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家实现了麦克斯韦妖的思想实验并减少了系统熵

想必大家都听说过大名鼎鼎的热力学第二定律吧,这可是小编最推崇的一个定律,几乎所有物理过程都要遵从它,小编从出生到现在还没有听说能够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现象存在。

物理学家实现了麦克斯韦妖的思想实验并减少了系统熵

那什么是热力学第二定律呢?简单点说,就是说有个克劳修斯的人认为:不可能把热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他变化,这个说法揭示了热量传递的不可逆性;另一个叫开尔文的说法是: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热使之完全转化为功而不引起其他变化,这个说法揭示了热功交换的不可逆性。

物理学家实现了麦克斯韦妖的思想实验并减少了系统熵

举个栗子,你在开水杯子里加一块冰,很快杯子里水温就会凉下来,但是这个过程却无法逆转,你不可能让你这杯温水还原成一杯热水喝一块冰。这个过程就是系统从有序向无序转化的过程,“熵”就是系统有序度的一个度量,而这个温度的中和过程也是熵增的过程,其实熵增过程也可以微观化为微观粒子随机运动并混合的过程。

这种“熵只能增加而不能减少”的原理,必须遵从一个条件,那就是系统的孤立,若系统非孤立,而是伴随能量的输入,那就会出现熵减的现象。

这个定律提出后,人们提出了很多反对意见,最典型的就是设计了很多“永动机”模型,事实证明,所有“永动机”模型无一例外有外界系统输入能量。

物理学家实现了麦克斯韦妖的思想实验并减少了系统熵

麦克斯韦妖

1870年前后,詹姆斯·克拉克·麦克斯韦提出了一个思想实验“麦克斯韦妖”,他假设了一个密闭的容器,这个容器分为A和B两个部分,中间用没有摩擦力的隔板隔开,隔板的打开关闭由一个妖魔控制,当高速分子由A向B运动或慢速分子由B向A运动,妖魔就打开隔板,但是当相反情况出现时,妖魔就关上隔板,起初A和B温度都是30度,时间长了,A区就会变成0度,而B区变成100度,这个时候再用这个温差发电,岂不是一个永动机吗?

后来,法国物理学家布里渊发表专著《科学与信息论》,认为妖魔要观察分子运动状态必须借助外界光线,这就必须输入能量,从而导致系统不再孤立。

虽然,麦克斯韦妖被证实是不可能的,但是科学家仍然不遗余力的想当这个“妖”,因为这个妖太牛逼了,可以控制微观粒子,那前途不可限量呀,比如量子计算机领域就需要这个妖的帮助。

你别说,最近宾西法尼亚州立大学的一组研究人员就通过

使用激光将随机分布的原子阵列重新排列成整齐排列的原子块,从而执行了“麦克斯韦妖”的功能

物理学家实现了麦克斯韦妖的思想实验并减少了系统熵

在一个随机填充的5x5x5原子晶格中减少熵。每一行显示格子中5个平面的快照。上面一行显示了原子在125个可能位置的三维阵列中的初始随机分布。第二行表示第一次排序后的原子分布,第三行表示第二次排序后的原子分布,此时目标5x5x2子格完全被填满。这个过程将系统的熵降低了2.4倍。

要知道,有组织的原子块那可是构成量子计算机的基础,因为量子计算机使用非带电粒子对数据进行编码并进行计算。这项研究的论文发表在9月6日的《自然》杂志上。

该小组负责人说,传统的计算机使用晶体管将数据编码成二进制位,可以产生0和1两种状态,而他们设计的量子计算机将使用原子作为“量子位”或“qubits”,这种量子计算机可以根据量子力学现象对数据进行编码,使它们同时处于多种状态,而且当把很多原子组织到一个压缩的3D网格中,可以让计算变得更简单、更高效。

但是如何将随机运动的大量原子有序排列呢?

这个小组的研究人员使用激光捕捉并冷却三维晶格中的原子,这些原子随机分布在5×5×5的立方体中的125个位置上的大约一半的位置,通过调整激光捕集器的偏振,研究人员可以单独或分组移动原子,并重新组织这些随机分布的原子的位置,使其充分填充晶格中的5×5×2或4×4×3子集。

因为原子被冷却到尽可能低的温度,该系统的熵几乎完全由晶格内原子的随机构型决定,所以该实验中对原子的组织竟使系统内的熵降低大约2.4倍。

但从本质上来说,这个实验也就是通过外部激光能量的输入控制了系统内部的有序度,所以最终肯定是遵从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但此次试验牛逼的地方就是他们操控的是原子,这确实实现了麦克斯韦的思想实验。

关注《未来科技社》,一起眺望未来!

物理学家实现了麦克斯韦妖的思想实验并减少了系统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