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灣戰爭中,伊拉克軍隊損失15萬,爲何美軍只死了27人?

幾米光陰_


這是一場不對稱的戰爭!這是信息化戰爭與傳統戰爭的區別。美國革新了戰術戰法,與伊拉克拉開了一個等級。伊拉克在當時雖然實現了全軍機械化。但是美國已經突破了瓶頸,從機械化升級到信息化。比如,美軍在進攻的時候使用軟件手段直接癱瘓伊拉克的信息設備,使得伊拉克變成瞎子,但是伊拉克的所有軍事設施則全部暴露在美國眼皮底下。所以,美國打伊拉克一打一個準,整個海灣戰爭期間美軍直接炸死的的伊拉克軍隊高達十多萬人,裝甲武器全軍盡墨;而伊拉克想反抗美國的時候完全沒有方向,所有空軍防空武器在第一波進攻中就被報廢了。

其次,等級不對稱!一個美國就讓伊拉克吃不消了,何況伊拉克的對手又不僅僅只有美國!美國和多國部隊總共投入80餘萬兵力,飛機飛行近10萬架次,投彈9萬噸,輸送了八百多萬噸作戰物資。這些炸彈全部落在伊拉克人的頭上。也就是說,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陸軍基本上就沒有跟伊拉克裝甲部隊打硬仗,而是全部炸了了事。9萬多噸炸彈比廣島原子彈威力還大五倍。伊拉克沒有防空能力,又沒有進攻美軍基地的能力,被炸回姥姥家很正常!


優己


為何在海灣戰爭中,伊拉克軍隊傷亡慘重,而美軍的傷亡卻很輕?在這裡桃花石雜談沒有完全重複題幹,是因為題幹陳述的內容並不準確,首先美軍的傷亡數字是有精確統計的,實際數字比題幹裡說的大約大了八倍左右,而伊拉克軍隊的“損失”其實也是個很模糊的數字,其傷亡和被俘的數字統計差別也非常大。不過雙方的傷亡比差距很大也是事實,原因嘛就請看桃花石雜談的解讀吧。


海灣戰爭的真實傷亡數字

首先說一下比較確定的美軍傷亡數字。根據美國國防部採納的數字,美軍在海灣戰爭中總共死了219人,其中包括212名男兵和7名女兵。而其中有154人是死於戰鬥之中,也就是在戰場上被打死的,另外有65人因非戰鬥原因死亡。而在戰鬥原因死亡的154人中,有35人是死於本方火力,也就是被自己人錯誤打死的。

海灣戰爭中被擊毀的伊拉克T62坦克

而伊拉克軍隊的傷亡數字,不同統計的差別就比較大了。在戰爭剛剛結束時,一般的估算數字都非常高,有些數字甚至說有10萬伊軍陣亡,30萬伊軍受傷。不過很快對伊軍傷亡數字的估計就下降了很多,甚至有人說整個海灣戰爭期間,伊軍的陣亡數字只有1500人左右。但後來比較主流的估算數字一般都是伊軍在多國部隊前期空襲中有大概1.2萬人左右陣亡,在後期的地面進攻中也有大概同樣的人數陣亡,這樣總合計算大概有2.5萬到2.6萬人陣亡。

被打成了碎片的伊軍裝備

當然戰爭的損失不可能只能陣亡,負傷和被俘的數字也應該被包含在內,而這兩個人數伊拉克軍隊確實也非常高,所以總合的損失,伊軍確實有十幾萬,而且要說明的是伊軍的傷亡數字基本都是後來西方國家一些學者的估算。不過當時和伊軍打仗的也不完全是美軍,而是由幾十個國家組成的多國部隊,如果把整個多國部隊的傷亡數字總合計算,差不多是292死(也有數字說是378人死亡)、776傷,傷亡總合有1000人出頭。

