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裡有大一新生的家長,你們給孩子每月的生活費是多少啊?

黃愛古典


馬上就要面臨9月份開學,不少大一新生家長都在發愁該給孩子每個月多少生活費?給的得少了怕孩子捱餓,給的多了怕孩子亂花。

下面給大家列舉一下小編在學校大一開學的花費,以及在校期間的生活費各需要多少錢、以及大學可以有什麼額外得收入。


大一開學支出:



基本生活費:


大一開學普通學生需要:16180元 藝術生:26980元

生活費每月:1365元(這個是一個大概標準,具體還是因人而異)


(國家規定每年每人獎學金加助學金不超過10000元!)

小編在大學,助學金+獎學金+勤工助學,最多的一年拿到了:5000+600+120×8=6560元,所以說好好學習,獎學金是一筆不菲的額外收入。

大學的課業不是太多,同學們可以選擇外出兼職,一般奶茶店按小時算15元/小時,每個月也是一筆收入。

以上數據僅供大家參靠,家長可以根據學校的物價適當給孩子生活費,小編建議每個月按時給孩子打錢,如果一次性把整個學期的生活費都打給孩子,孩子沒有規劃好的話,到了學期末就會捉襟見肘。


我是一個倡導無論如何都要自己帶孩子的媽媽,因為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他給你的遠遠大於你付出的。上述觀點供您參考,歡迎留言討論,也歡迎關注我的號——講常識、說真話,認真探討養育孩子面臨的最現實的問題。

親媽:留英雙碩士,傳媒經濟學博士在讀,高校媒體專業教師,致力於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發現更好的自己。


親媽學堂


我不是家長。今年大四。座標大連。

女。很愛買衣服。

但是負責任的說一句,每個月是90頓飯,早飯3塊一頓,每個月90,午飯需要10元最少,每個月300,晚飯10元一頓最少,一個月300,吃飯每個月最少是690元。每天買水算3塊,一個月90,買水果的話每個月100不算多,學校水果貴。還要有電話費,每個月60不算多,班級聚會每學期一次,應該一次100元左右。自己還有負擔衛生紙,洗髮水等等。大概估計一下每個月有質量的生活1200到1500足夠了。

如果是女孩子,買衣服的錢,有條件的話應該適當給一些。大學也是會攀比的。

如果條件允許,不要說,緊緊巴巴夠用的話,孩子容易養成佔小便宜的壞習慣。

希望被採納。
最後加上一張學校的照片。


桃子桃子她愛阿狸


凡是家有學子的家庭,對這個問題都很敏感。這也是因為土豪富庶並非舉目皆是,更多的還是工薪家族,對於這樣一筆花銷,還是感到壓力山大的。

我們聽過、見過太多的例子了。明明家裡經濟情況不好,各項支出捉襟見肘,卻還要硬充有錢人,寧可借錢,也要花出面子,花出豪氣。尤其是在孩子身上,更是捨得投入,甚至不計成本的高額投入,目的無非就是希望子女能成龍成鳳,出人頭地。殊不知,這樣的做法卻是害了孩子,也弄得家裡更加入不敷出、境況慘淡。

給孩子的生活費需要多少,這也需要設身處地的從實際出發,不能囫圇吞棗的一概而論,也不能不分地域、專業和學校的實際消費水平,妄自做出決定。比如地處偏遠地區的學校,實際消費水平肯定不如北上廣深等大都市,花費就可能少一些。而如果一味地以節省為目的,即便在十里洋場一樣的地方也嚴格控制花銷,鬧得天天吃窩頭鹹菜,也分明苦了孩子,折消了銳氣,使得孩子明裡暗裡都感到自虐、自卑而自慚形穢。

說實話,孩子上大學已經是成年人了,應該可以放手讓孩子做出一些自我的選擇了,讓ta在特定的環境中,酌情裁處,也是對孩子的一種能力測試和理財考驗。當然了,如果熊孩子動輒花錢如流水,不管貧富不吝收支,一味大手大腳逞能炫富,也是一種無奈,也從另一個側面說明了對孩子的溺愛與嬌慣。

本人的做法是,將一個學期的開支一次性打給他,全部由他自行支配發落。這樣做的起始階段也很擔心,但很快就會發現,其實孩子的心裡也有算計,也會設身處地的從實際出發,為自己考慮和打算,並能適時因事裁奪,做到收支平衡——我的兒子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完成的大學四年學業,並且一次性給付的錢完全夠花,沒有向家裡再伸手要錢。兒子上學的地點在大連,考慮到消費水平的差異,我們設定的每月支出標準是1500元。而實際的情況是兒子每月花銷都基本控制在1000元左右,餘下的500左右,可以作為健身、穿戴、交友的開支,讓我們省了不少心,更為難得的是,他自己也鍛鍊了良好的理財觀念和理財技能,為他日後留學海外,全力以赴的自我打拼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拉拉雜雜說了若許多,希望能對這個問題有所助益,也希望莘莘學子們能夠充分體諒家裡的處境,併為自己做好合適的恰當規劃——把錢花在刀刃上,把精力用在裉節兒處


龍吟148119260


關於大一新生入學的生活費問題,我認為是受多種因素影響的不能單純地以男孩和女孩區分,更不能拿自家的經濟條件說事!

(一)跟你所就讀的院校有關!一類院校我個人認為是花費最少的,不僅是學費低,你的生活費也會跟著下降!二三類院校的費用就會陡然增高,尤其是三本類那些藝術類院校,學費高,生活費也會增高,這類院校的學生超前、個性、張揚,其實這些成本都會轉嫁到個人生活費的開支上!穿新潮衣服、做新潮髮型、吃前衛東西,這都得花錢!假如一類院校生活費是1200,二三類院校就得1500-2000(這是按低標準計算的)

(二)跟你家孩子從小的花錢習慣有關。有的孩子從小花錢不倒個,大手大腳,一上大學突然縛住了手腳,由無節制到有計劃肯定不適應,肯定會謊報軍情,肯定會加大預算,這樣你很難比照別家孩子的花錢方式和數目去控制他約束他,這樣最容易鬧僵成,他要你給,他報你掏,最後嚴重超支!這前提必須是你家裡有錢,換作農村困難家庭就是一個問題!

(三)跟你家庭的經濟基礎有關。有的家庭和家長財大氣粗,生怕孩子遇到什麼難題碰上什麼難事,吃不好穿不好,拼命給他們的卡上打錢,其實這是害了孩子,那種任性花錢的方式遲一天會讓他們吃盡苦頭!當然並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這樣,我們也見過那些家庭經濟情況非常優越的孩子,自律自制自強能力是非常高的,他們不僅省吃儉用、儉省節約,還會想盡一切辦法付出努力去爭取學校設置的各類獎學金,這樣不僅滿足了自己的生活費,而且還能補貼家用!

作為學生,把心思都應該放在讀書上,而不是把注意力集中在花錢上,想花錢自己去爭取,自己去做兼職!而不是全權依賴父母!要做一個自主自立自強自新的新時期大學生,而不是做一個已經走進大學還掙不脫父母懷抱長不大的孩子!

作為家長,不要把孩子永遠擠在褲腰帶上,要讓他們經風雨見世面,要讓他們自己出去去拼去闖,要讓他們吃苦才能成長,要讓他們磨鍊才能成熟、才能成才!


冀之筆


親身經歷回答一下,順便給自己算算帳。

今年大二,女生,理工類大學,座標西安。不談戀愛,所以沒有這部分支出。

大一剛開學需要的生活費肯定比較多,我第一個月的生活費拿了兩千,後面的每個月一千五,但是基本是花不完的。

每個月吃飯在750左右,食堂比較便宜,早餐3-4元,午飯和晚飯10元左右,週末偶爾去吃個火鍋。我的同學大部分也是這樣,有些麵食會更加便宜,因此我感覺吃的還可以。

零食和水果,零食是網購的,水果是學校外面水果店買的,每月150。

然後就是買衣服了,我買衣服不算特別多,只要不是追求名牌,不會花特別多,而且家裡肯定也會額外帶孩子去買。護膚品也是如此,不是大牌的不會特別貴,而且可以用很久。一起大概300每個月。

