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才是朋友圈點讚最高的視頻!

在那個年代,我們正處於建國初期,各種難題積壓在一起,等待國家解決,其中有一個問題迫在眉睫。

南方水資源豐富,北方水資源匱乏,導致北方農作物和人畜生存環境受到不成程度的影響。毛澤東視察黃河時突然想到:“如有可能,從南方給北方借點水來行不行?”

如果能想一個辦法,把千里之外的南方水,“借”到北方來,就好了。可惜,這隻能成為當時人們心中的一個夢。

但就為了這個夢,我們折騰了數十年。

1979年,國人開始籌備讓世界震驚的“南水北調”工程。百川奔流,本屬自然規律,當時國家技術落後,想要憑自己之力,與環境抗衡調動水源,難度可想而知。

“看,中國人又在異想天開了”,這似乎成了外國人眼中的白日夢,但是他們又一次低估了國人的決心。解決我國北方地區,尤其是黃淮海流域的水資源短缺問題,關乎今後數億人的生活,就算比登天還難,也要試一試。

於是,人們分別從東線、中線和西線畫出三條調水線路,通過它們與長江、黃河、淮河和海河四大江河緊密結合。

其中,東線工程起點位於江蘇揚州江都水利樞紐,從淮河下游平原,途徑安徽、山東、河北、天津市及近郊區。

整個東線工程目的是緩解蘇、皖、魯、冀、津等五個地區水資源短缺的狀況。

中線工程起點位於漢江中上游丹江口水庫,是為了緩解河南、河北、北京、天津四個地區水資源短缺問題。

為了這條線路國人用了11年,通水後據說每年可向北方輸送近95億立方米的水量,相當於1/6條黃河,基本緩解北方嚴重缺水局面。

西線工程,主要是解決涉及青海、甘肅、寧夏、內蒙古、陝西、山西以及黃河上中游地區和渭河關中平原的缺水問題。

準備將通天河、雅礱江、大渡河數百億立方米的水,用隧道方式調入黃河上中游地區。

這三個線路的成功與否,直接影響著數億人的生活。而這其中,西線工程不僅艱難並且還非常急迫,究竟為何?

你要先來認識一條線。中國地理學家胡煥庸,曾經在地圖上用一條分界線,將中國東、西部劃出。世界稱之為:胡煥庸線。

按照分界線來看,中國東部,佔全國國土面積43.2%、但是生活著全國94.4%的人口。

而中國西部,佔全國56.8%的土地、卻僅有5.6%的人在此生活,人口密度極低,地形各異,草原、沙漠和雪域高原錯綜複雜。

曾經,無論是絲綢之路,還是河西走廊,西部的世界商道繁榮,人們因為一片片綠洲而得以繁衍生息。

而後來隨著環境變化,土地荒漠化加重,當年的熱鬧古城變成了一片片廢墟,曾經美麗的羅布泊,如今變成了寸草不生的“死亡之海”。

曾經鬱鬱蔥蔥的白亭海、青玉湖,如今被巴丹吉林沙漠吞噬,再無任何生機。

最主要的是:缺水,缺水,還是缺水。

人煙稀少、偏遠異常的地理位置,可怕的環境鉅變,讓西北乾旱缺水的問題日益嚴重,但是想要調集大量水資源跨過高原、荒漠、丘陵安全送達,解決起來比另外兩條線路難得多。

而更為痛心的是:據說僅雅魯藏布江、怒江、瀾滄江每年就有近3000億立方米的水流出國境,加起來相當於6條黃河。

明明有充足的水源,卻不能為我們自己的土地所用,看著讓人心疼!

幾十年前,無數人在西線工程中奉獻了青春,但所有努力都杯水車薪。

從1952年老一輩人期盼的眼神到現在,已經過去了65年,那個夢還能實現嗎?

別擔心,“接受現實 放棄抵抗”這八個字,從古到今對於我們國人來說:不存在的。

經過多次調整實驗,西線調水工程再一次有了全新的思路和方案:紅旗河工程。

為了改變西部惡劣的生活現狀,這條生命之路想要實現,走得究竟有多曲折?

先從雅魯藏布江出發,進入怒江,再借助隧洞進入瀾滄江,然後是金沙江、雅礱江、大渡河、岷江、渭河、大渡河,最後進入新疆,最遠能延伸到吐哈盆地、和田、喀什……

沿青藏高原邊緣,全程自流進入新疆的環線,足足6千多公里,把奔騰的水源帶到了乾旱的土地中。

自1954年開始,幾代人心中做的這個夢,終於在65年後迎來了希望。

這個由國家6位院士、12個研究院專家,以及善林金融共同支持的紅旗河工程,這一次將線路大膽而巧妙地繞過了莽莽高原、生態脆弱區域。

將源源不斷的水源送到西部乾旱之處,“藏水入疆”為實現幾代人的夢想按下了“快進鍵”。

這條“紅旗河”將串聯起西南諸河、長江流域、黃河流域和西北諸河,形成了統一的大水網,輻射影響全國70%以上的國土面積,未來或許將成為影響著西部環境、經濟發展的重要一環。跟每天朋友圈的明星八卦相比,忍不住為這個大國工程點贊!

幾十年前,為了一個夢。人們揹著行囊,僅靠一絲信念,用雙手雙腳去尋找。

那時候人們就靠一根繩子、一把錘子,就能上天入地。

那時候,人們揹著鐵鍬扛著鋤頭,推著小車咬著牙齒,誰也不靠就靠自己,一路走到現在。

而如今,還是為了一個夢,我們用知識、靠頭腦去尋找,用全方位測繪,科學勘探,避免了超級水壩、超長隧洞、跨河引水渡槽,取而代之的是更先進的技術……

今時不同往日。當年那一個又一個被人嘲笑、看似無法實現的夢,如今都在慢慢實現,那些無數讓世界驚歎的故事,還將繼續上演。

想起一句話:如果奇蹟有顏色,那一定是一抹中國紅。


分享到:


相關文章: