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西安回民街的西安人多嗎,爲什麼?

夜空中最亮的星132122263


作為西安人,我一年去回民街的次數不會超過3次。並且,這3次還不是我主動去回民街,而是為了陪伴外地來的朋友,滿足其品嚐西安小吃的願望才去的。大多數西安土著人跟我的做法其實是一樣的。

西安回民街坐落在西安城牆內西北方位,是一個大片區的統稱,由化覺巷,大皮院,西羊市,北院門,北廣濟街,灑金橋等多條街區構成。本地區內人口眾多,人流量大,地方狹小。街道總是熙熙攘攘是主要特徵。

為什麼近在咫尺的回民街引不起西安本地人的興趣,我按照自己的感受說說其中的原因。

其一,回民街的味道太濃烈,本人受不了那種濃烈味道,也害怕擁擠的人群,所有極少去。

尤其在夏季,北廣濟街這條小巷子中,路的東西兩邊全是售賣牛羊肉的鋪子,在高溫的照顧下,這條巷子散發出的味道十分嗆人,再好的食慾,經過那些味道的薰陶,都會變得沒一點胃口。

當然,還有其它街道燉煮牛羊肉,燒烤牛羊肉,以及做其它食物所散發出來的食材味與油煙味,以及人的汗臭味混合後,瀰漫在空氣中不容易散去,那種味道非常不好聞。

其二,回民街的小吃在西安其它地方都能吃到,沒必要去哪裡湊熱鬧。

西安小吃種類非常豐富,被譽為吃貨的天堂。只要在各個街道稍微留意,就能發現味道正宗的本地小吃,味道比起回民街的並不差。況且,西安那麼大,在路上來回折騰浪費時間實在不划算。

因此,西安本地人若想吃小吃,都是就近解決,沒人會去回民街受那個罪。

其三,現在的回民街已經今非昔比,過度商業化後,許多飯店的飯菜味道已經不如從前。

這一點想必大家都能想清楚,就拿牛羊肉泡饃來說,一箇中等店面每天賣出500碗算正常情況,也能保質保量。但現在經過大力宣傳,回民街名氣打出去了,客流量突然增大,來這裡吃飯的人翻了幾倍,每天需做出1000碗,甚至2000碗,才可以滿足需求,這樣做肯定難以保證原來的質量。

所以,懂得行情的本地人就不願意去那裡吃飯了。也只有那些從外地來西安的遊客才慕名去回民街吃飯。去回民街的10個人中,至少有9個是外地人,本地人沒有那個閒情逸致去那裡。


鴻鵠迎罡


西安回民街不管本地人去得多少,反正外地人是肯定會去的。

對於外地人來說,西安回民街是不得不去的地方,因為太有名了,好吃的也太多了。但到底值不值,就難說了。



關於羊肉泡饃,我第一次吃是在回民街老米家羊肉泡饃,網上鋪天蓋地都是這家店的宣傳。

老米家是在回民街的一個巷子裡,走進去有兩家寫著老米的招牌,網上說寫著大雨那家最正宗,就進去了,果然是人滿為患,找個桌子坐都找不到。

羊肉泡饃價格不便宜,普通的好像是40塊吧,招牌的好像要50 60?我點一份普通的,我只能說裡面的羊肉少的可憐,好在饃是需要自己掰的,還比較正宗。

後來不知道第幾次再去西安的時候,去了大雁塔,好像是在大雁塔附近吃了一家叫果淵齋米家的羊肉泡饃,價格好像比老米家便宜不少,25?先不說價格了,那味道真是超讚啊,這顛覆了我的認識,西安的羊肉泡饃原來可以這麼好吃!



胡辣湯

說起胡辣湯,不僅僅河南人愛喝,回民街的胡辣湯也很多。在西安第一次喝胡辣湯就是在回民街,當時喝的不太習慣。好像西安的胡辣湯裡面都是肉丸?這跟河南的胡辣湯就不太一樣

西安的胡辣湯比較厚重,如果早上喝,估計一碗湯就喝飽了。



最後說到像肉夾饃、涼皮這種西安最知名小吃,就真不能在回民街吃了。但貌似我在西安吃了那麼多吃肉夾饃(照著攻略去吃),也沒發現哪家特別驚豔。

說到回民街最多的小吃,應該是考肉串了吧,但本人沒吃過,不知道味道如何?


