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與外國政要會面時爲什麼總愛遲到,是故意的嗎?

raoyaoting


俄羅斯總統普京愛遲到的毛病可真是全世界都出了名,無論何時、何地、見何人都愛遲到。有俄羅斯記者給普京統計過:他出席活動的平均遲到時間為29分鐘。

被普京晾過的外國政要恐怕多到數不過來,簡單舉幾個大咖: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遲到14分鐘)、朴槿惠(遲到30分鐘)、默克爾(遲到40分鐘)、安倍晉三(遲到1個小時)、克里(遲到3個小時)、亞努科維奇(遲到4個小時)……不止這些國家元首、首腦們要等,若論等待時間最長的,可能要數普京的前妻柳德米拉了。等了他幾十年,受不了,離了,找了個“小鮮肉”。

有人說普京是霸氣到故意要讓全世界都等他,小編認為這恐怕只能是句玩笑話,但俄羅斯坊間確實流傳著一個說法稱,“普京這個人總慢半拍、總愛遲到……”至於他為啥這麼愛遲到,小編大膽猜測有4個說法最靠譜:

1、個人壞習慣:從小就是一個慢性子

普京在2000年出版的第一本傳記《第一人稱》中曾說過自己從小就是一個慢性子,“我總是在第一節課遲到,尤其是在冬天,經常沒有足夠的時間穿好衣服……甚至為了節省時間,外套都沒來得及套上就奔向學校。”

即便當年練柔道也因愛遲到,被教練下令:遲到者要被先來的人用腰帶抽打的懲罰措施。

2、通過姍姍來遲向外人表明強勢

俄羅斯政治評論家德米特里·阿布拉莫夫曾分析說,普京愛遲到是源於他的慾望,他要以此證明其在全球政治中有著猶如全盛時期的沙皇的地位。

3、通過遲到故意與對方展開心理戰

2012年7月,時任烏克蘭總統亞努科維奇在克里米亞招待普京,順帶要談談俄羅斯的天然氣價格,但普京 卻晾了亞努科維奇及其內閣要員足足4個多小時,原因竟是他在途中停下來與俄羅斯“夜狼”車隊喝酒。

普京當然不是簡單的貪杯,而是希望藉此向烏克蘭施壓,搞心理戰。

4、遲到偶爾也因客觀事實

雖然普京愛遲到,克里姆林宮和俄羅斯媒體會找各種理由來為他辯解,但有些時候則的確是因為客觀原因所致。

2003年,普京訪英,讓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等了14分鐘,當時他的發言人就解釋稱,車隊在穿過倫敦時遇上了交通擁堵。這一理由後來也被用在教皇方濟各身上。

不論是小學生時代的普京,還是入主克里姆林宮後,不管是因為他耍心機,還是個人壞習慣,普京愛遲到的毛病估計這輩子是改不了。

雖然當年韓國媒體苦心向他喊話說“普京先生,下回請準時”,但更瞭解普京的俄羅斯老牌記者、反對派人士安德烈·馬雷金直接取笑他一句說:“他(普京)出席自己的葬禮時都會遲到。”


陳一諾


普京與外國政要會面時為什麼總愛遲到,實際上是三種心理在做怪。


普京的強人政治和蘇聯強國心理,使得他們與外國政要會面時,會選擇遲到的方式。如果大家去過俄羅斯就知道,普京與斯大林一樣以鋼鐵意志統治俄羅斯,都認為有蘇聯才能促成當年歐洲第二戰場的開闢。連丘吉爾都不得不承認,美國是美國獅,俄國是俄國熊,即使英國在他們兩個國家面前也只是小毛驢。二戰中的蘇聯正是以強悍地位,讓其以戰勝國姿態躋身世界最強國之列,使蘇聯可以與美國相抗衡,俄羅斯民族也揚眉吐氣,即使今後俄羅斯發展緩慢了,但是在普京的心中,西方國家在他面前都不是什麼了不起的。


