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農業農村新技術新模式之農作物病蟲害統防統治航化作業

吉林省是農業大省,確保糧食產量的穩定增長和質量安全,直接關係到國家的糧食安全,直接關係到廣大農民的增收致富,也直接關係到消費者的身體健康。從吉林省的情況看,農作物病蟲害已成為影響糧食產量及質量的重要障礙因素。切實加強農作物病蟲害的統防統治航化作業,推廣農作物病蟲害統防統治新模式,不斷提升全省農業現代化水平,是吉林省各級政府必須認真研究解決的重大問題。

統防統治是指具備相應植物保護專業技術和設備的服務組織,開展社會化、規模化、集約化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服務的行為,是以高效、精準、持續和系統為特徵的病蟲害綜合防控體系。它既是發展現代農業的客觀要求,又是解決農民防病治蟲難、減少農藥汙染的有效途徑,也是保障農業生產安全、農產品質量安全和農村生態安全的重要措施。

航化作業主要是指利用通用飛機進行農藥和葉面肥料噴灑的植物保護性作業。分為直升機、固定翼飛機和植保無人機作業,吉林省以直升機和植保無人機作業為主。

直升機航化作業要求。飛行高度離作物頂部5-7m,飛行速度90-140km/h,風速≤6m/s,溫度≤30℃,空氣相對溼度大於60%。作業飛機要安裝飛行記錄儀、噴灑設備監測記錄,採用GPS定位導航,精準施藥。航化作業均採用超低容量噴霧,畝噴量在500-1000毫升,需要配備先進噴灑設備,根據不同病蟲害,選擇航空專用噴頭和航空專用助劑,並進行配比達到控滴噴霧要求,不得把常規地面噴頭特別是無止流閥的噴頭使用在航化作業上。作業相關要求符合《農用航空噴施技術作業規程》規定。

植保無人機航化作業要求。選擇具有植保作業經驗的專業服務公司或防治組織,遵守無人機運行相關規定。確定航線規劃。作業前使用GPS或RTK等設備,對作業周圍地形、地貌、地表植被實地踏勘,制定航線規劃,並制訂應急預案。使用的無人機配備對地視覺系統,可進行自主飛行、避障飛行、仿地飛行。保持勻速飛行4-6米/秒。要科學合理使用農藥及飛防助劑,確保環境安全。

根據不同病蟲害,選擇航空專用噴頭和航空專用助劑,2017年,全省航化作業面積664.4萬畝次。

發展歷程。從2014年開始,吉林省連續5年開展統防統治航化作業,始終堅持“政府支持、部門指導、企業運作”的原則,突出主要作物、重大病蟲、重點區域、關鍵環節,通過創新機制、規範管理、指導到位,積極引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及社會資本參與作業。2014年至2017年,吉林省連續4年開展統防統治航化作業,全省累計投入專項資金1.46億餘元,作業範圍從2014年的2個縣發展到15個縣,航化作業累計面積達1200萬畝次。2017年,全省航化作業面積664.4萬畝次,其中直升機飛防作業417.22萬畝次,無人機飛防作業247.18萬畝次。據瞭解,2018年吉林省安排2000萬元現代農業發展專項資金,在永吉、榆樹等11個縣(市、區)開展水稻病蟲害飛防作業試點100萬畝。

突出成效。作業成本降低。據調查,農作物病蟲害人工防治作業費平均17.5元/畝,有人駕駛直升機為8.3元/畝,畝降低成本9.2元;無人機為10元/畝,畝降低成本7.5元。作業效率提高。以載藥量800公斤的直升機為例,日作業量可達5-6萬畝,較地面高效植保機械作業高10-20倍,是工人揹負式噴霧器的4000倍。防治效果提升。全省航化作業平均防治效果達88.53%,較常規防治區提高防效8.2%;項目區水稻平均畝增產7.45%。同時,採用統防統治航化作業可有效破解農作物病蟲害防治過程中“誰來打藥”“無法打藥”“來不及打藥”“打藥效果差”等難題。

/吉林日報記者 閆虹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