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中國茶的逆品牌

上世紀九十年代,普洱茶強勢迴歸,它一出現,就給人一種逆天的感覺,處處和佔統治地位的綠茶規則反其道而行之,把傳統深厚的中國茶界搞了個措手不及。

普洱,中國茶的逆品牌

綠茶追求“鮮”和“新”,普洱卻喜愛“陳”與“舊”;綠茶苛求“嫩”和“細”;普洱卻放縱“老”與“粗”;在口感上,綠茶講究“香”和“爽”,普洱卻釋放“厚”與“韻”……

有正就有反,有順就有逆。逆,是正與反,黑與白,是反差,是辯證。

普洱,中國茶的逆品牌

傳統的品牌理論是線性的,追求高性價比,追求可以用數字量化的客戶滿意度和市場績效,其本質是關注工作效率和管理效率的提升。但是,逆的思維更接近品牌的真理,因為,品牌的核心競爭力是差異化,而不是精益求精。逆,就是要把這種差異化做到極致。比如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手機,蘋果和三星就互為一對逆品牌,蘋果定位為:年輕創意階層的玩具;三星的定位是:全民的通訊工具。蘋果以創意與酷為標籤,它有喬布斯的立體而極簡主義的優雅美學為支撐,而三星以滲透各行各業為目的,因此,三星幾乎在每一個細分市場裡都佈局了自己的產品。而在競爭的初期,看來他們都取得了成功。在商界,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洋酒品牌中創立於1820年的尊尼獲加,品牌定位貴族氣度,英國皇室,1920年就向120個國家出口;而傑克丹尼於1886年在美國創立,定位於鄉間牛仔風範,晚了尊尼獲加半個多世紀後才風靡130多個國家。在咖啡業中,星巴克與CostaCoffee一個被稱為“快咖啡”,一個被稱為“慢咖啡”;星巴克定位於“邊工作邊喝咖啡的年青人”,而CostaCoffee則定位“享受慢生活高品質的階層”。幾乎在所有的大行業中,我們都輕易能找到正和逆的勢均力敵的對手,他們在品牌定位和品牌形象上正好是互逆的。這也符合自然與宇宙的規律,因為,宇宙的力是萬有引力,不是單向的力,有正就一定會有逆,就像物理學家在研究物質時也同時在探索反物質是同樣的道理。畢竟,宇宙的呈現是一種平衡之美。

普洱,中國茶的逆品牌

就象白天和黑夜,盛夏和嚴冬相互不可或缺一樣,“正”需要“逆”,“逆”也離不開“正”,他們各安其位,各司其職。正和逆都是好產品,勿需隨意轉換,逆襲。

不過,逆襲成功也不乏案例;幾千年歷史的中國茶無疑是個正品牌,以印度、斯里蘭卡為產地的立頓紅茶應當是逆品牌,而鴉片戰爭以後,立頓紅茶憑著“日不落帝國”的堅船利炮,幾乎染紅了全球,成了中國茶一個永久的痛。不過,這已屬於強權政治,霸權主義的逆襲,已不是正常的商業競爭的範疇。若是經過幾十年和平而成熟的商業競爭,中國茶仍落於下風,這就是一個問題了。

普洱,中國茶的逆品牌

在正常情況下,逆,應當是一種思維,確切地說,是更加高端的品牌戰略思維。近些年來,普洱茶在中國茶界的種種“逆”行,正契合了這種大品牌戰略中的思考。畢竟,普洱茶只是中國茶中的一個小兄弟,也許正是它種種有趣的“逆”,讓整個中國茶更加充滿活力,得到更大能量的“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