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樂縣水利局全力奮戰抗災救災及災後重建第一線

魯網濰坊9月6日訊 8月13日至20日,昌樂縣先後受颱風“摩羯”和“溫比亞”影響,出現特大暴雨天氣,全縣過程平均降水量432毫米。截至目前,全縣總降水量1025.3毫米,突破了有氣象記錄以來的同期歷史極值,較常年同期多148%,較去年同期多42%。全縣河堤沖毀33.61公里,受損6.4公里;橋樑橋涵沖毀344座;水庫受損40座;塘壩受損80座;農村飲水供水管道106處不同程度受損,受影響人口近30萬人。

災情就是命令,時間就是生命。面對突如其來的連續強降雨襲擊,縣水利局切實履行職責,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迅速行動、嚴密部署、科學應對,全縣大中型水庫、重要堤防沒有出現重大險情。縣水利局幹部職工、車輛全部上崗待命,保證遇緊急情況時拉得出、上得去,眾志成城,有序有力,一場抗災搶險及災後重建的攻堅戰迅速打響。截至目前,已修復水庫16座,塘壩35座,河堤5.2公里。

黨員幹部爭先鋒

一線指導抗災搶險

風狂雨驟,兩輪臺風接連來襲,面對嚴峻形勢,縣水利局提前對險工險段進行除險加固,層層落實責任制、落實各種防汛預案等,為防汛工作打下了堅實基礎。面對險情,黨員幹部職工更是充分發揮先鋒模範作用,他們嚴防死守排查險情、捨生忘死轉移群眾、衝鋒在前搶修水毀工程,以實際行動詮釋了不忘初心、忠誠擔當的情懷,成為暴風驟雨中的中流砥柱。

縣水利局黨委書記、局長王龍之身先士卒,連續7天7夜在防汛抗旱指揮部辦公室值守。當洪水來襲,他的足跡踏遍河堤,當險情出現,他的身影突擊向前。泥巴裹滿褲腿,雙眼熬得紅腫,他忍著痛風病痛,奔走在防汛最前線,瞭解汛情、災情的第一手資料,現場指揮水庫安全度汛的應對工作;在接到水庫出現險情的報告後,顧不得連日值班的疲勞,馬不停蹄趕到水庫現場指揮搶險,始終堅守在抗洪搶險最前沿,累了困了不下火線。局班子成員帶領技術組人員奔波在各水庫、塘壩、河道和受災嚴重的村莊之間,在各險情點蹲點處險、值守,險情不除不撤兵。災情發生後,又全員戰鬥在救災減災的第一線,奔波在每一座水庫、每一條河道,認真排查險工險段,不放過每一處安全隱患。

“我們全面落實24小時值班和領導帶班制度,連續7天吃住在辦公室,按程序及時發佈預警信息3次;收取上級防汛通知、調度指令21件;下發防汛通知、調度指令25件;收集統計各鎮(街、區)受災情況、相關部門防汛工作情況,上報縣委、縣政府汛情災情,充分及時保障了防汛信息的上傳下達。”縣水利局副局長徐盛豐表示。

颱風“摩羯”帶來強風暴雨,讓部分農戶大棚被淹,農田漬澇。8月14日一早,王龍之就趕到受災嚴重的寶都街道堯溝片區指導大棚排澇;縣水利局班子成員和幹部職工,紛紛從家中自駕車趕往受災地區,組織大型機械對堯河進行全線疏通排水,24小時靠在現場進行技術指導,直到堯河水位下降,大棚積水基本排出,方才撤離。同時,及時為紅河鎮調配編織袋1.2萬條,用於汶河河堤河道防護加固。

自8月18日開始,縣水利局幹部職工全員上崗,車輛隨時待命,並應急修復加固汶河善莊攔河壩損毀部位,保障攔河壩安全。針對應對“摩羯”颱風災後指揮調度存在的問題,緊急制定了防汛搶險應急預案,當晚下發到各鎮(街、區),明確責任主體、職責分工和水庫調度程序,理順了縣、鎮、村三級層面指揮調度系統,加強了部門間的協同聯動,成為全縣防汛搶險指揮調度實施的指導性方案。

