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6家律所發起集體訴訟!「拼夕夕」危在旦夕!

美國6家律所發起集體訴訟!“拼夕夕”危在旦夕!

7月26日 拼多多在美國上市

2018年7月26日晚,拼多多正式登陸納斯達克,股票代碼為PDD。上市首日。拼多多股價大漲40.5%。此次IPO,經納斯達克提議,拼多多選擇在上海、紐約同時敲鐘,這在納斯達克歷史上尚屬首次。

三年時間、三億用戶、三百億美金的市值,拼多多以最快的速度圓了電商領域的上市夢。但與此同時,屬於拼多多的爭議才剛剛開始

兩元店+社交=拼多多

在進入今天的主題之前,先給大家說個段子。

早市一哥們去買雞蛋,問老闆:“雞蛋多少錢?”

老闆:“那要看你要多少了?價隨量變,買得越多越便宜。”

哥們高興地說:“那感情好,給我裝,裝到免費為止!”

美國6家律所發起集體訴訟!“拼夕夕”危在旦夕!

當然這只是網絡流傳的一個段子,但放到今天拼多多火熱的社會現實背景來看,頗具諷刺意義。

拼多多自我定位是“社交電商領導者”,依據微信,將電商融入社交平臺之中。用戶通過發起和朋友、家人、同事等的拼團,可以以更低廉的價格,購買優質商品。

但是五環內的人很快認出了它的真實面目,指出其假貨橫行,價錢也不是真的便宜。對此,拼多多一臉認真地回應“山寨貨不是假貨”“我們只有三歲,這樣對我們是不公平的。”

美國6家律所發起集體訴訟!“拼夕夕”危在旦夕!

拼多多的假貨裡,藏著最真實的中國

很多人不理解,拼多多為什麼用不到3年時間迅速發展起來。

中國高速發展這麼多年,財富結構卻還是金字塔形:底層數量龐大,中間階層被擠壓,消費習慣仍然是“廉價導向”。從某種方面講,拼多多通過互聯網呈現的是線下人們真實的消費觀與消費水平。

美國6家律所發起集體訴訟!“拼夕夕”危在旦夕!

根據國家統計局今年2月發佈的統計公報,2017年全國居民平均年消費支出是1.8萬,換算成月均,這個數字是1526元。而顯然,較不發達的三四線及以下地區,有更為龐大的人口,和更低的可支配收入和消費支出數字。

生活這些地區的人,他們對品牌可以說是知之甚少。但是這並不代表著他們不要物質生活,他們也得用手機,看電視,穿乾淨好看的衣服。但是他們的收入是有限的,入不敷出,這就給盜版、山寨等商家創造了可乘之機。

代號:川普

美國曆史上最像總統的一位總統

全世界我說了算

美國6家律所發起集體訴訟!“拼夕夕”危在旦夕!

最近的中美貿易戰、P2P頻繁暴雷、中興事件、假疫苗事件打醒了我們,其實我們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強;再想想為什麼美國單方面撕毀伊朗協議,制裁伊朗,我們也不敢買他們的石油?拼多多的崛起說明,我們也沒有想象當中的那麼富裕。

山寨貨到底能不能與資本齊飛?

其實,消費者買便宜貨沒有錯,錯在買假名牌或傍名牌的山寨貨。就像馬雲4年前吐槽:“25塊錢就想買一個勞力士手錶,這是不可能的,這是你自己太貪了。”

美國6家律所發起集體訴訟!“拼夕夕”危在旦夕!

平臺上的商家賣便宜貨沒有錯,錯在製假售假。7.5元一罐的奶粉很難說不會演變成三鹿事件,法律和財務風險都是顯而易見的。

美國6家律所發起集體訴訟!“拼夕夕”危在旦夕!

拼多多平臺低價低質的電商平臺定位沒有錯,但錯在用不實宣傳的營銷手段欺騙消費者下載、分享、購買,錯在用虛假刷單、虛假評論來欺騙消費者購買,錯在用假名牌山寨貨來欺騙侮辱窮一點的消費者,錯在

不加審核地甚至鼓勵劣質假貨的商家入駐平臺,並鼓勵商家虛假刷單來一起欺騙消費者購物,等賣假貨的商家賣到一定量以後,拼多多又以所謂"罰款"的形式來與商家分贓搶錢。

美國6家律所發起集體訴訟!“拼夕夕”危在旦夕!

美國6家律所發起集體訴訟!“拼夕夕”危在旦夕!

美國6家律所發起集體訴訟!“拼夕夕”危在旦夕!

美國6家律所發起集體訴訟!“拼夕夕”危在旦夕!

話說回來,美股作為一個成熟的資本市場,對於這類有原罪的公司會如何用資本做出判決?我們並不需要向遠處去追溯歷史,趣店是拼多多最好的鏡子。

趣店的原罪是校園貸,白條、裸條事件頻發,2016年3月學生自殺事件發生,它和拼多多共同的惡在於利用了購買力有限的那部分人,而這些人有改善生活的意願,拼多多和趣店都提出了各自的解決方案,一個是通過金融產品降低購買門檻,一個是直接降低售價,哪怕出售假冒偽劣,以即時滿足需求。

資本市場可以不講道德,但是講風險。趣店從上市起的35美元跌至現在的不到8美元,坍塌早已發生。

美國6家律所發起集體訴訟!“拼夕夕”危在旦夕!

美國時間8月1日,拼多多下跌超過15%,跌破發行價。

8月1日,美國六家律師事務所宣佈,將代表投資者們展開對拼多多的集體訴訟,以追回投資者們因此蒙受的損失。

山寨路線到底能走多遠?事實證明,資本市場早就用腳投票,給出了清晰的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