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建偉獲得諾貝爾獎的可能性有多大?

芯疼比快樂真實



wu吳金泉


潘建偉已經取得了一些很好的成就,也獲得了一些大獎。不過就現在的情況看,如果沒有再進一步的成就,他獲得諾貝爾獎的可能性很小。如果有了進一步的成就或技術得到了更廣的應用,也是有可能得諾貝爾獎的。

潘建偉主要搞的是技術,而諾貝爾獎更偏愛的是理論或實驗上的重大進展。互聯網的發明非常偉大,也很大的改變了我們的世界,不過沒有獲封諾貝爾獎。依靠純技術方面的應用獲得諾貝爾獎的先例也是有的,比如馬可尼就是依靠無線電報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這樣的情況相對比較少。

另外有一點需要說明,做出一個非常大的科學成就,並不意味著一定會得諾貝爾獎。比如電子自旋的提出者烏倫貝克和古德斯密特就遺憾沒有得諾貝爾獎,愛因斯坦、楊振寧得到了諾貝爾獎,但他們都不是憑藉自己的最傑出理論得到的諾貝爾獎。

潘建偉如果以後拿到了諾貝爾獎可能是因為下面的一些情況:

1.量子通信有了更加廣泛的應用,基於量子通信的互聯網絡的建立。

2.更多粒子、更多自由度的量子隱形傳態的完成,並將量子隱形傳態帶動起來。

3.無漏洞的貝爾實驗。中國的第一顆量子實驗衛星“墨子號”肩負著一項檢驗“上帝是否擲骰子”的重任。墨子號曾經創下了1200公里的量子糾纏光子對檢驗貝爾不等式的實驗,實驗表明愛因斯坦和玻爾爭論的“上帝是否擲骰子”又一次是玻爾勝出,愛因斯坦的局域隱變量理論不成立。

不過目前為止所有對貝爾不等式進行檢驗的實驗無一例外的都被人挑出了漏洞,有漏洞存在就不能徹底的說明愛因斯坦的局域隱變量理論是錯誤的。設計出無漏洞的貝爾不等式檢驗方案並將其完成,就有可能終結玻爾和愛因斯坦之間的爭論。即使最終的實驗一如既往的顯示玻爾勝出了,實驗仍然是有著重大的意義。如果是愛因斯坦勝出了,那更是驚天動地的大事。這樣的實驗是完全可以授予諾貝爾獎的。

對此,潘建偉已經有了一個目標設想,就是在地月拉格朗日點上放置一個能夠發射糾纏光子對的裝置,向地球和月球上的實驗裝置分別發放糾纏光子,通過30萬公里或更遠距離的量子糾纏分發檢驗量子力學的基礎。這一重大實驗目前尚未進行,潘建偉期待在60歲之前能夠完成這個實驗。

中國在量子通信方面走在世界的最前面,這是世界公認的,領軍人物就是潘建偉。《自然》上有句話說的就是“擁有潘建偉是中國的大幸!”


刁博


潘建偉獲得諾貝爾獎的可能性是有的,具體多大,則需要慢慢說。

首先,潘建偉已經獲得了中國版的諾貝爾物理學獎,那就是未來科學大獎。這個獎的獎金是100萬美元,獎金比諾貝爾獎還要多。今年2018年的9月8日,還要再次頒發今年的未來科學大獎。

其次,潘建偉做的量子物理實驗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量子通訊,一類是量子計算。這兩類實驗都是驗證性的,驗證量子力學的基本原理。沒有還沒有人因為這些驗證性實驗得諾貝爾獎,所以這為潘建偉得諾貝爾獎提供了一定的可能性。

再次,潘建偉的量子實驗都是用光學的方法來做的,所以他的工作已經得過量子光學裡的菲涅爾獎。在量子計算上,他的研究組的研究工作在國際上還不是全球第一。在量子通訊上,他的研究組的工作因為有墨子號衛星,所以量子通訊的傳播距離上他已經做到了全球第一,但類似的實驗(距離短一些)的不是他首創的。所以如果要得諾貝爾獎,潘建偉應該是與人分享諾貝爾獎,而且主要還是在量子通訊領域。至於可能性多大,我覺得還是挺大的。


瀟軒


可能性是有,但是路還有很多要走。

諾貝爾物理學獎的評選原則一般是頒給對科學有重大發現或者發明的人。而縱觀歷屆活的諾貝爾獎的物理學家,大多都是提出來了重大理論或者有了人類歷史上首次的重大發現。比如愛因斯坦的光量子假說、居里夫人的放射性元素,在當時都是重大的理論和發現。而潘建偉院士主要是從事應用物理學,並未對量子領域提出重大理論,或者對某個重大量子理論的預言進行實驗驗證。比如2017年的物理學獎就頒給引力波的發現者們,因為他們是對愛因斯坦相對論引力場理論預言的證明。



