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寫楷書的書法家是騙子嗎?

頭髮總也長不長


這楷書又惹誰啦?!怎麼不寫楷書的書法家就成騙子了?這是什麼邏輯啊!

這個問題帶有極端的片面性!

提出這個的問題人,一定還未入道,如果入道了,就不會提出這樣的問題了。

我就納悶了,為什麼有的人總是拿楷書開涮呢!難道書法家都要寫楷書嗎?難道寫篆書、隸書、草書和行書的書法家都是騙子?這話說得太不著邊了。寫字之人,應根據個人的愛好,喜歡哪種書體就寫哪種書體,不要聽風就是雨,自己一定要有主見。



(上圖為啟功先生的楷書作品)

最近網上有不少人說,楷書是一切書體的基礎,寫不好楷書就寫其它書體,就是根基不牢。我認為,這個說法沒有任何道理。說這些話的人,大概還沒弄明白漢字演變和發展的過程吧。

楷書是一個獨立的書體。楷書創造者為鍾繇。楷書與其它書體的關係不大,要攀親的話,只能與金文、小篆和隸書攀得上親,至於草書和行書,那就八杆子打不著啦!


(上圖為盧中南的楷書)

當下,喜歡楷書的人甚多,這是好事啊!為什麼喜歡楷書的人越來越多呢?這說明大眾的審美觀發生變化了。盧中南和“二田”的字為什麼倍受大眾的追捧?為什麼大眾不喜歡“醜書”?這個問題我不說,大家也知道的。

(上圖為田英章的楷書)

以上為個人觀點。


中州耕牛堂主


楷不楷書與騙不騙子無關

不寫楷書的書法家是騙子嗎?肯定不是。

稍有書法常識的人都能對邊舉個例子推翻這個謬論。

比如說,楷書成書於隋唐,魏晉時期也有早期不成熟的楷書,那麼兩漢以前沒有人寫過現在意義上大家所謂的楷書,那麼兩漢以前就沒有書法家嗎?

被稱為“小篆鼻祖”的李斯,他的小篆《嶧山刻石》、《會稽刻石》、《泰山刻石》等是現在人們學習小篆書法繞不開的範本,然而,李斯並不寫現在意義上所謂的楷書,誰敢說他不是書法家?

被稱為“草聖”的張芝,王羲之都對他推崇備至,“臨池學書,池水盡黑”,他的草書精勁絕倫,創造了草書問世以來的第一個高峰,所以被稱為草聖,然而這個草聖也不寫現在意義上所謂的楷書,他不是書法家嗎?

楷書只是書法字體的一種,而且形成較晚,從書法是角度看“不寫楷書的書法家就是騙子嗎?”當然不是。

還有一種情況,有許多老書法家晚年的時候由於目力、精力等客觀條件限制,你讓他寫細緻工穩的楷書,那真是強人所難。我就接觸過現實中一些德高望重的老書法家,80對歲了,頸椎不好,還有痛風,特別工穩一路的楷書真寫不了,你能說這些老書法家都是騙子嗎?

那麼現在為什麼那麼多人對於書法家是否能寫楷書的呼聲這麼高?有一句話叫“楷法無欺”,一般行書、草書等字體創作的書法作品,要欣賞需要一定的眼力,而楷書作品一般大家都能看得出來,所以才有類似“楷書是個照妖鏡”這樣的呼聲。

所以對於楷書不楷書,真正書法圈裡的人從來不這樣說,因為其他字體寫得好不好,是不是瞎寫也同樣一眼看得出來。所以說與其喊“寫個楷書看看”這樣的話,不如提高一下其他字體的審美能力,不要只揪住楷書寫的不好批評,行書、草書、篆書、隸書寫的不好照樣也可以批評。


書法雅集


書法家沒有不會寫楷書的,不會寫楷書的都是一些“書法家”。

眾所周知,林散之是草聖,很多人說他楷書不行,草書亂寫。真的是這樣嗎?

只能說你們不去找他的楷書罷了。

沒有任何一個人(即使不是書法家)有義務專門給某些人寫一篇楷書,來證明他們寫行草書是會寫楷書的。

沒有任何一個人有義務這樣做。

好比你在這說自己會翻跟頭,我看到你就說不信,非得給我翻一個我才信。

你會翻嗎?

相信我,那不叫探討,那叫耍猴!!!

你見過曹寶麟寫楷書嗎?

說啟功不會寫草書的人又有多少?

是不會還是不自己去找呢?

難道你還讓曹寶麟專門寫一篇楷書來證明他會寫楷書嗎?

