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讓梨的故事我們都知道,可爲什麼孔融最後卻以不孝的罪名被殺?


歡迎交流、分享 敬請關注“山色歸讀”!


山色歸讀


孔融,孔子的第十九世孫,建安七子之一,後被曹操所殺。

孔融這個人,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不合群,侍才傲物,目中無人,一幅老子天下第一的本性,根本沒有把自己的老闆(曹操)放在眼裡。比如曹操征討烏桓時,他譏諷曹此舉是大炮打蚊子。當曹因屯積糧草而宣佈廢酒令時,孔融說道:“天垂酒星之曜,地到酒泉之郡,人著皆酒之德,……酒何負於政哉?”。更不可理喻的是他在《宜準古王畿之制》中這樣說:“十里寰內,不以封建諸候”,意思就是說要尊崇天子,要擴大漢室皇權。


做為老闆,曹操的政策是挾天子以令諸侯。他想你孔融處處和我作對,我雖有愛才之心怎能讓一個不肯依附我的來羞辱我,難道你忘了我的座佑名“寧肯我負天下人,天下人不可負我”嗎?

於是曹操指使丞相軍謀祭酒以“招合徒眾,欲圖不軌,謗訕朝庭”之名於2O8年9月將孔融處死,時年56歲。

至於孔融的不孝,因其曾說過這樣的話:“父與子有何恩情,不過是當時的情慾發作而已”,這話在當時可是蔑視禮教,離經叛道的狂言,這也是曹操藉此殺孔融的一個理由。

從孔融被殺這件事告訴了我們:處在這個社會,要學會低調,千萬不可自視清高,和老闆相處,儘量擺好自己的位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