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說廣州作爲中國第三城地位依舊穩固?

沙漏遺愛


中國前三大城市是京武滬,如果有第四大,就是深圳。京武滬深,中國前四的城市。不知道廣州所謂的第三城是依據什麼排名的?黑人第三多?不對,那應該全中國第一啊!



如果算綜合實力,廣州能不能排進前十都是個大問題,京武滬深不說,杭州、天津、重慶、成都、瀋陽哪個不實力強勁?

比較一個城市,不是隻看某一個方面,要綜合實力才能客觀比較。看綜合實力,起碼有政治地位、經濟、教育、科研、工業、商貿、交通還有市民的幸福感等多元維度,多個方面。下面就一項一項給廣州比較。


政治地位、行政級別,廣州進不了前三,中國直轄市都有四個,副省級城市都有十五個,廣州只是其中之一!十五個副省級城市中又有五個省級管理權限的計劃單列市——既然計劃單列市是省級社會和經濟管理權限,那麼不是計劃單列市的副省級城市的政治地位就應該比計劃單列市更低,廣州並不是計劃單列市,那麼廣州即使是排名第一的副省級省會,那麼其地位級別只是在四個直轄市和五個計劃單列市之後,就是北京、上海、重慶、天津、深圳、廈門、寧波、青島、大連之後,頂多排全國第九!


論經濟實力,廣州也排不了第三。無論GDP總量,還是財政收入、銀行存款、進出口,廣州都排不到第三,廣州的注水GDP號稱第三我就不考究其真偽了,但是財政收入廣州落後於京武滬深,還有天津重慶蘇州杭州,進出口,廣州也遠遠落後在京滬深蘇莞之後。反正總之我不做排名結論,廣州就是排不進前三。

論高等教育,廣州更排不進前三。京滬武,南京、西安、長沙、成都、哈爾濱、杭州的高等教育都要比廣州強,廣州頂多排第十左右。廣州高教排在杭州之後不要不不服氣,你拿廣東所有的211高校無論科研投入還是學科建設,看看能不能比得上浙江大學?


論科研,廣州也排不進前三。不說各地的科研院所設置。就看科研成果,申請專利數,廣州遠遠排在京滬深杭蘇之後。

論交通,廣州同樣排不進前三!港口吞吐量,廣州排寧波、上海、天津、蘇州之後排第五,集裝箱吞吐量排上海、深圳、寧波之後排第四,枉費了廣州的河海雙重港的優異定位。廣州民航吞吐量勉強排第三,但是成都已成趕超之勢。論鐵路樞紐,廣州前十都排不上,不僅僅不如京武滬合肥成都西安鄭州,還不如廣州鐵路管轄的長沙!


看工業,廣州同樣排不進前三。武漢、蘇州、上海、天津、深圳、重慶的工業規模、產值都大於廣州市。特別是先進製造業、高新技術產業,廣州在這些城市裡面最落後!廣州的工業以手工業作坊為主,生產些低劣皮具、洗髮水、化妝品等,除了汽車、石化拿得出手,其它的工業基本空白。

看商貿,廣州自稱商貿之都,自稱中國對外貿易的窗口。可是論外貿總值,遠遠不如上海、深圳、北京、蘇州、東莞!論內貿輻射力,遠遠不如北京、金華義烏、武漢、成都、上海!廣州的商貿之都,實在是笑話!



廣州憑什麼排全國第三城?還非常牢固?我看廣州從來就沒有排過前三!


