兗州被服廠,對過去,說再見!

從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到現在,70多年了,恰好是一個人一生的長度。

這70多年,也是兗州老工業沉浮的歷史,有輝煌的頂峰,有沉寂、徘徊的低谷。

從過去到現在,至少超10萬兗州人,與兗州老工業的這些廠區,有千絲萬縷的關係,或在這裡工作,或在這裡出生,或在這裡成長…

兗州老工業遍佈於兗州東城區的每一個角落,被服廠、木材廠、肉聯廠…每個廠區,都有好長一段歷史。街上隨便拉一個兗州人,拐來拐去,恐怕就都能與老廠扯上關係。

位於老大街上的被服廠,是由華光縫紉社、光明鞋社、團結皮革社、回民皮革社、城關縫紉社、城關修鞋社於1958年成立的,為兗州縣被服鞋帽聯合加工總廠。1962年,縫紉業從總廠中脫離,稱為兗州縣被服廠。

這兩天,當我們再次路過這座老廠時,卻發現裡面的各種補習班早已不見了蹤影。門口傳達室在收拾著東西,這也意味著,兗州被服廠在度過了60年的光影后,終於要說再見了!

兗州被服廠,對過去,說再見!

兗州被服廠,對過去,說再見!

兗州被服廠,對過去,說再見!

老廠,正式退出歷史舞臺。在老廠裡,一呆就是一輩子的大家,老了,離了,搬了。

兗州被服廠,對過去,說再見!


還記著剛進廠時,大家都還是小夥子、小姑娘呢,然後在這裡安家、生根,幾十年時間,嗖一下就過去了。

不知不覺,我們已經度過了今年的夏天,似乎發現很懷念那些汗涔涔的日子,在那片時光裡看到的、聽到的、遇到的。

就像,大家在這裡曾經的生活工作過一樣,絕不是三言兩語,能說清楚的。

去年,當我們來到被服廠時,還能找到上個世紀工作的痕跡。時間一路往前走,每個階段,在這個地方都留下了腳印,這裡曾是兗州工業的“活化石”。

依廠而居,人與廠的關係,再沒有比以前更緊密的了。這也讓這裡的所有人,幾乎都與廠有關係,一生也與廠休慼相關。

每個廠,都有自己的職工住宅區,不斷修,不斷修。所以在這裡,你能看到修了幾十年的住宅樓,也有才修了十多年的樓。

廠裡的老職工,可能住過廠裡的舊樓,也住過廠裡的新樓。左鄰右舍,上班是工友,下班是鄰居。工作與生活,密不可分。

被服廠應該是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了吧,曾經輝煌不可一世的老工業們,等待它們的,可能會是消失,也可能會是新生。

曾經生於此,長於此的老廠人,偶爾還想著回來,看看當年住的地方,走走當年走的路。

可是物是人非吧。對不起,我們再也回不去了。

兗州被服廠,對過去,說再見!

兗州被服廠,對過去,說再見!

同樣的,大眾劇院,再見!

兗州被服廠,對過去,說再見!


兗州被服廠,對過去,說再見!


兗州被服廠,對過去,說再見!


兗州被服廠,對過去,說再見!


► 大眾劇院,原名新聲戲院,建於1953年。1979年重建大眾劇院,知名演員馬金鳳、劉蘭芳都曾在此演出。

兗州被服廠,對過去,說再見!


兗州被服廠,對過去,說再見!

兗州被服廠,對過去,說再見!

兗州被服廠,對過去,說再見!

兗州被服廠,對過去,說再見!

兗州被服廠,對過去,說再見!

兗州被服廠,對過去,說再見!

兗州被服廠,對過去,說再見!

兗州被服廠,對過去,說再見!

兗州被服廠,對過去,說再見!

兗州被服廠,對過去,說再見!

兗州被服廠,對過去,說再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