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爲何至今不肯給日本的軍事鬆綁?

手機用戶58519609572


這樣一個聽話的獵狗,美國怎麼可能放手呢?日本作為美國的奴僕,是美國在亞太地區最重要的打手。無論美國的“亞太戰略東移”還是特朗普的“印太戰略”,日本都是美國的“馬前卒”,為美國衝鋒陷陣。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佈接受同盟國的《波斯坦公告》,宣佈日本所有軍隊向盟國投降。之後美國開始在日本駐軍,本打算還有中,俄,英3國同樣駐軍日本,蔣介石政府正忙於內戰,無暇顧及。英國國力衰退,不想勞師遠征。只剩下蘇俄,就佔領了北方四島。最後只有美國駐軍日本,也恰恰是美國駐軍日本,才對日本控制的遊刃有餘。


蘇聯的崛起,已經讓美國意識到了威脅,但是為了防止日本再度軍事化,就在1949年到1952年制定了《和平憲法》,以限制日本軍隊的擴張,是規定日本可以擁有自衛的軍事力量,而自然,日本的軍隊稱為自衛隊。

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日本一直作為美國的後方基地,為美國提供了大量的物資裝備,同時,日本也獲得了大量的經濟收益。這對於恢復日本經濟起到了巨大的促進作用。再加上這個時期日本不用負擔較大的軍事投入,一心發展經濟,讓日本的經濟快速崛起。



然而到了當今這個時代。東方大國經濟的快速崛起,讓美國感覺到了威脅。於是放開日本的鎖鏈,故意縱容日本擴大軍力發展,用以對抗東亞地區大國的挑戰。從奧巴馬時期的“亞太戰略東移”和特朗普時期的“印太戰略”,日本都作為該戰略當中最重要的一環,而用於遏制地區的大國崛起。
美國的印太戰略


可以說美國在這個時期是縱容日本發展軍力,並且為日本提供相關的核心軍事技術。而這樣的好處是,美國既可以賺著大量的利潤,又可以控制住日本的軍事核心命脈。同時起到了遏制東亞軍事的崛起,又可以控制日本不能成為脫韁野馬。美國真可謂是老謀深算啊!

可是作為日本完全是心知肚明的,只不過日本是將計就計,在美國的縱容下,日本最想獲得的就是突破修改《和平憲法》。讓日本成為一個正常國家,而在逐漸的脫離美國的控制。雙方的這點心思,彼此都是心裡有數,只是不說罷了。



美國一旦完全放開對日本的軍事控制,那麼日本就會在短時間內軍力快速增長,美國擔心成長起來的日本,第一個對付的可能不是東亞國家,而是美國自己。那麼再來一次珍珠港也不是不可能的,畢竟美國讓日本承受了原子彈的痛苦,這個仇日本始終牢記在心。


所以美國在控制日本軍力發展的同時,也控制著日本軍事技術的核心。不讓日本的軍力超越美國的可控範圍之內,這樣日本始終都無法脫離美國的手掌心。在美國準備對東亞國家某某戰略之時,就可以把日本這條獵狗放出去,沒事咬咬人。

圖片來源於網絡

而正是這樣,日本在最近幾年擴充軍備,在亞洲到處扇風點火,遏制亞洲國家崛起。美國的“馬前卒”的角色演繹的淋漓盡致,不亦樂乎。只不過這樣的跳樑小醜又能蹦噠到幾時呢?

以上是淡然小司的個人觀點,歡迎大家的留言評論,同時也謝謝大家的點贊,轉發和關注!


淡然小司


我是兵說,我來回答!

在第二次大戰結束之後,日本就簽訂了《和平憲法》,條約核心內容就是日本不能擁有軍事力量。事實上這就是美國為日本安的一個緊箍咒。但是近年來日本卻想掙脫它,再次擁有軍事力量。最大的表現就是安倍晉三想把日本自衛隊改名為國防軍,一旦成功,這也就意味著日本將正式擁有軍隊,而不是準軍事力量。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日本給美國帶來了重大的傷亡,如珍珠港事件,硫磺島戰役,沖繩島等戰役。可以說美國在日本手上也是吃過大虧的,最後在日本丟下兩顆原子彈,算是報了一箭之仇。美國深諳日本的實力,所以一直在日本駐紮軍隊。雖然美軍部署的軍事力量還有著其它戰略意義,但對於日本還是有著很大的威懾性。