雙方傷亡懸殊的原因

當然無論怎麼統計,海灣戰爭的傷亡極其懸殊都是沒有疑問的,但其實這個原因也非常簡單,就是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所擁有的壓倒性軍事優勢,特別是海空優勢。

當時整個多國部隊共出動了大約95萬軍隊,而伊拉克軍隊的總兵力只有65萬人,也就是說首先在人數上,伊拉克就已經落後了。而且這65萬人還是駐防在伊拉克全境,真正用到戰爭中的估計也就一半左右。而人數其實還是雙方差距最小的一個方面。

當時出兵參加了多國部隊的國家

在伊拉克戰爭中,雙方差距最大的就是空中力量了。伊拉克在當時雖然也號稱軍事強國,但其能夠用於作戰的所有飛機數量也就是550架,而多國部隊出動的戰機數量則達到了2250架左右,也就是伊拉克空軍的四倍。而且雙方戰機的性能差距也同樣巨大,伊拉克空軍只是擁有少量的米格29和幻影F1這樣的三代戰機,而多國部隊則擁有至少700多架一線三代戰機,而伊拉克其它戰機和多國部隊的戰機都存在代差,基本上是沒什麼可打的。

準備出發的美軍F15E機群

不過即使這樣,伊拉克空軍直接在空戰中的損失其實也不算太大,真正在空戰中被擊落的伊拉克空軍戰機只有36架。另外還有至少105架戰機在多國部隊對地面的襲擊中被摧毀。而伊拉克的防空火力也擊落了大約52架多國部隊的固定翼戰機和23架直升機。不過雖然這個數字差別較小,但多國部隊在戰爭開始兩天之後基本上就完全掌握了制空權,伊拉克戰機基本上不再升空作戰,其戰機可以幾乎完全沒有顧忌地對伊拉克地面部隊發起攻擊,而伊拉克的防空火力對三代戰機的威脅也非常小,所以這場戰爭後來就基本演變成了多國部隊空軍對伊拉克地面部隊的單方面打擊,這樣雙方傷亡比極其懸殊也就毫不奇怪了。

在海灣戰爭中的美軍坦克集群

而在後期多國部隊的地面進攻,也基本上是在海空火力的強力支持下發動的,等於是在原來海空單向打擊的基礎上又加上了其陸軍火力,在這種情況下,伊拉克在地面戰裡也毫無還手之力也就是非常正常的了。而且因為海灣戰爭的目的很單純,就是將伊軍逐出科威特國土,所以多國部隊基本上沒有在伊拉克國內駐紮,只是在最後四天的地面進攻中短期進入了伊拉克國土作戰,所以並沒有受到後來伊拉克戰爭中城市游擊戰的困擾。


美軍兵營被伊拉克導彈擊中後的景象

除了這些因素以外,雙方陣亡比懸殊可能還有一個原因,即薩達姆懼戰。因為戰爭爆發之後,可以說雙方的勝負就已經確定了。而如果這時候薩達姆再把所有家底都拼上,可能在戰後也根本沒法維持統治了。這個方面有一個比較典型的例子是,美軍在海灣戰爭期間傷亡最慘重的一天是發生在2月25號,當天有一枚伊拉克飛毛腿導彈擊中了美軍兵營,導致25名美軍士兵當場死亡。但美軍在此事之後,立即發動了嚴厲報復,對在伊拉克境內80號公路撤退的伊軍發動了大規模空襲,擊毀1400輛伊軍戰鬥車輛,陣亡伊軍估計在數千人左右,這次行動也就是著名的死亡公路空襲。

美軍報復伊軍襲擊發動死亡公路空襲之後伊軍的慘狀


所以可以看出,如果伊拉克軍隊對美軍抵抗激烈,自己遭受的損失也必定會更加嚴重,這一點當時的伊拉克上到薩達姆下到普通一兵都非常清楚,所以其實在抵抗時為了自己保命也都有保留,這也是雙方傷亡懸殊的一個次要原因,而且是建立在雙方本身實力相差懸殊的基礎上的。