網費電話費,我一直都是學生套餐,送的寬帶,幾乎不打電話,平均每月40。

然後是生活零散支出,買個垃圾袋手機支架,買本書啥的,買個筆和筆記本之類的,衝個水卡,幾乎不會超過50。

最後就是一些興趣支出,看每個人的經濟情況,我一般控制在一百以內,有時候沒有這個支出。

如果不願意打工,可以參考一下:我不算成績好的學生,但是大學除了通過成績拿到獎學金,還有很多有獎金但是難度不太大的活動和比賽,多留意一點,很好拿獎金。

以上都是很規律生活下的花銷,漸漸的你就會發現,早餐似乎沒有了(難免睡過),晚飯一個餅就好了,不想出門就不化妝了😂,怕胖就吃的少了,吃個零食很有罪惡感……

以上全是不談戀愛的情況,如果戀愛了,特別是女孩子,家人還是多給一點吧,告訴她不要用男孩子的錢,保持自立自愛。


詩崎20609


記得2004年我上大學的時候一個月家裡才給300元。剛開學第一天辦了銀行卡準備讓家裡打生活費用的,打電話告訴我媽卡號的時候,我媽一句話:不要!電話裡尷尬了半天的我硬著頭皮怯怯地說:這是打生活費的卡…………。我媽還是兩個字:不要!我說我報完名身上就沒錢了,馬上沒錢吃飯了,我媽說:我不管,看你自己咋辦!無奈掛了電話,又硬著頭皮給剛畢業參加工作的哥哥打電話,哥哥那時候收入不高,給我打了600元,告訴我這是兩個月的生活費。後來第一學期一直是哥哥在給我生活費。

現在想想那時候真傻,家裡不想讓我一個女孩子上學我都看不出來,初中的時候外婆為了反對我繼續上學,每年過年全家人聚在一起的時候就和我爸吵架,因為我爸想供我上大學,而外婆怕我花錢多辛苦我媽…………如今的孩子們多好啊!都有一個好媽媽,很多都有好外婆,好親戚,真的應該珍惜這樣的生活。


用戶954087567846


大學生生活費具體給多少,要看學校的地理位置、家庭的實際經濟情況與學生的消費情況而定。

我們以二線城市為例,從以下幾個方面具體來看一下大學生的月消費到底有多少:

1. 基本生活開銷(吃飯支出):

早飯5元, 具體包括:一碗粥、一個雞蛋、2個包子;

午飯12元,具體包括:一葷一素、一份主食;

晚飯12元,同中午;

課間零食和晚自習後宵夜,平均每天5元

(5+12+12+5)*30=1020元

2. 生活雜費:

網費:20元,手機話費:20元,水卡:20元,洗衣費:10元,牙膏牙刷洗髮水沐浴露:10元,衛生紙等其他生活用品:20元,學習用品(本子、筆等):20元,班費、社費:10元,班級、朋友聚餐:100元,外出公交費:50元

20+20+20+10+10+20+20+10+100+50=280元

3. 其他支出:

水果、超市百貨、培訓考證講座費、衣服、女生化妝品、男生遊戲用品、手機電腦換新維修、戀愛支出等

合計:300元

總計:1020+280+300=1600元

從上面的粗略的計算可以看出,普通二線城市的大學生每月的生活費支出一般會在1600元左右,一線城市會更高,三線城市回更低一些,當然這份計算並不能代表每一個大學生的具體生活費,家境好一些的大學生吃飯的費用、買衣服的費用會多一些,生活費自然會高一些,家境一把 或者家境差一些的同學吃飯、衣服等支出會相應少一些。

學生個人的消費習慣也是一個很重要的方面。例如,女生的化妝品就是支出很多的一項,一支普通的mac口紅官網價格為170元;男生的電子產品,如:鍵盤、鼠標等支出也不少。

無論學校地理位置怎樣、無論家庭經濟情況怎樣、無論個人消費習慣怎樣,我們都在這裡呼籲:不要鋪張浪費,理性消費!

智聯校園 學生韓倩文回答

智聯校園:求職 | 學習 | 活動 | 吐槽 | 故事 | 專屬大學生的聚集地


智聯校園


開學大三,座標南昌,男生。

家裡情況就是父母都是國企職工,不過在我初中離異。父親在我上學期間每個月打1500,不夠我再管我媽要。只是吃飯的話一個月1200夠了,但是宿舍的桶裝水,洗衣機的洗衣液,電費,剪頭,水果亂碼七糟的,1500緊緊巴巴。

所以普遍月下旬要管我媽那裡再拿一點。

衣服,鞋也不穿啥大牌子的,一般都是回家專賣店打折斷碼促銷的時候買的。

大學可以賺錢的方式很多,比如獎學金或者兼職,大一開學拿了學校6000的新生獎學金,整好夠大一一年學費書費和住宿費得了。大二的時候評上了大一的獎學金,不過是三等的,400,請女票吃的飯,給我媽買了一把譚木匠的梳子。

大學生活費區間彈性太大,家裡生活條件好的沒必要窮養著孩子,大學多出去走走開開眼界啥的,像我們學校每個暑假都有英國高校交流的夏令營,條件夠就去唄;沒錢的,像我這樣兒的,沒事兒就呆學校泡泡圖書館或者參加學校比賽啥的唄。