普京在外國策略上玩的心理戰,就是通過氣場,在氣勢上讓對方感覺到他們對於普京來說,真的不是特別重要。這個道理很簡單,就是兩個公司談判做生意一樣,手中有底牌,有資源和有主動權的一方,往往就會顯得動作大牌一點。普京這一招是經常用的,例如 五年前普京會見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女王等了十四分鐘。六年前,他會見德國總理默克爾,默大媽等了超過半小時。 四年前,他會見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更是讓安倍苦等了一個小時。對於俄羅斯人最反感的美國, 六年前當時的美國國務卿克里到訪克里姆林宮,等了超過三個小時,但是他們見到普京時,依然笑容滿面。


普京經常的遲到,與偶爾的準時甚至早到,又從別一個側面襯托了他對那個國家和領導人的重視。在這一點,就只體現在對一個國家上,那就是對中國,他們顯得很懂禮貌和有禮節。就拿去年“一帶一路”北京峰會的時候,普京為了見到中國領導人,特意早早就到了指定地點,當然當時我們中國領導人也要與眾多國家領導一一照面,反過頭普京欣然坐到一架鋼琴前,彈奏了兩首歌曲,耐心地等候與我們中國領導人的見面,這也充分體現了他對中國和國家領導人的尊重和重視。



嶺南觀察


普京真是“遲到達人”啊!這麼重要的“特普會”,普京也遲到了50分鐘,他和特朗普面無表情的握手後就進入“密室”會談了。特朗普心裡肯定很不高興。因為他也是個“遲到達人”。比如剛剛訪問英國時,女王準備迎接儀式歡迎他,特朗普遲到了10多分鐘,讓80多歲的老太太苦等。顯得很沒有禮貌。

“特普會”前,特朗普能等普京50分鐘估計心裡暗罵了吧!

(普京也曾經讓英國女王等了15分鐘,他和特朗普真是CP)

其實普京應該就是一個愛遲到的人,不是他架子大,對什麼外國領袖不尊敬。而是他真的有“遲到基因”。木叔瞭解到,普京前妻柳德米拉·普京娜(Lyudmila Putina)曾經敘述過第一次約會,普京竟然遲到了,這讓她都哭了。她說:

“我從來沒有遲到,但普京總是遲到,甚至一個半小時都是正常的。我記得第一次我在地鐵裡站著。他一直沒來,等前15分鐘還可以,半小時也沒問題。但是,當一個小時過去而他仍然不出現時,我就開始哭泣。”

木叔腦補一下當時的畫面——估計普京娜心想,這傢伙是不是不喜歡我,藉故溜了?

另外,木叔手賤,還想知道更多普京遲到的趣事,就在西方媒體上搜索一下看看老外們怎麼看待普京的遲到,竟然發現諸多主流媒體都報道過。比如BBC、英國衛報、每日電訊報等,可見普京真是以遲到見長的一位很有性格的領導者。

(西方媒體總結的這些年普京與外國高層會晤遲到的列表)

那麼我們看看這些媒體怎麼對此進行分析的?

克里姆林宮也覺得很丟面子,但是還得幫助普京掩飾。他們的說辭是:普京先生一般在高級別會談之前,都要好好準備一些相關內容,因此多看了很多資料,就偶爾會來晚。

其實這種說法在很多場合是“失效”的,比如木叔注意到,普京有一次訪問韓國,準備和朴槿惠會晤。這麼重要的場合,他讓朴槿惠等了30分鐘。原因可不是克里姆林宮解釋的什麼在準備資料,而是車行途中,他停了下來,和一些街頭鍛鍊身體的人聊天。

這件事讓韓國媒體覺得受了侮辱,有報紙在頭版的標題就寫——普京總統,下次別這樣了!

