牀尾凳在古代爲什麼叫「春凳」?

無衛說


在古代,新娘子嫁到夫家的時候,所有的錦被都是用一張凳子抬進婚房的。這張凳子不同於其他的凳子,它比較寬,大小可以做兩人,也可以用來躺著。平時這張凳子就放在床尾,有點我們現代人床尾凳的感覺。而這凳子也有個別緻的稱呼——春凳。

古代人遣詞造句比較隱晦,“春”這個字除了字面上的意思,還有一層曖昧的情趣意味,古人關於床笫之事,常用“春”一字來影射。比如春宮圖,春宵一刻等等。那麼這張小小的凳子到底是為什麼叫做春凳呢?難道真的別有他意嗎?

說到春凳,首先要說的就是和春凳搭配的春床了。春床顧名思義就是結婚用的床,春有開始和祝福的意思,也暗示著繁殖季節的到來。春床基本上也是選用香椿木製成的,古人對於香椿木有著特殊的偏好,長在院子東南角的香椿木是極好的,最好還是兩棵並立的香椿木,寓意就更加吉利。長在野地之中的香椿木,一般人家是不能拿回來做床的,害怕把野地裡的髒東西帶回家中,反而給新婚夫妻帶來不好的事情。

春床的設計比較講究,不僅有頂棚,還有床邦,也就是床四周高高的床沿。目的就是婚後小夫妻倆有了小孩之後,防止小孩從床上面掉下來。而春凳相對來說就比較低調了,四條腿,造型簡單,不大不小正好可以放在床尾,平時走過路過也不會太在意。要知道古人小孩子多,一旦生了二胎三胎,夫妻兩想要親熱一下就很不方便。這個時候,春凳就派上用場了。

為了和床相匹配,春凳卻是大多數也是椿木所制,作為古代女子的陪嫁之一,春凳怎麼可能就是一張凳子這麼簡單,難道男方家還缺一張凳子給媳婦兒坐不成?自然而然春凳也是男女之事的象徵。明清的小說之中也多有提起春凳,大部分也是作此用途,可見大家的猜測並非全無道理。

在古代,女子在閨中接受三綱五常的洗腦,很多姑娘在揭開蓋頭之前連自己的丈夫長什麼樣都不知道,更別說在結婚之前受到良好的性教育了。甚至有說法,孃家會將春宮圖放進女子的三寸金蓮之中,沒想到嫁了人之後,連一張凳子都有這麼多套路。不過古話說得好“床頭吵架,床尾和”,大概就是說的床尾的春凳吧。

以上


木劍溫不勝


一個叫“春”的凳子,一個用“春”修飾的詞,想都不用想和什麼東西有關,對比“春宮”、“春夢”之類的詞就明白了。嗚嗚的東西我們稍後介紹,先說正經的。

1、何為春凳

《漢語大詞典》對春凳的解釋是“一種板面寬大的長凳”;《紅樓夢語言詞典》的解釋是“一種既寬且長可坐可臥的凳子”。雖然解釋得不夠詳細,大體上我們能知道就是一種比較大的凳子而已,有有靠背和無靠背之說,根據相關文獻無靠背之說更為可信,再說有靠背的凳子不就成了椅子麼。由於“春凳”具有坐、臥等多種功能, 甚至許多人的嫁妝裡都有“春凳”。

2、春凳名稱由來

明徐鹹《西園雜記》雲:“四時之景, 惟春為可樂。春時風日和暢, 花柳爭妍, 百鳥交鳴, 人心悅懌。故人於此時, 曰`尋芳' , 曰`踏青。' 登山臨水, 隨意所之, 皆所以滌盪鼓舞, 用宣春機, 以助陽回之意, 故桌曰`春臺' , 凳曰`春凳' , 餚饌之具曰`春盤' , 果菜之品曰`春盛' 。又曰`春' , 曰`春檠' , 酒曰`春酒' , 餅曰`春餅' , 茶曰`春茗' , 菜曰`春蔬' , 皆春時燕樂之具, 他時則無有也。”

不是所有的用“春”修飾的詞都跟男歡女愛有關,用“春”命名僅僅是因為跟春天有關,如“春聯”、“春捲”;春天的桌子叫春臺;凳子叫春凳,酒叫春酒,茶叫春茗……類似的用法還有很多。