武大東湖


廣州作為中國第三城的地位依然穩固,這是毋庸置疑的。近期社會上出現"廣州還是不是中國第三城"、"廣州已退出全國老三的位置"等等論調,主要是因為2017年廣州的GDP被深圳超越。其實這個超越,人們早有預期,因為深圳的經濟增速一直高於廣州,所以,早幾年前,人們就已經開始推測,哪年哪年"四大一線城市"北上廣深"的排序就會變成"北上深廣",廣州的"老三"位置會被深圳取代。但真正意義上的城市地位,不是僅依靠GDP來決定的,而是根據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各方面綜合因素決定的。雖然深圳GDP已超越廣州,居全國第三位,但就綜合實力和地位而言,廣州還是在深圳之上。畢竟GDP不能代替全部,它只是一個經濟方面的重要指標。就像我國已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不能就因此認為我國是世界第二強國一樣。廣州仍為我國第三城體現在:



一,政治地位

廣州是廣東省省會,華南地區的政治、軍事中心,其地位是明確的,無需多言。

二,經濟實力和地位

廣州在2017年之前,GDP一直高於深圳,到2017年才被深圳以微弱優勢超越,但不能一朝被超越就否定了廣州的經濟實力,況且只是被超一點點,差異不顯著,與深圳還不構成差距。廣州的經濟實力和地位不會被"撼動"。 廣州是"千年商都",千年的發展形成了非常完善和成熟的產業體系,尤其是商貿體系和服務體系,根基非常穩固。目前的廣州,已形成了汽車、交通運輸、電子、能源(電力熱力)生產供應、電氣機械及器材製造、石化、批發零售、金融、房地產、租賃和商務服務10個千億級產業集群。廣州的汽車產量全國第一,跨境電商規模全國第一,機器人生產量全國第二。廣州的軟件及信息服務業也是非常出色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居全國前三,擁有網易、QQ、酷狗、UC、華多、唯品會等業界巨頭。在廣州投資的世界500強企業近300家,其中有120家在廣州設立了總部或地區總部,總部經濟發展能力位列我國第三。“中國最具競爭力會展城市"排行中,廣州亦位居滬京之後排行第三。 可見,廣州作為華南地區經濟中心的地位非常穩固。



(廣州高速網)

三,交通規模和地位

廣州轄區內的高速公路總里程達6000多公里,佔廣東全省高速公路總里程近80%!龐大的高速公路網絡通過直連或對接與周邊地區及全國各主要大中城市緊密相連。 廣州白雲機場2017年的客運吞吐量位居全同第三位,緊隨北京首都機場和上海浦東機場之後。廣州第二機場正在選址中,還有可能建第三機場。 廣州港2017年的貨物吞吐量位居全國第三(第一位是寧波-舟山港,第二位是上海港),集裝箱吞吐量也位列第四(一二三位分別是上海、深圳、寧波-舟山)。 軌道交通中,廣州的列車車次數量位於全國第三(第一北京,第二上海),深圳排第六位。 所以,廣州作為華南及全國的交通樞紐地位是顯而易見的。



四,城市規模

廣州市面積達7434平方公里,人口1450萬,而深圳面積只有1997平方公里,人口1253萬。城市規模也是衡量城市地位的一個重要指標。廣州原來面積沒那麼大,是陸續兼併番禺、花都、從化、增城後才形成目前的規模,廣州能如此大規模擴張,也反映出國家把廣州作為華南中心,發揮綜合樞紐功能的戰略意圖。



(廣州CBD)

總之,廣州是華南的政治、經濟、軍事及文化中心,廣東省會,其"中心"地位、綜合樞紐地位是包括深圳在內的廣東省內其他城市都不能替代的。目前的綜合實力亦非深圳、重慶及天津能比的。從廣州的未來目標要打造成"三個中心"也可看出其地位的份量,那就是國際航運中心、國際物流中心、國際貿易中心。

再看一些相關研究及評比數據:廣州被聯合國評為全球發展最快的超大城市第一位;近兩年的《機遇之城》報告中,廣州均居第一位;廣州近三年來均位居中國百強城市排行榜第三位。

廣州:中國第三城地位,捨我其誰?