(高層們拍合影,普京也遲到)

另外,有時候遲到也是普京“故意”的,他就是想冷落某些人,體現自己“沙皇般的權威”。2012年普京和當時的烏克蘭總統亞努科維奇準備進行天然氣談判,但是中途他竟然停下來和一位路上騎車的人聊天,結果會談推遲了4個小時。

這被普遍認為,普京不願意在天然氣問題上任由烏克蘭討價還價,因此就愛答不理地遲到了。

據說普京遲到最長的一次,是讓默克爾等了4小時15分鐘。不知道默克爾是什麼心態。另外普京也曾經讓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等了15分鐘。可見他和特朗普還真是CP。


木春山


2018年聖彼得堡國際經濟論壇於5月24日至26日舉行。主要討論俄羅斯、新興市場和世界整體面臨的關鍵經濟問題。這麼重要的會議普京居然遲到?



“遲到大王”普京不僅又遲到,而且還道歉並自我調侃。


普京對國際投資代表說:“真的不好意思,在談話之前呢,我首先為自己參會遲到向你們道歉。”


隨後,普京又開啟了玩笑道:“關於這次遲到的原因呢,因為我和我的同行都喜歡開玩笑,那是因為我們沒有具體的工作,所以我們喜歡聊天,一旦聊起來就沒完了,而所有這些都會耽誤時間。沒法和你們比哦,你們都負責具體的事務,有著具體的責任,而你們的責任可以體現為幾億甚至幾十億美元。”


面對普京的調侃,記者和政要們又是怎麼樣的心態呢?


俄羅斯總統普京在國際上素有“遲到大王”的稱號,英國女王、德國總理、西班牙國王、韓國總統,都曾領教過普京的“遲到”。



2012年的時候,美國國務卿克里到訪克里姆林宮,足足等了普京三個多小時,實在太無聊的克里,只能在紅場踱步打著響指玩。


最悲催的,莫過於已經下臺的烏克蘭總統亞努科維奇,他怎麼也是一國總統吧?普京竟然讓他等了足足4個小時。


當然,這些人等的時間加起來也比不上普京的前妻柳德米拉了。她曾經這樣回憶說:普京總是遲到,一個半鐘頭是家常便飯。有一次,我記得在地鐵裡等他,他仍然沒有來,等的真是要發瘋的節奏。哪個男人敢試試讓自己的老婆等一個小時?


所以,當年普京會見朴槿惠,遲到了30分鐘,韓國媒體打出這樣的標題—“普京先生,下回請準時”。其實想想,半個鐘頭算啥,普京已經夠意思了。這都還算好的,因為按照一種說法,只讓你等一個鐘頭,證明普京很尊重你。


那普京是不是故意的呢?肯定不是。



遲到只能說明他們的工作時間安排的很滿,而有些工作在進行的時候又不能半途終止,所以拖個班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就我們這些上班族而言,不也是經常加班嗎?何況一個國家領導人呢?就像普京說的那樣他們沒有具體的工作,只喜歡聊天,聊著聊著就忘記了時間。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有書共讀


普京的強人政治和蘇聯強國心理,使得他們與外國政要會面時,會選擇遲到的方式。如果大家去過俄羅斯就知道,普京與斯大林一樣以鋼鐵意志統治俄羅斯,都認為有蘇聯才能促成當年歐洲第二戰場的開闢。連丘吉爾都不得不承認,美國是美國獅,俄國是俄國熊,即使英國在他們兩個國家面前也只是小毛驢。二戰中的蘇聯正是以強悍地位,讓其以戰勝國姿態躋身世界最強國之列,使蘇聯可以與美國相抗衡,俄羅斯民族也揚眉吐氣,即使今後俄羅斯發展緩慢了,但是在普京的心中,西方國家在他面前都不是什麼了不起的。

普京在外國策略上玩的心理戰,就是通過氣場,在氣勢上讓對方感覺到他們對於普京來說,真的不是特別重要。這個道理很簡單,就是兩個公司談判做生意一樣,手中有底牌,有資源和有主動權的一方,往往就會顯得動作大牌一點。普京這一招是經常用的,例如 五年前普京會見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女王等了十四分鐘。六年前,他會見德國總理默克爾,默大媽等了超過半小時。 四年前,他會見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更是讓安倍苦等了一個小時。對於俄羅斯人最反感的美國, 六年前當時的美國國務卿克里到訪克里姆林宮,等了超過三個小時,但是他們見到普京時,依然笑容滿面。