3、明清小說中頻繁出現的春凳

《紅樓夢》第三十三回:“早有丫鬟媳婦等上來, 要攙寶玉, 鳳姐便罵:`糊塗東西, 也不睜開眼瞧瞧, 這個樣兒, 怎麼攙著走的? 還不快進去把那藤屜子春凳抬出來呢!' 眾人聽了, 連忙飛跑進去, 果然抬出春凳來, 將寶玉放上, 隨著賈母王夫人等進去, 送至賈母屋裡。”

文學創作雖然高於生活但還得源於生活,作家在創作的過程中營造的環境很大程度上能反應現實生活,“春凳”這一普通物品在明清小說中頻繁出現,可以推測這種比較大的可坐可臥的凳子具有較強的實用性,並且在明清時期推廣使用。上文中賈寶玉捱了賈政的板子,打的是屁股,鳳姐等人將賈寶玉放在春凳上休息,自然是趴在凳子上,這也反應了春凳的功能。

除了正常使用的功能,出現春凳的明清小說中有相當一部分是將春凳男女享受魚水之歡的場所,例如:

《姑妄言》:“(聶變豹)叫丫頭們抬過一條春凳, 鋪上褥子, 地板鋪了紅氈。叫他扶起爬在春凳上, 站在氈上。羸陽此時身不由主, 憑他們擺佈停當了。聶變豹渾身脫光, 笑對那妾同眾丫頭道:‘你們都不許去, 在這裡看我老爺試新。’”

《歡喜冤家》:“二官道:‘夜間待我想個法兒起來, 與你長會便是。’把二孃就放在一條春凳上, 兩個又幹了起來。”

參考文獻:

[1]魏啟君,孔令彬.“春凳”考略[J].紅樓夢學刊,2009(03):313-318.

[2]霍省瑞.“春凳”與“‘春’凳”——兼與魏啟君、孔令彬先生商榷[J].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13(03):114-118.


考古班二愣子


看了不少大神們的回答,我真的坐不住了:辣眼睛。而我天生嗜辣,自然得來參活一下了!

就此問題而言,一個普普通通的凳子,就因為名字裡有個“春”,竟被解釋成了做那種羞羞之事的用具,著實有些令春凳委屈啊!

或許,此時的春凳,正躲在某個角落偷偷地落淚,並碎碎念地埋怨:“為什麼你們不去侮辱春聯、春捲、春茶、春餅?也不去詆譭方凳、圓凳、長凳、矮凳?我春凳招誰惹誰了?

說起來像是個笑話,但其實把春凳解釋成做那種事的用具,還真是有些冤枉了它。畢竟,它不過是個凳子,只是長得有些怪異而已。

↑春凳

在古代傢俱中,有一種長而寬的凳子,可以坐,也可以臥,被稱為“春凳”。

無論大家去翻簡本的新華字典,還是去查專業的傢俱圖錄,得到的答案都是一致的,而且還非常明確:春凳,一種板面寬大的長凳。

它之所以叫春凳,不過是一種雅稱,與情色無關,也與可用作嫁妝無關。或者說,在命名與功用的先後上,不是因為這種凳子上可以做羞羞之事,而被稱作春凳,也不是因為它屬於嫁妝中的一類,而被稱作春凳。

再換個角度來解釋,這種凳子就做成板面寬大的長凳,我們可以叫它夏凳,也可以叫它秋凳,還可以叫它冬凳。因為,就此件傢俱而言,其得名,與功用有關的只有“凳”字,而春乃是一種雅稱而已。

↑春凳

另外,在見一些大神配圖時,似乎也沒有完全理解何為“春凳”。

前文已述,春凳是一種板面寬大的長凳,但由於現代傢俱與古代傢俱差距較大,後人在撰寫網文時常為了配圖而配圖,因而使得經常出現各種錯誤。顯然,這種錯誤也被個別回答傳承了下來。

據不完全閱讀,發現有人配的是“腳踏”,有人配的是“腳箱”,還有人索性連琴桌、卷頭案、平頭案等陳設性傢俱辦了上來。其實,儘管它們長得像,當然,有些根本不像,卻已被混淆地一塌糊塗了。

↑春凳

再有,春凳真的可以當做羞羞之事的場地麼?

對於這個問題,我並不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春凳板面較寬,且體量較長,既可坐,也可臥,是可以躺在上面休息的。

而且,在南方的某些地區,春凳常常成對製作,兩件大小相同,可並在一起使用,分則為凳,並則為床。夏季乘涼時,可根據需要拼合使用,或單獨乘坐。當然,春凳也不見得就是置於床尾的,置於床尾的,也不都是春凳。

就此來看,如果使用者不嫌在上面硌得慌,倒也可以體驗一番別樣的風情。

↑春凳

好了,說了這麼多,只是想解釋一個問題:春凳乃是雅稱,大家就別過度解讀了。放過這個單純的凳子,好不好?