桃花石雜談


其實這裡還要說明下,美軍在海灣戰爭中戰死的27人,有一部分還是被自己人誤傷的。因此實際伊拉克和美國的死亡比達到驚人的10000比1。這從實際來看,簡直就是一場屠殺。很多人可能不理解,當時伊拉克號稱120萬大軍,還有14萬共和國衛隊,有5500輛先進坦克,6000多輛裝甲車,和幾百架飛機。其力量甚至超過很多大國,所以薩達姆才有底氣號稱世界第三強國。

而為何海灣戰爭,打成了美軍對伊拉克軍隊的屠殺呢?其實這很簡單,在海灣戰爭中,美軍已經完全憑藉信息化,精確的制導化武器,可以對目標遠程打擊,根本脫離了接觸戰鬥。也就是說,美軍不需要跟你在地面廝殺,因為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美軍只需要在軍艦,在戰機上發射導彈,就能夠精確的命中目標,打擊伊拉克的防空系統和獄警系統,使得薩達姆完全成了瞎子聾子,只能任人宰割。



而薩達姆當時軍隊雖然龐大,也剛剛打完兩伊戰爭,作戰經驗豐富。但是,整體的軍隊建設和武器裝備還是二戰時期的機械化軍隊,以及蘇聯的鋼鐵洪流,以坦克裝甲車組成重裝機械化部隊,硬碰硬的作戰。為此,薩達姆甚至建立了幾道防線,以戰壕,堡壘,坦克,裝甲車為基礎,而且戰前薩達姆信心滿滿,因為要衝破這三道防線,美國即使取勝也將遭受巨大損失。但是,戰爭開打後,出乎薩達姆意外的是,美軍根本不跟你接觸,直接飛機轟炸,導彈精確打擊,還對薩達姆發射的導彈進行攔截。


不光幾個小時內就摧毀了薩達姆的指揮系統,而且讓薩達姆幾百架戰機被摧毀。與此同時,在地面佈防的薩達姆幾十萬精銳部隊,直接成了美國導彈的打擊對象,使得這些坦克,戰車瞬間成為廢鐵。而軍隊完全失去還手能力,因為跟根本不知道導彈從哪裡發射的,因此美國無疑就是在屠殺了。

此戰,美國幾乎壓著薩達姆精銳的共和國衛隊在打,使得共和國衛隊5個師,幾乎成建制被消滅。最後的傷亡達到15萬人。而且薩達姆積累幾十年的軍事裝備幾乎損失殆盡,薩達姆軍隊元氣大傷。這也是到伊拉克戰爭時期。薩達姆軍隊如此不堪一擊的原因。所以,在軍事代差面前,戰爭就是屠殺,就像近代英國人幾千人就能攻佔幾千萬人口的大國一樣。

探究問題真相,揭秘背後故事,歡迎關注頭條號〔歷史真相背後〕,給您不一樣的精彩


歷史真相背後


海灣戰爭是冷戰結束之後發生的第一場大規模戰爭,也是美軍自越南戰爭之後主導的第一次大規模對外干預戰。海灣戰爭爆發的原因是薩達姆出兵非法吞併科威特,以美國為首的聯軍在科威特政府的請求和聯合國的授權之下為了恢復科威特的主權並維護地區和平與穩定而爆發的一場戰爭。戰爭最終以聯軍獲得壓倒性勝利,伊拉克無條件撤出科威特而結束。
(海灣戰爭中的美軍轟炸機)

在開戰之前,伊拉克號稱120萬大軍,另外還有14萬的共和國衛隊,擁有超過5000輛坦克,6000多輛裝甲車以及幾百架戰機。正是因為有這麼龐大的軍隊規模,所以薩達姆才敢稱伊拉克是世界第三軍事強國。然而即便這麼龐大的伊拉克軍隊面對以美國為首的聯軍進攻卻也是立即崩潰。整個海灣戰爭期間,聯軍只陣亡了223人,而伊拉克方面卻損失軍隊超過10萬(其中陣亡2.5萬)。那麼為什麼海灣戰爭的結果會有這樣懸殊的差距呢?