美國是不敢給日本鬆綁的。如果給日本鬆綁,日本將很快擁有強大的軍事力量。這對於奉行維護“世界和平”的美國來說,顯然是不想看到的結果。因此,近年來無論日本花多大力氣推動自衛隊發展,效果都不太大,因為主子在限制著它。


兵說


我是軍事妹子,美國眼中只有利益,日本鬆不鬆綁都要看美國利益需要。

首先,需要糾正的是,美國目前已經開始給日本軍事鬆綁了。目前,日本的《防衛憲法》經過安倍政府的多次修正之後,日本已經可以光明正大的發展萬噸級別的大型水面艦艇,和具有很強攻擊屬性的反艦導彈、機動登陸平臺、以及先進戰鬥機。甚至連中型航母的建造計劃日本也有提出。

圖為駐日美軍

而值得一提的是,美國只要一聲令下日本就必須拆除和銷燬這些武器裝備。然而,美國並沒有這麼做,這其實就已經代表美國對日本已經開始軍事鬆綁。並且,美國在鬆綁的同時還在向日本出售各種進攻型武器和日本本不該擁有的武器,比如賈斯姆-E型增程巡航導彈以及路基宙斯盾防空系統。

圖為賈斯姆巡航導彈

而且,美國之所以賴著日本不走也並非是要看著日本。美國以前在日本駐軍是為了應對蘇聯,如今在日本駐軍是為了應對中國崛起。美國目前只是將日本當成了自己的前沿軍事基地,和賺取武器利潤的工具罷了。說的直白一點,只要日本不發展核武器和彈道導彈,美國是絕對不會去管日本的。

圖為安倍修憲會議

此外,同時期美國駐軍的德國也是同樣的道理。美國並不會管你德國F-125型8000噸的排水量是否還戴著護衛艦的帽子,美國只要保證德國和日本這兩個國家的軍事發展對美國有利而無害,美國就會慢慢的放開軍事鬆綁。尤其是在特朗普提出軍事力量回縮的今天,能對俄羅斯和中國起到遏制作用的德國和日本的手腳只會被放的更開。


軍事新觀察


曹操曾經說過這麼一句話,養鷹養犬不能餵飽了,只有餓著肚子的狗才會聽話,喂多了就不乖了。日本也是美國人的狗,非常適用這個標準!早在明治維新以前,就是美國的艦隊叩開了日本的國門,並把日本變成殖民地。美國內戰結束後,美軍艦隊撤回並去掉日本殖民地的身份,爾後日本一直都是美國的盟友,直接到二戰時候日軍偷襲了珍珠港。這足以證明日本這條狗是不能放了狗鏈的,一旦放了狗鏈絕對咬主人。

其次,美國對日本同樣心存忌憚!作為二戰的主要對手,美國摧毀了日本小島人登陸的夢想,直接打死日軍一百二十多萬;幾乎把日本本土夷為平地,還投了兩枚原子彈,造成將近四百萬人傷亡。這種恩怨美國可以忘掉,日本絕對忘不了。假如美國給日本進行軍事鬆綁,那麼日本一旦恢復元氣,肯定掉頭過來就是咬美國,美國不得不防著這一手。

最後,日本這條狗並不是美國想放就能放的!日本週圍還有俄羅斯以及東亞某國,這幾個國家肯定不會放任日本發展的,他們會跟著日本進行軍備戰。到時候,這些軍備不僅可以打日本也可以打周圍國家,反而不利於美國控制世界。


優己


美國實質上已經給日本軍事鬆綁,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在縱容日本向軍事大國邁進。美國對於日本軍事力量的有兩手:一是控制,一是利用。無論是控制,還是利用,目的只有一個,符合美國的戰略利益,讓日本在全球配合實現美國的戰略利益。

海外派兵:

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日本開始向柬埔寨、伊拉克、東帝汶、南蘇丹等國派兵。2015年7月日本眾議院強行通過《新安保法》,允許日本向海外派兵,放開了日本向海外擴張的軍事禁令。

空軍方面:

日本不但採購了美國的F35戰機,而且把生產線都搬回國內自己生產。首批的42架在不到一年時間已經有7架交付,日本計劃至少會裝備100架的F35戰機。這樣的空中力量全世界也是名列前茅。

海軍方面:

日本已建造加賀、日向、大隅、出雲和加賀四艘輕型航母,對外宣稱排水量只有2萬多噸,但外形尺寸已經跟美國的黃蜂級兩棲艦不相上下。明顯是隱瞞了排水量。並向美國提出購買F35B型戰機,只要到貨,立馬就變成四艘航母,恢復舊日本帝國海軍輝煌的野心正在一點點變成現實。