碣石樵子


趙忠祥先生語錄:“春天到了,萬物復甦,又到了動物……”咳咳,春天,不僅給人以生機盎然的感覺,而古人又賦予了“”這個字以新的含義。



人常言:春宵一刻值千金。人們又把專供成年人閱讀的圖畫稱為春宮圖,另外還有春夢、春藥、懷春等等,古人將春與性行為完美的結合在了一起。

毫無疑問,春凳也帶有一定的暗示性,那麼古人為什麼把床尾凳叫做春凳呢?

古人相較於今天的人來說對於性這一話題,談論甚少,但不談性並不代表不重視,在古人的傳統思想下,多子多福、子孫滿堂是一個家族最為重要的事情。而想要多子多福子孫滿堂便不可避免的要令家族裡的新婚的年輕人對性生活和繁衍生殖產生足夠的興趣。


既然不能開口明說,於是古人便發揮了中國人一貫善用的意會手法,瘋狂暗示新人,於是新婚夫妻的新房裡有了一些寓意深遠的名字,如放在床尾凳便被叫做“春凳”,放在箱子底下的圖畫被叫做“春宮圖”。而夫妻二人,新婚之夜也被稱作“春宵”,故而有:“春宵一刻值千金”、“春宵苦短”之說。而把男歡女愛時歡愉的聲音,也稱作叫“叫春”。這樣看來,古人一點都不含蓄。
既然床尾凳叫春凳是出於“好心”提醒新婚夫婦,那麼床尾凳又有著什麼樣的作用呢?

春凳一般與床一般長,比普通的凳子要寬,功能一般認為有三。

其一,平日裡小夫妻可以坐在上面或者躺在春凳上休息,其實躺在上面要比古代的床更自然舒適。

其二,用來放置被褥衣物,夜深人靜,夫妻二人寬衣解帶睡覺,正好將脫下來的衣物和不用的被褥放在上面。

其三,便是各位想的那樣,根據許多明清時期小說和野史記載,春凳確實可以用來做風花雪月之事,畢竟寬敞的春凳適合為愛鼓掌。



因此很多人便認為春凳是為了令小夫妻保持新鮮感,更好地增加夫妻感情,正所謂:床頭吵架床尾(凳上)和。


珞珈山的貓


同學們醒一醒,繼《古代避孕方法》之後,鐵錘老師準備上新課了!準備好,今天的課程很重要,口味略重,信息量大,期末會重點考察。

看見這個問題的時候,你們自己心中已經猜了一個答案,只是需要驗證一下而已。

恭喜你,猜對了! 一半!

春凳在古代作品裡出現的機會很多,其中就有不可描述之處。這個放在後面再講,先講有名一點的。《紅樓夢》裡賈寶玉這個慫人被假正經的老子打的屁股開花,差點丟了狗命,打完之後丫鬟們忙著要攙扶他回房,大觀園總經理王熙鳳想的比較周全,罵那些丫鬟是不開眼的糊塗東西,打成這個鳥樣哪裡還能走路,還不去把“藤屜子春椅”拿過來。可見春椅並不都是硬邦邦的長板凳模樣,也有中間鑲嵌軟藤的造型,賈寶玉可以趴在上面,屁股朝上,不會再受傷。

春凳既然可以趴著,自然可以開發出更多的功能,比如噼裡啪啦。這也不需要唧唧歪歪,鐵錘直接上實錘。

1948年《風土什志》裡面刊載了一篇叫《春凳 白腳旗 周倉》的文章,作者在裡面講了一則“馬十三娘”的故事。說古代有一位將軍在戰爭中被敵人擄走,女兒十三娘遍灑英雄帖,捨身救父,誰能把父親就回來就嫁給誰。沒想到沒有男人敢出頭,只有一匹戰馬絕塵而去,幾天之後帶著將軍父親回來。父親遵守承諾,把十三娘嫁給了這匹雄馬,嫁妝裡面就包括一隻春凳。這是十三娘特地設計,好與雄馬交合。但是馬器甚偉,十三娘無法勝任,一夜之後命喪黃泉。春凳卻從此流傳下來。


看過《搜神記 馬頭娘》或者讀過馮至先生敘事詩《蠶馬》的讀者,一定會覺得眼熟,同樣的傳說,總會有不一樣的江湖演繹。

這是搜神記裡的原文。

傳說有蠶女.父為人掠去,惟所乘馬在。母曰:“有得父還者,以女嫁焉。” 馬聞言,絕絆而去。數日,父乘馬歸。母告之故,父不可。馬咆哮,父殺之,曝皮 於庭。皮忽卷女而去,棲於桑,女化為蠶.

