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南海新區經略海洋「出彩」了!正加速集聚海洋發展新動能

優勢產業一路飄紅,海洋新經濟擦亮一抹新藍,加強生態保護走向綠色發展,威海南海新區經略海洋今年格外“出色”:國家火炬威海南海新區海洋油氣裝備特色產業基地獲批,承辦的2018“藍碳倡議”國際會議召開,5位國家千人計劃專家聯手勘探開發可燃冰……威海南海新區海洋發展新動能加速集聚。

威海南海新区经略海洋“出彩”了!正加速集聚海洋发展新动能

作為國家戰略海洋經濟新區,威海南海新區海陸統籌、聯動發展,著力構建現代海洋產業體系;瞄準前沿領域、夯實合作平臺,著力構建海洋科技創新發展體系;強化港口拉動、功能支撐,著力構建陸海聯動保障體系,向著打造藍色經濟新動能聚集區的目標大步邁進。

海洋裝備產業一路飄“紅”

在威海納川管材有限公司,一盤剛生產出的柔性石油管道擺在公司總工程師時晨的面前。時晨帶著工作人員對這些管子進行性能測試。

威海南海新区经略海洋“出彩”了!正加速集聚海洋发展新动能

“別看這個管子外表平淡無奇,而當把它置入深海中時,最大適用水深可達3000米,最高長期適用溫度高達180℃,可以實現海洋立管、海底管線、跨接管、連續油管等油氣開採行業的全領域應用。”時晨自豪地表示,放眼全球,目前只有三家企業擁有研發和生產全領域柔性管的先進技術,納川管材就是其中之一。威海南海新區有一定的海洋油氣裝備產業基礎,有雄厚的人才創新資源支撐,區內海洋油氣裝備產業領域內企業先後共承擔國家及省部級項目20多項,產品共申請專利1200多件。依託於此,威海南海新區申報的國家火炬威海南海新區海洋油氣裝備特色產業基地也獲得國家科技部批覆。

威海南海新区经略海洋“出彩”了!正加速集聚海洋发展新动能

火炬基地以天潤曲軸、威力工具、鴻通管材、冠通管業、納川管材等企業為龍頭,以海洋油氣鑽採平臺及海洋開採船曲軸項目、特種船用工具項目、油氣管材項目等為骨幹支撐,帶動相關企業跟進,重點發展高端價值鏈、高端產業鏈、高端品牌。

“依託火炬基地,我們佈局高端海洋油氣裝備項目,形成集研發、製造、配套、服務於一體較為完整的海洋油氣裝備製造產業體系,拉長產業鏈條,助推企業膨脹發展。”威海南海新區產業發展與科技創新局負責人說。為了扶持壯大海洋油氣裝備製造產業的發展,威海南海新區正加緊制定政策,推動海洋油氣裝備產業快速發展,並以海洋油氣裝備產業為突破口,著力構建現代海洋產業體系。

海洋新經濟釋放一抹“新藍”

在大力發展海洋裝備的同時,威海南海新區也著重發展海洋新經濟。設在威海南海新區的威海市藍色經濟研究院成為海洋新經濟的探路者,在海洋碳匯研究方面先行一步。

威海南海新区经略海洋“出彩”了!正加速集聚海洋发展新动能

藍碳是指海洋的藍色碳匯,海草床、紅樹林、鹽沼被認為是3個重要的海岸帶藍碳生態系統,大型海藻、貝類乃至微型生物也能高效固定並儲存碳。藍碳對全球氣候變化起著至關重要的調節作用。威海市藍色經濟研究院一直致力於藍碳研究,與國內多個院士團隊和多家科研院所開展合作,成立山東省海洋碳資產工程技術協同創新中心,進行碳儲量調查和方法學開發等多項工作。威海南海新區積極籌備的2018“藍碳倡議”國際會議於8月28日至9月1日召開,有近百名國際國內專家和科技人員參會,極大提升了南海新區在海洋碳匯領域的國際國內影響力。威海南海新區以此次會議為契機,加快與“兩院”院士合作,搭建科研平臺,積極開展海洋碳匯研究,全力打造國家第一個藍碳示範開發區。

威海南海新区经略海洋“出彩”了!正加速集聚海洋发展新动能

在可燃冰勘探研發方面,威海南海新區引進了5名國家千人計劃專家,這5名專家在可燃冰領域的研究各有側重,研究方向基本涵蓋了可燃冰勘探研發的大部分重點環節,共同在威海南海新區組建山東藍海可燃冰勘探開發研究院,圍繞可燃冰勘探、開採、儲存、運輸及關鍵設備等各環節進行研究,致力於“未來可燃冰大規模高效低成本開發”項目的研發與應用。研究院的子公司威海海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已正式成立,標誌著威海南海新區在可燃冰的勘探與研究領域邁入了一個嶄新階段。

在海洋科考方面,威海南海新區設計完成“威海南海·海夢”號高精度多功能綜合科考船,擁有100%自主知識產權,是山東省內首艘軍民融合產業科考船,是威海南海新區推動海洋科技創新和成果高效轉化的典範。目前該科考船已投入使用,為海洋保護性開發提供科學決策依據。

生態保護走向綠色發展

走向海洋,威海南海新區把海洋生態文明建設放在重要位置。

綿延156公里的海岸線,是威海南海新區傾力打造的風景線,打造起沙雕城堡樂園,建設起威海南海國際運動基地,開發建設了藍湖公園、南海公園,引進了萬和福島等海上觀光體驗旅遊項目。

威海南海新区经略海洋“出彩”了!正加速集聚海洋发展新动能

與海共生,靠海吃海,威海南海新區保護海洋資源的步伐從未停歇。從開發建設至今,無論是之前的海岸線修復、溼地生態修復,還是現在的生態智慧監管平臺的應用,保護海洋的舉措越來越智慧,越來越嚴格。

走進威海南海新區生態智慧監管平臺的辦公室,一面牆上全是一塊塊的顯示屏,實時監控著區內各種生態資源。海岸線生態監管是其中一大功能。“我們通過實行灣長制,對區內的海洋、島礁及沙灘岸線資源進行保護。”威海南海新區農業與海洋經濟發展局局長劉新慶介紹說,在海邊安裝了高清攝像頭,實時監控海洋潮汐變化、海上風暴潮,並實施監控沙灘是否侵蝕汙染、是否有人破壞海洋生態,還設置了灣管員對海岸線進行有效保護。

生態智慧監管平臺集合了海洋、水利等多個部門的力量與資源,並且與公安系統平臺實現聯動,公安系統可以調閱平臺視頻,形成了海洋保護的強大合力。

“下一步我們將進一步增強綠色發展意識,全面實施‘四減四增’三年行動,突出做好海岸線修復、生態溼地修復以及山體修復等工作,著力構建‘生態三線、景觀三軸’綠色可持續的生態環境,走出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人海和諧的新路子。”威海南海新區管委負責人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