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赴海外,他推動「雙碳糖」上市,引領消費升級

“我贏了”!

多次周折,看到晶瑩剔透的雙碳糖從車間捧到自己的面前,蔡鐵華在心裡狠狠地“說”了一句:“我贏了”!

推動雙碳糖至今,總共耗時5年,投入上千萬元,蔡鐵華幾乎把全部身家都壓進了這場豪賭當中。成則贏得了白糖行業未來幾十年的市場;敗則前半輩子幾十年積累的財富將化為雲煙。

然而,對於蔡鐵華而言,這卻是一場不得不“All in”的賭局。

幾赴海外,他推動“雙碳糖”上市,引領消費升級

置身“風口浪尖”

2010年,是白糖行業的黃金年。白糖的消費需求日益上漲,大小糖企品牌百花齊放,中國白糖行業可謂一片欣欣向榮。

但是,在這樣繁榮的市場環境下,蔡鐵華卻從中嗅出了一絲危險的氣息:“當時很多企都非常滿足於現狀,但我已經感覺到了,白糖行業即將迎來一次歷史性的變革。”

彼時的白糖產業雖然品牌眾多,但整個市場卻較為雜亂,缺少行業巨頭引領,消費者對於用糖的需求還停留在最原始的飲食層面上,這導致了製糖企業的工藝相對傳統而粗糙。

而隨著消費水平的不斷提高,消費者的養生觀念逐漸普及,市場對於白糖的品質與服務的標準越來越高,而進口的優質白糖產品也開始進入了中國市場,中國的白糖行業迎來巨大的挑戰。

這正是蔡鐵華感受到的危機。在傳統的產業裡,白糖行業對於市場變化的反應速度一直相對較慢,要在這樣一個體系固化的產業裡推動新的技術變革,需要承受莫大的壓力。

作為中國糖業領軍者甘汁園的創始人,同時也是中國食糖標準委員會特聘專家,蔡鐵華有責任也有義務,將自己置身於“風口浪尖”,來推動整個白糖行業的變革發展。

“如果變,有可能死;但不變,只能等死”,蔡鐵華深諳其道。

實際上,面對這種大健康的消費趨勢,傳統的白糖產品已經逐漸被消費者們摒棄,開始接受無糖與木糖醇等新興代糖品類,這對白糖行業來說,是一個不小的衝擊。

但是由古至今作為人體所必須養分,白糖具備不可替代性。雖然變革之路艱難,但蔡鐵華卻明白,創新本是一條“破釜沉舟”之路,推動整個行業的創新更是需要置之死地而後生。

如何學習引進世界最先進的製糖技術,如何推動上游製糖企業的技術改革?都是擺在蔡鐵華眼前的巨大難題。其實有很多人都勸過蔡鐵華,“甘汁園的市場穩定,運營狀態良好,一直引領著行業,如果將整個未來投入到這場豪賭中,會不會太冒風險?”

蔡鐵華卻異常堅定:“首創者陶醉於革新,可是對危險視而不見;第二人清楚前面是深淵,可是仍然投身下去。而我們,其實已經來到了懸崖邊上”。

幾赴海外,他推動“雙碳糖”上市,引領消費升級

幾赴海外,尋求“雙碳糖”技術

白糖行業變革的核心就是技術的迭代升級。

“實際上,白糖的製作工藝繁多,其中最為關鍵的環節便是澄清,它是提高糖汁純度,並降低其粘度和色值的過程,也是最需要技術的一道工序,因為它直接決定了白糖成品的品質。”深耕糖業幾十年,蔡鐵華不但精於製糖技術,而且對製糖技術的發展趨勢頗有研究。

對於澄清工序,傳統的亞硫酸法優勢在於,脫色效果較好,製造成本相對較低,但是成品糖含硫量卻相對較高;而新興的雙碳酸法制造出來的成品糖純度和品質更高,儲存性好,糖內少硫甚至無硫,更利於人體健康,但卻受限於昂貴的製造成本。

“在廣大的發展中國家,性價比高的亞硫酸法仍佔主流地位。然而,在日本、德國等發達國家,雙重碳酸法確實最核心的製糖技術,他們健康用糖方面已經走在了世界的前列。”蔡鐵華深刻地感受到,中國的全球化倒逼傳統制糖業改革,更健康的雙碳糖一定會成為未來的用糖趨勢,而技術革命已經迫在眉睫。