這是馮至先生的浪漫演繹。

一瞬間是個青年的幻影, 一瞬間是那駿馬的狂奔: 在大地將要崩潰的一瞬, 馬皮緊緊裹住了她的全身! 姑娘啊,我的歌兒還沒有咱完, 可是我的琴絃已斷; 我惴惴地坐在你的窗前, 要唱完最後的一段: 一霎時風雨都停住, 皓月收束了雷和電; 馬皮裹住了她的身體, 月光中變成了雪白的蠶繭!

後面兩則文學故事演繹相比,馬十三孃的故事少了一點浪漫,多了一點慘烈的味道。鐵錘分析這個系列的神話傳說,認為人馬殊途,原本是無稽之談,之所以這麼編造,無非變相宣揚孝道和誠信而已。

但是故事中的春凳,難道真的是用於“尋春”專用嗎?當然不是。

所謂春凳,只是明清時期開始流行的一種又長又寬的板凳式樣傢俱,一般放在床尾,可以擺放一些被褥雜物,長寬可以供兩個人並排坐著,亦可以讓一個人躺下。更有甚者,有的地方過年殺豬的時候,使用的寬大粗糙的長條凳,也叫春凳。

關於春凳另外一個命名的說法,來自於明朝徐鹹《西園雜記》,

“四時之景, 惟春為可樂。春時風日和暢, 花柳爭妍, 百鳥交鳴, 人心悅懌。故人於此時, 曰`尋芳' , 曰`踏青。' 登山臨水, 隨意所之, 皆所以滌盪鼓舞, 用宣春機, 以助陽回之意, 故桌曰`春臺' , 凳曰`春凳' , 餚饌之具曰`春盤' , 果菜之品曰`春盛' 。”

最後總結一下:春凳早已有之,只是明清時期開始流行的常用傢俱。因為明朝中晚期之後,豔情文學流行,時常有關於春凳之上行雲布雨的橋段,所以才會有今天人們對於春凳功能的無限遐想。但是正如網絡金句所言,只要心中有大海,哪裡都是馬代!只要腦子裡吹春風,管他大爺的凳不凳。

現在春凳跳進黃河也洗不清了!


鐵錘歷史


古人有很多“奇技淫巧”的發明,床尾凳就是其中之一,由於其特殊、形象的用途人們就把床尾凳稱為春凳。對於“凳”字我們很好理解,但她為什麼叫“春”,換句話說,它為什麼用“春”來修飾一個“凳”字,這時候我們的思緒就容易混亂了,摸不清了。



如果往正經的方面想,它就是一個凳子,但好好的一個凳子,讓一個“春”字壞了,而對於古代的帶有“春”字的詞語,比如春宮、春宵、春意,人們只要看到,很容易聯想到古代男歡女愛,那麼,春凳究竟是不是情趣用具呢?仔細往下看。

對於古代多數人而言,他們都是很矛盾的,尤其在思想方面。一方面在侃侃而談程朱理學,另一方面卻在專心發明奇技淫巧;一方面在大肆鼓吹貞節牌坊,另一方面卻在夢裡臆想秦涯夜月、春風數度。

他們的思想總是和西方人的直接了當大不相同,因為直接,所以西方人對於房事方面並不過於講究,極其厭惡含蓄委婉。因而西方人在“春”文化上,並無多大建樹,也沒有文化繼承。

而相對西方人的毫無建樹,我國的古代人於立德立言之外,猶尚行樂,束胸縛腳之外盡是雲清雨意,西方人怕麻煩的事,在我國古代人看來,是一項樂趣。因此,古代人發展出來了春凳、逍遙椅之類的並非是單純為坐而坐的坐具,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如果要追溯春凳的來歷,嚴格意義上說,應該起源於成吉思汗時期,速不臺、哲別帶領的蒙古鐵騎所向無敵,中原王朝土崩瓦解分崩離析,而蒙古族的生活習性不同於中原漢族,並且他們還把國人分成了四等,漢人基本是等級最低。更為可恥的是,元朝規定皇室以及所有遊牧民族享有性特權,然後為了方便,床尾凳應運而生。