8月19日,縣水利局組建起防汛搶險技術服務隊44人,分10個組赴各鎮(街、區),連續兩個晝夜,查找水庫塘壩薄弱環節,進行修復加固。

暴雨中的汶河大堤,在強大水流和強降雨雙重夾擊下不堪重負,王龍之帶領宋樂昌、王鵬翔在大堤堅守了一天一夜,對發現的河堤沖刷塌方等險情快速應對,第一時間組織機動力量搶修搶築,緊急調撥編織袋0.5萬條,調用市防汛物資倉庫鉛絲圍籠,先後組織投入人員2.3萬人次,機械300多臺套,土石方作業5.6萬立方米,有效保障了沿岸及下游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在堯溝搶險排澇中,縣水利局負責瀦龍河的排澇搶險工作,副局長秦相江帶領陳會軍、董長峰等現場指導搶險排澇,防止了河水倒灌,將村莊農田雨洪水通過開挖溝渠彙集排入瀦龍河;

水資辦主任毛福利包靠荊山水庫,面對上游洪水,水庫水位一度超過設計蓄水位2.18米,他沉著應對,科學調度,保障了水庫安全;

水資辦黨支部書記張來臣帶領李獻文、鍾雷包靠鄌郚鎮,頂風冒雨查看水庫塘壩,指揮參與北鄌郚水庫、葦溝水庫的搶險和下游群眾轉移;

縣水利局副局長秦相江帶領李玉璽、賈友磊前往朱劉街道巡查,面對南流泉塘壩出現的裂縫險情,緊盯水位和險情變化,徹夜未眠;

水資辦副主任王振昌面對危險無懼色,與社區幹部、群眾一起冒著大雨,扛沙袋、堵缺口,想盡一切辦法,對白浪河河堤進行除險加固,組織轉移群眾,直到降雨結束;

工管站負責人周磊接到母親病情加重、需轉院到濰坊治療的電話後,依然堅守在防汛抗旱指揮部辦公室,及時保障了防汛信息的上傳下達;

畢文強和孫衍凱駕駛個人車輛前往五圖街道南郝水庫,參與應急搶險調度和群眾轉移,面對洪水漫壩險情,毫不退縮,而自己的車輛被砸在樹下……

一次次科學應對、一幕幕驚心搶險,無不彰顯出昌樂水利人勇於擔當、甘於奉獻的風采。

晝夜搶修水毀工程

最短時間恢復供水

8月20日,颱風“溫比亞”過後,已經連續奮戰48小時的縣水利局幹部職工卻沒有片刻停歇,他們拖著疲憊的身體,轉身投入到險情排查和搶修重建工作中。

縣水利局迅速組織起6個專業小組,由班子成員帶隊,對全縣受損水利工程進行全面梳理統計,對接各鎮(街、區),按照輕重緩急、先民生後生產的原則,指導各鎮街、部門科學組織搶修重建。對汶河、荊山水庫等關鍵節點的重要水利工程,集中力量搶修,滿足應急搶險需要;對受損的40座小型水庫、80座塘壩,統籌制定修復重建方案,各鎮(街、區)在水利局的指導下,正按計劃分步組織實施。

9月5日,記者在高崖水庫庫區的高崖乾渠渡槽處看到,施工人員正在巡查管線,確保供水正常。“我們在8月20日巡查發現,徐家廟、劉家漳河的供水管道出現斷裂,鄌郚鎮、喬官鎮的200多個村莊斷水,就立即組織人員、機械進場搶修。管道修好後,發現供水沒有恢復,我們再次排查發現高崖乾渠渡槽一處加壓PE管線破裂,10名搶修人員、2臺挖掘機立即展開臨時搶修,經過12個小時的努力終於恢復供水。第二天,由於孟津河水流還是很急,我們的施工人員在齊腰深的河水中,冒著危險打樁固定管線,進行頂管作業,防止管道再次破裂,保障了群眾的正常用水。”山東浩博水利建設有限公司高崖供水分公司清風營業所所長秦來偉介紹,“由於是臨時恢復管線,目前我們已經備好物料、機械,下週將完成管線修復工作,將管線埋入河底,以後就沒有沖毀的隱患了。”

