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第一次制定班規,要注意這3點!

為什麼每次上班會課,我們講得一清二楚,學生也聽得明明白白,但是用不了多久,總會聽到班上最熱心、最愛打小報告的同學急衝衝地跑進辦公室,衝著你就喊:

“老師,XXX和XX打架了”

“ 老師,XX隨地亂扔垃圾”

“XXX在班上追逐打鬧”等等。

我想,如果你當過班主任,上面的場景,你一定不會陌生!

此時,可能我們心中在想,為什麼我們制定了班規卻形同虛設?究竟是哪一個環節出現了問題呢?為什麼如此簡單的規則,每個人都知道,甚至都能背誦,但是讓學生執行起來卻如此困難呢?

其中必有原因,其實,我們需要學生做到地很簡單,就是四個字:學以致用

學生們為什麼難做到學以致用?原因在美國的肯·布蘭迪等人編寫的《知道做到》一書中就闡述了三點:信息過載、消極過濾、缺少跟進

所以,今天也將書中的一些觀點分享給諸位,希望大家新學期在制定班規時可以注意下面3點。

1


謹防信息過載


很多時候我們制定的班規既多又亂,事無鉅細,密密麻麻用一張紙也寫不完,用一節課也不能把PPT上的班規從頭到尾講完。

如果說我們作為一個成年人,自己都記不住繁雜的班規,又談何讓十多歲甚至更小的孩子來記住呢?

而我們中小學的班級日常管理,簡單概括無非就是那麼幾方面:安全、德育、紀律、成績。

所以我們不是盲目地讓學生接觸大量信息,而應該少而精。這就要求我們制定班規時要追求簡單明瞭、準確清晰、容易執行學生看完就知道、看過就能去做。

不要這樣做

你應該這樣做

事無鉅細,樣樣包含

簡單明瞭:抓好安全、德育、紀律和成績這幾方面,允許一定範圍的彈性。

內容寬泛,指向不明

準確清晰:明確告訴學生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獎懲分明(獎勵及處罰的方法不必包含)。

追求文采,複雜難懂

易理解、執行:用簡短的文字表達,看到班規不用思考直接可做。


2


莫要消極過濾


《知道做到》一書中闡述了這樣的觀點:

作為孩子,他們會盡量通過自己的成就來贏得關注,從父母、老師那裡尋求表揚和認可。然而這是一個充滿挫折感的過程,因為很多時候,父母、老師總是傾向於強調那些消極的事情。

當孩子表現良好時,父母、老師會認為這是理所當然的,所以就什麼也不說;而一旦我們做錯某些事情,就會大發雷霆。


其實不但是孩子,甚至是成年人,他們的積極行為同樣需要得到強化。可見,強調消極不是一件好事。

因此,在日常教學中,我們需要及時強化學生的積極行為,引導學生帶著一種開放、積極的心態去聆聽老師的教誨。

我們要改變學生對於班規“這個不能做、那個不能做”的刻板印象,就必須考慮學生的思維方式,以他們喜歡的方式來接受、擁抱新的班規。

如果能把班規串聯成一首歌謠,或是一段通俗易懂的話並能朗朗上口,那麼學生思維中的牴觸情緒就不會那麼強烈。

例如:

“上下放學人行道、生命安全大於天;

教室裡,不追逐不打鬧,安安靜靜學習好;

別人碰疼提醒他,文明用語勸服他,必要時候找老師,老師處理還公平;

上課時,多舉手搶回答,活躍氣氛靠大家;

今天作業明天交,不得偷懶耍賴皮。”


3


不可缺少跟進


在辦公室我們總會聽見有些老師無可奈何地埋怨著:

“這是什麼鬼,上個星期還好好的,這個星期就全亂套了,這些學生都跟瘋了似的,班規都管不了了。”

正如彼得.德魯克說的“沒有什麼好事是偶然發生的。”如果讓學生在接觸了新的班規之後,沒有制定一個跟進計劃,那麼最終的結果就是:很快就會恢復舊習慣

因此,在改變行為的過程中,千萬不要等到學生完全做對一件事之後才去表揚他們。

《知道做到》一書中告訴每位老師:

剛開始,他們(學生)的表現可能只是接近於正確,但這時你就應該提出表揚。因為你所面對的目標總是在不停地移動,所以你一定要按照進度表提出表揚。然後你再糾正他們,這樣他們才能繼續改進自己。”

所以我們需要制定一個良好的跟進學習系統:

告知

(告訴如何做、做到一個什麼標準)

演示

(親自示範)

嘗試

(讓學生嘗試,不斷試錯,不斷改進)

觀察

(觀察學生的行為)

表揚進步或進行修正

(表揚學生微小的進步或不足的地方給予指導改正)。

我們簡單概括地說,要想學生遵守班規,能夠學以致用就要做到:

  • 追求少而精;
  • 及時強化積極行為,引導學生積極聆聽;
  • 制定一個跟進計劃,及時跟進。


當然,做到了上面這三個方法還不夠,還需要不斷地去重複,因為“重複是克服所有知行差距的三個問題的關鍵。”

當然,這裡的重複實際上指的是間隔性重複,這種重複不僅僅是不間斷地重複,更是經過一段時間的反思之後再重複。

今天就講到這,希望對每一位新班主任有所啟發,也推薦大家可以看看《知道做到》這本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