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NS的遊戲新聞下總是有大量玩家吐槽遊戲太貴?

為什麼NS的遊戲新聞下總是有大量玩家吐槽遊戲太貴?

NS遊戲價格普遍偏高,究其原因是缺少類似於Steam的低價區特惠,同一地區下價格大多和其他主機/PC平臺持平(說明誤區)。但價格差擺在那裡,還是有人會不平衡,所以才會有人不停地說NS遊戲貴(回答問題)。我們的選擇很多,不會吃虧的,所以不用心態不平衡(建議)。要想在NS上買低價遊戲,等打折就好了,但這個是另一個話題了(建議)

不包含:否認NS遊戲貴、消費者不許嫌貴、強迫他人改變心態、對任天堂商業政策的任何討論

為什麼NS的遊戲新聞下總是有大量玩家吐槽遊戲太貴?

之前跟幾個朋友也討論過,為什麼“NS的遊戲總被人認為很昂貴”。最後針對這個問題我們得到了一個結論:

在目前的市場上,對於很多輕度玩家/新主機玩家而言,NS在他們的心理定位上不是家用遊戲機,而是娛樂用科技產品。對標的是平板、kindle和智能手機。

也就是說,NS在網絡上的流行不止是因為它是一臺遊戲機,還因為它是一種時髦、有趣、在某個圈子內流行並且設計具有科技感的電子產品。

所以,在這部分消費者眼裡,NS的遊戲定價也不該對標PS4/Xbox one,而是該對標steam遊戲和移動端遊戲。

同時登陸steam和主機平臺的遊戲,前者因為PC端的降價銷售和中國區的低價區性質導致價格和主機版本相比能差出來幾倍甚至十幾倍。這樣就很容易讓不熟悉主機的玩家感覺到難以理解。如果這遊戲還有移動端版本,趕上限時免費或者限時折扣那價格懸殊就更大了。

當然,這個事兒也沒必要解釋。

能花2000塊錢買遊戲機的人,花300塊錢買個能打100小時的遊戲一般是沒有經濟壓力的。實在不行還可以靠二手/打折/多人共享的方式來降低花費。

再不行的話,其實現在二手NS的賣價也還可以,轉手出去不會虧很多錢。

如果不差錢的話,拿來送給年輕的親戚或者朋友那就更是一份厚禮了,對方起碼能感激你一年……

至於說為什麼NS的卡帶感覺上比PS4和Xbox one的光盤要貴,其實各種主機遊戲的首發官方定價是基本一致的,但確實綜合起來看NS的遊戲價格相對昂貴一些。有這麼幾個原因吧。

第一是卡帶本身的生產成本就更高,這一點導致了定價上的高昂,尤其是某些獨立遊戲的實體版定價。

第二是目前為止NS遊戲的打折活動還不多,力度也有限。

第三是現在NS卡帶的保值情況大都不錯。大作賣的好,獨立遊戲出實體的又少,所以二手價格也相對高。當然也有反例,剛出了一個名叫《超回轉壽司先鋒》的遊戲,因為賣相實在太差,現在首發一手已經跌到160人民幣了——換句話說跟其他主機平臺的暴死遊戲沒啥區別。

為什麼NS的遊戲新聞下總是有大量玩家吐槽遊戲太貴?

坦率的說,NS是一個非常規的產品

無論是電視/桌面/便攜多種模式的快速切換,還是手柄“分你一半”的本地雙人遊戲體驗,以及相對同世代主機更低的硬件機能和畫面表現,都說明了這款產品很難和歷史上比較有影響力的其他遊戲機相比較。

它的這種特殊定位也讓它的面貌比較模糊。

國內的PS4/Xbox one玩家群體基本以硬核玩家為主,這批玩家一般接觸主機遊戲比較早,自身購買力比較強,瞭解主機遊戲業界的情況。

而NS玩家中有大量相對輕度/新的玩家,而且還有不少之前沒有接觸過主機遊戲的女性玩家,主機遊戲的定價情況對他們是完全陌生的。

為什麼NS的遊戲新聞下總是有大量玩家吐槽遊戲太貴?

另外,其實不是NS的遊戲定價太高,而是steam中國區的遊戲定價太低了……很多廠商面對中國區的態度就是“賺一點是一點”的態度,所以定價可以非常沒有底限。

這一點有好有壞吧。

好處是玩家比較實惠,可以更少花錢;壞處是這種定價方式實際上還是並不認可中國市場有比肩歐美的發展程度。

當然,這種情況隨著主機玩家的增加、文化隔閡的減少和經濟發展水平的提升,是在逐漸改善的。舉個例子,往前數五年,無論是大作還是獨立遊戲,中文本地化都是難以期望的;現在這種情況則基本反了過來,大部分大作和優質獨立遊戲都會考慮提供中文選擇的。

可以預見到,在不太遠的未來,中文,乃至於簡體中文,會逐漸和英文、日文一樣,成為大部分大型遊戲和高水平獨立遊戲的標配。

當然,到那個時候,我國的遊戲售價也該提升一下了……

為什麼NS的遊戲新聞下總是有大量玩家吐槽遊戲太貴?