普京經常的遲到,與偶爾的準時甚至早到,又從別一個側面襯托了他對那個國家和領導人的重視。在這一點,就只體現在對一個國家上,那就是對中國,他們顯得很懂禮貌和有禮節。就拿去年“一帶一路”北京峰會的時候,普京為了見到中國領導人,特意早早就到了指定地點,當然當時我們中國領導人也要與眾多國家領導一一照面,反過頭普京欣然坐到一架鋼琴前,彈奏了兩首歌曲,耐心地等候與我們中國領導人的見面,這也充分體現了他對中國和國家領導人的尊重和重視。


普京真是“遲到達人”啊!這麼重要的“特普會”,普京也遲到了50分鐘,他和特朗普面無表情的握手後就進入“密室”會談了。特朗普心裡肯定很不高興。因為他也是個“遲到達人”。比如剛剛訪問英國時,女王準備迎接儀式歡迎他,特朗普遲到了10多分鐘,讓80多歲的老太太苦等。顯得很沒有禮貌。

“特普會”前,特朗普能等普京50分鐘估計心裡暗罵了吧!

(普京也曾經讓英國女王等了15分鐘,他和特朗普真是CP)

其實普京應該就是一個愛遲到的人,不是他架子大,對什麼外國領袖不尊敬。而是他真的有“遲到基因”。木叔瞭解到,普京前妻柳德米拉·普京娜(Lyudmila Putina)曾經敘述過第一次約會,普京竟然遲到了,這讓她都哭了。她說:
“我從來沒有遲到,但普京總是遲到,甚至一個半小時都是正常的。我記得第一次我在地鐵裡站著。他一直沒來,等前15分鐘還可以,半小時也沒問題。但是,當一個小時過去而他仍然不出現時,我就開始哭泣。”

木叔腦補一下當時的畫面——估計普京娜心想,這傢伙是不是不喜歡我,藉故溜了?

另外,木叔手賤,還想知道更多普京遲到的趣事,就在西方媒體上搜索一下看看老外們怎麼看待普京的遲到,竟然發現諸多主流媒體都報道過。比如BBC、英國衛報、每日電訊報等,可見普京真是以遲到見長的一位很有性格的領導者。

(西方媒體總結的這些年普京與外國高層會晤遲到的列表)

那麼我們看看這些媒體怎麼對此進行分析的?

克里姆林宮也覺得很丟面子,但是還得幫助普京掩飾。他們的說辭是:普京先生一般在高級別會談之前,都要好好準備一些相關內容,因此多看了很多資料,就偶爾會來晚。

其實這種說法在很多場合是“失效”的,比如木叔注意到,普京有一次訪問韓國,準備和朴槿惠會晤。這麼重要的場合,他讓朴槿惠等了30分鐘。原因可不是克里姆林宮解釋的什麼在準備資料,而是車行途中,他停了下來,和一些街頭鍛鍊身體的人聊天。

這件事讓韓國媒體覺得受了侮辱,有報紙在頭版的標題就寫——普京總統,下次別這樣了!

(高層們拍合影,普京也遲到)

另外,有時候遲到也是普京“故意”的,他就是想冷落某些人,體現自己“沙皇般的權威”。2012年普京和當時的烏克蘭總統亞努科維奇準備進行天然氣談判,但是中途他竟然停下來和一位路上騎車的人聊天,結果會談推遲了4個小時。

這被普遍認為,普京不願意在天然氣問題上任由烏克蘭討價還價,因此就愛答不理地遲到了。

據說普京遲到最長的一次,是讓默克爾等了4小時15分鐘。不知道默克爾是什麼心態。另外普京也曾經讓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等了15分鐘。可見他和特朗普還真是CP。


