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家長羣變「馬屁羣」,家長在微信羣里有必要那麼「有禮貌」嗎?

謝龍


要我說絕對是沒必要的,說實話老師也不愛聽這些複製黏貼毫無感情的片湯話。如果要表達感謝也要稍微用心真誠一點,感謝也要感謝到點子上,通常可以用這樣的格式來表達感謝會更真誠的,你可以先(1)描述老師的行為;(2)表達你的感受;(3)對你和孩子的幫助。比方說,你可以這樣寫:“(1)“王老師您一個學期以來耐心幫忙輔導了孩子的功課,我們十分感動,您真是一位負責任的老師。(3)這對我們幫助很大,孩子成績開始進步了。”但我還是建議家長儘量少在群裡說這些,要感謝可以發私人微信給老師,或者當面向老師表達感謝。你在群裡說了這些話,其他家長看到了會做何解讀誰也不知道。

有經驗的老師都會要求班級群不許聊天,不要刷屏,班級群裡只發布消息。現在也有一些手機App可以提供給班級發佈消息,還會通過短信通知到家長要注意查看消息,挺方便的。這裡我就不具體講是什麼手機App了。

有什麼事情要和老師交流也最好與老師約好時間,到學校和老師面談。微信上常常也溝通不清楚,更不能在班級微信群裡直接交流,這可可能會讓學生家長老師的隱私洩露,給彼此帶來不便。有些家長對學校老師管理有意見,試圖通過將事情公佈在微信群裡給老師學校施壓,這隻會進一步把老師學校推到和家長的對立面上,事情不僅得不到解決,還會使家校之間的矛盾激化。


心理蔡中元


找了幾張教師節的截圖和今天手工比賽的聊天截圖,說實話,我都有些噁心,家園交流群硬生生成了拍馬屁群,不管你在單位上再牛逼,再有錢,到了這裡面你要麼別說話,要麼就這樣~我直接免打擾了,










天金村酒業有限公司


這個問題終於被拿出來公開討論了,長久以來一直覺得如鯁在喉,今天終於可以一吐為快了。


家長群自誕生不久很快就演變為"馬屁群"的這種現象,相信有很多家長內心也是牴觸的。但是每當看到別的家長爭先恐後紛紛拍馬的時候,或者又會立刻動搖,生怕自己拍的晚了,孩子在學校受到不公對待。有時候老師在群裡隨便說一句話,比如補充一項作業內容,家長們也非得排著隊一個一個地回覆“收到”。我一直在想,這收到兩個字到底有什麼意義呢?難道沒有回覆的家長就代表沒收到通知?如果基於這種邏輯,老師又要不要去統計哪些家長回覆了,哪些家長沒回復呢?


實際上老師一天工作也挺忙碌,哪有那麼多時間去關心你回覆的那兩個字呢。除非有特別重要的事項,比如老師為了免責起見可能會要求看到通知的家長進行回覆。這時家長的回覆可以視作看到這個通知內容的憑證,可能老師還會截屏留存。這種情況下自然另論,按照老師的要求去做就好了。千萬不要為了刷存在感別出心裁去回覆一個新花樣。比如,老師要求收到的家長回個“1”,你非要回一個“知道了,老師您辛苦了”,那其實只會讓別人覺得你特別另類,覺得你特別不守規矩。

我這個人平時做什麼事都特別專注,特別不希望被家長群裡這些沒完沒了、毫無意義的“拍馬”回覆或是“收到”回覆打擾。無奈你又不能設置“免打擾”模式,萬一什麼時候老師發個緊急通知呢。不關消息通知,又讓自己煩到不行。今天可以在這裡訴訴苦,真的不錯。

記得有一次,兒子正好在我身邊,看到我手機上家長群裡一個個跳出來的“收到”字樣,不解地問我:“爸爸,你怎麼不回覆收到呢?”我說:“爸爸不想回,爸爸覺得這樣的回覆好無聊,沒有任何意義”。兒子卻一臉緊張地問:“那老師要是批評我怎麼辦?”我當時有一點點吃驚,明明這就是一種不正之風,可是在這歪風的潛移默化之下,連一個四年級的孩子都覺得是理所應當的了。