海灣戰爭之所以會有這樣懸殊的戰爭結果,最主要的原因還是科技的快速進步和發展導致大國與小國之間的武器裝備差距越拉越大,大國與小國之間的軍事實力完全不對稱。


(聯軍作戰計劃)

我們知道,英阿馬島戰爭是現代信息化戰爭的開端,而海灣戰爭則是美國主導的第一次大規模信息化戰爭。在此之前的越南戰爭美軍還犧牲了幾萬名士兵的生命,而海灣戰爭之後,美軍幾乎不可能再出現那樣巨大的人員犧牲。

在海灣戰爭中,美軍第一次將大量的高科技武器投入到戰場,最終以壓倒性的優勢取制空和制電磁權。在美軍的制空和電磁壓制之下,伊拉克軍隊對於美軍的進攻基本毫無還手之力,以軍的大部分防空導彈甚至連目標都找不到。另外在信息化戰爭時代美軍基本不需要和伊拉克這樣的小國軍隊在地面戰場上正面撕殺,他只需要出動飛機轟炸,同時使用導彈定點清除目標即可。薩達姆的上百萬軍隊基本沒有和美軍正面交手的機會,還怎麼給美軍造成傷害?
(海灣戰爭中的航母)


隨著時代的進一步發展,現代武器裝備的科技水平越來越高,價格也越來越昂貴,因此將來大國與小國之間的戰爭更是沒得打。像美國這樣的超級大國裝備的都是最先進的武器,擁有完備的作戰指揮體系,而伊拉克這樣的小國卻裝備著那些跟美國存在幾代差距的戰機,如此將來美國對小國發動的戰爭只會更加徹底地一邊倒。

美國政府向來十分珍視自己士兵的生命,如何把戰爭的人員傷亡降到更低水平是美軍長期的追求。隨著無人機在戰爭中不斷髮揮更大的作用,將來美軍的對外戰爭可能只是需要花費大把美元,美軍的人員傷亡風險將進一步下降。
(美軍遇難士兵遺體被送回國)


通過以上的分析我們可以知道,海灣戰爭伊拉克之所以損失超過10萬軍隊而以美國為首的聯軍只犧牲了200多人,這主要還是因為在信息化戰爭時代,大國和小國之間的實力差距太大,伊拉克軍隊甚至沒有和聯軍正面交手的機會,因此也就無法給美軍造成傷害了。


李姓先生


海灣戰爭是空中制勝的第一場戰爭,也是聯合作戰的理論首次發揮威力。

在空襲中被摧毀的伊拉克摩托化部隊。


在海灣戰爭中,空襲佔據了主要的地位,其中,美國、英國、法國、加拿大、沙特、阿聯酋、科威特、阿曼等國共在沙特、巴林、卡特爾、阿曼、阿聯酋、土耳其和迪哥加西亞的空軍基地部署了1200多架作戰飛機,包括了F-117隱形戰鬥機、F-15E戰鬥轟炸機、F-15C/D戰鬥機、F-111戰鬥轟炸機、F-4C反雷達攻擊機、B-52C戰略轟炸機,另外還有法國的幻影-2000和英國的“旋風”等戰鬥機,電子戰飛機則包括了E-3D空中預警機、EF-111A電子干擾機、E-8A聯合監視與目標攻擊系統飛機、TR-19戰略偵察機、RF-4C戰術偵察機等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信息化、電子戰機群。另外,還有3個航母戰鬥群,遊弋在地中海、紅海和阿拉伯海的海上陣地上。

多國部隊空軍飛過海灣戰場。


多國部隊空中力量與伊拉克空軍作戰飛機數量之比約為3比1,由於伊軍缺少電子戰飛機和空中預警指揮機等特種作戰飛機,更拉大了雙方空中力量戰鬥潛力的差距。因此,在雙方空中力量的總體對比上,多國部隊佔有絕對優勢。