俄羅斯總統普京愛遲到的毛病可真是全世界都出了名,無論何時、何地、見何人都愛遲到。有俄羅斯記者給普京統計過:他出席活動的平均遲到時間為29分鐘。


孟南937承傳民族文化


在國際社會,普京遲到,是一個公認的常識。

比如教皇方濟各,因為是宗教領袖,在西方世界享有超國家元首的待遇,2013年普京第一次去拜訪他,愣是讓教皇等了他足足50分鐘。

當然,苦苦等過普京的國際政要,可以排上一列長隊。

2003年,普京會見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女王等了14分鐘。

2012年,他會見德國總理默克爾,默大媽等了40分鐘。

2014年,他會見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也放了安倍一個小時的鴿子。

這都還算好的,因為按照一種說法,只讓你等一個鐘頭,證明普京很尊重你。

2012年,當時的美國國務卿克里到訪克里姆林宮,足足等了普京3個鐘頭,實在無聊的克里,只能在紅場踱步打著響指玩。

更悲催的,要數已經下臺的烏克蘭總統亞努科維奇,好歹也是一國總統啊,普京竟然讓他等了足足4個小時。

當然,等待時間最長的,可能要數普京前妻柳德米拉了。她曾經這樣回憶說:我從來不知道,但弗拉基米爾·普京總是遲到,一個半鐘頭是家常便飯。有一次,我記得在地鐵裡等他,遲到15分鐘無所謂,半個鐘頭也OK,但一個鐘頭過去了,他仍然沒有來,你真要發瘋了。

所以,當年普京會見朴槿惠,遲到了30分鐘,韓國媒體曾憤而打出這樣的標題—“普京先生,下回請準時”。其實,半個鐘頭算啥,普京已經夠意思了。

當然,人在江湖漂,哪能不挨刀。

普京也有過等人的時候。今年“一帶一路”北京峰會,中國領導人也很忙,等待會見的普京,為打發無聊的時光,欣然坐到一架鋼琴前,彈奏了兩首歌曲。

很多人誇獎,普京大帝真是多才多藝,還能彈鋼琴,實力圈粉啊。


牛彈琴


最近的新聞報道,普京在與特朗普會面時,遲到了一小時。事實上,普京不止在與要人們會面時遲到。他第一次和後來成為他妻子的柳德米拉約會,就遲到了。柳德米拉對人哭訴到,我從來不遲到,但普京約會時遲到一小時或一個半小時是常態。

她說,當她在地鐵站走來走去等候普京時,心理想著,15分過去了,他還沒到,這也還好。半個小時了,他還不出現,心裡開始煩燥。一個小時後,只想大哭一場從此不再理他。但是,普京每次在柳德米拉下決心離開不再理他時,出現了。

普京的遲到,已經成為世界政壇的一個傳奇。克林姆林宮的記者對此已習以為常,因為他們有時需要等上幾個小時。有普京出席的新聞發佈會,從來就沒有準時開始過。

在普京的習慣中,遲到一個小時以內,已經是很客氣了,似乎只有教皇、英國女王等人才有這樣的待遇。2003年,他只讓英國女王等了14分鐘,這已經非常罕見了。2013年,他與教皇弗朗西斯的第一次會面,只遲到了50分鐘。

烏克蘭被趕下臺的總統亞努科維奇,曾經一次等了他4個小時。歐洲國家的領導人,在與他會面時,常常得等他一個小時或者以上。2012年,他與美國國務卿克里的會面,遲到了3小時,導致克里只能在紅場一邊散步一邊打響指,直到召喚他的燈亮了。

沒有人知道,是否因為有國家領導人因為普京的遲到習慣,而放棄與他約定好的會面。


世界真的很大


普京愛遲到,要說他不是故意的,真的很難讓人相信。

他愛遲到已經世界聞名,曾經讓默克爾等待4個半小時,讓安倍等了3個小時,在見英國女王伊麗莎白時,他終於做出了些退讓,讓對方等了14分鐘。猶記得在“一帶一路”國際高峰論壇上,圓桌會議前,普京因為遲到,讓已經在會場的20多位領導人一起等了將近20分鐘!甚至BBC等國際媒體也圍繞“普京為什麼愛遲到?”發過多篇報道。

