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堪稱千古一帝,卻怒殺一忠臣,死刑因此重新更改

文/愛斯講歷史(掀開歷史衣裳,還原真實瞬間),​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創作不易,感謝您的關注。

提到千古一帝,我們常常會提到唐宗宋祖,一代天驕成吉思汗。今天我們要聊的人就是開創了貞觀盛世的唐太宗李世民。

此人堪稱千古一帝,卻怒殺一忠臣,死刑因此重新更改

武德九年,李世民發動了震驚朝野的玄武門之變,伏殺了太子李建成,弟弟李元吉,並逼迫自己的父親禪位給他。李世民是我國古代少有的一代明君,他在位期間,宵衣旰食,體恤民力。曾國藩評價他”自古英哲非常之君,往往得人鼎盛。若漢之武帝,唐之文皇,宋之仁宗,元之世祖,明之孝宗。其時皆異材勃起,俊彥雲屯,焜耀簡編。”

此人堪稱千古一帝,卻怒殺一忠臣,死刑因此重新更改

在民族政策方面,唐太宗不歧視少數民族,除對突厥的侵擾用兵外,主要是採用懷柔的政治手段處理民族問題,方法妥當,政策開明,維護了民族的團結和國家的統一。

對內,他以寬鬆的律法取代了隋朝的嚴刑峻法,廣施仁政。唐太宗做了兩件事,可以說是在中國封建史上沒有過的。為此,白居易特意寫了一首詩:“三千怨女放出宮,四百死囚來歸獄。”為我們勾勒出了貞觀年間,社會和諧,牛馬遍野,人們生活安定,夜不閉戶的歷史畫卷,令人讚歎。

此人堪稱千古一帝,卻怒殺一忠臣,死刑因此重新更改

貞觀五年,相州有一個名叫李好德的人,此人經常口出狂言,經常說一些荒唐失實,對皇上大不敬的話。李世民聽聞此事後當場大怒。大理寺丞張蘊古向皇帝進言說:“好德癲病有徵,法不當作。”於是李世民放過了李好德。

此人堪稱千古一帝,卻怒殺一忠臣,死刑因此重新更改

李好德被放出來之後,張蘊古還找他下棋。這件事被權萬權知道後,權萬紀立即將此事稟報給了皇帝,說張蘊 古欺君罔上。李世民當場震怒,下令將張蘊古斬首示眾。事後,李世民非常後悔。覺得不該如此對待功臣,張蘊古這麼多年來忠心耿耿心的輔佐他,沒有功勞也有苦勞,罪不至死,況且當時自己處於盛怒之下,又沒有一個人說情,最後才導致了悲劇的發生。所以,李世民下令,“凡有死刑,雖令即決,皆須五覆奏。”這便是中國最早的死刑複核制度,此後就一直流傳下來了,至今還在被兩院沿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