進攻性武器:

日本將獲得美國的陸基宙斯盾系統及斬斧式巡航導彈,這款武器與陸基宙斯盾不同,是一款徹頭徹尾的進攻性武器,等於是公開違反不允許擁有進攻性武器的規定。2018年1月日本公開表示,將在宮古海峽兩次部署12式反艦導彈,這款導彈射程為200公里,而整個宮古海峽才300多公里,可以說我國東南沿海地區將全部在其射程以內。

如今的日本只差核武。國際都承認日本擁有製造核武器的能力,只不過礙於美國老大的態度,不敢造罷了。

在先進的軍事科技輸入方面,美國是絕對限制的如日本對F22戰鬥機和遠程導彈,美國不允許限制在能夠發射衛星層級。

美國支持日本軍事自我鬆綁,不僅可以深化美日軍事同盟,而且有益美國亞太再平衡戰略。美國重返亞太實施亞太戰略,需要得到日本的支持,對日本軍力擴張適當鬆綁,使其能夠滿足充當打手的需要。日本軍力增長了,可以大大緩解美軍的財政負擔和後勤壓力。

早在小布什執政時期美國對日本軍事控制就明顯減弱,而這一趨勢在奧巴馬執政期間延續,特朗普執政期,美國遏制我們的意圖更明確,軍事任務更重,因此對日本的軍事控制會一如既往的鬆綁。


美麗青春您真痘


戰後美國對日本有著全方位的控制,通過對日本皇族的掌控來控制日本。天皇是親美派,如今日本自衛隊就完全處於皇族的控制之下。日本自衛隊表面上歸首相指揮,但是首相的任何軍事行動都必須獲得天皇的同意。日本皇族通過控制自衛隊,手握著影響日本外交政策的大權。而美國則通過控制天皇來控制日本。

也就是說,任何時候美國要保持對日本皇族的控制,還要保持日本皇族對自衛隊的控制。

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日本自衛隊無論是擴軍還是裁軍其步伐都非常緩慢。因為自衛隊的很多手握實權的職位都必須是天皇信賴的人擔任。擴軍也得找信賴的主官,而裁軍也得給這些裁撤的部隊主官好好安置。

另一方面,日本民間政黨也確實想掙脫美國的控制。且不談鳩山由紀夫,野田佳彥,菅直人等在任期間推動中日韓三邊貿易的民主黨政客。就連安倍晉三第一次擔任首相時也曾試圖推動中日韓三邊貿易。然後安倍下臺了,後來安倍上臺就聽話多了。

即使到了今天,日本國內親華派政治力量實際上也是有一些實力的,美國人也對此有一些忌憚:中國離日本這麼近,對日本天然就有很大的影響力,隨著中國國力的崛起指不定哪一天就跟別人跑了。

如此一來美國自然是不能給日本軍事鬆綁。一旦鬆綁,日本必定擴軍,擴軍就會帶來大量的人士變動,日本皇族對於軍隊的掌控可能就此動搖。而美國也確實不需要日本擴軍,讓日本交錢給自己補貼軍費不也能達到與擴軍相似的效果嗎?

而且日本自衛隊其實也不弱,海自的規模也不小了,除了中國和英國以外,海自要跟俄羅斯海軍打也不是打不了。


貞觀防務


木叔幾年前曾去日本外務省交流,當然是主要和外務省中國課的官員交流。當時就問過他們對駐日美軍的態度,以及美國對日本成為政治大國和突破和平憲法可能的態度。當時他們外務省的官員回答相對官方,雖然是飯局等私下場合,但他們還是對此問題比較謹慎的。木叔就以此開始聊聊這個話題。

(停泊在日本關西地區的美國軍艦)

木叔記得一位朋友說,美國對日本的政策是比較矛盾的,雖然一直在幫助日本,同時也在提防日本。或許從這點延伸開來,能比較好的回答這個問題。

過去幾十年來,美國確實是在幫助日本。沒有美國的存在,甚至佔領或者說美日同盟,日本不可能有今天的經濟發展,以及在軍事發展上相對完善的體制。這些都是在美國甚至美軍眼皮底下完成的。美國當然有自己的利益考量。

日本在韓戰時期就成為美軍的補給基地,戰時經濟大量發展,之後的60年代又抓住了經濟發展的契機,使得國家經濟快速發展。終於憑藉各種有利因素成為全球經濟的後起之秀,自信心爆棚。

而軍事方面其實一直在美國的默許下“突破”,前幾年日本將防衛廳改為防衛省,就是這種美國支持日本適度進行軍事化的一個例子。當然木叔說的是適度軍事化。因為在美國一些分析師看來,日本之前是過度內向了。與同為二戰戰敗國的德國相比,日本可以在不違反美國和地區利益的前提下,承擔一些國際義務,比如國際維和。

(美日軍事人員在共同舉行活動)

實際上日本人在維和問題上非常積極,客觀講,自衛隊的一些維和任務完成的也很好,這讓美國人很滿意。也符合美國在本地區戰略合作與同盟的利益。

那麼美國為什麼也要提防日本?