影子伴你


北京,上海,廣州,深圳,中國四大一線城市,廣州是中國三大門戶城市之一,是中國公認的第三城。現在能對廣州第三城的位置形成威脅的有深圳,重慶和天津這幾座城市。尤其是今年深圳的GDP超過了廣州,成為中國GDP第三城,勢頭正猛。但我還是贊成提問者的觀點,深圳要超越廣州,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因為一座城市的綜合實力和國際地位,不僅僅體現在GDP,還包括很多方面,深圳還需時間沉澱,其他城市與廣州在經濟實力上還有差距。

廣州城市風光。

廣州作為華南地區的龍頭城市,尤其是作為國家中心城市的定位,深圳暫時是無法超越的。在全球影響力上,在GaWC全球城市分類排名中,廣州位於一級弱級別城市第12位,世界城市總排名第40位。深圳排在世界二線弱級別城市第8位,世界城市總排名第83位。廣州的全球影響力要超過深圳。另外,廣州在文化,教育,醫療等方面也領先深圳,這些都需要時間的沉澱才能形成優勢。不過深圳近年來在這些方面也加大了投入力度,短板正在改善,綜合實力也在增加。

廣州珠江獵德大橋。

廣州現在中國第三城的位置依然穩固,但不可高枕無憂,在歷史發展進程中,超越與被超越都是很正常的事情。有競爭才有發展,以深圳為代表的一些城市近年來經濟發展迅速,城市綜合實力不斷增加,國際影響力也不斷加強,如果真有一天,這些城市中的某一座城市超過廣州,成為中國第三城,也不要覺得奇怪。

來看看廣州,中國第三城的實力與顏值。

廣州,面積7434平方公里,人口1449.8萬人,轄11個市轄區。廣州是國家中心城市,副省級城市,國家三大門戶城市之一,國際商貿中心,國際交通樞紐城市,國際化大都市,在世界具有廣泛的影響力。廣州是中國通往世界的南大門,泛珠三角城市群中城市,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城市,一帶一路樞紐城市。

同時廣州也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一真是華南地區經濟文化名城,著名港口。唐宋時廣州成為中國第一大港,明清時成為中國唯一對外貿易大港,是世界2000多年來唯一長盛不衰的大港。

廣州擁有高新企業8700多家,數量居全國第三。廣州擁有以中山大學為代表的一批知名學府,在校大學生總量居全國第一,有實力有顏值,廣州!


途蟲的百味人生


好了,廢話不多說,我就直奔主題。原因如下:

1.廣州雖然在GDP上已經被深圳趕超,但深圳優勢還不明顯。而且深圳作為一個發展僅40年的新興城市,畢竟在底蘊上,還遠不如廣州這座“千年商都”,這是最主要的原因;

2.GDP不能代表一切,一座城市是否完全超越另一座城市,起主要因素的還是城市的架構,在這一點上,廣州相比於深圳,明顯要成熟得多,無論是從經濟結構還是文化架構,尤其是文化和教育上,深圳弱於廣州太多;

3.深圳畢竟發展得太快,發展太快,難免會有些不那麼過硬的地方。比如深圳的房價超過廣州太多,深圳房價均價已超5萬,而廣州才2萬左右。若能平衡房價的影響因素,深圳即便在GDP上恐怕也不見得能勝過廣州;

以上。


廣東包打聽


為什麼說廣州作為中國第三城地位依舊穩固?近年隨著深圳、天津、重慶的強勢崛起,還有召開了G20的杭州也開始叫器杭州即將取代廣州成為一線城市,變成“北上深杭”。一時間廣州好像即將要被擠出一線城市的行列。

但是在我看來,不要說杭州,就連深圳在一些方面也仍舊輸給廣州。很多方面,廣州作為中國第三城的地位依舊穩固。

能稱為一個國家第三城的城市,是對一個城市綜合實力的全面考量,絕非一個GDP所能全部涵蓋的。絕對是各方面的總量數據處於全國前列,人均數據突出,綜合實力穩居第三的城市。

國內很多人所叫器的廣州被超越論,比較片面,更多是依據GDP或者某一方面廣州即將被超越做出的。

廣州在很多方面都是全國領先的,第三城首先要是個全國性的中心城市,廣州的真實實力是非常突出的。雖然在一些方面輸給深圳,但在更多方面超過了深圳,總體來說,廣州一般僅次於京滬。

廣州在華南地區一般也都是穩居老大的位置,不論怎麼看,廣州多數總量數據在全國都是排在前幾名,也基本上都超過了天津和重慶。
廣州作為中國第三城地位依舊穩固,即使是深圳在不少方面的數據比廣州厲害,但是想成為第三城,深圳仍舊有很多路要走。更不是天津、重慶所能比擬的。對此觀點你有異議嗎?