為了趕上國際先進趨勢,蔡鐵華毅然決然地遠赴日本與德國,努力瞭解先進的機械設備,學習製糖技術,並希望將它們帶回國。

然而,事與願違,由於國際技術壁壘與專利保護,蔡鐵華在日本記錄的一系列技術資料都未能成功帶回國。“當時我們只能走訪德國,從先進設備入手,帶回一些局部的改良方式”,迂迴作戰的蔡鐵華深知,這是一條極為艱難的道路。

將領先技術引進來很難,而引進來後落地則更難。回國後,蔡鐵華在普及技術升級的過程中遇到了更大的阻力,一方面,帶回的技術成果非常有限,還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來完善成熟;另一方面,蔡鐵華遊說各大合作製糖企業,重新更換先進設備與生產線,對他們來說需要耗費巨大的成本。

蔡鐵華下定決心,找到一家華南地區長期合作的製糖廠,前期為他們的技術改革承擔部分成本,幷包銷所有的雙碳糖產品,為製糖廠減輕壓力同時,也為其增添信心。

“很多人都覺得我瘋了,但這卻是推動製糖技術改革不得不邁出的一步,我希望由甘汁園來走。”沒有陣痛,歷史就不能向前邁進一步,蔡鐵華一直堅信著。

幾赴海外,他推動“雙碳糖”上市,引領消費升級

雙碳糖,甘汁園的代名詞

“蔡總,我們技術設備投入的資金會不會太大了?”

“市場的消費觀念還未完全成熟,我們承諾包銷生產線全部的產品會不會太冒風險?”

面對各方質疑,其實蔡鐵華心裡也沒有底。然而第一條生產線已經動工,這場豪賭能否博贏,只能依靠命運的“篩盅”。

2015年10月,第一批雙碳糖正式亮相糖酒會。蔡鐵華沒有過多的高調宣傳,只是做了一個最簡單的產品介紹:

“傳統的白糖含硫量標準一般在30mg/kg,而甘汁園的雙碳糖是用顛覆性的無硫工藝技術,令成品含硫量基本低於2mg/kg以下,相差近15倍,不僅色澤品質更好,儲存性更長,也更利於人體的健康......”

令蔡鐵華沒有想到的是,僅僅這一個簡短的介紹,就引來的經銷商的們的圍觀與哄搶。在白糖產品日益同質化嚴重的環境下,雙碳糖的問世讓經銷商們如獲珍寶,當場就達成了大量的合作。

蔡鐵華懸著的心也真正放下來了。其實他預判得沒錯,“消費升級以來,小幅度的價格增長換來更加優質的產品,消費者一定會為健康買單,而經銷商與市場,也更需要創新產品為它們帶來新的刺激點。”

雙碳糖上市的一炮而紅,不僅讓蔡鐵華贏了這次賭局,更是為甘汁園開了一扇未來之門。更多的經銷商聞聲而至,大量的製糖廠也主動尋求戰略合作,雙碳糖可以說正式成為了甘汁園的代名詞。

實際上,多年來白糖消費市場一直風平浪靜。從形態看,無非有白砂糖和綿白糖之分。消費者對於白糖的認識也僅限於知道其原料是甘蔗或甜菜。

而雙碳糖卻真正意義上讓消費者瞭解到,應該如何用糖,應該用什麼樣的糖?這也是雙碳糖所希望傳遞給人們的用糖理念:吃少糖、吃好糖。

從這個角度講,雙碳糖的問世著實有著劃時代的意義。

“從解決普通的糖分需求,到新時代的健康用糖,可以說雙碳糖打開了這扇時代變革之門。”蔡鐵華堅信,大健康時代雙碳糖一定會引領食糖消費產業的升級,而甘汁園也因此走在了行業變革的最前沿。

結語

每個英雄都是一個“賭徒”,蔡鐵華賭贏了市場與未來。但是,他作為白糖行業的領軍者,同時也身負推動、引導和教育消費市場的社會企業家責任,他希望在全力推動製糖技術改革的同時,能夠真正將糖的價值與文化傳遞給每一個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