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首唐詩平淡無奇,改一字後卻成千古經典,語文課上你一定聽過!

這首唐詩平淡無奇,改一字後卻成千古經典,語文課上你一定聽過!

詩題情緣隨流水,筆走風雨任落花。唐詩宋詞,代表著濃香型漢字的至高水準,每個有膽子慷慨拿出脾胃來的傢伙,都能在這場宿醉中獲得生存的感悟和心靈的快感。不知大家是否有過這樣照貓畫虎的經歷:受學生時代所吟誦的名篇佳句啟蒙,自己偷偷拿起筆試圖去創造一片湖泊,卻發現,憋了很久,只憋出一灘死水。

其實這不能怪你,畢竟釀造一罈老酒並非半日可成,寫出一首好詩也並非能一蹴而就的,不只是我們,即使是古代的詩人們同樣如此。當然也不能忽視那些天生的狂才,比如李太白一壺酒就能用盡一硯墨,而王勃坐個船就能與孤鶩齊飛!

這首唐詩平淡無奇,改一字後卻成千古經典,語文課上你一定聽過!

大多數詩人創作詩詞都是需要反覆斟酌的,況且唐詩又講究平仄相吻,所以一下子吐出的玩意兒並不太可取。小解暫且大膽套用秦觀的一句詩來歪解其義吧!所謂"過盡飛鴻字字愁",把它用來形容詩人創作之艱可謂形象也!

歷史上就曾有賈島為把《送無可上人》中的一句"獨行潭底影,數息樹邊身"寫好,竟花費了三年的時間!賈島想起這茬便說道:"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這還用說麼,兩句詩想了三年的時間,就算是寫本書都能出版了!如此長久困難之舉,讀起來能不淚眼婆娑麼?

這首唐詩平淡無奇,改一字後卻成千古經典,語文課上你一定聽過!

今天小解要為大家介紹的這首詩也是賈島所作,詩句的用字同樣讓詩人傷透了腦筋,當然是沒有用三年啦。這首詩很出名,相信讀詩的朋友都還記得,多年前的語文課上,老師興致盎然的講授它的樣子!

《題李凝幽居》唐·賈島

閒居少鄰並,草徑入荒園。

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

過橋分野色,移石動雲根。

暫去還來此,幽期不負言。

相信很多人第一眼就會去找"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因為這是本詩的最精絕之筆,也是流傳千古的經典之句。其中"僧敲月下門"就是令賈島糾結不已的地方,他在想:究竟是用"敲"好呢,還是用"推"好呢?

這首唐詩平淡無奇,改一字後卻成千古經典,語文課上你一定聽過!

其實剛開始賈島用的字眼是"推",但是"敲"字卻更妙,為何呢?首先,從詩中字句中可判斷出,這是詩人於夜色下的活動,突出一個寂靜。而敲門則和萬籟俱寂的環境形成鮮明的對比,從而突出"幽居"。

其次,前一句為"鳥宿池邊樹",這就有了疑問:既然是幽居,那麼必定是燈火灰暗、夜色朦朧,是看不清東西的,那麼棲息在樹上的鳥兒,詩人是怎麼知道的呢?原來敲門聲驚了宿鳥,使其飛動,所以詩人才能發現它,而如果推門的話恐怕鳥是不知覺的。不得不說,賈島的構思之奇妙令人佩服!

不知大家看完小解的解讀後,是否又重燃了下筆的慾望呢?不要猶豫,趕緊拿起荒廢已久的筆墨,劃下那第一筆驚豔的秋色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