沙漏遺愛


中國四個一線城市:上海、北京、廣州、深圳。在2017年GDP排名中,深圳超越廣州,成為我國第三城。但社會人士依然認為廣州是中國的第三城,深圳只是GDP超越廣州而已,在綜合實力排名中深圳還不足以超越廣州。


你可知道廣州在中國排名第三城可是有十幾年的時間了,深圳只有在2017年超越,想取代廣州的地位,深圳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其次廣州是中國華南地區的交通、文化、經濟、對外貿易、工業中心,廣東的省會。

廣州有著豐厚歷史文明,還是中國千年不衰的城市,有“千年商都”之稱,在古代曾是中國南方航運、經濟中心。

廣州在國際上有很高的知名度,是
國際大都市,世界著名港口城市,世界一線城市。

中國人民公認的“北上廣深”,我也贊同。廣州畢竟是中國“千年之都”,而深圳只有四十多年的城市化歷程,這哪能相提並論。


小知數據


這句話放在十年前可以這樣說。今天,有點自欺欺人了。

廣州一直以來作為我國主要的商業中心而存在,是我國重要的對外貿易窗口。其經濟實力一直是各省會之首,經濟總量持續幾十年位居全國第三位,僅次於上海和北京。直到2016年,深圳GDP首次超過廣州,他的經濟總量才有第三位下滑到第四位。

現在,叫了幾十年的北上廣深或許就要改成北上深廣了。除了經濟總量 ,深圳在多個經濟社會指標上已經超過了作為省會的廣州。

1.財政收入。2017年,深圳是財政總收入達到8600億元,其中地方財力超過3000億元。而廣州全年財政總收入是5947億元,地方財政收入1533億元。深圳的財力已經明顯超過了廣州。

2.人均收入。2017年深圳人均GDP超過了18萬元,是全國主要城市最高的,比廣州的15萬元高20%左右。

3.對外貿易。廣州一直以來都是我我國的貿易中心,現在他的對外貿易額也被深圳超越了。2017年廣州進出口總值9714億元,和深圳的28011億元的貿易額相比,僅相當於他的35%。(深圳鹽田港)

4.企業實力。2017年,深圳有7家企業入圍世界500,其中大部分是民營企業,比如華為、萬科、正威國際等。而廣州在2017年僅有2家企業入圍世界500強——南方電網和廣汽集團,且均是國有企業。

在上市企業方面,深圳也把廣州遠遠甩在後面了。截止2017年11月,深圳所有企業是指合計超過了10萬億元,僅次於國企總部雲集的北京。而廣州企業是指和深圳相比,少了很多,不及深圳的30%。

隨著深圳前海的大力開發,深圳的經濟實力將更進一步領先廣州。

目前,廣州比深圳實力更強的領域不多了,教育是其中一個。廣州是我國高等教育重鎮,著名學府林立,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華南師範大學。深圳在高等教育資源和廣州相比就少了很多。


紅谷新視界


這所謂的GDP之爭,實際上是衡量一個城市領導者能力和水平的標杆,短期求數據、長期講佈局,如果好彩碰上個亂點鴛鴦譜的,城市的發展方向偏離,畸形發展,苦的可是爾等小民。GDP排第幾不重要,重要的是能享受到城市發展,給我們帶來的期許與希望。