小川叔


西安的回民街,我曾經走過一次,基本上都是店鋪各種吆喝和絡繹不絕的外地遊客。而像是肉夾饃,羊肉湯其實別的地方也有,而且味道更正宗。所以本地人肯定不願意去擁擠的鬧市。

我們都知道,西安回民街是西安著名的美食文化街區,就像上海的城隍廟,北京的王府井。

回民街是的小吃以清真食品為主。最集中的街區,也是很多遊客來西安旅遊必去的地方。

西安回民街作為西安風情的代表之一,是回民街區多條街道的統稱,由北廣濟街、北院門、西羊市、大皮院、化覺巷、灑金橋等數條街道組成。而附近的鐘樓,鼓樓也是西安的地標建築。

西安回民街也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行走期間,你會發現街道兩旁都是大量的美食商鋪,據說有近300種特色風味小吃。

但是對於中國人的旅遊態度,大家對遊會有一種感念,就是外地遊客集聚的地方,地人基本上是不去的地方。因為本地人更清楚當地的飲食和店鋪的價格是否真優惠,食材是否新鮮。另外一點就是,當地人不喜歡去擁擠本地熱門的旅遊景點,這已經是常態。

比如上海人是不喜歡去外灘與遊客擁擠的,他們寧願去門前的公園遛彎,搬一把凳子去弄堂裡曬太陽。或者提個袋子去農貿市場買菜,或者去上海的街頭巷尾買衣服,再有就是去高星酒店臨窗而望上海美景,而不是跑去外灘看夜景,去東方明珠喝下午茶。

比如北京人不會沒事就跑故宮裡,沒事就去爬長城。在他們眼裡,都是外地遊客去的地方。

所以西安市民也一樣,他們知道羊肉泡饃哪家最好,羊肉湯哪家最正宗。

小編也有個問題:你會去你所在的城市中熱門的小吃街嗎?


潘昶永


西安回民街中國的回民街,我是前年去的西安,而且就在西安回民街找的賓館住下的,放下行禮,不顧旅途的勞累,我當時就來到賓館不遠處的回民街,


好嘛,晚上八點多的回民街,燈光閃爍、人關攢動,一派繁華熱鬧的景象,一陣陣燒烤等特色小吃的味道,被晚風輕輕傳送過來,勾起我的饞蟲和味蕾,

我在擁擠的人群中,尋找羊肉泡饃、肉夾饃、糊辣湯、牛肉餅等我早就慕名很久的小吃,一樣一樣,我邊走邊看,依依不捨還有點目不瑕接。

我朋友勸我在回民街,要只看不吃,他說,西安人是不會在回民街吃東西的,他說,回民街一般都是為遊客開的,價格十分貴,勸我說要吃去回民街外去吃,這裡價格貴而且還不一定正宗。聽了這,只吃了兩串紅柳肉串,第二天我吃了西安第一面、肉夾饃、糊辣湯等。我覺得名不虛傳。


伊春美食美客


我在西安上了幾年學,說實話去回民街的人裡面大多數都是外地遊客,或者像我這樣的初到西安的學生等等,本地人不是很多,本地人大多數都是做生意的!因為平時生活在西安的本地人,對於回民街來說,在他們心裡是很平常的一個地方,平常到不會刻意的去想回民街怎麼怎麼樣,就想平時上班,回家一樣!西安畢竟是古都,旅遊熱門城市!所以想回民街這種地方肯定是遊客多於本地人,尤其像鐘樓這種地標性的古建築處於市中心的位置,鼓樓與之遙相呼應,又處於市中心最繁華地帶!人流量,車流量太大了!中國人外國人,哪哪都是人,但是百分之80都是遊客,誰去西安旅遊都得去鐘樓,回民街!不去那裡玩一玩等於沒去西安一樣!








