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谷歌中國 拿什麼去戰勝百度?

這樣的谷歌中國 拿什麼去戰勝百度?

谷歌

谷歌迴歸中國這件事情就像女孩子的痛經,每隔一段時間都會冒出來折騰一下中國大陸用戶脆弱的神經。最新的就是講谷歌將與北京一家叫做“首都在線雲計算”的公司合資在中國大陸境內提供雲服務,還沒等證實,爆料的公眾號自己就刪了文章。

不過倒是前一陣子,人民日報海外版的一篇歡迎谷歌公司業務合法迴歸中國大陸的文章,真正讓李彥宏小小緊張了一下。這位百度的創始人,頭一回在其微信社交賬號的朋友圈鄭重發文隔空回應。李彥宏表示,“如果Google決定回到中國,我們非常有信心再PK一次,再贏一次。”

雖然輿論基於百度過去的一些“不良”作為一片譁然,但平心而論,憑目前谷歌現任大中華區總裁石博盟(Scott)的表現所為,谷歌迴歸中國大陸肯定不是百度的對手。

為什麼說,目前谷歌中國的管理團隊,谷歌若真想要回歸中國大陸,無異於痴人說夢。不然呢,谷歌嚷著要回歸中國這碗冷飯炒了數年,卻沒能真材實料的端上桌,谷歌總部的聰明頭腦們,應該認真思考其中的原委。

這樣的谷歌中國 拿什麼去戰勝百度?

石博盟

石博盟是2013年8、9月從歐洲調來中國大陸的,也有5年多的時間了。這5年的谷歌大中華區看似風平浪靜,波瀾不驚,但相比中國移動互聯網波瀾壯闊的發展,谷歌中國實在是穩步退步的。

2013年正好是中國互聯網的分水嶺,傳統的“BAT”都患上了增長焦慮症,從這一年開始,中國大陸移動互聯網高速發展,在這一年,29歲張一鳴的今日頭條剛剛推出1年,風頭正勁;谷歌前員工黃崢也是在摸索2年後才找到“拼好貨”這個方向。

而石博盟並沒有敏銳的以移動互聯網的產品重返中國,實在是錯過了他執掌谷歌大中華區的一次良機。

中國擁有的14億人口是美國3.257億人口的4倍多,再跟分裂的歐洲相比,體量更加龐大。再者,中國的經濟發展階段完全不同於歐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公佈的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的人均GDP為6747美元,排名全球81位,遠低於美國的53101美元。

加之中國社會的文化、語言以及用戶的行為以及消費習慣都與歐美迥異。時至2018年的今天,石博盟除了中文有所長進,對中國龐大的中低收入互聯網用戶一無所知,在中國的作為依然一片空白。當然我們是在無法苛求石博盟對中國市場具備如此的洞察力,雖然他加盟谷歌之前也曾創業。

然而,石博盟作為谷歌中國的一把手卻對身處的這個市場缺乏作為管理者應有的洞察,這就不僅僅是愚蠢的問題了。不過站在他的角度思考,他恐怕也志不在此。身在異鄉為異客,作為英國人的石博盟,大中華區可能也就只是他職業生涯途中的一道階梯而已,如何從大中華區中更上一層樓迴歸歐美,石博盟不是沒有想過,最快的方式就是粉飾業績。

石博盟的努力不是沒有結果的,在石博盟執掌谷歌中國這4、5年時間中,他從外部引入並提拔了一批心腹,熟悉谷歌中國的人士稱之為“臺灣幫”。這幫能人還是很有能耐的,編制業績數據,拔高谷歌中國的經營表現,營造一片歌舞昇平、欣欣向榮的表象,這期間沒出什麼岔子,的確讓人稱奇。

當然,石博盟所面臨的時機非常不錯,谷歌自宣佈退出中國大陸後,中國的業務縮水的確慘不忍睹,不過整個中國經濟和互聯網的發展,使得整個市場規模依然還在迅速的增長。市場規模在增長,谷歌中國即便小有退步業績也不難看,況且公司內部還有一批聽話心腹美化下數據,石博盟也能交出漂亮的成績。

石博盟自己有了業績,心腹有履歷,皆大歡喜。但要跟中國市場的其他同行一比,則原型畢露。不說別的,谷歌中國前員工黃崢創辦的拼多多的主營收入也是廣告,從2015年創立到2018年,短短2、3年的時間從無到有已經幾十億的廣告收入了。石博盟的谷歌中國依託谷歌全球這麼好的平臺和渠道,真的無法為自己尋找藉口了。

更嚴重的是,“臺灣幫”的作為令很多為谷歌中國業績立下汗馬功勞的人不滿。石博盟自己的目標滿足後,對於他提拔的人的所作所為採取的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態度。坊間谷歌離職員工傳言,上面所提拔的紀委銷售負責人自己業績平平難以服眾,令人沒想到的公司高層居然能把框架合同的虛籤金額當做實際完成的金額作為業績證明,這種行為則更顯外行和下作。

內部對於石博盟有很大的不滿,在於其對這些惡劣的行為聽之任之。對於中國市場的“無知”尚可挽救並非無解,但用人失察導致谷歌中國面臨雖楚有才,晉實用之的局面,則是重大的管理失職。無獨有偶,更聳人聽聞的還有谷歌中國流傳的那些荒誕不經的流言,稱石博盟與數名破格提拔但業績平平的銷售女主傳出了辦公室桃色緋聞,可謂石破天驚。

倘若石博盟知人善用,若非內部積怨已久,怎麼會坊間流出這等八卦。請問一個流傳辦公室八卦的谷歌中國哪還有迴歸中國的士氣?禍起蕭牆,往往都是來自被管理者忽視的小問題,管理學上的講過一個彼得原理。它講的是管理人員往往會被晉升到他們不能勝任的崗位上,石博盟和他的“臺灣幫”也許可以

看做是彼得原理最真實的寫照。

事實上,石博盟當政谷歌中國的這幾年,可以看到中國本土骨幹人才的陸續流失,絕對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的。至於迴歸中國這回事則是另外一個更有趣的故事。

谷歌中國當年因為創始人謝爾蓋·布林的輕率決定退出中國大陸後,的確有過後悔。2015年穀歌重組後,拉里·佩奇和謝爾蓋··布林淡出作為子公司的谷歌,並全權授權給他倆的斯坦福同學印度學霸皮查伊管理。

這樣的谷歌中國 拿什麼去戰勝百度?

皮查伊

皮查伊跟一般的CEO不同,他擁有相當高的權限,谷歌後來的很多併購都不需要兩位創始人確認這點來看,可見一斑。皮查伊也深知中國市場的重要性,對於谷歌把業務重返中國大陸也是熱心的,每年穀歌總部給與谷歌中國鉅額的經費來投入中國合作伙伴生態以及重返中國這一事項的運作。

不過,石博盟治下的谷歌中國,這筆資金往往如泥牛入海,不知所蹤。谷歌重返中國大陸的事情也往往是雷聲大雨點小。這也是為什麼谷歌返華的傳言總是從國外興起,又看不到谷歌中國有實質性動作的原因。

谷歌迴歸中國,雖然是很多人期望的,不過理想和現實總會有巨大的差距。對這個問題,我還是相信李彥宏說的,倘若谷歌真回來了,百度能再贏一次。

道理相當簡單,因為谷歌重返大陸,百度來說沒有退路,而對谷歌來說不過是大中華區的職業生涯而已,孰輕孰重,勝負早已定下。

對於石博盟來說,維持現狀,“臺灣幫”繼續做上幾分數字漂亮的報告,若幫他調離大中華區在職業經理人道路上更上一層,這才是最完美的結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