其實也不難理解。畢竟日本是二戰中對美國直接攻擊的國家,而德國意大利等其實並沒有像日本那樣對美國有如此強烈和震撼的打擊。所以無論從歷史上還是從戰略上,美國對日本存在一種提防心裡。

特別是日本對二戰的很多問題模糊態度,美國人也不滿。比如慰安婦問題日本竟然還有不少右翼分子否認。以至於美國的一些地方法院都要求日本對二戰慰安婦問題深刻反省和道歉。美國有很多民意對日本的這種違反人道主義精神的行為是很反感的。這其實也會制約美國政府對日本的整體態度。

(美日軍事合作的前提是不能損害美國利益)

但木叔的判斷是,未來,日本的所謂自衛隊成為自衛軍是個趨勢,包括日本有一天修改美國人給日本製定的“和平憲法”也不是不可能。畢竟日本社會右翼趨勢發展明顯。這種趨勢在外人看來可能算右翼,但在日本看來可能是主流。

此外美國在亞太或者印太地區的戰略對手實力越來越強,也是美國需要利用日本繼續打擊其對手的一個原因。這樣就很可能放鬆對日本的所謂“軍事制約”。只要日本的軍事發展不影響美國,美國人應該樂見其成。


木春山


美國是信奉基督教的國家,基督教十戒,第一戒就是講契約精神。

而日本的不宣而戰偷襲珍珠港,犯了美國人的大忌,美國曆來最痛恨不講誠信的偷襲,尊重民權,民法,民治。

打一個國家必須先輿論先行達成共識,再交給國會討論,最後由總統拍板,打伊拉克就是例子。

二戰納粹德國在歐州興風作浪,賤踏人權,民權,法制,羅斯福想介入,可美國占人口多數的德裔人不同意,為希特勒歌功頌德,形不成全民共識,國會就立法要羅斯福保持中立,不介入歐州事務,只賣軍火不參戰。

日本偷襲珍珠港後,美國人民迅速達成共識參戰,保衛國家主權,羅斯福授權對日宣戰,德裔人也無話可說,害怕被孤立。

正因為日本人的不講信義,羅斯福才說:日本民族是他見過的最卑鄙,最無恥的民族。

日本人在開戰前不講信義,開戰後不講人權,虐殺戰俘,殺害醫務人員,殺害飛行員,殺害無辜平民,讓美國人恨到骨髄,要求以血還血,以牙還牙,很多年青人因徵兵不合格落選而自殺,說明美國人有多恨日本。

在德裔海軍上將尼米茲帶領下美國打贏了中途島海戰,爪島戰役,所羅門戰役,菲律賓戰役,沖繩戰役,報了珍珠港之仇,打出了一比七的好成績,說明美國人不是不會打仗,只是找不到理由。

日本人被美國打怕了,想通過蘇聯與美講和,可又犯了德裔美國人大忌,更恨日本人了,不幫德國打蘇聯也就算了,還和蘇聯做朋友,不收拾不行。

所以在明知日本已經不行了,還不顧日本平民傷亡發火功,原子彈轟作,說明掌握美國軍隊指揮權的德裔軍官有多恨日本。

所以只要德裔人口還佔美國多數,美國絕不會放過日本,特朗普總統就是德裔後代,上臺後馬上退了出美日自由貿易協定,要日本增加軍工進口,增加保護費,不給日本額外照顧,就說明了德裔對日本的立場。


光芒萬丈34957


沒鬆綁?你還想讓美國怎麼鬆綁?集體自衛權通過了,海外派兵實現了,作戰地區能去了,進攻性的作戰平臺裝備了,海外基地也有了,沒有美國的默許縱容日本能這麼肆無忌憚嗎?這難道還不是鬆綁?說實話,除了一個只剩下軀殼的和平憲法,我看不出日本還需要怎樣的鬆綁。