書法家是有綜合水平的。

有短板的人,成不了書法家。

楷書不好的人,行草寫不好,這是必然。

這種字,被很多人吹噓成書法家。

說實話,連二年楷書基礎都沒有。

下邊一堆人“大師”“書法大家”“行雲流水”

反倒是拿出劉洪彪張旭光的字,都說他們不會寫楷書。

我不知道這是專業者的悲哀,還是愛好者的慶幸。

這個時代,書法基礎教育,真的如此落後嗎?


梁宇航


不寫楷書的書法家算不上騙子,但至少說明他不是一個合格的書法家。

書法後面帶上“家”字,至少證明這個書法寫作者得到了圈內認可,有了自己的書法面貌和特點,因此才被稱作書法家。

書法有篆、隸、楷、行、草總共5種基本字體。可以說,楷書是一個承上啟下、承前啟後的書寫字體,它從篆書和隸書的變革和簡化而成,從圓筆逐漸過渡到方筆,同時,楷書的用筆又開啟了行書和草書的基本筆法,讓行、草書成為有法之法的書寫範式。


並且,楷書間架結構森嚴,一筆一畫有其嚴格章法,用筆容不得半點馬虎,每一筆在空間中的排列有其硬性規範,書寫中只有在不破壞規定的法度中尋求一定程度的變法和突破,才能完成自己的創新。

如果連最基本筆法都沒有掌握好,即使是創造性的突破,也屬於無本之木,沒有內在的生命力,極容易被推翻。

臨習楷書是一個艱苦過程。我認識的一些書法名家常教導我:練習楷書千萬不能貪婪和急於求成,每天只要寫好一個字,把一個字的結構和章法熟爛於心,那麼,一年也能練好365個字,這樣積累幾年,楷書功底自然而然會逐漸進步。


同時,要經常背字貼,就是說要脫離字體,腦子裡早已記住字的用筆方法,依靠默記的印象把它寫出來,這要比照著字帖練習的效果好得多。

當把一種楷書,如歐體,練習好了,就可以脫離歐體,練習顏體、柳體了。當把幾種楷書練習得爐火純青了,那就可以試著創新了。

創新時,把各個楷書風格綜合起來,糅合成一種字體,那就成為你自己的風格了。如果把這種風格進一步強化,達到登峰造極,那麼,你也許就是另一個楷書大師了。


當然,這種練習過程相當漫長和乏味,沒有毅力和執著精神的人,往往半途而廢,最終沒取得什麼成就。

絕大多數人就是死在了半途而廢上,覺得楷書太難,太費時費力了,就開始練習其它相對來說不那麼艱苦的書體,經過苦練,也有可能成為大家。

但是,楷書水平不過硬的書法家,即使練習其它書體,也不會太容易成功。


鴻鵠迎罡


就客觀的說幾句吧,這個問題並不需要長篇大論!

從古來看,漢代並沒有楷書,但是,並不妨礙有些人陳成為我們現在說的“書法家”!

現在來看,每一種書體若要寫好,都需要下一番功夫的。

如果一個人沒有一個可以寫的出手的東西,那麼我們可以簡單的認定:他沒下夠功夫,或者是他沒學好。

你也不要問我,該怎麼樣判斷一個人寫的是好還是不好,當然從什麼筆法,字法,墨法,章法之類的來談,有點low.

答案是,不寫楷書的,不一定是騙子。






飛鴻踏雪


對於這個問題,我很想說幾句。

我是三品齋主李存章,書法愛好者與習練者。

不寫楷書的書法家,是否是騙子?不能一概而論。在楷書出現以前,不可能寫楷書,所以,那時的書法家不可能是騙子。但那時的書法家,一定把篆書或隸書寫得很好。不練篆書或隸書的人,稱自己是書法家肯定是騙子。因為那時,篆書或隸書是草書行書的基本功。沒有篆書或隸書的基本功,想寫好草書行書是不可能的。

自從楷書出現之後,楷書自然而然地文化人所公認的成為了各種書體的基本功,就是把篆書隸書做為主功方的文化人,也基本上把楷書做為了基本功,楷書的基本功地位早以約定俗成,不可動搖。尤其是現在毛筆字字習練者,如果不從楷書練起,要想成為書法家,幾乎是不可能的,這真的沒有其他辦法。楷書練到家了,再練行書草書,只要文化功底夠厚,成為書法家是有可能的。楷書練到家了,篆書隸書幾乎不用練都能寫成。當然主功方向是篆書或隸書,還是須下一番苦功練習,另當別論。

應該說,從不寫楷書而成為書法家的人是很少的,而不練楷書而自稱書法家的,大多是騙子,是騙不懂書法的外行人的。



三品齋日記


書法家能夠成為書法家不寫楷書的可能性非常小,因為一般情況下,書法啟蒙都是從楷書入門的,能夠被評為書法家,肯定是對楷書下過不小的功夫的。書法家不寫楷書和騙子沒有必然的聯繫。