1月17日凌晨2時40分(伊拉克當地時間),多國部隊發起了代號為“沙漠風暴”的大規模空襲行動。空襲開始之前90分鐘,美國海軍的軍艦就開始在海上向伊拉克境內的既定目標發射“戰斧”式巡航導彈,空襲開始前22分鐘,美國陸軍的9架AH-64“阿帕奇”武裝直升機就在3架空軍MH-53J“鋪路微光”特種作戰直升機的引導下,用“地獄火”導彈摧毀了伊拉克境內的2座早期預警雷達站。空襲開始前9分鐘,F-117向伊拉克南部的一個防空截擊指揮中心發起了攻擊,投下了這次戰爭中的第一枚炸彈。攻擊直升機和F-117的攻擊在伊拉克雷達覆蓋區和指揮與控制網上打開了一個缺口,隨後,執行第一波次空襲任務的飛機在F-15、F-14和電子戰飛機的掩護下,奔向了早就預定好的攻擊目標。

投擲炸彈的美軍轟炸機。


空襲開始5分鐘後,巴格達及其附近的20個防空系統和領導機構就陷入了癱瘓。1個小時後,又有25個同類目標被摧毀。多國部隊空襲的戰術思想在於從一開始即全面癱瘓伊拉克的防空系統,擾亂或切斷伊軍指揮中心同各戰區和各部隊之間的通信聯絡,因此,整個空襲是高度密集、全面壓制和迅速準確的。

多國部隊的空襲削弱伊戰爭潛力,破壞其防空體系,奪取並保護制空權,為後續階段作戰創造有利的作戰環境,成為了戰爭史上具有教科書價值的驛站。


回答者簡介:張浩,亞太智庫研究員,《艦載武器》雜誌評論員,在《兵器》、《艦載武器》等多家軍事期刊發表《現代山地戰怎麼打》、《共和國炮艇小傳》、《奪灘奇兵》等文章30餘篇,在海軍作戰理論和海上作戰武器裝備等領域有獨特見解,著有《預警機、電子戰機》一書,獲得軍迷群體一致好評。


海事先鋒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海灣戰爭是新時代的戰爭,體現了空軍和信息化作戰的重要性。

而伊拉克軍隊就實力來說其實並不弱,西方認為它大體相當於華約二流部隊的水平,而且規模很龐大。

伊拉克軍隊之所以如此慘敗,其實就是作戰理念的失敗。

總體來說,伊拉克軍隊和二戰期間沒有本質的區別。

作戰以陸軍為主,空軍和海軍都是掩護陸軍作戰。伊拉克雖有較為完善的防空網和一定實力的空軍,但根本目的仍然是掩護陸軍作戰。

所以,薩達姆不惜代價的建立了龐大的陸軍,購買了最先進的T72坦克BMP裝甲車和各種火炮,組建了包括5個精銳共和國衛隊裝甲部隊在內的勁旅。

1990年的伊拉克擁有一支阿拉伯國家中最強大的軍隊,總兵力包括95萬正規軍、48萬預備役部隊,裝備坦克5600輛、裝甲車7500輛、火炮3800門、作戰飛機770架。

這支部隊貌似強大,其實因作戰理念的問題早已過時。

在之前的兩伊戰爭中,明顯強於伊朗的伊拉克軍隊,因為空軍比伊朗還要差一些,始終不能控制制空權。結果戰爭演變為二戰那種單純的地面大戰,打了很多年,兩敗俱傷。

通過兩伊戰爭,美軍認為伊拉克軍隊外強中乾,容易對付。

此時伊拉克的空軍和防空部隊表面上是強大的。

伊拉克空軍有大約33架米格29、28架米格25、100架米格23、190架米格21與大約40架幻影F1可以投入空戰;位於伊拉克各地的254個地空導彈陣地一共擁有1000多部發射架,包括薩姆-2、3、8、9、13和“羅蘭特”、“霍克”等型號,以及薩姆-7、14、16便攜式發射裝置6788具。此外在伊軍中還有各種口徑的高炮近10000門和數萬挺高射機槍。戰鬥機、地空導彈和高炮構成了立體火網,基本覆蓋了所有空域。

