罹患甲狀腺機能亢進,身體可能出現這10種病症,長期危害更多

甲狀腺是每個人都具有的一個內分泌器官,它位於喉結的下方,像蝴蝶翼般形狀的雙葉軟組織貼附在氣管的前面。甲狀腺的功能就是負責製造分泌甲狀腺荷爾蒙(又稱為甲狀腺素),而甲狀腺素和細胞產熱、氧氣利用、新陳代謝、心跳、腸胃道蠕動以及嬰幼兒時期的腦神經系統和骨骼發育息息相關,是體內不可或缺的一種荷爾蒙。

體內甲狀腺荷爾蒙維持在一恆定的範圍,過多或過少都不行。下視丘、腦下垂體和血液裡面的甲狀腺素濃度維持在巧妙的平衡中。當甲狀腺本身的功能超出生理調節,製造出過多的甲狀腺荷爾蒙,讓血液中的甲狀腺荷爾蒙濃度過高,以至於出現一些臨床症狀,就甲狀腺機能亢進症,俗稱甲亢

罹患甲狀腺機能亢進,身體可能出現這10種病症,長期危害更多

甲狀腺機能亢進症的患者會有哪些症狀?

主觀的症狀方面,患者常常會有以下症狀:

不明原因體重下降:食慾不變,甚至食慾會增加,但體重就是下降;

心跳加速/心悸:患者自覺心跳快而且用力;

肢體顫抖:手腳都有可能出現顫抖(有的人甚至因為這個懷疑自己患有帕金森症),但手部顫抖比較常見;

怕熱多汗;

排便次數增加,有的患者甚至是長期拉肚子;

運動耐受度下降,如覺得爬個幾層樓梯都會喘;

情緒方面:緊張易怒、失眠、異常亢奮、疲勞等。

頸部腫大:大部分的患者也會有頸部腫大,程度則因人而異,有些要仔細觸診才能發現,有些則外觀用肉眼就可見。

約30%的病患合併有甲狀腺眼病變,會有眼皮腫、眼瞼內縮、眼球外凸(很像在瞪人的樣子)、眼睛乾澀發炎、複視(看東西變成兩個影子)或視力模糊。

少數病患會合並有甲狀腺皮膚病變(即脛前黏液水腫),也就是在小腿前面出現橘皮狀皺摺變化和色素沉積。

當然上述的這些症狀是多樣化的,有些人症狀輕微,有些則症狀典型,甚至於有些人並無明顯症狀(是透過健康檢查才發現的)。

罹患甲狀腺機能亢進,身體可能出現這10種病症,長期危害更多

甲狀腺機能長期危害

甲狀腺機能亢進症如果不好好處理的話,長期下來,可能會造成心律不整、心臟衰竭、血糖升高、骨質流失、流產、手術、麻醉或生產風險增加等,不能等閒視之!流行病學的數據顯示,亞洲的男性罹患甲狀腺亢進,有時還會出現陣發性低血鉀癱瘓的情況(突發性四肢或雙下肢無力)。

哪些人容易得到甲狀腺機能亢進症?

臨床上最常引起甲狀腺機能亢進症的原因,一是葛瑞夫氏症(Graves’ disease),另外一個是毒性多結節性甲狀腺腫。葛瑞夫氏症好發於青春期後至停經前的年輕生育年齡女性,機會約為男性的5至10倍之多,屬於一種自體免疫型的甲狀腺慢性發炎(這是體內對部分器官免疫系統的紊亂,不代表免疫力比較差),有可能存在家族基因和體質的關聯性。甲狀腺多結節性甲狀腺腫則好發於年紀較大的患者,形成原因不明。抽血(TSH, free T4)配合甲狀腺超音波檢查,通常都可以得到正確的診斷。

罹患甲狀腺機能亢進,身體可能出現這10種病症,長期危害更多

那,甲狀腺機能亢進症該怎麼治療好呢?

一般來說,治療方式可分為三種:一是內科藥物治療,即服用抗甲狀腺藥物,療程依情況而異,大部分的患者必需接受治療12至18個月。規則藥物治療後約2至4周症狀開始改善,6至8周後可穩定病情,功能完全恢復需要6至12個月,甚至更久。藥物治療的副作用包括皮膚癢、起皮疹、肝功能異常和極少數會出現顆粒性白血球低下,缺點是不易完全根治甲狀腺機能亢進,部分患者在停藥後數週至數年後可能會復發。

對於藥物有明顯副作用或經常性復發的病患,可考慮服用放射性碘治療或接受外科手術做甲狀腺部分切除,缺點是必須承擔眼凸機會稍微增加、未來甲狀腺功能低下、甲狀腺亢進症復發和手術相關的風險。總之,甲狀腺機能亢進症的治療方式各有其優缺點,應該視個人狀況做選擇。

要注意的是,甲狀腺亢進患者平時最好不宜攝取過多高碘食物,例如紫菜、海帶和海苔。在機能亢進還沒控制好時,也應該避免過度激烈的運動、心理和生理壓力。同時,建議最好不要吸菸,以減少眼病變發生機會。規則服藥和定期回診才是處理之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