最初的床尾凳作用簡單明瞭,慢慢的成了民間常見之物,而它的乖巧之處,在於其與人方便,與此相類之物,譬如美人榻、貴妃椅等等,古人發明了此物,又將“少不入蜀”常掛嘴邊,真是矛盾至極。


所以說,床尾凳在古代叫春凳,起初就是根據它的實際作用得名,而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這個春凳慢慢的發展成真正意義上的凳子,但作為凳子,它仍與其它普通的凳子有所區別:有的人將沒有靠背的春凳放在客廳當桌子;還有的將凳腿兒高點的春凳當作案,用來放置一些器物;甚至在一些地方,有人將帶有靠背的春凳當作躺椅或躺床用,可見其的確很大、很長。



小小嬴政


中國的民居臥室,在解放前,甚至在改革開放前,都是私密之處,來了閨蜜豬朋,都會請到臥室喝茶,抽菸,談話,因為那時沒有客廳,而講究一點的也只是中堂,中間八仙桌,桌兩邊放太師椅。十分拘謹,客套。是生客,幕僚談工作,說生意的地方。

因此,臥室遠比現在擺設多,如圓桌,磁鼓橙,那是夫妻倆的天地,也是怨婦思念郎君的私密空間。不錯,床尾都有一個所謂春登。六十年代,我進過許多公館豪宅,確是有,四川似乎叫兀橙,起什麼用呢?各位知


臥室的大花床裡有許多附件,如小牛皮首飾箱,小抽屜(臨睡取下的金銀首飾,鴉片煙)外人是不允許坐床沿的,可以坐春登,客人也很放鬆,或半臥,或斜躺,自由,放
上圖是巜韓熙載夜宴圖》臥室部分,你看,韓𤋮載大宴賓客後仍然意猶未盡,叫一個丫頭打水浄手,右邊一歌女持琵琶入室,韓𤋮載這個老風流一下就把目光投向右邊,一動不動。而床尾有一高靠背扶手長椅,上坐三個女人,這三個女人的出現使得畫面曖眛朦朧,那個長椅可能就是後代春橙的祖先。

古代資訊十分落後,文化生活除了作詩畫畫就是"為賦新詞強說愁"來打發時間,夫妻大部分時間都困在自己的小天地一一臥室,你說年輕夫婦總不能從早說到晩,於是春橙就是即興表演的舞臺,因為上床搞不贏了,就地解決,春橙實乃簡單實用。
我的上述文字是略略涉及夫妻之間的感情,應該是"天地之道"。

(少寫了"道"和"松")


良人執戟2


我這腦袋,看到春凳兩字立馬想起《金瓶梅》裡潘金蓮與女婿陳敬濟幽會的場景來。話說西門大官人駕鶴歸西后,一日:
潘金蓮早辰梳妝打扮,走來樓上觀音菩薩前燒香。不想陳敬濟正拿鑰匙上樓,開庫房門拿藥材香料,撞遇在一處。這婦人且不燒香,見樓上無人,一個叫“親親五娘”,一個呼“心肝短命”,因說:“趁無人,咱在這裡了罷。”就在一張春凳上……(此處省略兩百零二字)。
單純的小編,便以為春凳就像春宮圖、春夢這種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名詞。直到再翻《紅樓夢》,寶玉捱打後,王熙鳳指揮小丫頭們:“你們還攙著走呢?都打成這樣還能走嗎?趕緊把帶滕屜的春凳抬出來,抬著寶玉走”。小編醍醐灌頂。想來,春凳原是正經的凳子。

春凳,原稱床尾凳,長度與床寬相當,寬度可容一人睡眠,多置於床尾。至於為何又叫春凳,多半以下緣故:

一、春凳一般以椿木打造而成,原叫椿凳,後來演變成春凳。
二、春凳除了置於床尾,也多用五室外休息,古人尤其喜愛春天,在春天時節將春凳搬出室外,賞院裡繁花似錦,觀天上浮雲遮日,堪稱愜意人生。故將其成春凳。

三、就真的跟啪啪有關了,春凳在古代大多作為嫁妝,尤其以東南角椿樹木打造最吉,新婚之夜,夫妻不僅可以床上纏綿,春凳可以供其不一樣的體驗。特別夫妻有了孩子後,床上親熱大多不現實了,這時春凳的作用就體現得淋漓盡致,大廳外、院子裡、甚至廚房裡都可以一遊。

