知先覺的,現在感嘆他是真神人的是後知後覺型,而還在罵他離開大陸是“一生敗筆”的人,屬於不知不覺。

絕大多數人一生都只看到世界的表象,只看到他人想讓他看到的世界,讓他聽到世界想讓他聽到的聲音,他們把這當成了真理,並以此構建了一個理解和解釋世界的模板,當看到不符合這個模板的現象,他們並不會反思模板是不是有問題。

對於他們來說,李嘉誠開啟了上帝視角,當然也無法理解他的行為。

更多優質財經內容,請關注黑馬財經圈


黑馬財經圈



我們不摻雜民族成分,中華感情好嘛!李嘉誠的行為,我們僅僅以商業的角度來考察一番,萬望大家諒解!

李嘉誠的一句話就是;“絕對不掙房地產的最後一個銅板。”他是從2013年開始出手的,2015年基本把大陸的地產全部清出。因此,大家戲言李嘉誠的錯誤,說什麼2015年以後房價又翻了一倍。



可是,大家看到沒有,現在的一些大的房地產公司,像碧桂園,恆大等等紛紛從三四線城市佈局撤退。你們注意到沒,現在開始撤退已經晚了,前期佈局的費用,庫存的商品房,這都需要支付費用的,你認為,這些地產商還能有利潤嘛?

如果說這些佈局前期或許有某些的利潤,那麼,等額外費用分攤以後呢,還會有利潤嘛,即使有,是否也會吃掉部分利潤呢?

這就是高人和一般商人的區別,也是,有戰略眼光,和沒有戰略眼光的區別!

碼字真的很辛苦的,來到這裡看到我們的文章,那就是你我之間的緣分!點贊,轉發和關注一下吧!我們誠摯地謝謝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