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民國人物——滿作儉傳奇

徐州民國人物——滿作儉傳奇

民國前期,軍閥混戰,英雄輩出,在漢高故里徐州豐縣出了一個充滿傳奇色彩的人物,他的名字叫滿作儉。

他,是督軍李厚基的七十二保鏢之一;他,連喝兩碗“十八塊銀元一碗”的參湯;他,是著名畫家尚連璧的親家;他,培養了篆刻家滿保華、丑角滿保忍(滿四)等諸多優秀的兒子。他,就是豐縣史上的傳奇人物——滿作儉。

徐州民國人物——滿作儉傳奇

滿作儉先生遺像

三歲喪母飽受虐待,十二歲隻身奔福建

滿作儉,字慎德,生於前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兄弟二人行二,大哥諱滿作勤。其父諱滿玉友,兄弟二人行二,伯父諱滿玉良。滿作儉的父親滿玉友有文化,在衙門裡做事。

滿作儉三歲喪母,其父又娶了繼母,繼母對他百般虐待,打罵他,常常吃不飽飯。因他年紀太小,沒有反抗的能力,只能苦受。適齡,父親請先生來家教他識字,後來在豐縣的聖廟(文廟)裡上私塾。滿作儉長到十二歲,他大哥滿作勤看不下去了,勸他:“二弟,後母娘對你如此苛刻,你從小受的家庭教育完善,字也寫得好,是個有文化的人。福建的督軍叫李厚基,是咱豐縣人,咱豐縣上那去投靠他的人不少來。你在家也混不出來個人;你也到福建去吧,到那裡奔條活路。”

滿作儉聽從了大哥的建議,當年的秋天,他大哥為他操辦好盤纏錢,隻身奔往福建。路途遙遠,不知吃了多少苦、遭了多少罪。到那後,他見到李督軍自我介紹:“俺叫滿作儉,老家豐縣的,俺父親是滿玉友。”李督軍聽後非常愕然:“滿家是個大戶,滿玉友老先生跟我的家庭世代都是好朋友。他的後代到我這裡,又有文化,怎能不照顧?”

十四歲就當一個省的軍需處主任

李督軍為人好,只要投奔他的豐沛老鄉,一概留下。大材大用,小材小用,有文化的給個好差事,沒文化的當兵吃糧餉,在豐沛一帶很有美名。李督軍安排滿作儉當個侍衛,做他的保鏢。經過一年多的歷練,滿作儉自己就可以獨當一面了。李督軍讚許的對他說:“作儉,你現在又有口才,又有文才了,你又識字,從現在起,你就負責管理福建一整個軍的軍裝吧。”

滿作儉十四歲,就做了督軍李厚基的軍需處主任,掛中校軍銜。

辦軍裝,一個是蘇州有大的制軍衣的服裝廠,再一個是上海。滿作儉當年才十五歲,自己獨立帶人去蘇州辦軍裝。那時候去辦軍裝時,商家第一個月不給軍需處的人談生意,先想著法賄賂軍需處的採辦。打聽到採辦的愛好後,喜歡聽京劇的帶去聽京劇,喜歡抽大煙的帶去抽大煙,喜歡吃的陪著吃、陪著喝。

吃碓窩頭大的金魚

滿作儉在蘇州辦軍裝時,碰到一個大商家,家庭的院子幾進幾齣、十分豪華。

大商家住宅正當門的會客廳裡,鋪的是一拃多厚的厚玻璃磚,一塊一塊的約三十公分見方,類似於現在的地板磚。會客廳裡的玻璃磚下,流的全部是活水,內有養的金魚就像碓窩子頭那樣大,在裡邊自由的游來游去,人可以透過玻璃磚清楚的看到金魚的魚鱗及魚鰭紋理。

中午該吃飯的時候,大商家恭敬的討好滿作儉:“長官,您看,您吃哪一尾?”滿作儉不知什麼情況,隨手往地下一指,大商家立即安排下人把玻璃磚摳開,用網兜子把金魚撈出來,活魚現殺。中午就吃金魚宴了。

茲此以後,滿作儉熟門熟路。到後來,他用眼一瞥,大商家即知道吃哪一條了。

連喝兩碗“十八塊銀元一碗”的參湯

蘇州的大商家又帶著滿作儉去上海國際飯店,滿作儉到那問老闆:“這兒有參湯嗎?”老闆答“有”,滿作儉說:“那給我來一碗參湯”。一碗參湯售價十八塊鋼洋,鋼洋就是對銀元的俗稱。滿作儉不顧燙一口氣喝了頭一碗,只覺得味道不錯、口內生香。喝罷,他又要了一碗,店家又給他熬了一碗參湯。喝了第二碗之後,滿作儉還要喝第三碗,卻遲遲不見上湯。

過了一會兒,廚師長帶著一包上好的龍井茶葉來了,微笑著勸滿作儉說:“長官,這參湯您可不能再喝了。”滿作儉一聽愣了,還有人不想掙錢嗎?問廚師長:“我為什麼不能喝?我又不欠你的錢。你這又不是武松打虎的景陽岡,還有‘三碗不過岡’的規矩嗎?”