所以,古人的智慧是值得肯定的,連名字都叫得如此清新脫俗。

微影窺人生


聽老人講,春凳興於元朝,當年元人統治漢人,施行殘酷暴力的管理手段。因為他們人數少,懼怕漢人反抗,所以每十戶由一名元兵管理。由他掌握著十家的生存環境及唯一的一把菜刀。哪家用菜刀都要到元兵那裡去申請。這個元兵由十戶漢民養著。元人規定,凡家裡有年輕女人的,必須準備一條春凳。以用於這個韃子兵順利快捷的完成洩慾的要求。韃子兵完事即走,不會留宿,免的在睡眠中被殺。漢人在屈辱中生存,忍無可忍。但由於沒有武器和組織領導,只能把怒火壓在心裡。

相傳抗元鬥爭時 ,漢人在抗元領袖佈置下把指令寫在紙條上藏在月餅裡,"八月十五殺韃子"!以送月餅的方式通知到每家每戶。在八月十五這一天晚上,一聲號令,各家齊動,十戶殺這一個韃子兵。為推翻元朝的統治,奠定了基礎。

而春凳作為一種傢俱,並沒有因為元兵被消滅而消滅。但是,它的地位在眾傢俱中低,哪家死了人,拿它來停屍。

以上僅是聽說,並未考證。只供笑談。


燕山客721


先說結論,春凳的“春”字,應該是一個別字,正字為“桯”。

提到春凳,很多人臉上都會浮現出神秘的微笑,彷彿知道了什麼不可言傳的事情。

但其實春凳本是很正經的傢俱,憑什麼你們提到春聯、春捲、春遊都一本正經,提到春凳就要會心微笑呢?春凳不服啊。


首先,春凳是一種板面寬大的凳子,比現在的床尾凳要大。因此題目中說春凳是床尾凳,這是錯誤的。

春凳並不一定都擺在臥室中,比如《兒女英雄傳》中寫:

堂屋正中一張方桌,兩個杌子,左右靠壁兩張春凳

這是擺在堂屋裡,你能想象在堂屋裡做那種事,還把工具擺出來嗎?


其次,顯然春凳有很正經的用途。它能坐,能當矮桌,也能當小床,還可以放在床邊搭衣服,可以用來抬被打成重傷的賈寶玉,是一件多功能的傢俱。

當然,春凳也可以做那種用途,在很多明代禁燬小說中都出現了春凳的身影。比如《金瓶梅詞話》:

就在一張春凳上,雙鳧飛肩,靈根半入,不勝綢繆。

《姑妄言》:

多銀就仰臥在春凳上,大揸著兩腿專候。

《戲蛾記》:

老爺便扯過一個春凳,墊於玉仙圓臀之下,令其兩頭著地

從這些小說的描述也可以看出,春凳不是專門做那種事用的。比如《金瓶梅》中潘金蓮上樓燒香,撞見了女婿陳經濟,兩人情不自禁,正好有一張春凳可以利用。


那麼春凳為什麼以“春”為名呢?

古代以春為名的物事,要麼與春天有關,如春聯、春捲,要麼與性事有關,如春宮、春心。那麼春凳屬於哪一類呢?

《徐襄陽西園雜記》中說:

春時風日和暢,花柳爭妍,百鳥交鳴,人心悅懌。故人於此時,曰尋芳,曰踏青。登山臨水,隨意所之,皆所以滌盪鼓舞,用宣春機,以助陽回之意,故桌曰春臺,凳曰春凳……

顯然徐襄陽認為,春凳就是春天的凳子。但是這話說得語焉不詳,難道到了秋天就叫做秋凳嗎?

也許作者的意思是,春凳可以作為春天休憩之用,所以叫做春凳。想想,春天大地回暖,搬一張春凳在春風中或坐或臥,確實心曠神怡,渾身舒暢。

但是這種說法還是略牽強了。

章炳麟在《新方言·釋器》中論證,“春凳”原本叫做“桯凳“。桯的意思是床前幾,在江浙方言中讀作”cheng“,近似”chun“。章炳麟認為春凳應該是從桯凳演化來的,”春“只表示讀音。我認為這種觀點更為可信。


另外,傳統傢俱還有一種帶靠背的躺椅,有些人認為這也是春凳的一種,如下圖所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