我有點兒忍無可忍,正視著兒子說“爸爸覺得做人要有氣節,這樣的回覆對很多家長而言,明明是違背內心意願的,卻為了迎合這種主流意識硬去回覆。這麼做是不是在一件小小的事上就失了骨氣呢? 另外,如果老師真的因為這個批評你,那也不是我們的錯,是老師被大家這些不好的習慣誤導了,男子漢要勇於面對困難,不要做一個輕易就折腰的人。”所幸兒子像是聽懂了,居然重重地點了點頭。

其實,對於微信群裡的社交禮儀,有很多人都不當一回事,並且在理解上也有偏差,就比如在別人的群裡肆意轉發雞湯、廣告,在家長群裡媚態百出、拍馬溜鬚。如果大家能夠統一認識、端正思想,知道什麼行為是對別人真正的尊重,該私聊的時候私聊,該沉默的時候沉默,那麼今後那些有違微信群社交禮儀標準的行為一定會自慚形穢的。感謝這個問題的提出者,給了大家一個發表意見、討論微信群社交禮儀標準的機會。希望大家都能暢所欲言,早日把這個標準明確、樹立起來。


高考同期聲


事實上,這反映我們的教育生態不正常。其實,家長希望這樣做麼?不會,也不願意。為了孩子,很多家長想在老師面前刷存在感。而所有的“潛臺詞”,無非就是讓老師對自己的孩子“別有用心“。

家長群,本身應該簡單,畢竟這不是什麼交流群,除掉必要的信息,你說分享一些教育小經驗,也未嘗不可,但爭相拍老師馬屁,的確讓人不勝其煩。而事實上,我倒覺得,老師建立家長群,可以明確公佈一些群規,一二三四五,清楚的說明,而且,非常明確的表明自己的態度,這樣可能會讓家長群能夠更清淨一些。

而現在呢?家長總是感覺,只要孩子在老師手上,便每天誠惶誠恐,生怕老師看不見自己。其實,內心深處,卻反應出對老師深深的不相信。

當然,也有部分素質不高是家長,炫富炫孩,炫到家長群,這隻能是個人素質問題,無法可解。這玩意要靠修煉。

哈哈,標準格式家長群,讓老師心煩,家長也累


天問觀世界


這種狀況現在是好多微信家長群的常態。不光是小學、初中、甚至幼兒園家長群都是這種狀態。有的家長在公司是單位領導,平時頤指氣使好不威風,但是在家長群裡面,也是非常有“禮貌”,對待老師的通知,看到就回客客氣氣。那麼究其原因,我們不難猜到,這一切“違心”的做法,都是為了自身的孩子能夠得到老師更多的關注。

我們想通過自身的禮貌表現,獲得老師的關注,讓老師知道這是誰的家長,然後對自己的孩子多多照顧,能夠多表現一點就在微信群裡面多表現一點,這種心情,可以理解。

但是採用這種方式真的能夠達到家長預想的效果嗎?我想可能收效甚微。因為第一,微信家長群人數多,老師通知之後,在看回復的時候可能會有選擇地看一些針對性的問題,而對這些感謝基本就是一帶而過,老師並沒有太多的時間來看這些。第二,老師看到這些回覆,大多時候只是當做工作的一部分,看到回覆,就知道自己通知到了,工作完成了,而不是和孩子的教育聯繫起來。

家長這樣“緊追不捨”,原因可能是因為與老師的溝通做的不夠,如果在平時經常和老師溝通交流,就不會出現或者很少出現這種“拍馬屁”的現象。做好與老師的溝通,會比單純在微信家長群裡回覆感謝的話要有好處的多,對孩子的幫助會更大。


鴨梨心理


好像每個學校都這樣,老師發一條什麼信息,立馬被刷屏,看個作業要往上翻好久,真是煩人




錦鈺玉石


家長群”其實是一個容易引起誤會的名字。如果你覺得“家長群”就是讓你和其他家長溝通的地方,那你可能誤會了“家長群”。

讓我們來想一下,“家長群”是誰建的?他為什麼要建這個群?