不過,大家都難以對大帝遲到的真實原因說個所以然,最多進行推測,畢竟真相只有普京的親近才知道,而他們也不會隨便說出口。攤手。

有人給普京找藉口,說他太忙,或者他在會見前習慣再三確認會見時的內容,導致遲到。對此,只能說,這是愛普大帝愛的深沉,普京遲到都這麼“放肆”了,這些藉口實在說不過去。

還有一個原因在很多媒體報道中普遍達成了共識——愛遲到是一個心理遊戲,藉此顯示他在世界上的政治地位。

確實,我們能夠發現,普京遲到更多的是看人下菜碟。他在見西方國家領導人時,遲到的時間會比較誇張,在見奧巴馬的時候也讓對方等了40分鐘。俄羅斯雖然屬於西方國家,但因為歷史原因,與西方的一些國家,尤其是北約國家總有隔閡,普京或許是希望借遲到讓對方領導人感受下“大帝之蔑視”,挫挫對方銳氣。

但面對中國時,普京就收斂了很多。這同中俄的友好關係兩國領導人的親密關係是分不開的。甚至去年普京為等大大,彈了一首鋼琴曲的視頻在網絡風轉,足以看出其對中國的重視。


小溪解局


普京其實是個有“遲到基因”的人。1952年10月,伊萬諾夫娜在聖彼得堡生下普京的時候,已經41歲了。對於一個高領母親來講,這個男孩確實遲到了。在普京鑽出來之前,他的兩個哥哥因為體弱多病而早妖,如果普京是第一個,那麼他的母親也就不用多受那麼多的懷胎之苦了。所以普京確實是個“遲來的人”。

普京身上的遲到基因,一直陪伴他到現在。從上小學開始,普京就讓他的老師們率先領教了什麼叫“目中無人”,他幾乎每天都要遲到個十幾分鍾。不管是睡懶覺也好,路上貪玩也罷,普京確實“不在乎”別人的感受,也不認為規則可以凌駕在自己的意願之上。到了他戀愛的年齡,柳德米拉女士更是經常為普京約會遲到而抓狂。這要是放在男多女少的天朝,人家姑娘早飛了。真是有恃無恐。

可就是這麼個愛遲到的人,竟然加入了以嚴格著稱的克格勃。克格勃期間的普京有沒有改掉遲到的毛病不得而知,但是從克格勃走上俄羅斯權力中心之後的普京,又把遲到的風格傳遍了全世界。下面是熱心網友統計的普京遲到記錄。

2000年,普京會見金大中,遲到半小時。

2008年,普京會見李明博,遲到40分鐘。

2013年,普京會見朴槿惠,遲到半小時。

2003年,會見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遲到14分鐘。

2004年,會見芬蘭總統哈洛寧,遲到40分鐘。

2006年,會見西班牙國王卡洛斯,遲到20分鐘。

2009年,會見烏克蘭總理季莫申科,遲到3個小時。

2011年,出席獨聯體國家政府首腦會談,遲到3個多小時。

2012年,會見美國總統奧巴馬,遲到40分鐘。

2012年,會見烏克蘭總統亞努科維奇,遲到4個小時。

2013年,會見白俄羅斯總統盧卡申,遲到3個小時。

2014年,會見德國總理默克爾,遲到4個小時。

2015年,會見教皇方濟各,遲到70分鐘。

2016年,會見日本首相安倍晉三,遲到2個小時。

當然,普京也有等人的時候。2017年“一帶一路”高峰論壇在京召開,普京破天荒的等了大大十幾分鍾。這讓安倍和棒子國的領導們情何以堪啊!