大多數情況下,作為書法家,在完成初步的技法學習以後,都會在一定的階段去專攻一家書法,有的可能專攻楷書,有的專攻行書或其它書體,都是有可能的。在這一個時期,我們看不到書法家的楷書作品,不等於書法家沒有學習過楷書。也可能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在某一個階段書法家本人對某種書體頓悟其內涵精髓,由此一生都專攻某一家書法,也不例外。因此,人們就會誤認為其只會這一家書法,其實遠非如此。

河南的書法家王澄就有過類似的經歷。因為在一次全國書法大展上以康有為書法的筆意創作的作品榮獲一等獎,一個時期,人們就認為他是學康有為的,實際上一個成名的書家很少有固守一家書法的。不過也不是沒有如盧中南、田英章和孫伯翔等現代知名書法家就是如此,實際上也不能簡單單位說他面門不法二門,也不一定客觀正確。

所以說書法家不寫楷書是不能和騙子化等號的,即便真的有騙子,也是道德問題,而不是有無學習某種字體的問題。有些牽強附會了。呵呵!




翰墨書道


不寫楷書的書法家是騙子,這話過於偏激、片面,情緒化,太荒謬!書法有真草篆隸,並不是楷書才叫書法,不能以偏概全,更不能否定古代優秀的傳統書法遺產寶庫!

1、真草篆隸,一般書法家窮其一生能把一種書體寫好就不錯了,術業有專攻!按照題目這種邏輯,那不寫草書的書法家是不是騙子?不寫行書的書法家是不是騙子?不寫篆書的書法家是不是騙子?不寫隸書的書法家是不是騙子?如果是,那沒有一個全能的書法家,從古至今的書法家都是騙子!

2、楷書是啟蒙書體,基本上寫毛筆字的人都會練,但並不是每個人都會把楷書作為自己畢生的藝術的追求。古代留下的書法藝術資源寶庫是豐富多彩的,楷書只佔很少的一部分,而其他楷書以外的優秀法帖、碑刻遠遠多於楷書,且不說楷書的形成時間還遠遠晚於篆書、隸書、草書!只見楷書不見其他,那真是一葉障目不見泰山。更有甚者,一些人一談楷書,就只認為歐楷是楷書,或者是學歐楷的人寫的才是楷書,荒唐可笑!

3、古代優秀的大書法家,例如王羲之、王獻之主要以行草名世,張旭、懷素、黃庭堅主要以狂草名世,蘇軾、米芾、蔡襄主要以行書名世,明清的傅山、黃道周、王鐸、徐渭主要以草書名世,鄧石如、吳讓之、吳昌碩以篆書名世......煌煌一部書法史,無人敢說他們是騙子!不能因一些人片面的觀點以偏概全,更不能否定古代優秀的傳統書法遺產寶庫!

說不寫楷書的書法家是騙子,這是現在極少數人故意抹黑書壇,混淆視聽。


麓風軒@書法公益課堂,寫字經驗分享!漫漫書法路,加我不孤獨!


麓風軒


個人覺得只會寫楷書的書家才不靠譜,現當代書法沒有不會寫楷書的,基本五體書法都能寫,只不過更擅長於某兩三種。

楷書算是基本功了,一般初學書法都會學習楷書,即使是學隸書入門的書家,後期還是要補楷書的課的。沒有楷書的根基,在書法的路上是走筆長遠的。

關於是不是騙子的問題,這是一個人品問題,書法好不好,楷書好不好和人品沒有關係。現在大家普遍愛寫行草書,這和是不是騙子沒什麼關係。


不二齋


楷書是書法家的基本功,大家都是通過練習楷書來掌握筆法的。但為什麼歷來以楷書名世的書法家相對較少呢?

這個問題看下書法史就清楚了。楷書產生了漢未魏初,其代表書家鍾繇的楷書帶有濃厚的隸意,古意盎然,率性天然。二王父子增損古形,形成新面目。

至唐代,經初唐四家及顏柳等書家的探索,楷書發展至鼎盛,達到楷書的高峰。

後世的書法家雖在楷書上偶有閃光,如趙佶、趙孟頫等,但他們也只是在前人基礎上有所發展,並無大的突破。

所以,後世書法家在通過楷書的學習,掌握筆法後,將發展方向轉向了更為靈活多變的行草書。

當代亦如此,楷書難出成果,所以大家主攻方向在行草書,但這絕不意味大家不會寫楷書。

更多文章及作品點評,敬請關注千年蘭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