廚師長一看滿作儉十分風趣,不同於一般的兵痞子,慌忙解釋道:“不是不讓長官您喝,參湯是熱性的東西,您要是如果再喝第三碗的話,鼻子、眼睛都得流血。”滿作儉恍然大悟“這個原因啊,那我不能再喝了。”

廚師長慌忙把西湖龍井遞給滿作儉,算交了個朋友。

不愛富賈陪客,愛同乞丐野炊

滿作儉去辦軍裝時,有一次到鎮江的金山寺遊玩。遛了一圈玩了之後,他上飯館的後門解手去,看見一個叫花子頭弄一個小砂罐正“咕嚕咕嚕”的燉菜來,那是撲鼻子的香。滿作儉聞味走上前去,“老先生,您這是燉的什麼?這麼香?”叫花子頭一望臉看是一個穿軍裝的,慌忙站起:“長官長官,叫您見笑,俺這些花子能吃到好菜不!這個飯店從下水道里流出的下水,雞腸子還有肝子、腰子、雞血,俺撈了以後洗洗燉了吃。”

滿作儉不好意思的說:“老先生,商量商量,我中午能嚐嚐不?”“噫!這是您能吃的物件不!您是長官,別寒顫俺了。”叫花子頭忙不迭的擺手。“我嚐嚐比大飯店裡還好呢。”見滿作儉談吐真誠,絲毫沒有嘲戲的意思,叫花子頭說這不能再好了!滿作儉轉身要取兩瓶酒,叫花子頭一把拉住:“長官,您要不嫌棄,小孩子們拾的酒咱喝吧。”滿作儉應聲道:“哪能哪能,客家添酒主添菜。”於是叫花子暗聲吩咐小叫花子買幾樣好的、平時愛吃的菜。

小砂罐往桌子上一端,味道是撲鼻子的香,飯店也沒有這個味道。那邊富賈早已等待多時,一桌子菜無人敢動筷子。滿作儉吃罷以後就要回去,叫花子說:“長官若不嫌棄,以後有空再來玩。”可滿作儉過了三四天再去時,叫花子們已不知所去。

十八歲錦衣還鄉,光棍出在廟道口

滿作儉十二歲隻身闖蕩福建,投靠督軍李厚基,果然在外混好了,十八歲榮升上校軍銜。十八歲那年,滿作儉已長成翩翩少年郎,一是架不住思鄉心切,二是他還沒有成家,一心要回家看看。他先從福州回徐州,再從徐州繞道沛縣回豐縣。到了沛縣地,已經是冬天的傍晚六七點鐘了,天色已黑。滿作儉行伍出身,有力氣,步行回家。

他提著一個黑皮子的皮箱,裡邊擱著金戒指、金項鍊、兩個金殼子手錶等細軟,就看著後邊有兩個人緊跟個他。滿作儉怕被害,不敢再繼續往前走,忽然想起來沛縣城裡,有沛北廟道口人、唱戲的綽號叫“殷花臉”殷二娃的,因滿作儉昔日在家時好聽戲,二人遂交成朋友。於是滿作儉去縣城找到殷二娃,向他告急:“老殷,我出來叫人跟梢了。”殷花臉哈哈一笑,“噫!你到咱這兒地盤裡頭,咱還能怕啥!二哥,吃過飯以後,我套上馬車我送你走。”

晚上,賓客相待,有酒有菜。吃飽喝足了,殷花臉挽留滿作儉:“二哥,天都這麼晚了。你這樣吧,你在我這住一夜。”滿作儉歸心似箭,急忙推辭:“那不行,那我不能住,我幾年都沒回家了,我走吧。”殷花臉不好強求,派幾個人套上馬車,殷花臉親自送他回豐縣。

在路上,殷花臉大聲說的是江湖話:“各位綹子(土匪),我是老殷,殷花臉。這是我的好朋友,豐縣的滿先生,回家來看親來,千萬恁照顧點。”一說這,後邊兩個跟梢的扭臉就走了。殷花臉安全的把滿作儉送到家。