你可能會說:“這不廢話嘛?家長群是老師建的,為了和家長溝通啊!”這樣說前半句無疑沒有問題,但是後半句就不太準確了,家長群其實是老師為了給“發通知”而不是“溝通”。如果是某個孩子有問題,那就單獨溝通了,不會在群裡。

所以我們能得到這個判斷:家長群是老師建的,目的是給家長髮通知。基於這個判斷,我們再來看看家長的行為是否合適或必要。

我們要明白,老師和你一樣也很忙,他也和你一樣希望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所以,在微信群裡面發通知的時候,絕大多數老師都是默認所有家長都能收到的,也就是說,老師並不需要家長回覆說“老師我收到了”,也不希望這樣。要知道,

老師一般是不能把班級家長群設置為免打擾的,這種情況下幾十個家長的回覆,必然讓老師感到反感

再回顧一下我們的結論:家長群主要是老師發通知的地方,年級越高,這個趨勢就越明顯。明白了這一點,家長就可以打消“別人回覆了我不回覆,老師會不會不開心?”的疑慮了。

另外,洋蔥君還有一個建議,就是:家長的任何不同意見,都不應在家長群說,而應該單獨溝通。

由於職業特點,公信力對老師而言非常重要。在家長群公開表達不同意見很有可能會觸及老師的公信力,所以老師必然會非常不願意看到這種情況發生。

同樣的問題或者不同意見,家長如果私下和老師溝通,就要好得多。


洋蔥數學


我女兒今年讀一年級,班上七十三位同學。老師建了班級群,因為孩子小,剛讀小學,建群方便通知家長關注和了解孩子學習情況,作業或考試內容,學校動態及重要通知。

建群初始老師就一再強調非特別要求其它一律不必回覆,以免重要信息因為被七十多個“收到”或“辛苦”淹沒而導致有些家長看不到信息內容,然後再給那些家長逐一重新回覆……

兩位盡職盡責的老師,在校面對七十多個六歲多剛入小學的懵懂蟲,課外還要應付七十多個謹小慎微,生怕哪裡處置不當不知什麼時候就得罪老師的家長朋友們……

記得一次老師打電話溝通小孩的各種情況,聲音聽起來很費勁,因為整個都是沙啞的,我在電話這端只有一個感受:心疼!

說在最後,校方與家長之間積極配合,及時溝通,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就好。如果是發自內心的尊重,那就聽老師的話,省了那些“收到”和“辛苦”,在這個舉手之勞上給老師們減輕一點點負擔吧。


無事潛水有事冒泡


另外我覺得作為家長肯定希望給老師留下一個素質高,又特尊重老師的印象,所以這麼回覆無可厚非。不過要和拍馬屁聯繫在一起麼就有點扯淡的。

我個人比較喜歡回覆收到的家長,因為你回覆謝謝老師,辛苦老師,什麼什麼的,我會覺得和家長距離遠了,特別生疏。我隨便瞎扯的,別黑我就行了


前面煞筆伸過頭來


微信家長群變“馬屁群”,不善於拍馬屁的家長多少次想退出群,迫於還要在學校微信群接收孩子信息,只能作罷。

我們的學校是西安五大名校之一,但凡老師發個啥,一堆吾皇萬歲,老師辛苦了,只要老師一句話,家長一窩蜂表態願意肝腦塗地,貢獻自己的一份力。

最噁心的就是“家委會”,一堆閒的蛋疼的(為了集體願意付出是值得讚賞的)充當了學校的編外人,各種收費,家委會幾個人和老師協商溝通,比如買運動會服裝,冬季裝、衝鋒衣家委會家長選好自己喜歡的樣式,以不強制購買然後發到群裡,多數家長敢怒不敢言,變了味的家長微信群,變了味的家委會,各種攀比和炫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