遺憾的是,這套防空體系和美軍存在代差,實戰中三下五除二就被打垮。

在海灣戰爭中,美軍採用空軍和信息化的優勢,獲得了代差的勝利。

因為空軍和防空網被迅速摧毀,伊拉克強大的地面部隊陷入了單純的被動挨打中。

按照薩達姆的想法,美國空軍再強大,最多消耗伊拉克軍隊三分之一的實力。而伊拉克軍隊150萬,剩下的100萬也足以對付美軍的進攻。

薩達姆多次宣稱:我十分了解美國的技術優勢,特別是空中優勢。但空戰不能起決定作用,決定勝負最後得靠地面決戰。

結果呢?

伊軍在戰區有43個師,有4280輛坦克、2880輛裝甲車和3100門火炮,

空襲中,有38個師被重創或殲滅,3847輛坦克、1450輛裝甲輸送車、2917門火炮被擊毀或繳獲,107架飛機被擊落、擊毀或繳獲。

還沒和美軍地面部隊交戰,這43個師其實就已經失去了作戰能力,甚至可以說被基本殲滅了。

更可怕的是,這種單方面的捱打無法還手,重創了伊拉克軍隊的士氣。

在伊軍看來,這是毫無勝利可能的戰爭,強行去作戰等於送死。所以,很多情況下,伊軍一遭遇空襲就會丟下坦克、大炮等重武器,逃走或者就地投降。

海灣戰爭不但打醒了薩達姆,也打醒了我們。這場戰爭對於解放軍的衝擊極大。

在當年,我軍甚至還不如伊拉克軍隊先進,沒有伊軍的海陸空很多先進武器。

自從海灣戰爭以後,我軍開始大改革。


薩沙


完全是非對稱戰爭。

伊拉克軍隊傻傻的與美國軍隊擺出了打陣地戰的架式。

伊軍的坦克、裝甲車、火炮氣勢洶洶,飛毛蹆導彈也拉了上來。

這種套路與伊朗軍隊作戰效果顯著,與美軍決定恰似送死。

美國已將重裝甲戰車與敵作戰方式,當成輔助進攻的手段。

美軍利用掌握制空權的優勢,進行超視距的作戰。

太空有偵察衛星,空中有無人偵察機,以及其它偵察手段,全面瞭解伊軍的部置情況。

對伊拉克的重要軍事設施,導彈發射基地,雷達站,通迅基地,指揮中心,物資儲存地,交道要地,部隊駐地等等了如指掌。

美軍經過充分研究,作出詳細可行的作戰計劃,實施作戰。

首先由戰艦,B-52、B一1轟炸機突然向伊方的軍事指揮、雷達、通訊中心,防空作戰單位,飛毛腿導彈陣地,交通樞紐等目標發射大量戰斧巡航導彈,受襲目標遭到重創。

伊軍連美軍影子還沒見到,已經先失一局。

接下來,美軍出動大量重型轟炸機,向原定目標,持繼不斷的連續高強度的轟炸。

美軍各偵察系統全面行動,瞭解轟炸的實際情況,及時提供戰況實時信息。

使轟炸行動,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在美軍沒日沒夜的打擊下,伊軍損失慘重,物資缺乏,生活困難,美軍無蹤影,自己已經半死不活,大量伊軍士兵,士氣低落失去了戰鬥的勇氣。