芽點


深圳GDP雖然超越了廣州不等同綜合實力超越了廣州。就比如日本被中國超越但中國依然比日本差很遠,因為人家超越了我們幾十年。日本的家底積累的財富比中國多的多。廣州超越了深圳幾十年,無論從城市規模,社會服務,市場經濟,對外經貿的佈局比深圳好的多。深圳GDP和經貿稅收超越了廣州不能證明綜合實力超越了廣州。只能證明在製造業超超了廣州。廣州之所以GDp比深圳少,因為廣州把勞動密集型工廠去掉了,轉化成高科技與服務型城市,在房價,生活日用品,日常開支遠底於深圳。而且廣州是珠三角的杻紐城市,這也是廣州城區人口,常住,流動人口遠大於深圳的結果。說明廣州更適宜居住,綜合競爭力更強。假如廣州放開製造業深圳是不可能在GDP超越廣州的。就好比上海與北京,按GDp上海遠越北京,但綜合競爭力北京靠前。因為北京以服務業為主,上海則以服務十製造業。製造業的稅收是遠大於服務的,但那些都是毛利上的,而不是純收入。


我陳代元


國內傳統四大城市依舊是“北上廣深”,雖然2017年深圳經濟總量超過廣州,然後就有媒體把北上廣深改為“北上深廣”,這顯然是不對的,因為城市比拼的是綜合實力,不僅僅是經濟規模。

首先來看,經濟規模來看,深圳以22438億的經濟總量超過廣州的21503億;財政收入方面,深圳是計劃單列市,財政直接與中央掛鉤,不需要向廣東省交糧,且深圳的產業結構更為合理,財政實力一向比廣州雄厚。,2017年,深圳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達3331億元,而廣州只有1533億元,深圳是廣州兩倍之多。究其原因,一是因為廣州作為廣東省的老大哥,不僅要向省裡糧,還要幫扶省裡的窮親戚,廣州在廣東省承擔的責任是深圳比不了的;原因之二是因為廣東的工業不夠強,產業結構也不如深圳合理。所以說,如果是比錢的話,廣州差不多是“完敗”。


(深圳)

比企業,首先來看廣州,南航、廣汽、南方電網、廣鐵、廣石化,個個有名,還有一大批地產巨頭,恆大、富力、保利、雅居樂、越秀、時代地產,全國排名前20的地產企業,廣州佔其三成之多 ;深圳方面,騰訊、華為、中興、招商銀行、平安、比亞迪、萬科……看起來更強。深圳也是全國上市公司最多的城市之一,上市公司總數達180家之多,僅次於北京和上海。所以說,企業發展方面,廣州再一次輸了。


(深圳)

但是題目明明說的是廣州作為中國第三城的地位依舊穩固,那麼廣州肯定有她的道理。

歷史來看,廣州作為千年商都,其歷史與輝煌,深圳要遙望一千年……

廣州贏就是贏在了社會發展水平上,包括教育、醫療、體育文化設施等等,這些方面,深圳全部完敗。高等教育方面,廣州擁有高校79所,在校大學生超過100萬,而深圳只有9所大學,大學生人數不足10萬;

醫療方面,廣州三甲醫院超過60家,而深圳只有11家(數據統計於2013年)……還有很多指標,不一一細說了,就社會發展水平來看,廣州作為千年商都,其實力是深圳比不了的。
(廣州)


其他還有很多條件,比如廣州地處珠江口,佔據華南中心,由此形成了華南的交通樞紐,廣州擁有全國第三大鐵路樞紐和第三大航空樞紐

,交通也是深圳比不了的;以及廣州的總領事館(國際發展方面)擁有50多家,全國第三,這也是深圳比不了的;全國城鎮體系規劃中,廣州是國家中心城市,而深圳只是華南的區域中心城市……

(廣州)

整體來看,深圳的經濟發展比較迅速,但是社會發展卻不如廣州,且政治、文化、交通影響力都不如廣州,深圳的城市功能不如廣州完善。站在廣州的角度來看,其政治、文化、交通、社會發展水平與其經濟地位是差不多匹配的。而深圳是近30年來發展起來的,經濟發展雖然快,但是像教育、醫療等指標仍然不如廣州。

所以說,廣州依然是國家第三大城市,深圳要想超過她,要走的路還很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