ns目前不存在會員服務(即使有也是送fc),而psn和xbl 都是有那種送遊戲的會員服務,於是很有一大部分indie遊戲的售價是“0”,那麼ns上還要花錢買,自然就很貴了

ns港區基本就是個笑話,psn的港服遊戲一開始就比日區便宜,偶爾也會有折上折。而ns的港區,直接拿日服價格換算過去甚至更貴,要知道日本地區遊戲售價是沒有美國那種msrp的約束的,有時候7、8000日元也非常正常。

一些對遊戲的既有認知,比如說ps4上神海4、地平線、新戰神等等幾乎電影級別的畫面,對比之下ns遊戲的畫面就簡陋多了,玩家第一反應就是“不值這個錢”,既然覺得不值,那自然就覺得貴了。而且ps4上很多畫面好的遊戲恰好是第一方的,第一方這些遊戲售價本來就比第三方低。

這種認知上的比較並不是拿同樣遊戲在比,而是用不同遊戲在比。

比如說同一個indie遊戲在ns和ps4售價都一樣,但是這不重要,他們會用ps4上的神海4來對比ns上的indie遊戲,再結合上第一條會員服務,就會覺得ns的indie很貴了,而且steam大部分時間也確實比ns便宜不少

為什麼NS的遊戲新聞下總是有大量玩家吐槽遊戲太貴?

一些第三方mul的遊戲,ps4pro和x1x自然是體驗最好的版本了,steam由於pc版時常不走心,有可能體驗不給力。

而ns經常吭哧吭哧也只能做一個還算過得去的版本,那麼一對比,很多人自然覺得ns的貴了。

這麼說吧,一部電影,你在a地花50,可以去imax看

但是你在b地花50,卻只能找個破電腦給你放槍版,那你會覺得b地值得花50去看麼(也有人急於知道劇情,願意花這50)

長久以來的破解印象。

雖然大家都破解,但是任天堂遊戲機的破解歷史比索尼更長。

所以任天堂的遊戲還要花錢玩,對一部分人本來就已經是不能忍受的了。

而且也正是由於這樣的印象,有些人總是覺得任天堂遊戲機隨時都可能被破解,一旦被破解,那麼手裡的正版馬上就一文不值了

為什麼NS的遊戲新聞下總是有大量玩家吐槽遊戲太貴?

遊戲傾向的轉變

ns上很多遊戲都是相對純粹的遊戲,注重的是玩,而不是演出。

但是很多人在ps4上玩慣了電影化的遊戲之後,就會覺得ns上的遊戲畫面不行,表演不行;其實單純從玩的角度,ns的遊戲很耐玩,但是你必須要投入進去才行。

有的人會覺得花幾百看了一場爽片外加自己操作幾下子,很值得

但是如果你說他們花幾百但是玩了很有趣的遊戲,他們可能會覺得虧了

因為單純從“玩”來說,其實很多手遊都是免費玩的,玩這個概念與看這個概念對一些人來說獲取的難度是不同的。

比如說看電影級的遊戲,只有高端硬件能給你;但是玩遊戲,任何機子都能給你,因為玩這件事,有時候是不怎麼挑硬件的

為什麼NS的遊戲新聞下總是有大量玩家吐槽遊戲太貴?

因為那些玩家,是真的在考慮要不要買這些「很貴的小遊戲」的。

因為真的沒遊戲玩了啊,2018上半年有很長一段時間沒遊戲玩,很多人都是2017下半年的時候入的NS,那個時候NS勢頭很好,塞爾達中文、奧德賽中文、奶刃2中文、馬車8中文,加上便攜性BUFF,大量學生黨入了NS,結果2018年上半年跟鬼了一樣,就出了一個星之卡比,幾天通關大家心裡清楚,去年的第一方大作都玩完了,大家感覺沒遊戲玩了,所以才去考慮一些第三方冷飯。

關鍵是某些遊戲真的不值它們的價格,如果60塊錢,我買到的是「傳說法師」或「死亡細胞」這樣的獨立遊戲,我會覺得沒問題,它們在其他平臺的價格也很堅挺,我不會有太大的落差,但有著遊戲,在別的平臺打折只要幾塊錢、十幾塊錢,甚至直接開源免費下載,那我為什麼還要花幾十塊甚至上百塊在NS上購買?為愛充值?

更別提有些上個時代的遊戲,都可以進「陸夫人讀遊戲」了,拿出來賣,還跟其他遊戲標一個價,不是當人傻子嗎?市場經濟都多少年了,怎麼還有人不理解價格槓桿呢?

怎麼沒見有人說塞爾達、馬里奧、奶刃2貴呢?因為它們值那個價啊!

歸根結底還是NS2018年的遊戲陣容不給力吧,作為一個主打第一方的新平臺,初期的發力之後短暫的疲軟是可以理解的。

PS.真的有很多人入NS的時候都不知道NS機能有限,今年E3結束,好多小夥伴問我「這個遊戲說支持全平臺,是不是我用NS也能玩啦?」,我只能苦笑回答:「全平臺的意思是,NS除外。」

為什麼NS的遊戲新聞下總是有大量玩家吐槽遊戲太貴?

為什麼NS的遊戲新聞下總是有大量玩家吐槽遊戲太貴?

為什麼NS的遊戲新聞下總是有大量玩家吐槽遊戲太貴?

為什麼NS的遊戲新聞下總是有大量玩家吐槽遊戲太貴?

為什麼NS的遊戲新聞下總是有大量玩家吐槽遊戲太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