美軍方評估後,確認地面進攻的時機已至。

於是美軍由裝甲車輛和坦克殺手的阿帕奇攻擊直升機當先鋒,重裝甲部隊跟進。

阿帕奇攻擊直升機,大發神威,發射地獄式導彈,打擊伊重裝甲部隊。

伊軍重裝甲部隊,在阿怕奇攻擊直升機面前,僅是活靶子,導彈一到,灰飛煙滅。

伊軍幾乎只有被打的份,沒有還手的力量。

伊軍死傷狼籍,慘不忍睹。

伊軍裝備與美軍相差數代,根本無法與美軍匹敵。

所以才有如此懸殊的士兵戰損比。

但是,美軍佔領伊拉克後,面對伊武裝分子的襲擊,反而損失慘重,令美軍哀嘆不已。

各方要認清自己的實際情況,楊長避短,也有奇效。

#凌遠長著#


愛之育之


題主說法有誤,當時多國部隊陣亡約660人,美國陣亡人數為150人左右並不是27人。

信息化戰爭來臨

海灣戰爭是冷戰走向結束的時候,兩極格局崩潰邊緣,國際格局,發生巨大變化,地區衝突多發的一個縮影。他同時也在向世界宣告了,唯武器論走向破產,信息化時代來臨,並在戰爭中起的重要作用,甚至決定作用。伊拉克,的百萬雄師,在美國遠程精確制導武器,合金空中打擊下,毫無還手之力,束手無策。


伊拉克吞併科威特

波斯灣以盛產石油聞名於世界,並且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的必爭之地。波斯灣的軍事強國伊拉克對於海灣地區的石油資源支配權十分看重。科威特佔有世界約10%的石油資源,更是讓伊拉克垂涎不已。在對伊朗戰爭結束不久,伊拉克把矛頭轉向了科威特。1990年8月2日,伊拉克軍隊開進了科威特,並佔領科威特全境,宣佈科威特成為伊拉克的第19個省。


伊拉克兵力部署

面對國際社會,尤其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的強烈譴責和警告。當時的伊拉克總統薩達姆不僅沒有撤兵,反而加強了對科威特的軍事部署。伊拉克在擴軍以後軍隊總兵力達到了,120萬人,77個師。他將其中的43個師,大約有54萬人,部署在了科威特地區並且分配了4000多輛坦克,近3000門火炮和近3000輛裝甲運輸車。

“沙漠盾牌”與“沙漠風暴”

面對伊拉克的舉動,美國總統布什召開了會議,並且決定對伊拉克採取軍事行動,逼迫伊拉克撤軍,制定了“沙漠盾牌”行動計劃。美國在海灣地區部署兵力達45萬,坦克有1200輛,裝甲車達2000輛,作戰飛機1300架,直升機1500架,軍艦一百多艘。法國,英國,意大利,加拿大,沙特阿拉伯,科威特等多國部隊也出動了總兵力有20多萬,並且一些國家提供了武器裝備,艦船,飛機還有醫療隊。


1991年1月17日,美國開始發動“沙漠風暴”為主的空襲計劃。美國每架飛機每日出動次數達到了2到3次,這樣光美軍就有近3000次的轟炸,伊拉克軍隊遭受了沉重打擊。部署在科威特地區的54萬伊拉克軍隊,在空中打擊中傷亡人數達到了1/4,裝備損失將近一半。所以說在美國和多國部隊地面進攻以前,伊拉克軍隊便遭受了十分沉重的打擊。

“沙漠軍刀”100小時

空中打擊之後是“沙漠軍刀”計劃。美國龐大的兵力和先進的武器,加上多國部隊的深厚實力,對伊拉克軍隊進行了聯合攻擊。100個小時的激烈戰鬥,伊拉克損失慘重一敗塗地,薩達姆不得不宣佈無條件接受聯合國安理會提出的12項決議。1991年4月3日,海灣戰爭宣佈結束。此次戰爭,伊拉克陣亡人數達十多萬,多國部隊損失兵力約660人,美國佔其中的150人左右。