器宇不凡147564447


印象中前後三次在那裡吃過飯。那裡規模很大,店鋪鱗次櫛比,各色食物排列在路邊,琳琅滿目,色香味誘人;各種吆喝,各種排隊,各種拍照,不僅僅吃,更是吃之上的看了。 不過終究還是吃。 第一次是本地人領著去吃的,人家請客。覺著很熱鬧。不是自己掏錢,以前也沒有吃過,沒有比較,所以沒有什麼特別的感受。 第二次是幾年以後自己領著人去,不是那一家了。吃完了以後一算賬,要價比賬單上的高,高出去好多。問何故?店家憋了一下,最後說:這筷子這凳子這盛糖蒜的碟子,都要錢,不能白使。 第三次,又過了些年,已經把上次的不愉快忘記了。還是吃羊肉泡饃。讓到樓上,端上來一人一碗已經剁好了不用掰了的饃。意思是快吃,吃完快走。別佔著桌子。沒有了掰饃的程序,這羊肉泡饃就大打折扣,成了快餐。 第四次,又過了好幾年,這回就過而不入,不在這裡吃了。這也許就可以理解,長期在這裡住的本地人不在這裡吃的原因了。


東方連話


吃其實跟我們生活息息相關,從小吃的才是最習慣的。作為佔西安人口絕大部分的人,喜歡的大眾館子,才是他們的日常。回民街只是個補充。

西安有名的肉夾饃,和回民街的肉夾饃是有本質區別的。不信試問一下,有幾個本地口音。


發現葫蘆頭


這麼多年回民街也就偶爾去,一半和同事朋友去吃一下(總得換換口味),一半是帶外地朋友去品嚐一下,或逢年過節給外地親朋稍帶買點兒(主要是真空包裝的牛羊肉),說到這裡插一句,我的外地親朋一致對西安的德懋恭水晶餅讚不絕口,幾乎年年讓稍帶(漢民食品,與回民街無關),本人也經常吃。

至於說牛羊肉哪一家好吃(本人喜吃醬牛肉,不太喜歡臘牛肉),不管是劉紀孝家的還是什麼稀糊爛或者是別的什麼字號,關鍵是要會買,一定要買不到拳頭大小的腱子壺,那個味道才好。

其實對於外地朋友,我反倒推薦去西安飯莊(本人感覺長安南路那一家比東大街還好一些),在西安飯莊你能吃到西安幾乎所有的特色菜品和小吃,什麼羊肉泡、肉夾饃還都做成小號,方便你騰出肚子可以多品嚐一些其他菜點,特色菜品推薦葫蘆雞和水晶肘子,尤其是水晶肘子,肥而不膩、瘦而不柴、晶瑩剔透、滿口餘香,是本人的最愛。

另外就是推薦友誼路和文藝路東北角的三原老黃家,泡泡油糕、金線油塔、疙瘩面(一面三吃)既有地方特色,口味也好。特別是一面三吃,不但味道好,而且吃起來還有講究和說法,可以感受一下關中的飲食文化。

另外,吃羊肉泡饃(本人不喜歡吃牛肉泡饃),不管是老孫家還是老米家,最好是在自己有充足的時間的時候去慢慢的吃,既然來了就好好的體驗一下,不要為了趕時間而去吃機器掰的饃,要自己動手去掰,一來休閒,二來可以和朋友們邊掰邊聊天,三來自己掰的有味道,四來體驗一把這種特色飲食文化的樂趣。切記一定要把饃掰的碎小(否則入不了味兒),掰完以後叫服務員過來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提要求,比如多放點蔥花香菜粉絲之類的,最主要的是問你要乾的還是湯多(寬湯)湯少(窄湯)……本人推薦說一聲“口湯”(也就是吃完饃,碗中大概剩下約一口湯的量),你一說服務員就明白,還顯得你入鄉隨俗接地氣。

另外,吃水盆羊肉一般就找帶“澄城”倆字的一般不會錯,粉巷那家烤出來的餅子是三角形的,焦黃脆嫩,還冒著熱氣。本人吃的時候,一般要兩個餅,一個餅用來把湯裡的羊肉和粉絲,連同切好的綠尖椒加進去,就著湯吃;另一個餅子什麼也不加,掰一掰泡著湯吃。

其他的還有糊辣湯,葫蘆頭,以及油潑面、biangbiang面、岐山臊子面、楊凌蘸水面、戶縣軟面等等各種關中麵食。或者選擇二合一、三合一也是一種近年流行的麵食吃法。