五百有五百的活法,五千有五千的活法,拿五百的購買力享受五千的品質生活,坑的是自己;能拿五千的生活費非要照五百花,也沒人攔你

大學好多東西就和生活費一樣,彈性很大,做之前掂量掂量自己的條件就好了

最後附一張我們學校收費標準,我們專業是最便宜的了



我是張小壞


很多家長在給上大一的孩子生活費時,弄不清楚生活費到底包括哪些項目,結果在計算時自然會有很大的出入。我的觀點是生活費項目越少越好控制和安排,否則,機動項目多了,你不就容易頭髮懵了。

一、開學走之前給孩子配置購買花銷,計算在家庭開支裡

現在爭論最多的是,給上大一的孩子配置購買哪些物品,我們可以拉一個清單:1、筆記本電腦;2、手機;3、一年學費;4、服裝;5、行李箱;6、去學校的交通費,等。對於這些項目中,哪些必花,要看家長的觀念和想法了,如果你同意給孩子買那就買,除非你的孩子很節儉,心疼爸媽掙錢不容易而不要這些東西,這些花銷應該納入家庭開支項目中,而不應該計算在孩子入學後的生活費裡。

二、開學報道後,生活費包括哪些項目

從一日生活來理這塊的內容,很容易列一個清單:1、一日伙食費;2、手機通信費;3、買書;4、生活必備用品費用(如牙具、衛生紙等);5、女生有衛生費。這些項目中花銷大項主要集中在伙食費這塊,因此,可以根據每天生活費來核算一個月伙食費。一般來說,每天50元伙食費足夠了,一個月下來是1500元。再加上其他項目的費用給200元,總計需要1700元也足夠了。

三、為避免孩子和同學攀比消費,家長必須要和孩子約法三章

進入大學校園後,雖然大一新生都已經是成年人了,但是大學完全是一個小型社會,自然免不了消費攀比現象。因此,家長必須要給孩子上這一課,讓孩子清楚自己已經成人,父母只有有限保障的義務,而這個有限保障用清單的形式列出來,雙方簽字生效。假如非要在生活上向高標準看齊,對不起,你只能通過勤工儉學等其他方式去自己解決了,只要家長給孩子每月最高消費限額,並限制其攀比消費現象,一般來說,孩子都會能理解。

以上是韓老師給大一新生家長的建議。如果你感覺我們觀念不符,可以根據你自已的想法而定。


韓國成老師


家裡有孩子考上大學,是件非常讓人開心的事情。但與此同時,很多家境一般的家庭,也扛起了一份沉甸甸的責任,四年下來,供養一個大學生的花費著實不低。


一個月給孩子生活費多少錢,取決於三個因素。一是孩子自身(是否節儉、心疼父母);二是男孩子女孩的問題;三是家庭經濟狀況。在此我將結合自己以及同學在北京讀書時的費用與大家分享。

普通家庭學生的開銷情況(以男生為例)

飲食費用:

學校食堂一日費用:早餐3元+午餐12元+晚餐10元,共計25元

校外餐館一日費用:早餐5元+午餐15元+晚餐15元,共計35元

一個月按照30天計算,有22天學校吃,8天校外吃,則25*22+35*8=830元

衣服費用:200元(一個月200元足夠了)

理髮:30元

生活用品:100元(洗面奶、洗髮水、沐浴露一般用很久,每月提出100元足夠了)

同城旅行:100元,週末去其他大學、一些景點參觀(北京有很多名校和風景區)

水果飲料:100元(大城市的水果真的貴)

學生聚餐、電話費:140元

共計1500元

上面分享的是我個人在北京讀書的時候,大多數學生每月最大的開銷,像一些比較節省的學生一個月花銷1000元就足夠了。想必在北京都能生存的很好,其他地區自然也沒問題。

對於家境一般的學生,建議在食堂吃,菜品齊全而且又很便宜,日常消費不要盲目攀比他人,要明白,四年的光陰一眨眼就過去了,只有做學問、長知識、長能力才是王道,其他的最終都是浮雲。

家庭相對比較困難的學生可以申請學校的勤工助學崗位,幫助父母減輕負擔。我們在步入大學的時候,已經成年了,當我們不能創造收入的時候,就要學會節儉。

回到我最初說的決定給孩子多少大學生活費三個因素。一是孩子自身,節儉一點1000元就已經足夠,大手大腳的花費5000元以上的也有。二是男孩女孩的區別,女生一般富養,尤其是喜歡買衣服和化妝品,建議多給一些。三是家庭經濟狀況(家庭經濟狀況好的我建議多給一些,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現在的大學生很多接觸金融、理財相關知識,有的學生有創造財富的想法,但苦於沒有多餘的資金,父母可以在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讓孩子去學著投資理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