據瞭解,暴雨中我縣農村飲水供水管道不同程度受損,達到106處。其中高崖水廠不同口徑供水管道破損、沖毀39處,供水管道被衝出裸露於地表23處,自流管線(高崖水廠至平原、王俊、崔家莊方向)、加壓線(高崖水廠至喬官方向)、加壓線(高崖水廠至高崖庫區方向)三條供水主管線全部癱瘓;荊山水廠共有43處不同口徑供水管道、水錶井、閥門井等設施被沖毀或衝出;城南水廠管網延伸供水工程馬家龍灣水庫1處約80米供水主管道被沖毀。

縣水利局立即制定防汛救災方案,並組織高崖水廠6個搶修小組和荊山水廠3個搶修小組分赴各水毀點進行勘察確認,研究具體實施方案。組織鎮村發動群眾啟用自備井,保障群眾生活飲水,組織浩博高崖水廠、荊山水廠、實康水業3家供水單位,對具備施工條件的,加班加點抓緊搶修;對臨時不具備施工條件的,採取截水和排水措施,創造施工條件,儘快實施搶修。縣水利局主要負責人及農村供水辦工作人員多次奔赴受災現場,指導督促進度,對10個搶修小組現場調度,施工人員分組晝夜搶修。同時,組織對農村集中供水水源工程,水處理設施、機電設施、信息控制設備、水質檢測設備和村外管網工程進行全面檢查,並對部分工程進行改造,將水害帶來的影響減到最低。經過7個日夜不眠不休的連續搶修,289個停水村全部恢復供水。

同時,縣水利局對沖毀的32處南水北調幹渠,現場摸排情況,制定維修加固方案,對具備施工條件的蓮花山段開始組織實施。

9月5日,記者在喬官鎮北展村西(蓮花山)北乾渠搶修現場看到,車輛如梭,機械轟鳴,10多名施工人員正在按規範施工,12臺大型機械來回對渠底及渠坡進行回填土方分層壓實。“我們從8月28日進場,經過近十天的搶修,現在已經完成損毀乾渠混凝土渠底及漿砌石護坡的清理,正在對渠底及渠坡進行回填土方分層壓實。為確保施工進度、質量和安全,我們晝夜施工、倒排工期,邊施工邊研究解決遇到的難題。爭取早日完成修復,恢復乾渠調水能力。”沙啞的聲音,滿臉的疲憊,一直靠在現場的縣農村供水管理辦公室主任楊培良指著施工現場介紹。

據瞭解,這是我縣南水北調幹渠水毀工程維修加固的其中一段。南水北調工程是我縣的“生命工程”,以高崖水庫為水源,南起高崖水庫,北至城區西河水庫,全長62公里,擔負著將高崖水庫棄水和南部雨洪資源北調、沿途村莊農田灌溉、防洪及涵養地下水源等任務,保障南寨水庫水源和城區生態環境用水。

受颱風“摩羯”“溫比亞”影響,強降水造成南水北調北乾渠26處渠堤沖毀、總乾渠6處渠堤沖毀。渠堤沖毀不僅影響沿途行洪安全,而且無法繼續調配中南部雨洪水資源,解決南寨水庫水源不足問題和城區水資源供需矛盾。為此,縣農村供水管理辦公室編制了《昌樂縣南水北調幹渠水毀工程維修加固建設方案》,根據水毀不同程度,歸類為13項工程內容,將逐步展開北乾渠渠堤土坡修復、倫家埠坡村北渠堤修復、楊莊攔河閘維修加固、楊莊村西北土渠及圍網修復等工程施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