門當戶對結良緣,京劇、書法、美食樣樣通

回到家後,家人見滿作儉混好了,非常高興,錦上添花者絡繹不絕。有說媒的揣摩門當戶對,為滿作儉說了一門親事,是豐縣城裡“楊恆記”楊家老掌櫃的小女兒。楊家在現在的劉邦廣場西邊做糕點,最拿手的是蜂糕。

婚後,滿作儉就沒有再出去,在豐縣衙門徵收處做主任,負責徵糧,穿著一身綢子的白衣裳,挎著盒子槍;後來在糧櫃上當會計。滿作儉好“二黃”,即現在的京劇,一生酷愛,年輕時曾出演《探陰山》的包公,活靈活現、惟妙惟肖。他又擅長書法,正楷和隸體字最有功底。

解放後,滿作儉在劉邦廣場正北邊開了一家文具店,其三子滿保民已經上小學四年級,能夠幫著看店了。1953年三大改造,成立工商業聯合會,滿作儉就加入繼續賣文具百貨,成為國家的職工。

滿作儉一生對菜品都很有研究,因為他吃過好東西。豐縣有一個民生飯店,解放前叫民生館,在現在武裝部丁字路口一抹角的地方。掌櫃的叫卓老四,用劈柴燒鍋炒菜,拿手的是炒鱔魚絲、鱔魚片,一毛錢一份。

那時的人都窮的不得了,幾乎餓死,吃起的人不多。每逢星期天,滿保民就幫著父親滿作儉看攤子賣文具,會得到父親賞給一份炒鱔魚絲和一碗煎肉絲、吊雞蛋皮子的湯。滿保民先生每一個星期最盼的就是星期天,星期天就可以得到美味,這是他童年為數不多的美好記憶之一。

三十年後憑子知父,老友相見淚滴滿腮

滿作儉的四子滿保忍在原豐縣梆子劇團是名醜,綽號“滿四”。1965年冬天,他去沛縣演出,在《卷席筒》一齣戲中飾演“蒼娃”,字幕寫的是“演蒼娃的叫滿保忍”。那時候殷花臉老先生還在世,他看見後,忙到後臺問豐縣梆子劇團的團長謝茂坤:“恁劇團有一個姓滿的?”謝茂坤答:“是的,有一個滿保忍,都喊他滿四。”“他父親是誰?”“他父親叫滿作儉。”“趕快喊過來他我問問”。謝團長就喊滿保忍,告訴他有一個熟人來了。

你姓滿?是的。你是滿保忍?是的,他們都喊我滿四。你父親呢?俺父親叫滿作儉。殷花臉聽到此處,緊緊抓住滿保忍的手:“你回家問問你父親,當年他從福建李督軍那回來,帶來的金殼子手錶在路上碰見綹子了,我把他送走的。”

第二天滿保忍就搭車回豐縣,告訴他父親滿作儉,滿作儉一聽非常高興,跟著滿保忍就去了沛縣。故人相見,殷花臉他倆抱頭痛哭,思念的壓抑盡情噴瀉,多少年都沒見面了。中午招待過飯後,倆人拉呱,徹夜長談,第二天殷花臉還是不叫走。勉撐著第三天,滿作儉說:“老殷,那我得回去了,我還有事來。”殷花臉單套了一個馬車,說:“二哥,你啥時候有空,啥時候來玩。”他倆揮淚送了多少里路,依依不捨。

1962年,滿作儉退休,其三子滿保民接班。1971年5月,滿作儉因高血壓引起腦溢血,與世長辭。

滿作儉先生一生忠厚善良、與世無爭,能高能低、能上能下,見過大世面、經歷多滄桑,既可與富賈權貴同桌,又能同布衣乞兒交遊,莫非就是傳說中的“俠士”嗎?小子雖生也晚,然觀滿作儉先生三子滿保民先生,言行大有其父遺風,亦可遙想先生當年之風流倜儻矣。

王書法,字愍齋,號嗜花齋主人、愍齋主人,徐州市譜牒文化研究會會員、古沛王氏委員會秘書長、《淮海民俗文化網》專欄作者。生於1996年2月,中共黨員,本科在讀。曾祖諱傳輝,祖父諱家鐸,父名詩亮,沛縣鹿樓鎮房莊村人。著有《愍齋詩集》、《愍齋羽士青春錄》、《鄉間記憶》等文集。

徐州民國人物——滿作儉傳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