以上是本人的一些個人經驗和建議,供大家參考。






面對面睡著你還想我


不邀自來,因為剛從西安回來,晚上十點半左右,我離開回民街時,還人多得很,看圖,說實話,除了泡饃外,連那個劉紀孝臘牛肉,都覺得一般般,真印證本地人的話,來回民街就是看人去了。東西死貴,服務態度也好不到哪裡去。




滷味小王子


身為西安人,的確去得少。西安人口約800多萬人,大部分是漢民,回民約5萬人。作為旅遊城市,吸引了全國各地人來玩,包括各種吃貨。

回民街具有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位於市中心,交通便利。各種民族小吃,風味餐廳林立。各種嚐鮮人絡繹不絕。作為西安人,沒去過回民街,沒吃過回民街,哪是不可能的。\t\t\t

吃其實跟我們生活息息相關,從小吃的才是最習慣的。作為佔西安人口絕大部分的人,喜歡的大眾館子,才是他們的日常。回民街只是個補充。

西安有名的肉夾饃,和回民街的肉夾饃是有本質區別的。不信試問一下,有幾個本地口音。

\n\t\t\t西安回民街,西安人為什麼去得少?答案2:\t\t\t

如果小編說的回民街是北院門,那可就是西安本地人去的少。為什麼?那裡的飲食和旅遊產品是面向外地旅遊者的,價高質次,本地人何必去湊熱鬧。我是西安土著,還是喜歡有些回民食品,時不時也去回民坊轉轉\n ,主要是在大皮院、北廣濟街 、橋梓口和灑金橋等地有針對性的採買,遊人偏少,有些店裡的回民食品質量還算穩定,當然價格就比北院門略低了。 \n \n據我觀察,我常去的地方西安人居多,當然外地遊客似乎也逐年增多,理性旅遊消費觀念是增強了!避免被詬病是託,我就不一一介紹店名和食品名了。一訣竅,買東西時,您不要急於出手,觀察用西安方言特別是回民口音買東西的人居多,這個店一般就不會差!我雖然平日裡說普通話(職業原因),但在回坊購物只說西安話。你懂得!

\n\t\t\t西安回民街,西安人為什麼去得少?答案3:\t\t\t

西安人也去,但是根據喜好只會去一些符合自己口味的小店。

\n

你所謂的回民街,外地人常去的是北院門那條街,街面上曾經的紅紅酸菜炒米,平娃烤肉都是很不錯的店子,但是隨著那一帶商業化氛圍更重,賣的東西也很奇怪。西安本地人一般很少在那裡消費。

\n

我有時候會約著朋友去回民街吃點東西,但固定只有幾家自己覺得不錯的店罷了。一般我們都從西華門進去,北院門裡邊基本不會踏足。

\n\t\t\t西安回民街,西安人為什麼去得少?答案4:\t\t\t

6西安回民街只是一個有這民族特色的回坊,其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處於西安古都特色建築鍾、鼓樓旁邊,為市中心。在前幾年,西安本地市民會介紹給來西安的朋友,大家一起去回坊吃些特色的美食,如賈三灌湯包子,老米家泡饃,白家水盆,臘牛羊肉,鏡糕以及夜市的烤肉等,那時的大家邊吃喝邊聊天,暢快淋漓,過去的幾年西安夜生活並不是特別的豐富,好吃的有特色的能吸引大家味蕾的地方並不多,隨著西安市的發展,回坊的好多特色美味逐漸也到西安各個區域開店,大家也逐漸發現回坊已經不能滿足大家挑剔的味蕾了(回坊的各個美食幾乎都吃過很幾遍),再有就是城市的快速發展,城市的快速擴張,拉大了城區的範圍,從城牆內,到友誼路,到二環,城市交通也隨之快速發展大家去哪都方便了,同時本地吃貨們在發現新的美食同時也通過口碑相傳告訴其他人,而回坊也逐漸成為來西安旅遊的人的必遊之地,本地人有事為了那個味道也會去一些老字號的地方吃一口,滿足一下味蕾的需要。旅遊的外地朋友則可以晚上登明城牆,看老城區的夜景,刮油後則可以去品嚐回坊的美食。本地人都知道那裡現在是旅遊區,再有當地原住也很少了,自然就不再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