冷戰時期,日本實行“專守防衛”的軍事戰略,軍費開支保持在GDP1%以內,此時不僅是美國對日本有約束,日本自己也願意躲在美國的身後專心發展經濟過太平日子。不過到上世紀80年代,日本成為世界第二經濟大國,做政治大國的野心也隨之浮出水面,但一個軍事小國是不可能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政治大國和強國的。

隨著冷戰結束、兩極體制瓦解,日本開始啟動軍事轉型的進程,其終極目標就是通過成為軍事大國進而實現政治大國的夢想。轉型沿著兩條路線進行,一是讓自衛隊走出去,為所謂的國際和平做貢獻,實際上是要凸顯日本在軍事上的影響力,二是改變過去國防側重於防禦的建設思路,增強自衛隊的攻勢作戰能力。在這一轉型過程中,美國不但允許日本頻頻突破和平憲法的限制,而且鼓勵甚至對日本施壓,要求日本在軍事上做出更大的貢獻,說白了,就是讓日本分擔美國在東亞遏制某國,在全球進行軍事幹涉的成本。美國不怕日本發展,再怎麼鬆綁,日本也逃不出美國的掌控。

我們舉幾個例子,看看美國是怎麼對日本鬆綁的。日本軍事轉型除了法律層面的不斷突破外,更重要的是武器裝備攻防性質的轉變,這些年,日本自衛隊裝備了一大批大型,遠程,遠洋作戰平臺,這其中絕大部分都是從美國採購的,或者是美國提供技術日本製造,如金剛/愛宕級驅逐艦及艦上的“宙斯盾”系統和“標準”3攔截彈,KC-767空中加油機,E-767預警機,F-35隱身戰鬥機等。這些難道不是美國對日本鬆綁的最好體現嗎?


進擊的女武神


這個問題的語義,似乎是美國“至今不肯給日本的軍事鬆綁”,所以探問緣由。然而,事實上美國不斷為日本的軍事鬆綁。“不肯給日本的軍事鬆綁”這一說法,並不正確。

戰後,美國為了防止日本復活軍國主義,解除了日本的軍事武裝,主要表現為由美國製定、1947年5月3日實施的《日本國憲法》第二章第九條明確規定, ① 永遠放棄以國權發動的戰爭、武力威脅或武力行使作為解決國際爭端的手段。 ② 為達到前項目的,不保持陸海空軍及其他戰爭力量,不承認國家交戰權。

朝鮮戰爭爆發後,為了使日本成為“太平洋上不沉的航空母艦”,美國開始轉變對日政策,為日本“軍事鬆綁”。1954年,日本成立了防衛廳和陸海空自衛隊。很多人認為,自衛隊就是軍隊。但是,判斷自衛隊是不是軍隊,關鍵不是看它有多強的軍事實力,而是看它有沒有軍隊的功能。長期以來,由於日本恪守“專守防衛”原則,因此自衛隊和軍隊有兩項主要差別,第一,自衛隊不能擁有遠程進攻性武器,如戰略轟炸機、航空母艦、遠程彈道導彈等;第二,任何時候不可以開第一槍。

1960年1月,日本和美國簽署了《日美安全保障和共同防衛條約》,通稱“新安保條約”。和1951年9月簽署的“日美安保條約”相比,多了“共同防衛”四個字,其含義毋庸贅言。

近年,作為世界警察,美國需要“協警”,北大西洋公約組織那些“協警”越來越不給力,以致美國承擔了至少70%的防務費用(特朗普懟北約盟國時就說,美國在保護你們!)因此,美國希望打造僅次於北約的軍事同盟——日美同盟,使日本扮演“協警”的角色。正是在美國的支持下,日本於2015年建立了以“解禁集體自衛權”為核心的“新安保體制”。

所謂“集體自衛權”,就是“打群架”的權利。根據《聯合國憲章》第51條規定,“主權國家可以行使集體自衛權和個別自衛權”。這條規定也是“北約”行使集體自衛群的國際法依據:任何國家進犯北約成員國,北約可以集體反擊。這就叫“集體自衛”。由於日本此前只能行使“個別自衛權”,即雖然美國是日本盟國,但是美國遭到攻擊,日本是不可以和美國一起反擊的。只有日本本身遭到攻擊,日本才可以反擊。解禁集體自衛權後,如果美國遭到攻擊,日本也可以反擊。這也是美國要求(注意:是要求,不是某些“專家”說的“縱容”)日本解禁集體自衛權的根本原因。也正因為此,日本的防衛預算自2013年迄今,連年創出新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