而潘院士的重點在於量子通信領域,以潘院士目前的研究,雖然取得了一些列的首次創新,但是距離實際化成熟應用還有很多路要走。就像蓋茨設計了計算機軟件,喬布斯設計了蘋果電腦,雖然很有用,卻並沒有獲得諾貝爾獎。所以,潘院士雖然在量子應用領域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但是卻沒有一個系統的理論提出,是潘院士的軟肋,也是阻止潘院士獲得諾獎的一個重大障礙。



不過,即便潘院士沒有獲得諾獎,潘院士在量子領域的地位任然十分重要。在2017年雜誌評選的年度十大科學人物中,就有潘院士。並且,他還獲得了“中國量子之父”的稱號。2018年4月,還獲《時代週刊》2018年全球最具影響力人物榮譽。相信隨著潘院士的進一步努力,嘗試衝擊一下諾獎也是可以滴。



希望潘院士在量子通信領域取得更多的成果,爭取那個諾獎為國爭光。

喜歡我的回答,就關注一下吧~


PhD肖



煙臺蠍子


不奇怪 中國人幾千年前 幾萬年前就會量子通信加密 不管怎麼說 我也學過幾年量子通信加密技術 怎麼也得給我辦本證 要麼都辦證 要麼把他們證沒收了


郭軍5058


量子通信及量子計算機目前在世界上是高端科技技術,具瞭解只有我們國家已經達到了世界上領先地位。顯示出我國在高科技技術水平上強大,也是我國民族的驕傲,潘建偉科學家入選諾貝爾物理學獎也是必須的。


漢子不倒


本人最清楚潘建偉有沒有資格獲得諾貝爾獎,因為本人是質疑潘建偉光量子偽科技的急先鋒,發佈過大量質疑文章,其中在頭條悟空問答《池昭新是什麼人?他為什麼質疑潘建偉在量子力學方面的成就?》中所作的答文,從理論到技術方案,全方位淋漓盡致地揭露了潘建偉光量子通信、計算與探測等一系列偽科技的真面目,是本人的代表性質疑作品,內含百萬元懸賞求駁倒,目前此文瀏覽量已超過40萬人,仍在不斷上升中,並且點贊百分率是同題答文中最高的,大家可以用本人姓名在頭條搜索到此文。

另外,本人在悟空問答中對題為《為什麼有人認為潘建偉團隊已驗證貝爾不等式的實驗是假的?》所作的答文,也是本人質疑潘建偉量子成就的代表性作品之一,可用標題名稱在頭條搜索到。

總而言之,如果作為偽科技製造者的潘建偉也可以獲得諾貝爾獎,那麼本人作為″城市規劃動態應變新模式"理論體系的創始人,就應可以獲得100萬次諾貝爾經濟學獎!



池昭新一城市新模式


潘院士做的量子計算機基本沒有實際應用價值,而且其量子計算機計算的正確率也較低,所以說基本不可能的拿諾獎的,但其至少為量子計算提供了一個可能的方向,但我們還需要努力突破。


windrhyme


絕不可能獲諾獎

不是藩教授的研究成果達不到諾貝爾獎的高度,四大因素決定其不會進入諾獎的評選範疇。

應用性科技的侷限

如歸類,量子通信只能歸類於物理學獎。諾獎物理學獎,側重於物理學原理髮現或新材料發現,對於不具有原理性特徵的工具應用性發明,是不可能獲得諾獎的。

藩教授的研究成果,明顯是量子科學的運用,即使在運用中能加深對原理的認識,也明顯不具原理原創發現。

而物理學似乎又進入了大爆發時代,特別是宏觀的天文學、人工智能等領域,任何小突破都推動人類文明前進一大步,而且會引導新物質的發現一一如暗物質、反物質可能打開物質的新天地。這些領域才是未來諾獎的高產地。

軍事科技的侷限

量子通信直接進入軍事科技領域,其原理與方式不會公開,這將形成兩大特徵:一是必然在同類型中出現並存的方式,因而任何一種都不會有普世性。二是原理不會公開。

關注量子科技特別是關注藩教授的先生一定注意到了:早期藩教授還有研究性論文發佈,但墨子衛星初步成功後,反而很少有信息披露了。因此外界現在對其成敗、進度、狀況、成就一無所知。只有一個現象證明應有不錯的成就一一藩及其團隊受到更高級的保護與尊重。

為了獲取技術,束手無策的東東們甚至發起網絡上鋪天蓋地的質疑呢!

這樣保密的技術,諾獎也無法評啊!

技術的初創性

且不說藩教授的研究不具有開創性一一國際同時有多個小組在研,藩教授領導的團隊只能說取得了暫時領先的成果,但明顯距離成熟運用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而在成熟運用前,藩教授能否一直保持領先呢?

當年的超導研究、近期的超算建設、當下的5G,都有此特徵:同為運用科技,而且交替領先。這幾乎是運用科技宿命。

國別歧視

別小瞧這個因素。眾所周知,當前美國發起的貿易戰,就是阻止東方大國成為科技強國。

因此,將科技大獎發給東方大國的科學家,不僅要發明的含金量,更取決於西方世界的肚量。敢斷言,在國家科技整體成就形成真正的超越前,來自東方大國的科學家是不可能獲得諾貝爾物理、化學獎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