戰爭是殘酷的,我們希望永遠和平與發展,反對戰爭,渴望沒有戰爭。


紅雨說歷史


第一次海灣戰爭,幾乎全部都是空襲,多國的地面部隊只是駐守圍堵,迫使伊拉克撤軍,接受聯合國的決議。

第二次海灣戰爭,空襲,天上飛的不但是飛機,還有戰斧巡航導彈等等,英美的地面部隊只是負責進去收割。

駐守險要,管控兵家必爭之地,森嚴壁壘的軍事工事防禦,以守為攻令兩次海灣戰爭的伊拉克軍隊不敢冒著付出慘重傷亡實行攻擊,呵呵,來了就是送菜,迫使對手喪失戰鬥意志也是一類不戰屈人之兵的打法。

兩次海灣戰爭的最大區別,第一次,伊拉克軍隊算是完整齊全,尚且不敢與多國部隊直接衝突,第二次更甚,封鎖了十幾年,只有人頭數是夠的,其餘成了破爛,如何能打仗,根本就提不起鬥志,稍微收買一下就群體投降,唯有那些稍微堅定的被淹沒在鋪天蓋地的空襲與飛彈攻擊,少有被地面部隊直接幹掉,美軍的傷亡還主要來自自家的誤傷與事故。

由此可見,強大的軍事威壓迫使對方無膽量嘗試攻擊挑戰,利用空中優勢進行鬥志摧殘,而後善於使用多種手段,譬如宣傳和分化攪得對家無所適從,軍心大亂,更可以保持耐心慢慢消耗殆盡對方的實力和封鎖製造絕對的優勢。


鴻哥iouyh福小鋪


海灣戰爭中,美軍肯定不只死了27人,至少死了上百人,光是被俘虜的美軍就肯定不只20多人。不過美軍總共死亡人數不過百人,伊拉克損失十幾萬,有很多原因:


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後,並沒有馬上發動對沙特阿拉伯的攻擊,而是等了好幾個月,給了美軍和聯軍充分的時間準備。


美軍成功的欺騙了伊拉克。美軍做了大量假的戰鬥準備,包括假的通訊,讓伊拉克以為美軍先準備攻擊科威特。而且伊拉克上了當。

伊拉克雖然號稱世界第5大軍事國家,實際指的是軍隊數量,超過200萬,但多是新軍,並沒有實際作戰經驗。而且本身戰爭是侵略行為,不佔理,在遭遇強敵時,士氣大降,不會有多少人像在越戰時期為了保家衛國,不惜犧牲生命和敵人拼命的。而是在戰爭劣勢下,不久就都投降或逃跑了。


實際上陸地戰爭總共加起來連幾天的時間都沒有。基本上美軍空軍控制了制空權,美軍軍艦控制了制海權。而且伊拉克用的俄羅斯進口的導彈精確度低。


美軍作戰依靠武器的先進,快速作戰,但最怕陸地戰,消耗戰,最怕死人,一旦傷亡慘重就受不了媒體的指責,因此在戰略上基本都是制定的快速作戰,儘量最小化雙方的人員死亡。

伊拉克利用燃燒的油田冒的煙誤導美軍的飛機,包括進行一些襲擊,獲得了為數很少的幾個小型戰役的勝利,也俘虜了少量美軍。

藍色圖為聯軍,橘紅色圖為伊拉克軍隊

另外聯軍也損失了比美國多好幾倍的兵力。總共有40多個國家參戰,最上面圖片可以看出盟軍比伊拉克軍隊實力相差甚遠。聯軍總共有幾十架飛機被擊落,而美軍被擊落的飛機寥寥無幾。

這場戰爭可以說是美國最成功的戰爭,美國打仗最怕死人。本拉登就是在這場戰爭時,是一個崛起的遊擊組織頭目,從這場戰爭跟美國結怨,以至之後的911.包括後來的ISIS恐怖組織。這種持久性的,陸地戰,報復性的,不怕死的戰爭實際上是美國人最不願意面對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