普京等待大大的間隙彈鋼琴。

中國有句老話叫三歲看老。意思是一個娃兒三歲時候什麼毛病,到老了也是什麼毛病。當然,三歲時候有什麼過人之處,到老了也還是那樣。可以這麼認為,普京愛遲到,根源在於他對個人意願的極度重視和對他人規則的極其漠視。所以我們看到了普京上臺之後,寡頭們制定的政治規則給打破了,分裂分子“亂世之中好割據”的規則被扼殺,怖勢勢力的“富貴險中求”的信條被擊碎。對於美國製定出來的世界規則,普京依然漠視——奪回克里米亞,出兵敘利亞以及結盟伊朗等,破的都是美國的世界規則。他有著漠視規則的一貫態度,也有著漠視規則的勇氣和實力。勇氣是自帶的,沒有勇氣敢天天遲到?沒點膽量敢放女朋友鴿子?沒有氣魄敢把美帝惹了又惹?普京的實力 則是他背後站著的龐大的俄羅斯,既有八成以上的民意支持,又有著前蘇聯留下的巨大遺產,再不破點規則,就對不起他那冒著高齡產子危險的媽了。

對於俄羅斯這個國家來說,戈爾巴喬夫和葉利欽簡直就是普京那兩個早妖的兄弟,沒有這個命卻搶先來到世上,先把“母親”折騰夠嗆然後拍屁股走了,真正有本事的人卻遲到了整整二十年。可以說普京的遲到對俄羅斯的國運確實不好。但是對於中國來說,普京的遲到簡直恰到好處——中國於2001年加入WTO組織,這是繼改革開放之後的第二次飛躍,而普京也差不多在這個時候入場,把俄羅斯再次拉上振興的軌道,迫使美帝分出了大部分精力去遏制他,中國則趁機飛速發展。等到特朗普發現這個事實,已經為時太晚。所以,支持普京繼續“遲到”!


獨釣寒江


基於強勢自大的慣性就算是故意你也沒有辦法——這就是普京常常遲到的原因。


這使我不由自主想起一句很有名的話:你若成功了,放個屁都有道理 , 你若失敗了,再有道理都是放屁 。

是的,以我們傳承千年的“成王敗寇”認知來看,普京確實是成功了——普梅二人轉的世界性獨一無二演出,近二十年的長期執政地位鞏固,乃至於後面還要不要繼續幹下去,這都由普京一個人說了算。

不管是外國政要,哪怕是平常的普通客人,跟人家見個面,“守時、禮貌”恐怕是第一位的常識,是連小孩子都知道的基本禮儀。可偏偏在這個出了普希金、托爾斯泰、屠格涅夫等文化巨匠的源遠流長國度,貴為總統的普京卻以“遲到”享譽國際,這究竟是俄羅斯的光榮還是俄羅斯的恥辱?

是誰給了普京這樣踐踏做人基本準則的“特權”?

外國政要當然不是弱智、傻子,只是人家還懂得“禮貌”二字不想計較,否則大家“以遲到對遲到”、“以惡制惡”、“以二對二”,豈不天下大亂,什麼事也辦不成?

可怕的是,那些言必稱“普京大帝”、“戰鬥民族”的人們,把對強權的崇拜詮釋得十全十美、天衣無縫,什麼普京“有著遲到基因”、“天生如此”,就連侵犯格魯吉亞、侵佔吞併烏克蘭克里米亞這種肆意踐踏國家主權的行徑,都要美化為普京不落俗套的“英明之舉”,甘當強權奴僕的生動躍然紙上,成了普京把“遲到”當飯吃的天然擁躉。

記得魯迅先生在《人生論》中有一段話是這樣說的: 那時候,只要從來如此,便是寶貝。即使無名腫毒,倘若生在中國人身上,也便“紅腫之處,豔若桃花;潰爛之時,美如乳酪”。國粹所在,妙不可言。

魯迅先生實在是目光如炬,洞悉了民族的劣根性所在。然而先生已了,而民智的啟蒙未了,反倒有迴光返照之洶洶然態勢。

是的,普京已成神不是人了。與他共度半生的結髮妻子柳京娜尚且不得不離婚敬而遠之,因為她受夠了他的“遲到”,他的永遠凌駕於別人之上的“強橫”。



沒有規則,家庭尚都破裂,俄羅斯的制度建設眼見乏善可陳,這麼大的一個國家總不能祈求普京長命百歲吧?

最後弱弱地問一句:普京在給恩師索布恰克當跟班時,在葉利欽考察他作為接班人的時候,到底遲到過沒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